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微环境研究

王建;林戈;赵惠萍;卢光磅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 探讨胎肝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在诱导胚胎干细胞向血液血管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分析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通过将分化4 d的EBs分别接种到以下两组中:(1)胎肝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2)骨髓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诱导结束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中血液血管干细胞标志KDR阳性细胞数以及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阳性细胞数,计数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成的造血干细胞样的集落数,比较诱导分化效果;收集胎肝基质细胞和胚胎骨髓基质细胞,采用cDNA芯片分析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两组中KDR+细胞的比例为分别为:(1.06±0.20)%、(8.8±1.49)%;CD34+细胞比例为分别为:(1.25±0.16)%、(9.19±2.10)%;血岛样集落数量分别为0.9±0.36、10.6±0.63;上述结果均以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方法效率高.基因芯片(hBMSCs/hFLSCs)中总共有240条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中高表达,397条基因的在肝脏基质细胞中高表达.对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凶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在hBMSCs高表达的相关的21条基因,推测可能与造血分化相关.结论 人类胚胎十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涉及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的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等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微环境研究

    目的 探讨胎肝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在诱导胚胎干细胞向血液血管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分析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通过将分化4 d的EBs分别接种到以下两组中:(1)胎肝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2)骨髓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诱导结束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中血液血管干细胞标志KDR阳性细胞数以及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阳性细胞数,计数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成的造血干细胞样的集落数,比较诱导分化效果;收集胎肝基质细胞和胚胎骨髓基质细胞,采用cDNA芯片分析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两组中KDR+细胞的比例为分别为:(1.06±0.20)%、(8.8±1.49)%;CD34+细胞比例为分别为:(1.25±0.16)%、(9.19±2.10)%;血岛样集落数量分别为0.9±0.36、10.6±0.63;上述结果均以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方法效率高.基因芯片(hBMSCs/hFLSCs)中总共有240条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中高表达,397条基因的在肝脏基质细胞中高表达.对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凶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在hBMSCs高表达的相关的21条基因,推测可能与造血分化相关.结论 人类胚胎十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涉及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的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等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建;林戈;赵惠萍;卢光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脐带异常1031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脐带异常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31例有脐带异常分娩者,与同期无脐带异常分娩者进行对照.结果 脐带异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死产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脐带异常组(脐带绕颈、脐带过长除外)剖腹产或阴道手术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不同脐带因素对妊娠结局和分娩方式的影响不同,应根据不同脐带因素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案.

    作者:纪妍;林静吟;欧惠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信号肽生物信息学分析在Neurospora crassa phyA基因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对Neurospom crassa基因组中与黑曲霉phyA具有46.85%相似性的EAA33149.1蛋白基因进行鉴定并确定其功能.方法 利片j信号肽预测软件SignalP 3.0 Server,真核蛋白序列中精氨酸和赖氮酸前导肽切割位点以及信号肽切割位点预测软件PmP 1.0 server,跨膜结构域预测软件Tmpred和TMHMM Server v.2.0,GP I锚定位点预测软件big-P I Predictot以及哑细胞器中蛋白定位分布预测软件TargetP v1.01对EAA33149.1蛋白基因进行预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该基冈克隆到酿酒酵母中表达.结果 确定了该蛋白的信号肽、信号肽切割位点以及分泌途径.重组酿酒酵母表达的54 000重组蛋白,显示了植酸酶活性.结论 初步确定该蛋白基因为N.crassaphyA基因.

    作者:孙平楠;周小玲;王正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儿热清按摩凝胶皮肤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小儿热清按摩凝胶对动物皮肤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幼年豚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健康幼年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健康幼年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结果 小儿热清按摩凝胶对幼年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急性毒性反应,对幼年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对幼年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作用.结论 小儿热清按摩凝胶外用加以按摩,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安全的.

