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窦内皮细胞与凋亡细胞相互作用对促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何栋;罗宇维;马骊;孙尔维

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 凋亡细胞, 促炎症冈子, 免疫耐受
摘要:目的 研究肝窦内细胞(HSEC)与凋亡细胞互相作用后促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 紫外线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对照组:体外人HSEC单独培养.实验组:人HSEC与同种异体凋亡淋巴细胞细胞直接共培养.两组均培养16h后,收集上清液,利用Luminex技术检测上清液促炎症性的细胞/化学因子水平,包括IL-2、IINF-γ、TNF-α.结果 实验组IL-2、IINF-γ、TNF-α分泌水平比对照组下调约50%,两组数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绪论HSEC与凋亡细胞作用后能使促炎症因子下调,调控局部免疫微环境,使免疫反应偏向耐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ICAM-1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神经元NF-κB及ICAM-1随再灌注时间表达变化,探讨姜黄素脑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S组、IR组、Cur组及SC组.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察海马NF-κB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海马组织ICAM-1蛋白含量.结果 IR组细胞轮廓消失,大部分细胞出现核固缩、碎裂.Cur组70%细胞边界基本清楚,核形状基本规则.Cur组海马CA1区在再灌注后各时间NF-κB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相应时间点IR组(P<0.05).Cur组海马ICAM-1蛋白含量均低于IR组及SC组,其中在1 d和3 d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ICAM-1、NF-κB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

    作者:庄荣;林孟相;宋秋英;李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KCα反义核酸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聚乙烯亚胺(PEI)介导的人蛋白激酶Cα(PKCα)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增殖及PKC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PEI介导PKCα ASODN,随机寡核苷酸(RODN)分别转染A549细胞,采用WST法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分析细胞生长增殖抑制效果;RT-PCR检测PKcd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KC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EI介导的PKCaASODN转染A549细胞后,细胞牛长增殖和克隆形成均受到抑制(P<0.05),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其抑制率明显高于PEI或PEI介导的RODN组;RT-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均表明:PEI 介导的PKCαASODN转染A549细胞能明显抑制PKCα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PEI或PEI介导的RODN转染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EI介导的PKCα反义核酸能下调PKCα基因的表达,显著抑制A549细胞生长和增殖.

    作者:严玉霞;蒋建伟;黄志宏;吴志慧;林春兰;吴风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超声在可疑急性阑尾炎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可疑急性阑尾炎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18例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要求阑尾超声检查的病例中,探及增粗肿大阑尾,结合临床提示急性阑尾炎.探及正常阑尾,则扩大扫查范围(肝胆脾胰腺、盆腔、泌尿系、胃肠及胸腔),以期找到阑尾炎之外的急腹症病变.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观察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94.1%、准确性为93.7%、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95.1%.非阑尾炎急腹症中正常阑尾显示率87.1%(162/186).非阑尾炎急腹症超声诊断符合率78.2%(140/179).结论 可疑急性阑尾炎病变中,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准确性很高.检查中探及正常阑尾声像可增强检查者的自信心,迅速调转思路寻找并发现除急性阑尾炎之外的急腹症.

    作者:文革;赵景亭;刘小珍;张成立;许锦富;吴凤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CarO的原核表达、纯化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表达和纯化带多聚组氨酸(6×His)标签的鲍曼不动杆菌杆菌外膜蛋白Caro(-binding protein)融合蛋白并制备抗Caro多克隆抗体,为研究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pET23d-CarO重组表达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以IPTG诱导6×His-CarO融合蛋白表达,经镍离子金属螯合树脂纯化后,用纯化出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印迹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出高水平表达的His-CarO融合蛋白,经亲和树脂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高特异性的抗CarO抗血清.结论 成功构建pET23d-CarO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出目标蛋白,制备出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

    作者:马真;蔡绍曦;佟万成;耿穗娜;卢健聪;赵海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河南林州食管癌家族史阳性患者比较基因组杂交特征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患者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13例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和32例食管癌家族史阴性患者染色体基因组变化.结果 10q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扩增在食管癌家族史阳性患者为23%(3/13)而食管癌家族史阴性患者中无发生(P<0.05).15q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丢失在食管癌家族史阳性为38%(5/13),明显高于食管癌家族史阴性的6%(2/32)(P<0.05).3q、8q、7p、5p等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增加和3p、19q、9q等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丢失在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发生率均超过20%(P>0.05).结论 10q、15q可能存在与食管癌遗传高易感性相关的关键基因,而3q、8q、7p、5p、3p、19q、9q等可能存在与环境因素相关的食管癌关键基因.

