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龚晓兵;余希;韦宏成;杨见权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氟哌噻吨类利曲辛
摘要: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莫沙必利5 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2片/d,早晨及中午各服1片,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1.7%)和总有效率(91.3%)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7.8%和71.7%)(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Hamilton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在治疗后3月的复发率(13.0%)也低于对照组(32.6%)(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用莫沙必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营养支持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肠外+肠内营养(PN+EN)与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6月至2008年9月20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例.观察组接受PN+EN,对照组接受TPN,两组等氮、等热供给;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外周血Iga、l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CD4/CD8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LC、CD4/CD8比值和IgC有所增高(P<0.05);两组间总蛋白和清蛋白及组内营养支持前、后的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PN+EN较TPN更能改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程雪涛;李胜玲;刘国莲;杨晓明;鲁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糖尿病并发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莫沙比利联合吗叮啉对糖尿病并发胃肠道疾病患者症状的改善状况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对64例伴有胃肠道不适症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莫沙比利联合吗吖啉进行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吗叮啉,共治疗2月.结果 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程度略优于对照组.结论 莫沙比利联合吗叮啉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鼠尾静脉注射法

    大鼠尾静脉注射是药理、毒理实验中常用的注射方法,有些实验要求注射时快速、准确.

    作者:陈育尧;黄雪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胸片和CT表现,从而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或支纤镜检查证实的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X线胸片和CT表现.结果 支气管断裂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气管支气管气柱中断,肺不张,肺下垂征,纵隔及皮下气肿,气胸或液气胸;CT检查还能显示气管支气管管壁的缺损,管腔狭窄、堵塞,移位或成角畸形.结论 联合应用胸片和CT检查,对支气管断裂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永生;苏锦权;王春霞;宋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监测CD4+T淋巴细胞对防治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监测CD4+T淋巴细胞对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cgalovims,CMV)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监测133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根据其变化调整免疫抑制剂(Cs~Fl(506+MMF+Pred)的用量,观察调整用药对CMV肺炎发病的影响.结果 共有36例受者CD4'细胞明显下降,发生在术后45~72(61.5~9.31 d.均给予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处理.133例受者有12例出现CMV肺炎,发病在术后5耻118(76.2~11.61d.其中7例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CD4+T细胞下降受者CMV肺炎的发病率(27.8%,10/36)明显高于CD4+细胞稳定受者(2.1%,2/97)(p,0.01),在调整用药期『日J有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0.05).12例CMV肺炎病人8例(66.7%,8/12)治愈.4例(33.3%,4/12)死亡.24例未发病受者在调整用药后CD4'细胞迅速上升,在14 d恢复到术前水平;8例CMV肺炎治愈者上升较缓慢,在21 d恢复;而4例死亡病人持续保持在低水平.结论 肾移植术后CD4'细胞的变化与CMV肺炎发病有密切相关性,依据其变化在CMV肺炎发病之前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是安全的,为预防和救治CMV肺炎提供一条新的方法.

    作者:唐斌;刘东;吴家清;周结学;黎程;蒙善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保守性治疗:附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CSP)的保守性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于2004年10月~2008年8月共收治20例CSP患者,应用MTX药物治疗、宫腔镜技术、介入治疗或联合治疗等对其进行保守性治疗.结果 20例CSP患者保守治疗均顺利,出血少,避免了子官切除术,疗效满意.结论 早期诊断及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CSP是可行的,而联合治疗可缩短疗程,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程春霞;薛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变应性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42例,进行SIT治疗1年,于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取外周血,测定外周血清IL-4、IFN-γ水平及检测肺功能.选择同期在我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确诊为儿童哮喘、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患儿2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1年后,SIT组儿童血清IL-4水平下降、IFN-γ水平及IFN-γ/IL-4升高(P<0.05),肺功能指标FVC、pre-FEV1%、pre-PEF%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儿童IFN-γ水平及IFN-γ/IL-4升高(P<0.05),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肺功能指标FVC、pre-FEVI%、pre.PEF%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pre-FEVI%、pre-PEF%差异无显著性,治疗1年后,SIT组pro-FEVI%、pre-PEF%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SIT能够调节体内Th1/Th2细胞的平衡,维持哮喘患儿良好的肺功能,SIT可能对哮喘儿童气道重塑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陈壮桂;陈岩峰;李鸣;纪经智;陈奋华;陈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对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β(NF-κβ)激活与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第2代HUVECs用于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细胞NF-κβ亚单位p65的表达程度,Western blot检测核内NF-κβ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6、ICAM-1浓度.结果 TNF-α有效激活NF-κβ并诱导HUVECs分泌IL-6、sICAM-1增加;黄芪注射液预先孵育2 h能抑制NF-κβ表达并减轻TNF-α诱导的上述反应.结论 TNF-α可能通过激活NF-κβ使IL-6、sICAM-1增加,从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黄芪注射液对上述反应有拮抗作用,推测是通过抑制NF-κβ途径实现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作者:叶泽兵;汪凡军;张刚庆;杨旺民;覃海森;刘兴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骨显像加做颅骨侧位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临床价值:与CT比较