    作者:刘莉;刘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供肾切取术(RPLDN)与传统开放活体供肾切取术(ODN)在活体供肾切取术中临床应用.方法 对45例供者采用后腹腔镜供肾切取术的22例,传统开放取肾手术的23例,所有供受者随访3~24月,分析资料进行比较总结.结果 RPLDN与ODN相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分别为75±35 min与65±26 min,p>0.05),术中出血亦较少(分别为150±50 ml与110±40 ml,p>0.05),RPLDN供肾热缺血时间相对较长(分别为107±34 s与20±5 s,P>0.05),所取血管长度较短(供肾动脉3.8±1.6 cm/4.2±0.6 cm,P<0.05;供肾静脉2.5±1.3 cm/3.5±0.8cm,P<0.05);供者术后恢复方面,RPLDN的供者术后下床时间较早(分别术后3±1 d与术后5±1 d,P<0.05).肾移植术中血管开放后供肾均在1 min内泌尿,RPLDN术后1周出现排斥反应1例,肾功能恢复延迟(DGF)1例.ODN受者术后1月出现急性排斥1例,其余均在术后3 d血清肌酐恢复至正常.所有供者术后7 d伤口拆线后均出院.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亲属供肾切取临床应用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但是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对供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肾功能等优势,更能促进亲属肾移植的开展,增加供肾来源.

    作者:徐战平;王行环;郑祥光;杨浣情;刘久敏;高炜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变应性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42例,进行SIT治疗1年,于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取外周血,测定外周血清IL-4、IFN-γ水平及检测肺功能.选择同期在我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确诊为儿童哮喘、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患儿2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1年后,SIT组儿童血清IL-4水平下降、IFN-γ水平及IFN-γ/IL-4升高(P<0.05),肺功能指标FVC、pre-FEV1%、pre-PEF%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儿童IFN-γ水平及IFN-γ/IL-4升高(P<0.05),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肺功能指标FVC、pre-FEVI%、pre.PEF%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pre-FEVI%、pre-PEF%差异无显著性,治疗1年后,SIT组pro-FEVI%、pre-PEF%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SIT能够调节体内Th1/Th2细胞的平衡,维持哮喘患儿良好的肺功能,SIT可能对哮喘儿童气道重塑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陈壮桂;陈岩峰;李鸣;纪经智;陈奋华;陈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肝窦内皮细胞与凋亡细胞相互作用对促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肝窦内细胞(HSEC)与凋亡细胞互相作用后促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 紫外线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对照组:体外人HSEC单独培养.实验组:人HSEC与同种异体凋亡淋巴细胞细胞直接共培养.两组均培养16h后,收集上清液,利用Luminex技术检测上清液促炎症性的细胞/化学因子水平,包括IL-2、IINF-γ、TNF-α.结果 实验组IL-2、IINF-γ、TNF-α分泌水平比对照组下调约50%,两组数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绪论HSEC与凋亡细胞作用后能使促炎症因子下调,调控局部免疫微环境,使免疫反应偏向耐受.

    作者:何栋;罗宇维;马骊;孙尔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河南林州食管癌家族史阳性患者比较基因组杂交特征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患者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13例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和32例食管癌家族史阴性患者染色体基因组变化.结果 10q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扩增在食管癌家族史阳性患者为23%(3/13)而食管癌家族史阴性患者中无发生(P<0.05).15q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丢失在食管癌家族史阳性为38%(5/13),明显高于食管癌家族史阴性的6%(2/32)(P<0.05).3q、8q、7p、5p等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增加和3p、19q、9q等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丢失在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发生率均超过20%(P>0.05).结论 10q、15q可能存在与食管癌遗传高易感性相关的关键基因,而3q、8q、7p、5p、3p、19q、9q等可能存在与环境因素相关的食管癌关键基因.

    作者:常志伟;王立东;秦艳茹;李苹娟;范宗民;郭涛;宋昕;王苒;李吉林;常志军;何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型地中海贫血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儿N端脑利钠肽前体与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急性心力衰竭(AHF)发生的相关性,观察其在预测和诊断AHF发生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行allo-HSCT治疗的重型地贫病人,其中12例曾发生过AHF,7例未曾发生,比较两组移植前后血浆NT-ProBNP浓度和心肌酶谱(CK、CK-MB、LDH)、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浓度与AHF发生的关联性.结果 预处理化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峰值时间约为+5 d,两组存allo-HSCT后的+1 d、+10 d、+14 d有显著性差异(P=0.014,P=0.001,P=0.002),A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血浆NT-ProBNP的升高能早期提示AHF发生的可能;两组的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在移植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HF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移植前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AHF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AHF组的铁蛋白较non-AHF组的含量高(p=0.04),HF组的LVEF较non-AHF组的偏低(p=0.017).结论 重型β-地中海贫血病人allo-HsCT后血浆NT-ProBNP的浓度与AHF发生有相关性,而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的变化与AHF无明显相关性,血浆NT-ProBNP可作为重型地贫病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中急性心衰的一个早期实验室预测指标.

