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熊丰
目的 探讨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理想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注射STZ 40 mg/kg组、60 mg/kg组、80 mg/kg组、100 mg/kg组,每组6只,分别记录4 d、1周、2周、3周的空腹血糖、阿朴吗啡诱导阴茎的勃起次数及体质量.结果 4个时间点间的空腹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STZ注射组别间的空腹血糖、勃起次数及体质量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45及P<0.001).阿朴吗啡阴茎勃起实验的勃起次数及体质量的改变在4个时间点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306和P=0.628).结论 佳成糖尿病模型的STZ注射剂量应为60 mg/kg.筛选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阿朴吗啡勃起实验筛选时间应定在注射STZ后的2周左右.
作者:程祎;韦安阳;李煜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常见误诊原因及改进措施.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5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消化系统、妇科生殖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为主,而首诊为其他疾病经观察治疗或术中修正诊断为阑尾炎有3例.结论 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不全及思维片面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上足够的重视,减少误诊及漏诊.
作者:黄勇强;温敏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精氨酸类似物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变化的影响.方法 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白介素-6(IL-6)联合内毒素(LPS)诱导心肌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精氨酸类似物对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变化的影响.结果 IL-6联合LPS可以明显诱导心肌细胞表达iNOS,增加心肌中一氧化氮(NO)浓度;新精氨酸类似物可以降低炎症凶子刺激的心肌细胞中NO浓度,明显升高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论 新精氨酸类似物可以通过抑制心肌iNOS/NO途径,提高心肌对β受体激动剂的反应.
作者:孙飞;吴赛珠;张晓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人CDH22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有效沉默大肠癌细胞的CDH22基因表达,为研究CDH22在大肠癌转移中参与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利用在线软件设计人CDH22基因shRNA序列,合成、退火形成双链寡核酸后克隆到pENTRTM/U6载体的黏性末端,测序.得到的阳性重组子再与慢病毒载体进行重组,获得真核表达慢病毒干扰载体.在脂质体的介导下将慢病毒包装辅助质粒和CDH2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导入293FT细胞包装病毒,测定病毒滴度,感染大肠癌细胞SW480,杀稻瘟菌素筛选获得稳定干扰CDH22基因的细胞亚系.结果 成功构建CDH22真核表达慢病毒干扰载体并获得相应的慢病毒,病毒滴度为8×105U/ml.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细胞克隆11中CDH22 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出CDH22基因慢病毒RNAi表达载体,并获得CDH22基因稳定干扰的大肠癌细胞亚系,为研究CDH22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作者:周军;李建明;杨发达;柳玉红;丁彦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改行外科手术的原因.方法 分析4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而改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发现结石有不同程度的粉碎,部分结石嵌顿于输尿管粘膜内.结论 结石嵌顿于输尿管粘膜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后结石仍不能有效排出,应及时改用其他方法 处理.
作者:王华;李丰庆;张若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细胞核阵列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在检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中的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细胞核阵列技术和双色F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7例石蜡包埋ALCL病例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结果 成功提取细胞核制成阵列去掉了胞浆对FISH的不良影响并提供了高通量的操作平台:总共17例标本中8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的标本中,胞核胞浆均阳性4例,仅胞浆阳性4例;细胞核阵列FISH阳性结果 6例,除了符合4例免疫组化胞浆胞核阳性的结果之外,还有2例免疫组化仅为胞浆阳性的标本FISH结果 为阳性,剩余2例免疫组化仅为胞浆阳性的标本FISH结果 为阴性.结论 细胞核阵列FISH消除了细胞浆对FISH的不良影响,并提供高通量操作平台,使FISH成为临床检测的常用方法 有了进一步的可能:FISH较免疫组化是更为特异的一个诊断方法 .
作者:李慧灵;蒋会勇;季天海;褚红娟;刘芳;陈小艳;王辛;张弓;赵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动态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脑和肝脏的表达情况,探讨IGF-1在体内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 ,动态观测IGF-1在大脑皮质和肝实质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 1、在缺血侧大脑皮质中,与假手术各组比较,模型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3 d组与其他各时间组比较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在肝实质细胞中,与假手术各组比较,模型7 d组阳性表达显著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7d组阳性率高为87.5%.结论 脑损伤后,脑内IGF-1被激活上调,其表达增强,2h开始增高,3 d达到高峰.外周IGF-1体液调节反应较迟,第7天开始IGF-1体液调节有一定程度恢复.肝脏分泌IGF-1增加.