    目的 旨在探讨颅骨局部加位对NPC颅底骨侵犯的诊断价值并与CT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2003年01至2007年12月间病理确诊为NPC的放疗前患者,共405例,均在1周内行前后位全身骨显像(WBI)及颅骨左、右侧位局部显像和CT检查.结果 WBI诊断与CT诊断阳性符合率29.48%,阴性诊断符合率76.05%,总符合率81.23%;骨局部显像目测诊断同CT诊断的阳性符合率67.95%,阴性诊断符合率74.07%,总符合率87.16%;骨局部显像半定量分析诊断同CT诊断的阳性符合率75.64%,阴性诊断符合率74.07%,总符合率88.64%.在27例CT诊断阴性而局部显像半定量分析诊断阳性的患者中,其中有9例同时行了MRI检查,MRJ结果为阳性.结论 全身骨显像加做局部颅骨侧位显像,对NPC颅底骨侵犯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做为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筛选方法.

    作者:冯会娟;欧阳伟;刘金华;刘伟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胸、腰椎结核前入路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我科10年间采用前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及所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相应对策.方法 自1996年01月~2005年12月,采用前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120例,其中初诊115例,外院术后复发5例.结果 初诊115例患者,5例复发;4例术中胸膜破裂,1例髂外静脉撕裂;3例胸12神经根后支损伤;1例下肢静脉栓塞,2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假性尿崩症;外院5例术后复发患者中,1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内固定松动而接受第三次手术,1例为广泛耐药,而再次复发.结论 规范化疗是防止结核病灶复发的关键,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化疗方案是预防结核耐药的有效方法.

    作者:付忠泉;张忠民;金大地;陈建庭;瞿东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供肾切取术(RPLDN)与传统开放活体供肾切取术(ODN)在活体供肾切取术中临床应用.方法 对45例供者采用后腹腔镜供肾切取术的22例,传统开放取肾手术的23例,所有供受者随访3~24月,分析资料进行比较总结.结果 RPLDN与ODN相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分别为75±35 min与65±26 min,p>0.05),术中出血亦较少(分别为150±50 ml与110±40 ml,p>0.05),RPLDN供肾热缺血时间相对较长(分别为107±34 s与20±5 s,P>0.05),所取血管长度较短(供肾动脉3.8±1.6 cm/4.2±0.6 cm,P<0.05;供肾静脉2.5±1.3 cm/3.5±0.8cm,P<0.05);供者术后恢复方面,RPLDN的供者术后下床时间较早(分别术后3±1 d与术后5±1 d,P<0.05).肾移植术中血管开放后供肾均在1 min内泌尿,RPLDN术后1周出现排斥反应1例,肾功能恢复延迟(DGF)1例.ODN受者术后1月出现急性排斥1例,其余均在术后3 d血清肌酐恢复至正常.所有供者术后7 d伤口拆线后均出院.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亲属供肾切取临床应用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但是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对供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肾功能等优势,更能促进亲属肾移植的开展,增加供肾来源.

    作者:徐战平;王行环;郑祥光;杨浣情;刘久敏;高炜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具有完整X线骨盆照片及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的20例骨盆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对比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结果 本组20例患者中,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均能清晰地显示骨盆骨折的部位、程度及骨盆环破坏情况,而传统X线照片诊断正确者8例.螺旋CT扫描还诊断合并腹部闭合伤5例.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较X线平片具有显著优势,能直观、全面、精确地显示骨盆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骨盆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世奇;周永生;殷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肝窦内皮细胞与凋亡细胞相互作用对促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肝窦内细胞(HSEC)与凋亡细胞互相作用后促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 紫外线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对照组:体外人HSEC单独培养.实验组:人HSEC与同种异体凋亡淋巴细胞细胞直接共培养.两组均培养16h后,收集上清液,利用Luminex技术检测上清液促炎症性的细胞/化学因子水平,包括IL-2、IINF-γ、TNF-α.结果 实验组IL-2、IINF-γ、TNF-α分泌水平比对照组下调约50%,两组数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绪论HSEC与凋亡细胞作用后能使促炎症因子下调,调控局部免疫微环境,使免疫反应偏向耐受.

    作者:何栋;罗宇维;马骊;孙尔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死亡原因分析:附20例死亡报告

    目的 分析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改善疗效的方法.方法 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从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心肌保护、术后处理等方面总结近3年356例根治术后早期20例死亡患者的可能高危因素.结果 11例死于早期低心排综合征,4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因窒息死亡),3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 年龄小、肺血管及左室发育差是术后低心排发生的高危因素:手术技巧及畸形矫治方法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良好的体外循环转流及心肌保护是根治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正确的术后治疗处理及严密的监护是降低术后死亡的重要步骤.

