梁伟;陈伟英
艾滋病(AIDS)病人经常会出现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或)大脑机会性感染产生的神经毒性物质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这篇综述考察了近期与HIV-1相关性痴呆有关的临床发现,并且概述了当前基础研究领域有关HIV-1相关性脑病如何引起脑功能紊乱临床症状的一些进展.
作者:涂荣波;董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特别是与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转移相关的信号传导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针对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产物进行治疗,也就是所谓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目前乳腺癌治疗研究的新热点.
作者:徐兵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硒对肝癌、胃癌、大肠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就硒在预防和治疗肿瘤中的作用及应用进展,从硒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人群干预实验和硒的抗肿瘤临床应用三个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尹良伟;马海英;王怀瑾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使用海南斯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博清(舒巴坦/头孢哌酮钠(1:1))与大连辉瑞制药公司的舒普深随机对照观察治疗168例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结果:两组药品在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作者:冯继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乙肝是世界上三大顽症之一.全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约3.5亿人,而我国是乙肝高发区,约有1.2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全国现有慢性肝炎病人约3 000万人.乙型肝炎不仅严重危害大众的身体健康,也对社会医疗资源造成极大的消耗.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仍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难题.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现一系列有应用前景的化合物.本文就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唐保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能和表达于红细胞表面的EPO受体结合,刺激红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的造血因子.1983年分离克隆出人体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随后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大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纯品称为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已为世人所公认,疗效肯定.随着EPO临床应用的研究深入,其治疗范围在不断扩大,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梁伟;陈伟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在抗生素及抗菌药物飞速发展的今天,病毒性传染病已跃居传染病之首,对人类健康形成巨大威胁.然而,目前能用于临床,特别是儿童群体的抗病毒药物十分有限.本文就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的应用作一简介.
作者:周玉峰;方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2005年9月,在青岛召开的2005年CSCO年会上,记者有幸采访了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乳腺癌内科的创建者、著名的肿瘤内科专家--解放军307医院的宋三泰教授.宋教授在国内率先系统开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并针对不同病人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在乳腺癌治疗领域造诣颇深.宋教授首先肯定了当前乳腺癌内科治疗所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治疗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作者:王小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是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祖国医学认为:胸痹心痛为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发作时以标实为主,以血瘀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亏虚,其中又以心气虚常见.临床上本病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而血瘀常贯穿本病始终,因此活血化瘀也成为治疗胸痹心痛的根本大法.随着对活血化瘀药药理与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活血化瘀药对冠心病的干预是多方面、多途径综合调控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结合冠心病发病机制,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活血化瘀药对冠心病的影响.
作者:黄衍寿;莫鸿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前言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搜索一位老人,在对面时和电话中聆听一位老人,若说是一次采访并不十分恰当,更如一场灵魂随丁光生先生游历的震撼之旅.鲜有人如此一生波劫多难,鲜有人如此一生开创为先,鲜有人如此一生心志纯一,也鲜有人如此一生朴素又尽展风华.
作者:杨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感染性疾病病例共计160例,其中乳糖酸阿奇霉素试验组100例,乳糖酸红霉素对照组60例.选择病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30例,下呼吸道感染90例,采用随机对照观察;皮肤软组织感染20例,性病20例,采用开放观察.结果: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组临床痊愈率为78.8%,有效率为94.5%,细菌清除率为96.4%;红霉素组临床痊愈率为61.0%,有效率为83.0%,细菌清除率为84.6%,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开放试验结果显示乳糖酸阿奇霉素组临床总痊愈率为84.6%,有效率为92.0%,细菌清除率为95.2%.乳糖酸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为5.6%,红霉素组为23.2%,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可靠,对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复辉;吴晓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银盏心脉滴丸为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根据民间苗族验方,以苗族药锐改外(灯盏细辛)、红根(丹参)、真巴沟豆(银杏叶)、档窝凯(冰片)为主要成分,将祖国医学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研制的一种纯中药滴丸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之功,能够起到改善冠脉循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及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淤血内阻之眩晕、气短、心悸、胸闷及胸痛等症.现将其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兵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肾脏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尿毒症)的有效方法之一.肾移植患者康复过程中,时有急性软组织损伤及慢性关节、肌肉疼痛病例的发生.因此类患者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其他一些辅助药物,已用较多种药物,若再增加镇痛、抗炎作用较强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他们往往不易接受;且非甾体抗炎药易导致胃肠溃疡,影响肝肾功能,甚至影响到移植肾.为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外用贴剂进行治疗.
作者:魏高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创办已经近四年了,作为主编的笔者,本身只是一位医药传媒人,却阴差阳错地主持了四年杂志的工作.医药传媒人来办一份面对医生的医药学术信息杂志,虽然有其独特的思路和创新魅力,却天生就有局限和缺陷.作为一份跨越医药和医疗行业的专业媒体,其优点和缺点也同样鲜明,激情和矛盾在近四年来时常伴随着作为主编的我.她的生存,她的发展,是到了该蜕变的时候了!
作者:黄泽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且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比西方国家早10~15年(40岁~49岁),所以危害更大.化疗在乳腺癌各阶段的治疗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2005年乳腺癌化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中华;胡夕春;李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妇女健康.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在局部治疗中占主导地位.William Halsted于1894年创建了乳腺癌根治术,开创了乳腺癌外科手术史的新纪元.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失败往往是因为癌细胞的全身播散,而非局部手术不彻底所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被广泛采用,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在不断提高,手术趋向缩小,1969年Rissanen[1]报道了乳腺癌行局部肿瘤切除加乳腺和腋区的放疗的资料,415例T1-2NoMo患者,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和71%,与根治术加术后放疗的593例效果比较,结果相似(根治术后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和71.5%),Mustakallio综合报道了702例Ⅰ期乳腺癌病例,采用保乳手术加放疗,10年无瘤生存率为72%[2],此后,保乳手术日渐流行.
作者:顾林;齐立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冠心病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因此,UAP的治疗倍受关注.我院2003年2月~2005年2月,应用平福加丹香葡萄糖滴注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建军;庞永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伲福达联合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不良反应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按1999年WHO标准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例160例,随机分为伲福达加卡托普利组80例和伲福达组80例,疗程4周,由固定医生测坐位血压,于治疗前后测血糖、血脂.结果:伲福达加卡托普利和伲福达组在服药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25%、68.75%,对糖代谢、脂代谢无明显影响.结论:伲福达加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对糖代谢、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作者:段浩;郭树栋;郭帅成;钱东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前言化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包括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近年来乳腺癌的化疗发展很快,本文就近几年来乳腺癌化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郑树;沈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在<中国处方药>杂志所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专题中,本次专题的策划可能与前有所不同.大部分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西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与方法,但本期专题,我们更多的是讨论中药治疗的话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