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与护理体会

黄海鹰;吴英平;许玉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 皮肤点刺试验, 试验结果分析, 变应原, 随着经济建设, 世界卫生组织, 过敏性结膜炎, 预防与治疗,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鼻炎, 变应性疾病, 严重危害, 生理机能, 人类健康, 免疫反应, 慢性疾病, 临床意义, 临床确诊, 疾病患者
摘要:过敏性疾病又叫变应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WHO指出“21世纪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持续流行的世纪”,并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预防的疾病”,其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它表现为人体对环境中一种或多种物质产生过强免疫反应,并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带来工作和居住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改变,过敏性疾病逐渐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质量。它常由变应原致病,因此明确变应原对于其诊断、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皮肤点刺试验已成为国内外作为检测变应原的常规试验,现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913例经临床确诊为上述四种常见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把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33例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阴道栓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阴道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实施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阴道炎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达到了90.91%,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只有72.73%,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阴道炎治疗效率,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值得推广。

    作者:马效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冠心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出院健康教育干预

    目的:通过对52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出院健康教育,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52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0人,观察组在出院时进行三次以上的健康教育,出院后每月进行两次以上的随访。对照组只是在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不再干预。结果:未进行出院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的老年冠心病病人服药依从性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对出院后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干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明显增强,有效地降低了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猝死率。

    作者:白广芝;张疆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西米替丁联合立止血治疗48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联合立止血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措施方法,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产考依据。方法:在本文的研究过程当中,一共收集96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体重以及性别等,将他们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48例,保证两组患儿之间的可比性充分。方法对两组新生儿采取完全相同的常规性治疗措施,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对对照组新生儿予以止血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儿采用西米替丁联合立止血进行临床治疗。然后根据相关的疗效标准,对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显效3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新生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当中无1例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对于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在对其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西米替丁联合立止血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加大推广与应用力度。

    作者:吴从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中紧急气道建立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昏迷病人院前急救中紧急气道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年来310例昏迷患者急救中紧急气道处理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开放气道,其中采用口咽通气管58例(18.7%),面罩86例(27.8%),球囊-面罩22例(7.1%),喉罩8例(2.6%),气管插管34例(10.9%)。结果:310例昏迷病人至医院急诊科时指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者216例(69.7%),60%-90%有64例(20.6%),低于60%者30例(9.7%)。结论:昏迷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积极实施紧急气道处理,提高现场急救的技术操作,为后续抢救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作者:周竹梅;于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透刺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

    目的:评价针灸透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症患者60例,采用透刺方法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论:针灸透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胡玉;秦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锌剂与叶酸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锌剂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患儿常规补液、止泻治疗,观察组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锌剂与叶酸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和有效一共有11例,其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例及66.7%,观察组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中出现6例并发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例,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补液、止泻基础上再配合使用锌剂和叶酸临床疗效更佳,且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腔隙性脑梗塞扩管治疗与扩管扩容联合治疗效果的比较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塞扩管治疗与扩管扩容联合治疗疗效的比较,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2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使用两种血管扩张剂,第二组使用一种扩容剂和一种血管扩张剂,治疗后24小时和两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第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第一组,加重病例数少于第一组,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腔隙性脑梗塞扩管扩容联合治疗优于单用两种扩管药物。

    作者:岳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足跟采血的成功率

    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从2010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采血以来的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采血1856例,均为出生大于72小时,并无其他合并症的新生儿,平均体重3296g,充分哺乳8次以上的新生儿;成功1793例,成功率为96.6%,失败63例,占3.4%。因位置选择不当导致失败14例,占22.2%。因采血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失败49例,占77.8%。2采血方法2.1.1采血时间在新生儿充分哺乳8次后,冬季用38℃-39℃、夏季用37℃-38℃的温水洗澡,轻柔新生儿足跟部,待到足跟部充血红润时进行采血。2.1.2采血前的准备环境:室内空气用三氧消毒机消毒30-60分钟,室内中性温度24℃-25℃,相对湿度55%-60%[2]。物品:采血卡片,无菌采血针,75%酒精棉球或棉签,无菌无滑石粉手套。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2.1.3注意事项以下部位不能用于新生儿筛查采血:一是后足跟弯曲部位;二是足弓部位;三是足跟中心部位;四是水肿部位;再就是手手指部位(新生儿手指末端皮肤至手指骨之间距离1.2-2.2mm,在此部位采血易伤及骨头,局部感染和坏死是手指采血的并发症)。前三个部位采血,容易导致新生儿的神经、肌腱、韧带和软骨的损伤,造成一定的后遗症。

    作者:李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2012-6-2013-7我院收治的符合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的7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补液,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 mg/(kg·d),静脉滴注,1天1次,连用3-4d。治疗组用炎琥宁和西咪替丁进行静滴,1天1次,连续3-5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止吐/退热及止泻时间等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止吐/退热、止泻时间,病程均明显短于病毒唑对照组;观察组总的有效率是93.82%,对照组的是84.16%,治疗组比对照组高,具有显着差异(P <0.05)。结论:炎琥宁加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的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室工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通过对工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相关分析,结合工勤人员自身的文化程度、流动性等特点,制定了一系列防护措施。