    作者:常志伟;王立东;秦艳茹;李苹娟;范宗民;郭涛;宋昕;王苒;李吉林;常志军;何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shRNAmir慢病毒载体沉默鼻咽癌细胞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

    目的 构建基于miR-155结构的shRNAmir慢病毒表达载体,在鼻咽癌细胞中沉默COX-2基因的表达,探索全新的COX-2抑制方法.方法 转染小干扰RNA(siRNA),筛选出沉默COX-2表达的RNA干扰序列,以该序列替换miR-155前体序列中的双链部分作为anti-COX-2 shRNAmir转录模板,构建pLVTHM/shRNAmir慢病毒质粒表达载体,利用293FT细胞包装pLVTHM/anti-COX-2 shRNAmir慢病毒.感染鼻咽癌C666-1细胞后,通过流式分选,建立anti-COX-2 shRNAmir稳定表达,COX-2基因沉默的亚系.结果 设计合成的anti-COX-2a siRNA能够使COX-2 mRNA表达下降90%以上,根据其序列构建的plVTHM/sbRNLAmir质粒载体测序无误,pLVTHM/anti-COX-2 shRNAmir慢病毒感染C666-1细胞后,分选出亚系C666-1经反复传代仍可保持COX-2基因沉默的表型.结论 pLVTHM/shRNAmir慢病毒载体能够转录出基于miR-155结构的shRNAmir,沉默鼻咽癌细胞COX-2的表达,为探索更加高效安全的COX-2抑制剂奠定基础,也为鼻咽癌研究和抗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手段.

    作者:李刚;李湘平;姜立;鲁娟;刘雄;陈顺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可移植假发组织相容性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可移植假发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应用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丙烯的理化特性,制作成一种可移植假发的基座.实验动物选择5只新西兰白兔,在每只白兔颈部皮下采用毛囊单位移植技术,植入40束假发移植物,并分别于移植后第1周、第1~6个月内每个月在无菌条件下,每只白兔分次采集包含有移植物的全层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结果 移植术后第1周,可观察到移植物周围组织有局限的少量炎症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增生的毛细血管轻度充血,炎症反应轻微;术后1~6个月,移植物周嗣可见炎症反应细胞及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至消失.无观察到溶解、坏死等不良排斥反应,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围绕包裹假发移植物.结论 可移植假发与白兔皮下组织相容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为后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张志丹;胡志奇;易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糖对INS-1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糖对INS-1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INS-1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培养)、高糖组(葡萄糖16.7 mmol/L培养)、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高糖组(NAC 1.0mmol/L+葡萄糖16.7 mmol/L培养),均干预72 h.分光光度计测定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Ⅲ活性,荧光素酶方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高糖组的呼吸链酶复合物Ⅰ活性[(1.53±0.24)μmol/(mg·min)]、Ⅲ活性[(1.08±0.22)μmol/(mg·min)]分别较正常对照组的呼吸链酶复合物I活性((2.31±0.33)μmol/(mg·min)]、Ⅲ活性[(1.92±0.39)μmol/(mg·min)]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在高糖组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使用抗氧化剂NAC干预高糖组,其线粒体酶复合物Ⅰ、Ⅲ活性、细胞ATP含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高糖损伤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可能与损伤线粒体呼吸链功能有关,高糖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损伤INS-1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功能.

    作者:林占;薛耀明;沙建平;毛睿睿;龙可;桑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胺碘酮、美托洛尔及两者合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110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美托洛尔治疗组和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组,随访1年.结果 胺碘酮+美托洛尔组对心功能的改善优于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P<0.05),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亦显著优于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P<0.01),而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相比其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胺碘酮+美托洛尔组冉住院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分别为P<0.01和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应用胺碘酮及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或美托洛尔,不良反应无增加.