    作者:李娜;吴学东;石磊;何岳林;张振洪;邹纬;冯晓勤;李春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清游离β-HCG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血清游离β-HCG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一步法建立游离β-HCG试剂盒,并对试剂盒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试剂盒的可测范围为3~200 ng/mL,灵敏度为0.12 ng/mL,CV分别为4.23%和5.73%,与hLH、hFSH、hTSH的交叉反应低,与2000 U/L的hCG的交叉反应结果小于100 ng/ml.51份血样用本试剂盒与国外同类试剂同时检测,其相关系数为0.95.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是目前血清游离β-HCG检测中灵敏的方法.该分析法稳定性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彭建柳;温莺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的试剂研究

    目的 研究并开发出一种便于保存、稳定、快速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试剂.方法 将研制的干燥型快速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试剂与经典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6PG比值法、酶动力学法高铁血红蛋白活性测定进行对比试验,不同保存时间的试剂稳定性试验,阴性及阳性标本的重复性试验.结果 干燥型快速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试剂与其他3种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重复性好.试剂在室温下保存6月稳定,4~8℃保存12月稳定.结论 干燥型快速高铁血红蛋白原试验试剂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快速,与目前常用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用于高铁血红蛋白缺乏症的筛查.

    作者:贾璋林;孙威;杨发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复促排卵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复促排卵治疗对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的影响,其与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GDF-9)表达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实验组昆明小鼠接受孕马血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重复3次促排卵,对照组接受3次生理盐水注射,其后两组同时接受促排卵得到成熟卵世细胞并分别进行GDF-9免疫组化染色和体外受精胚胎培养,比较两组卵母细胞GDF-9表达量和受精后卵裂率、囊胚形成率.结果 实验组得到成熟卵母细胞253个,平均每只鼠11.5个;对照组共得到521个,平均每只鼠32.6个(p<0.05);实验组GDF-9染色平均光度(0.60±1.32)×104,积分光度(2.54×2.10)×104;对照组平均光度(4.81±2.65)×104,积分光度(10.20±2.33)×104(P<0.05,P<0.01);实验组成熟卵母细胞受精后卵裂率85.6%,对照组卵裂率88.8%,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囊胚形成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囊胚形成率35.2%(P<0.01).结论 昆明小鼠经重复促排卵后排卵数目减少,GDF-9表达下降,囊胚形成率下降,重复促排卵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可能与GDF-9表达改变有关.

    作者:彭宇洪;谢守珍;王晓昆;刁波;张梦琳;王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丙泊酚和异氟烷对老年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异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分别接受丙泊酚(30例)和异氟烷(30例)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应激反应、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丙泊酚组应激反应较异氟烷组平稳,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恢复较异氟烷组快,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异氟烷组低.结论 丙泊酚能有效抑制全麻术中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适用于老年患者麻醉.

    作者:谭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胃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XIAP蛋白的表达

    目的 检测胃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胃癌组织中XIAP蛋白表达的差异以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探讨胃癌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32例胃癌组织中XIAP蛋白的表达;Hp感染与XIAP表达的关系体内实验通过对病例进行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将各种病变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体外实验通过将Hp裂解液与AGS细胞共同孵育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XIAP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XIAP蛋向阳性表达位于胞浆,XIAP蛋白表达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到胃癌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两组间、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癌两组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67),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与胃癌两组问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167).胃癌组Hp感染率较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高,但统计学无差异(p>0.05),Hp感染伴胃上皮细胞XIAP蛋白的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加入Hp共同孵育的实验组XIAP蛋白表达量明显较阴性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上皮细胞在恶性转化过程中伴有XIAP的表达上调,XIAP的诱导表达可能出现在萎缩性胃炎之前.Hp感染伴胃上皮细胞XIAP蛋白的表达升高,但尤统计学差异.Hp体外能够刺激胃型上皮的XIAP蛋白表达,可能是Hp致癌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玮;郭蒸;夏国胜;张文静;牛凌云;王继德;王亚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监测CD4+T淋巴细胞对防治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监测CD4+T淋巴细胞对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cgalovims,CMV)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监测133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根据其变化调整免疫抑制剂(Cs~Fl(506+MMF+Pred)的用量,观察调整用药对CMV肺炎发病的影响.结果 共有36例受者CD4'细胞明显下降,发生在术后45~72(61.5~9.31 d.均给予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处理.133例受者有12例出现CMV肺炎,发病在术后5耻118(76.2~11.61d.其中7例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CD4+T细胞下降受者CMV肺炎的发病率(27.8%,10/36)明显高于CD4+细胞稳定受者(2.1%,2/97)(p,0.01),在调整用药期『日J有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0.05).12例CMV肺炎病人8例(66.7%,8/12)治愈.4例(33.3%,4/12)死亡.24例未发病受者在调整用药后CD4'细胞迅速上升,在14 d恢复到术前水平;8例CMV肺炎治愈者上升较缓慢,在21 d恢复;而4例死亡病人持续保持在低水平.结论 肾移植术后CD4'细胞的变化与CMV肺炎发病有密切相关性,依据其变化在CMV肺炎发病之前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是安全的,为预防和救治CMV肺炎提供一条新的方法.

