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息肉样病变178例临床病理分析

古丽且热·阿不都热西提

关键词:胆囊息肉, 病变, 临床及病理, 平均年龄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诊断和治疗, 影像学技术, 急性胰腺炎, 资料收集, 特征观察, 切除治疗, 年龄范围, 患者, 病理资料, 局限性, 检出率, 间歇性, 胆石症, 胆囊炎
摘要: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bladder,PLG)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呈局限性隆起样病变的总称。近年来随着超声和CT等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不断改进, PLG的检出率也逐年增加,日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在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78例PLG进行临床及病理特征观察,旨在提高对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认识。1临床病理资料1.1临床资料收集1999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PLG患者178例,其中男83例,女95例,男之之比为0.87∶1,年龄范围为23~82岁,平均年龄为46.5±9.8岁,年龄大为81岁,年龄小为23岁,年龄为40~60岁之间有114例(64.04%)。145例(81.46%)既往有右上腹间歇性疼痛、绞痛或隐痛史,其中病史长的达11年,33例(18.54%)为体检偶然发现。108例(60.68%)合并有胆石症或胆囊炎,9例(5.06%)合并有急性胰腺炎。所有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7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41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126例玻璃体手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26例玻璃体手术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有所减少,患者术眼恢复较满意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毓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

    目的:对社区慢性病的预防及相关的控制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社区的慢性病患者132例,对患者的基本状况及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及记录,并就相关的预防知识,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结果:通过实施相关的预防及控制计划之后,患者的心态、日常饮食、体育锻炼等基本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与之前的基本情况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慢性病实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对于减少其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良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的心理症状,并针对这些症状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并对患者发放临床症状评价表(SCL-90)和幸福感指数评估表,并指导其进行填写,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症状和情绪变化。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护理前研究组的幸福指数比对照组低,SCL-90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幸福指数、SCL-90数值均比护理前要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的主要因素有焦虑、抑郁、神经过敏、强迫症等,这些情绪会影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治疗,根据心理护理的方式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马允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组68例在我院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n=34)和丙泊酚组(n=34);对比分析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术前24h、术后3h、术后12h、术后24h和术后72h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七氟烷组术后3h、术后12h、术后24h和术后72h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丙泊酚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七氟烷组总不良反应率(8.82%)显著低于丙泊酚组(32.35%),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较丙泊酚能够明显降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作者:夏月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重度烧伤住院患者39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包括休克期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感染期护理、创面护理、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心理护理与病房管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39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有32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好转,3例转院,1例死亡。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烧伤治愈率,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谌佳;冯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试谈川芎嗪对心血管保护的药理学作用

    心血管主要由心和血管两个部分组成,同时血管由包括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三个部分组成。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川芎嗪在对心血管的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川芎嗪对心血管保护的药理学作用,从而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作者:严广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sVCAM-1和sFL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FLT-1与sVCAM-1在HDC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HDCP患者及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sFLT-1与sVCAM-1的表达水平。其中HDCP患者37例为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组15例、轻度子痫前期组12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0例),同时期正常妊娠妇女15例为对照组。结果:1.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sVCAM-1浓度为199.65±61.38ng/ml,HDCP组较其明显增高278.61±75.42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数据分层分析后发现,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中sVCAM-1的浓度均显著增高,分别为305.71±46.76ng/ml、358.08±36.59ng/ml,与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2.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sFLT-1浓度为1.48±0.66ng/ml,HDCP组较其明显增高,为4.45±4.30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数据分层分析后发现,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中sFLT-1的浓度均显著增高,分别为3.53±0.91ng/ml、10.06±3.88ng/ml,较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3.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中sVCAM-1与sFLT-1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708,P<0.01。结论:1.随着HDCP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清中sVCAM-1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提示sVCAM-1与HDCP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2.HDCP患者血清中sFLT-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明显增高,提示其参与了HDCP的发生发展。3. sVCAM-1和sFLT-1在HDCP的发生发展中呈正相关。

    作者:王丹;李秀兰;齐晓玲;隋晓宇;杨松;马萨仁高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如何保证院内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

    目的:对院内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保证质量的方法,为细菌检验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院内微生物学检测标准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各科室接受治疗的病患进行标本采集,共采集样本数12527例,使用统计学方法回顾分析这些样本。结果:在12527例采集样本中,质量合格的样本共有12186例,占总数的97.23%,其中合格率较高的标本有脓肿标本与创伤组织,合格率分别为96.58%、97.99%;合格率较高的标本还包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粪便标本、生殖器分泌物标本,合格率低的为痰液标本,仅有82.8%,明显比其他标本质量检验合格率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导致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检验器皿、运送、采集、取样部位、标本处理等。结论:在采集检验标本时,应按照要求在送检与处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还应注意承载标本器皿的使用、标本采集量以及选取部位的正确性等,这样才能使标本质量提高。