    作者:强亚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権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若干问题的商

    鼻中隔偏曲为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即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局部突起,凡偏曲妨碍生理功能,具有临床症状、体征者,即有手术指征[1]。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耳鼻咽喉科得到推广和应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已成为鼻中隔偏曲治疗的主要术式。三线减张法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已广泛应用[2],较之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或鼻中隔矫正术,手术只切除少部分偏曲的软骨或骨,即可达到鼻中隔成形,具有创伤小,在纠正偏曲的同时尽量保留鼻中隔固有的结构的特点,并可达到扩大手术操作视野和解除鼻窦引流障碍的目的。虽然手术简单,但目前仍然缺乏规范化。本文结合近十余年来的鼻内镜手术摸索、积累的经验,就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李东洙;修世国;邢东升;张雪;张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不同体外培养方法对GFAP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的不同方法对星形胶质细胞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原代培养后分别经振荡纯化、传代纯化的方法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不高;经振荡纯化后GFAP表达量明显增多,GFAP免疫荧光变亮;经传代纯化培养后纯度达到97%,GFAP表达量较少。结论:经过传代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较高,GFAP表达量较少,因此能更好地反映其在脑中的功能,是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脑中的功能较好的培养方法。

    作者:苏玲;高秀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10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50人,对照组患儿给与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来说,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改善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韩花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平罗县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县包虫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为制定防治计划、实行分类指导、进行效果考核和全面推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方案》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结果:经过4年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践,平罗县成人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13.70%下降至防治后的2.04%;儿童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4.90%下降至防治后的1.10%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率由11.20%下降至1.80%。结论:平罗县人畜共患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效果显著,该项防治工作应持之以恒。

    作者:郑博;王东丽;王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DHS和PFM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4例,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取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DHS内固定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情况、治疗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DHS和PFNA内固定术均可有效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而PFNA内固定术创伤小,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固定牢固,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老年患者。

    作者:刘香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观察心理护理在治疗女性不孕不育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治疗女性不孕不育中的作用。方法:把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不孕不育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44例患者只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44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是59.09%,治疗组的治疗总效率达到了93.18%,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只有38.64%,对照组的治疗总效率只有72.73%,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因此对于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预值得推广。

    作者:马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颈椎牵引、按摩、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牵引、按摩及功能锻炼综合疗法进行康复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综合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8%。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治疗费用较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世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会阴正中切开术和会阴左侧切开术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会阴左侧切开术与会阴正中切开术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观察我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其中会阴左侧切100例为对照组,会阴正中切100例为观察组,观察产妇术中出血量、切口延伸、缝合时间、术后疼痛难忍程度、切口水肿、产妇的自我感觉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会阴正中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延伸、缝合时间、术后疼痛难忍程度、切口水肿、住院时间明显小于会阴左侧切开组;自我感觉良好者正中切开组明显多于左侧切开组。结论:会阴正中切开术操作简便、出血量少、组织损伤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为广大孕产妇减轻了痛苦,是提高产科质量的好方法。

    作者:徐易弟;许寒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05~2013年全州县龙水镇人间狂犬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全州县龙水镇2005~2013年狂犬病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学方法对全州县龙水镇2005~2013年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3年全州县龙水镇共发生、死亡狂犬病18例,年发病率及死亡率在0~8.34/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4.04/10万,且近2年来发病略呈下降的趋势。病例分布于全镇13个村委中,无明显的地域集中现象;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占88.89%(16/18)。病例有较显著的季节性,以3-10月发病多,占总病例的77.78%(14/18),以11-2月发病较少,仅点22.22%(4/18)。发病年龄小者3岁,大者79岁,以50-60岁组发病多,占27.78%,其次是0-10岁组,占12.93%,50岁以上的病例占了61.11%,被伤者主要集中在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男性发病略超过女性,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25:1;病例绝大部分是农民,占88.89%(16/18),其次是学生和儿童,同占11.11%。伤人动物是狗占88.89%,为猫的占11.11%。结论:犬、猫是造成全州县龙水镇狂犬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要控制狂犬病的流行,应切实做好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应加强犬、猫的管理及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伤口的及时正确处理、及时接种疫苗、伤人动物的正确处理等)等工作。

    作者:唐凤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肿瘤标志物CEA、CA15-3和CA125在乳腺癌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EA、CA15-3以及CA125三项肿瘤标志物对于乳腺癌化疗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接受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52例,分别于化疗前后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EA、CA15-3以及CA125水平,比较分析CR、PR、SD、PD患者中的变化。结果:CR和PR组的CEA及CA15-3水平显著降低,而PD组显著升高(P<0.05),SD组无明显变化(P>0.05);CR与PR组的血CA125显著降低,PD及SD组无明显变化(P>0.05);CEA、CA15-3、CA125以及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乳腺癌的疗效评价与临床疗效评价的符合率依次为61.5%、57.7%、38.5%、80.8%。结论:血清CEA、CA125以及CA15-3检测能够预测和评估乳腺癌的化疗疗效,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准确性更好。

    作者:杨前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