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艳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2012年采取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结果:本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有效率100%%。结论: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保障系数高。
作者:闫支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控制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门诊高血压患者279例,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组由培训上岗的高血压病专科护士对影响患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管理。每季度对两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和问卷调查1次,评价疗效和干预依从性,时间为期一年。结果:生活方式干预组遵医嘱完全依从性、TG、LDL-C、BMI指标控制优于对照组。结论:专科护士可有效干预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谢方瑜;高华琴;孙秀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29~6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可引起营养及水分的摄入不足,也常发生误吸,导致呛咳、窒息,吸入性肺炎等,甚至危及生命。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我们使用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对3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曹洪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采用中医耳穴压豆法联合西药多库脂钠片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的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40例老年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耳穴压豆法联合西药多库脂钠片治疗老年性便秘,加以调护,显效2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中医耳穴压豆法联合西药多库脂钠片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经济。
作者:童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对健康儿童(不包括病儿)的有效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解决为大多数家长们所担忧的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茁壮成长的问题提供保障和护理的依据。
作者:崔桂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应用超声显象诊断泌尿系肾及膀胱结石较常见,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我室采用高度充盈膀胱法,应用超声显象仪检查输尿管结石36例,其中19例经手术及追访证实。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输尿管结石19例中,男15例,女4例;年龄21~60岁,平均38岁;临床以疼痛,血尿(肉眼或镜下),尿频,尿急,少尿,腹部肿块等就诊;均作超声显象,腹平片检查,平片结石未显影者加作静脉肾盂造影;16例输尿管结石超声显象检查先于 X 线检查,采用 GEL3型实时凸阵超声显象仪,探头频率3.5MHz。以高度充盈的膀胱为声窗,检查下段输尿管结石时,适当降低总增益及远场增益。
作者:杜春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1制订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1]5号文件《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感染管理及抗菌药物管理等相关法规,制订本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作者:曹丽华;管少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稳心颗粒与慢心律合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并将这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步长稳心颗粒联用慢心律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与慢心律合用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值得肯定,且服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全萍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癌症患者也越来越多。但多数患者得知患癌时会有一个震惊时期,称为“诊断休克”。处于震惊状态的病人极力否认癌的诊断,如怀疑诊断报告有错误,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为使自己经受得住癌的打击。为此,不可过早地勉强病人放弃他的否定去面对现实。对于失去理智的病人,要多予理解和照顾,并注意保护病人。当病人渐渐意识到自己是患癌症时,便会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这时更需要护士的体贴和关怀。正确引导病人认识肿瘤,使其认识肿瘤并非不可战胜,肿瘤也是“慢性病”,树立积极治疗和战胜肿瘤的信心。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帮助病人完成具体诊治,使之恢复健康;二是从精神方面对病人进行安慰、支持和鼓励,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对一个护理人员来说,除了要有专门医学护理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性格、良好的品质。特别对患有癌症的病员,要加强心理护理,使病员消除焦虑、恐惧、不安的情绪,避免其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使其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配合诊治,争取早日康复。
作者:侯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科室,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先进的检测与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使ICU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感染而导致的病死率也明显增加.ICU院内感染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感染患者及细菌相对集中、自然局部机械防御机制被破坏、侵入性导管的应用、交叉感染等.常见的院内感染有:院内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尿管相关性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及胃肠道感染等.加强对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教育的培训,增强责任心,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减少院内感染是ICU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本文通过调查分析ICU院内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降低ICU患者的感染发病率.