    作者:王晓武;张卫达;袁彬彬;梅汝刚;王晓莉;李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Th17细胞因子IL-17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Th17细胞因子IL-17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各10只.采用EU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IL-17水平;HE染色评价各组小鼠气道炎症程度;RT-PCR检测肺组织IL-17、RORγt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RoRγt脚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组小鼠肺组织RORγt、IL-17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RORγt、IL-17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可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RORγt表达,阻止Th17的分化,从而减少IL-17的分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反应.

    作者:胡斯明;罗雅玲;赖文岩;陈培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丙泊酚和异氟烷对老年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异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分别接受丙泊酚(30例)和异氟烷(30例)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应激反应、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丙泊酚组应激反应较异氟烷组平稳,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恢复较异氟烷组快,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异氟烷组低.结论 丙泊酚能有效抑制全麻术中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适用于老年患者麻醉.

    作者:谭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感染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巨细胞病毒性(CMV)肺炎的多种高危因素,提出早期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并因发生CMV肺炎而再次入院患者28例,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e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影响CMV肺炎的一些凶素进行逐步分析.结果 与CMV肺炎感染密切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受者年龄、急性排斥反应、术前透析时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PRA水平、供体CMV血清学、麦考酚酸酯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供体CMV血清学IgG(+)、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术前长期血透时间为高危因素.结论 肾移植术后为减少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抑制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非常重要,同时尽量选择血清学阴性供体,缩短肾移植术前血透时间也能减少其发病率.

    作者:魏强;于立新;邓文锋;叶俊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黄芪多糖应用于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PBMC,体外采用多种细胞因子(TNFα、IL-4、GM-CSF)联合诱导,获得了分化与功能相对成熟的DC.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黄芪多糖(终浓度为50、100、200 mg/L)对DC表面分子表达以及DC与T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体系中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的干预作用.结果 LPS组、50mg/L组、100mg/L组的细胞呈悬浮生长,可见部分细胞聚集成簇,细胞表面可见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树突样突起,扫描电镜下细胞呈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胞体有形态不一的突起,α-萘酸酯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阴性,200 mg/L组细胞大量凋亡崩解.培养6 d后实验组的DC表面CD86(TCD86*LPS=9.1302、TCD86*50 mg/L=6.4024、TCD86*100 mg/L=8.3165,P<0.001)、HLA-DR(THLA-DR*LPS=6.3118、THLA-DR*100mg/L=7.0752,P<0.001;THLA-DR*50 mg/L=3.5797,P<0.01)等表型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LPS组和100mg/L组的CD14等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CD14*LPS=8.5709、TCD14*100=8.6103,P<0.001),50mg/L组的CD14表达下调,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CD14*50 mg/L=1.7918,P>0.05).结论 研究初步表明,适当剂量黄芪多糖可以上调DC膜表面与抗原递呈相关的HLA-DR、CD86等共刺激分子的高表达,对促进DC的分化与成熟,有着显著的影响,并增加DC的免疫活性.

    作者:陈朝俊;李志梁;傅强;刘艺;雷霄;吴宏超;刘映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Survivin基因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胰胆管逆行穿刺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不同炎症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模型,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等方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胰腺泡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无survivin的表达;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随胰腺炎症程度的加重,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腺泡细胞凋亡率则逐渐下降.结论 Survivin蛋白不仅通过其抗雕亡作用参与了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调节,而且通过其抗凋亡作用使受炎症损伤的胰腺细胞由凋亡转为坏死,从而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可能是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李震东;马清涌;罗羽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控制性降压对鼻内镜手术患者内脏灌注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控制性降压对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患者内脏灌注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普通全麻组)、B组(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和C组(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每组10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B、C组于麻醉后行急性高血容量血液稀释.然后于手术开始前15 min分别予硝普钠或硝酸甘油复合异氟醚吸入行控制性降压,使MAP降至50~55 mmHg,并维持至术毕A组不进行扩容和控制性降压.B、C组于麻醉后(T0)、降压开始时(T1)、降压30min(T2)、降压60min(T3)、停降压30min(T4)[A组未降压,在与降压组相对应的时间即麻醉后(T0)、手术开始前15min(T1)、手术开始后15min(T2)、手术开始后45 min(T3)、手术结束后30min(T4)]时分别记录HR、MAP,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aCO2和pH值.胃二氧化碳张力仪测量PgCO2,根据血气值计算pHi.记录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 B、C组比A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C组出血量比B组少.3组病人pHi、PgC02组内前后此较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酸甘油或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血容量稀释时如采用合理的措施,MAP降至50~55 mmHg时并不一定会导致胃肠道循环低灌注和氧合障碍.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手术中出血量,且使用硝酸甘油降压比使用硝普钠降压减少出血效果更好.

    作者:焦赫娜;任飞;蔡宏伟;郭曲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