    作者:唐斌;刘东;吴家清;周结学;黎程;蒙善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早期纤支镜吸痰治疗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所致急性心肺功能衰竭

    目的 观察老年人吸人性肺炎早期纤支镜吸痰对改善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纤支镜吸痰27例为治疗组,综合治疗25例为对照组,治疗后对反映心肺功能的指标(中心静脉压、左室射血分数、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中心静脉压及左室射血分数恢复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及二氧化碳分压下降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早期纤支镜吸痰对抢救因吸人性肺炎所致的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作者:邓锦清;刘泽;郭振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目的 探讨医用臭氧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疗效.方法 4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血回输疗法联合医用臭氧直肠灌注疗法,每周3次,疗程3~4月,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血清乙肝病毒定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45例CHB患者,联合应答6例(6/45,13.3%),部分应答21例(21/45,46.7%),病毒学应答14例(14/45,31.1%)(治疗后血清HBV DNA下降≥21og10),HBeAg血清学转换10例(10/35,28.6%),ALT复常13例(13/45,28.9%),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治疗结束后对45例患者进行了 24周的随访,随访结束时,联合应答7例(7/45,15.6%),部分应答25例(25/45,55.6%),病毒学应答15例(15/45,33.3%),ALT复常17例(17/45,37.8%),HBeAg血清学转换11例(11/35,31.4%).复发1例.结论 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是一个不错的治疗选择.

    作者:宁洪叶;彭福江;周福元;杨玲;彭劫;冯筱榕;孙剑;郭亚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肝螺杆菌MCSTP的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克隆肝螺杆菌(H.hepatieus)基基团接受趋化信号转导蛋白(MCSTP)全基因,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以肝螺杆菌全基因组作为模板,设计肝螺杆菌MCSTP c1977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从而构建原核表达质料pET22b+/MCSTP并测序鉴定.廊用牛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CSTP基囚的序列同源性及其结构特征.结果 克隆的MCSTP基因经测序可知与GenBank公布的肝螺杆菌标准株ATCC51449序列一致性达99%,仅第1 160 bp处由A变为T.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可发现此基因与空肠弯曲杆菌、幽门螺杆菌具有非常低的相似性,表明其在微生物界巾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论 成功构建pET22b+/MCSTP重组质粒,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序列及结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作者:牛凌云;白杨;郭蒸;夏国盛;李菁;秦和平;王继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远志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BDNF及其受体TrkB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远志YZ-50对慢性应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Ⅱ级Wistar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一步法抽提总RNA,分光光度计测光密度值.β-actin做内参照,RT-PCR技术检测BDNF及其受体TrkB mRNA在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组织的表达,从分子水平探讨在给予远志YZ-50后BDNF及其受体TrkB mRNA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组织的变化规律.本实验共设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慢性应激模型组、地昔帕明、YZ-50低剂量组、YZ-50高剂量组.结果 YZ-50各剂量组均显示活性,能显著提高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区BDNF及其受体TrkB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作用好,与模型组相比P<0.01.结论 YZ-50能够提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BDNF及其受体TrkBmRNA的基因转录,加强神经元营养,促进应激损伤的神经元恢复,从而改善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有效发挥抗抑郁作用.

    作者:孙艳;谢婷婷;王东晓;刘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同定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我院骨科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8例,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术前术后颈椎(JOA)评分,分析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颈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侧位X线片,钛网、锁定钢板位置及颈椎前凸角等变化.结果 38例均被随访,术后12~16个月36例植骨融合,2例在术后18个月植骨融合.术后颈椎前凸角改善明显,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满意,钛网及锁定钢板位置稳定,JOA评分经手术治疗后显著提高(P<0.0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存脊髓型颈椎病应用中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但此术式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作者:邵建立;李志忠;王晶;焦根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