    作者:吕红松;贺彬彬;黄贵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分化抑制因子Id-2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Id-2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并制备抗人Id-2的多克隆抗体.方法 从乳腺癌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Id-2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6P-1中,重组质粒经PCR、酶切、测序鉴定后,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GST-ld-2蛋白,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的GST-Id-2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并以此为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 经PCR、酶切、测序鉴定证明,Id-2基因已正确克隆至pGEX-6P-1中,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40 000的GST-Id-2融合蛋白.Western-Blot、ELISA和琼脂双向扩散实验鉴定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与GST-Id-2特异性反应.结论 Id-2基因在在大肠杆菌中的成功表达及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检测Id-2及其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也为分析Id-2分子结构及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作者:童铁钢;林燕;穆丹梅;白宇;杨木蕾;郑敏;吴东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变应性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42例,进行SIT治疗1年,于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取外周血,测定外周血清IL-4、IFN-γ水平及检测肺功能.选择同期在我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确诊为儿童哮喘、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患儿2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1年后,SIT组儿童血清IL-4水平下降、IFN-γ水平及IFN-γ/IL-4升高(P<0.05),肺功能指标FVC、pre-FEV1%、pre-PEF%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儿童IFN-γ水平及IFN-γ/IL-4升高(P<0.05),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肺功能指标FVC、pre-FEVI%、pre.PEF%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pre-FEVI%、pre-PEF%差异无显著性,治疗1年后,SIT组pro-FEVI%、pre-PEF%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SIT能够调节体内Th1/Th2细胞的平衡,维持哮喘患儿良好的肺功能,SIT可能对哮喘儿童气道重塑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陈壮桂;陈岩峰;李鸣;纪经智;陈奋华;陈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对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β(NF-κβ)激活与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第2代HUVECs用于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细胞NF-κβ亚单位p65的表达程度,Western blot检测核内NF-κβ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6、ICAM-1浓度.结果 TNF-α有效激活NF-κβ并诱导HUVECs分泌IL-6、sICAM-1增加;黄芪注射液预先孵育2 h能抑制NF-κβ表达并减轻TNF-α诱导的上述反应.结论 TNF-α可能通过激活NF-κβ使IL-6、sICAM-1增加,从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黄芪注射液对上述反应有拮抗作用,推测是通过抑制NF-κβ途径实现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作者:叶泽兵;汪凡军;张刚庆;杨旺民;覃海森;刘兴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问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2例,男46例,女76例,年龄33~96岁,平均77.3岁.骨折按Evans分类法:Ⅲ型89例,Ⅳ型33例.均行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同定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24月,平均11.8月,优66例,良33例,中8例,差5例.术后优良率89.34%.其中6例术后复查照片发现髋内翻,2例术后2~4周出现股骨钉切割股骨颈,4例术后4~12周股骨钉、髋螺钉松脱,1例术后18月发生骨不连.结论 PFN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先进的技术.

    作者:邝炯祥;张光明;肖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保守性治疗:附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CSP)的保守性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于2004年10月~2008年8月共收治20例CSP患者,应用MTX药物治疗、宫腔镜技术、介入治疗或联合治疗等对其进行保守性治疗.结果 20例CSP患者保守治疗均顺利,出血少,避免了子官切除术,疗效满意.结论 早期诊断及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CSP是可行的,而联合治疗可缩短疗程,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程春霞;薛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性质斑块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型及功能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性质斑块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中树突状细胞(D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DCs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方法 人选病例总共40例,依据临床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分为稳定心绞痛(SAP)组(1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0例)和正常对照(CTL)组(10例).血管内超声(IVUS)确定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流式细胞4色分析法检测DCs及亚型的比例和数量;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查DCs功能.结果 IVUS确定SAP组患者8例为稳定斑块、2例不稳定斑块,UAP组不稳定斑块7例,稳定斑块2例,破裂斑块1例,而ACS组破裂斑块6例,不稳定斑块3例,稳定斑块1例.不稳定斑块组DCs、mDCs、mDCls的占外周血白细胞比例及绝对数均比稳定斑块组显著增多;破裂斑块组患者的DCs、mDCs、mDCIs、pDCs比例及绝对数均显著减少.体外培养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源性DCs后,测定不同性质斑块冠心病中患者中DCs功能:培养第7天,不稳定斑块组DCCD83表达高于稳定斑块组,破裂斑块组显著高于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CTL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培养第7天,在DCs数量为2×105/ml时,不稳定斑块、破裂斑块组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CT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液中IL-12、IFN-α浓度:不稳定斑块组、破裂斑块组IFN-α、IL-12显著高于稳定斑块、CTL组,SAP、CTL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外周血DCs数量、比例及功能可以反应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变化.

    作者:涂晓文;李志梁;刘映峰;魏向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控制性降压对鼻内镜手术患者内脏灌注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控制性降压对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患者内脏灌注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普通全麻组)、B组(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和C组(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每组10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B、C组于麻醉后行急性高血容量血液稀释.然后于手术开始前15 min分别予硝普钠或硝酸甘油复合异氟醚吸入行控制性降压,使MAP降至50~55 mmHg,并维持至术毕A组不进行扩容和控制性降压.B、C组于麻醉后(T0)、降压开始时(T1)、降压30min(T2)、降压60min(T3)、停降压30min(T4)[A组未降压,在与降压组相对应的时间即麻醉后(T0)、手术开始前15min(T1)、手术开始后15min(T2)、手术开始后45 min(T3)、手术结束后30min(T4)]时分别记录HR、MAP,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aCO2和pH值.胃二氧化碳张力仪测量PgCO2,根据血气值计算pHi.记录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 B、C组比A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C组出血量比B组少.3组病人pHi、PgC02组内前后此较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酸甘油或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血容量稀释时如采用合理的措施,MAP降至50~55 mmHg时并不一定会导致胃肠道循环低灌注和氧合障碍.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手术中出血量,且使用硝酸甘油降压比使用硝普钠降压减少出血效果更好.