    作者:王能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CR技术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CR技术联合常规方法在肺外结核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材料和方法:所有标本均采集于在临床上疑似肺外结核的病例。我们利用齐尼氏痰涂片检查(ZNS),改良罗氏培养法(LJM)和PCR技术对匀浆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总共有182例疑似为肺外结核的标本节接受了上述三种方法的检查。其中22例经至少一种方法检测证实为阳性。PCR 技术检测出肺外结核病例多,其次是细菌培养。结论:联合使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可以提高实验室对存在于临床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而PCR技术必须包含在肺外结核的诊断程序之中。

    作者:丁实;周健;毕红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加强外来医疗器械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医疗器械管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流程并严格执行。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及灭菌质量均合格,得到了医生的认可。结论:外来医疗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保证了器械质量,确保了患者安全,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海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仅采用吗丁啉、铝碳酸镁以及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肝健脾且能够和胃降逆的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72.22%;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实现了中药和西药治疗的优势互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玉杰;闫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阑尾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误诊原因浅析与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误诊因由,探讨其鉴别诊断与治疗,减少临床误诊率,提高医疗水平。方法:收集整理医院2007年3月-2011年11月间消化科71例误诊患者,其中急性阑尾炎误诊为胃十二脂肠溃疡穿孔的患者30例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胃十二脂肠溃疡穿孔患者41例,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探讨误诊原因,并对其作出正确的治疗指导。结果:因病史相似误诊13例(18.3%)、因体征混淆误诊12例(16.9%)、因全身情况酷似误诊14例(19.7%)、因就诊时机误诊29例(40.8%),其他3例(4.2%);误诊原因总结为以上四大类居多,其中又以就诊时机误诊占比例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各疾病的鉴别诊断,避免临床误诊耽误患者治疗的事故发生。

    作者:吴华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喜疗妥乳膏治疗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60例

    目的:观察喜疗妥乳膏对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患者60例,使用喜疗妥乳膏外涂皮疹处早晚各一次,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喜疗妥乳膏对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疗效确切,60例患者全部治愈,烧伤创面在15-34天愈合,均无复发。结论:喜疗妥乳膏外涂治疗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疗效确切,对皮肤无刺激性,耐受性良好,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国宝;张磊;吴秋合;张科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影响老年疗养员睡眠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通过了解分析影响老年疗养员睡眠质量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疗养员在疗养期间的睡眠质量,提高疗养效果,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陈伟婷;林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把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33例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阴道栓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阴道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实施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阴道炎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达到了90.91%,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只有72.73%,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阴道炎治疗效率,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值得推广。

    作者:马效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1-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为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2011年下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陕西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下发了《2011年陕西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抗菌药物是我院应用广泛、消耗资金多、使用量大的一类药物,自2011年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作者: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方法:对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9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9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观察组手术治疗10例,35例保守治疗,6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中转手术率为1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手术治疗9例,36例保守治疗,18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中转手术率为50%,4例患者死于中毒性休克,总有效率为91.1%。两组患者在中转手术率和总有效率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手术治疗或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中转手术率,降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潘文颖;张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子宫肌瘤介入性治疗是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由于创伤小,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是将导管超选择插入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注入栓塞剂栓塞子宫肌瘤供血动脉,使子宫肌瘤缺血、变性、坏死、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2012年5月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年龄32-53之间,平均42岁,大的治疗7厘米,30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贫血等症状,其中7例合并有腰酸、尿频。5例无症状,所有病例均经妇科检查、盆腔B超、CT确诊。

    作者:殷雪梅;刘印峰;刘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在结核性椎旁脓肿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脊柱结核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116例。对经超声检查并经临床诊治及引流物细菌培养证实的脊椎结核及椎旁脓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椎结核116例,结合病理合并椎旁脓肿81例。临床结果表明超声显示椎旁脓肿外形不一,可呈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常显示不清,脓腔壁厚,早期可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病程较长者,内部渐呈液性暗区,其间散在细小光点或强光斑及索条状强回声,回声杂乱。诊断准确率达96.30%(78/81),误诊3例。结论:超声可显示病灶的大小和形态,并能准确地提示病灶的部位,与皮肤表面的距离,走行及与邻近腹部器官的关系及,对临床诊断和选择手术切口、穿刺引流切口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杰;钟志华;鲁雅颂;胡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医院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有效防范措施。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手术的患者40例,设为研究组,手术过程中给予其手术室护理,另外选择同期手术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未给予其手术室护理,观察两组术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发生医疗差错情况比较,研究组发生医疗差错4例,占10.0%,对照组发生医疗差错9例,占22.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医院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给予患者科学、全面、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不仅可以减少医疗差错,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程文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