作者:周璐;刘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通过手术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手术后对循环系统检测,呼吸道管理,胸腔引流管的管理,对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580例,10例死亡,死亡率为1.72%,有效地降低了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朱国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肥胖病对人体危害极大,针灸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和局部刺激,使神经、内分泌和物质代谢恢复正常,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针灸减肥应当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局部治疗和兼症的治疗,电针动态刺激可增强针灸的效果。
作者:潘红;朱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在职与灵活就业两组已婚妇女,妇科病患病病种及患病率情况。方法:对4352例在职妇女及4100例灵活就业妇女进行妇科普查,比较其发病率。结果:两组妇女妇科病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前三位,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6.59%)乳腺小叶增生(9.1%)、阴道炎(4.99%)。结论:作好对妇科病,尤以慢性宫颈炎、乳腺小叶增生等病的预防,对降低妇科病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医学意义。
作者:谢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尿崩症患者出现多尿,尿量4000~10000 ml/d,经过3~14 d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水电解质紊乱得到良好的控制,无1例死亡。随访3月,未发现永久性尿崩症患者。结论:对未发生尿崩症的患者在术后1~58 h内严密观察;对已经发生尿崩症的患者,要持续观察24 h~48 d。经过精心护理及治疗,本组38例患者治愈出院。
作者:蔡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可为危重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为患者后续治疗获得宝贵时间。我院2012年2月成功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重症肺炎患者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案例患者男性,77岁,因“突发头昏、口齿不清伴小便失禁5天”于2012年2月9日门诊诊断“脑梗死、高血压病Ⅲ期、2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服用格列奇特、拜糖平等药物,血压、血糖不注意监测。入院后当天夜间患者因气促明显,SPO2偏低,急诊胸部CT示两肺肺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入室后予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化痰、抗感染、镇静、控制血压、抗凝、营养支持等治疗,密闭式吸痰,黄脓痰,量中等。为进一步明确病情,2月10日下午行左股动脉置管PICCO监测:监测结果提示心功能较差,有效血容量不足,肺水增多,血管通透性增高。故予扩容、强心,速尿等对症处理。并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患者存在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ARDS,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欠佳,反复行血气监测氧合指数始终较低,低仅为40左右,患者神志转为浅昏迷,与家属沟通后于2月13日行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ECMO置管治疗,动态监测凝血指标及 AC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15日患者开始予俯卧位通气、间断膨肺。患者自 ECMO 治疗、间断俯卧位通气以及膨肺治疗后神志逐渐转清,氧合指数逐步上升至250左右,PO2稳定在100mmHg左右,肺水明显减少,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也相应好转,于2月20日停止PICCO监测,并行ECMO停气试验,氧合未有明显下降,逐步延长停气时间,至2月22日ECMO自主呼吸试验达标,整体评价达到撤除ECMO指标,在手术室顺利撤机拔除置管。2月29日患者顺利脱机拔除气管插管。3月1日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肺功能明显改善,循环稳定,顺利出院。
作者:张燕;任国琴;何平;程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通过椎间盘镜(MED)后入路进行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PLIF)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5月,采用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52~75岁,平均61.2岁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无神经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未发生椎间隙感染。20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融合率100%。ODI评分术前平均为53.2%,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平均分别为21.1%、15.7%、13.2%,优良率98.2%。结论:椎间盘镜下后入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腰椎管退变性狭窄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轻微、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作者:姚利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狼疮脑病又称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PL),是狼疮危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多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g#d-1)冲击治疗[1]。但当患者出现意识改变、精神障碍、癫痫大发作等表现时效果欠佳,而过大剂量容易并发感染、甚至死亡。而且免疫抑制剂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全身给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临床上对狼疮脑病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了鞘内注射技术。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风湿免疫内科对9例狼疮脑病患者应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7~42岁,平均28.5岁,入组标准:(1)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红斑狼疮诊断标准。(2)排除精神病、颅内感染、高血压、尿毒症性脑病,糖皮质激素所致神经、精神异常。(3)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效果欠佳。(3)病理征均为阳性,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异常。其中精神异常3例,意识障碍3例,癫痫1例。
作者:黄中莹;付雪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综合分析诱发儿童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各种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赵富强;万小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浮针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辨证循经取穴,针刺得气后行电针疏密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浮针针刺方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治疗后4星期进行综合评分与对比观察。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1.25%(26/32),两组患者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配合浮针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治疗过程中疼痛小,综合评分高,与单纯采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
作者:刘东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药药氧治疗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缓解作用。方法:对70例有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进行分组,分为2组,一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方法,另一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药氧治疗。经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的有效率,有效率分别为87%与95%,对患者进行复查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脑部血管循环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脑部血管循环。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氧治疗对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良好的作用,对于改善患者的脑部血管循环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燕;公培梅;王孝贤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