    作者:焦赫娜;任飞;蔡宏伟;郭曲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原发巨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合并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合并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晚期原发巨大肝癌的疗效.方法 搜集2001年1月~2004年12月诊治病例,对84例无法进行手术的巨大(直径≥10 cm)原发性肝癌进行TACE、3-DCRT序贯治疗.其中UICC/AJCC L期49例,T4期35例,均为NO,合并有门脉癌栓30例.根据Child-Pugh肝硬化分级,A级64例,B级20例.可见肿瘤体积(GTV)为(705±430)cm3(170~2099 cm3).先行TACE:将氟尿嘧啶和羟喜树碱注入患者肝肿瘤的供血动脉(靶动脉),然后将卡铂和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与超液化碘油充分混合成乳剂注入靶动脉,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根据患者情况每1.5~2个月重复1次,1~3次治疗.后行3-DCRT,每次分割剂量4~6 Gy,照射次数(11±2)次(7~15次),肿瘤剂量(53.6±6.6)Gy,每周3次,隔日1次.结果 8例患者3-DCRT后3个月内死亡,未能评价疗效,总有效率(CR+PR)68.9%(51/74),1、2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4%、24.7%和15.4%,T分期、GTV、门脉癌栓和分割剂量对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Child-Pugh肝硬化分级是独立的预后因子(P=0.035,相对危险度=2.440).结论 3-DCRT合并TACE对晚期巨大原发肝癌有一定疗效,Child-Pugh是独立预后因子.

    作者:孙恒文;陈龙华;韦传军;郑小康;李启生;官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bFGF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及修复软骨缺损的动物试验

    目的 探讨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在PLGA培养生长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PLGA复合物修复软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bFGF基因转染成功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在PLGA培养生长,制备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将复合物植入软骨缺损,通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对软骨缺损模型的修复效果.结果 bFGF基闪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可以在PLGA上正常生长,并有Ⅱ型胶原的高表达,将复合物植入动物后,可以修复软骨缺损动物模型.结论 PLGA与转染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转染后的骨髓基质细胞与PLGA复合物町以修复兔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可以作为自体软骨移植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

    作者:徐忠世;肖德明;林博文;卢小虎;李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鼠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创面病理学改变的特点

    目的 观察大鼠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创面病理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70只,质量为180~2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7只)、单纯烫伤组(B组)、烫伤后合并人工海水浸泡1 h(C组)、3 h组(D组),每组21只.除A组外,各组动物均造成背部10%深Ⅱ度烫伤;C、D组动物双前肢以下部分分别浸泡于人工海水中1 h和3 h;分别于伤后1、3、5 d观察创面大体情况、光镜观察创面病理改变、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创面微循环毛细血管损伤变化和其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测量各组动物创面含水量.结果 除A组外,各组动物创面含水量于伤后1 d升高,3 d达到峰值,5 d小幅度F降,其中:D组高,A组低,C组高于B组(P=0.000).相对B组,海水浸泡后创面明显干燥、创面坏死发生早,且严重,以D组为明显;光镜下:除A组外,各组动物创面表皮均坏死脱落,有不同程度的毛囊破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以D组明显;电镜下:除A组外,各组动物创面毛细血管基底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缺损,并可见内皮细胞间隙不同程度增宽,海水浸泡组还可见部分内皮细胞胞膜缺失去,细胞皱缩脱落,以D组明显.结论 大鼠烫伤后合并海水浸泡使组织细胞脱水、变性坏死,尤其是加瑼了皮下毛细血管网内皮细胞损伤、使创面水肿加重而进一步加剧创面微循环障碍和创面组织损伤.

    作者:马军;王甲汉;李志清;易朝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胡桃醌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了解胡桃醌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12.5 μmol/L胡桃醌作用于BEL-7402细胞24h后固定,分别行HE染色、考马斯亮蓝染色、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结果 12.5 μmol/L胡桃醌处理组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发生改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BEL-7402细胞胞体体积缩小,与周围细胞群脱离,表面微绒毛卷曲、畸变、小球结构逐渐增多,细胞间连接逐渐断裂,细胞间隙增宽,有凋亡小体形成.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胡桃醌作用BEL-7402细胞24 h后,细胞内质网扩大,线粒体结构疏松,胞核核仁裂解,凋亡小体形成.结论 胡桃醌能有效改变人肝癌BEL-7402细胞亚显微结构,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陈丽雅尔;那顺巴;张建;于娟;顾为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