作者:李川;范建中;吴红瑛;魏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的相互影响.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89例.正常对照组56例.分别进行认知功能测定,情感测定以及CT各项指标的测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9例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03例(55%),其中轻度认知障碍者43例(23%),中度认知障碍者36例(19%),重度认知障碍者24例(13%).正常组和脑梗死组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结果 ,认知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和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不显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对焦虑抑郁情感的影响均不显著,仅年龄对焦虑情感有轻度影响.脑梗死体积、数量和部位不同以及是否存在白质疏松,其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均有显著性差异.左侧半球病变较引起的认知损害及情感障碍右侧半球病变比较严重,额叶、颞叶、顶叶、丘脑和边缘叶区域的脑梗死较其他部位病变的认知损害严重,而且左侧半球病变致其焦虑和抑郁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相关分析结果 显示,皮质及皮质下萎缩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和情感障碍呈显著相关,认知障碍与焦虑-抑郁情感障碍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发生率很高,且与梗塞部位、容积、数量等显著相关,脑梗死后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严重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湛愔;陆兵勋;陈逢俭;王志海;林海峰;陈文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以了解耐药基因mecA、ermA、ermC在广州地区的流行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全自动仪器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克林霉素耐药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耐药,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建立多重PCR反应并应用于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A、ermA和ermC.结果 成功构建四重PCR快速检测体系,临床评价所分离的1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ecA、ermA、ermC检出率分别为59.7%、50%、33.9%;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菌株主要是ermC基因;苯唑西林耐药菌株中均能检测出mecA,红霉素耐药菌株中97.7%携带耐药基因ermA或/及ermC.结论 所构建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快速而有效的菌株耐药基因检测手段.mecA、ermA、ermC是本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革;周晓红;蒋文玲;荣卡彬;赵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局部湿敷对新西兰兔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深Ⅱ度烫伤模型,刨面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普通胰岛素(4、40、400、4000mU/L)湿敷,观察兔血糖浓度、创面组织葡萄糖和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 局部胰岛素湿敷时兔血糖及创面组织糖含量无明显变化;局部使用浓度为40、400、4000mU/L的胰岛素湿敷时创面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加,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但无量效关系.结论 局部湿敷浓度为40、400、4000 mU/L的胰岛素能促进新西兰兔烫伤创面愈合.
作者:刘波;王甲汉;韩兆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治疗剂量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对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以伊文思蓝(EB)为指示剂,18只清清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EB组(E)、EB+超声组(E+U)和EB+超声+微泡组(E+U+M)共3组进行实验.给予相同参数条件的超声进行照射,经颈动脉输/不输入微泡造影剂,在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B外溢情况并行视觉评分;使用标准曲线和分光光度法测量各组大鼠脊斜肌中EB的含量.结果 E+U+M组镜下可见微血管周嗣EB外溢,视觉评分等级为2级.显著高于E组(0级)及E+U组(0-1级)(P<0.05).E组及E+U组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E+U+M组脊斜肌中EB含量为(51.57±3.89)μg/g,比E组[(28.99±4.67)vg/g]及E+U组[(30.99±4.11)μg/g]明显增加(P<0.05).E组及E+U组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破坏可使脊斜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是超声微泡造影剂增强基因转染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劳翼;修建成;谢昌联;陈向辉;吴爵非;宾建平;刘伊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动态表达.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 检测IGF-1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表达弱,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中心和半影区IGF-1的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后3 d达到高峰(14.83±0.48),7 d后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IGF-1表达增强,3 d时表达强.
作者:吴红瑛;范建中;罗仁;李川;魏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抑癌基凶p27kip1在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Skp2和p27kip1在80例肾细胞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Skp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肾组织(P=0.025);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Skp2阳性表达率升高(P=0.002),其表达率与肾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2)p27kpi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低于正常肾组织(P=0.007);p27kip1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肾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Skp2与p27kip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73,P=0.014).结论 肾细胞癌中Skp2蛋白的过度表达与p27kip1蛋白降解增强有关,提示Skp2可能在肾细胞癌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者:药晨;郑少斌;吴芃;张辉见;姜耀东;陈彤;齐桓;赵国志;赵俊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活性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 d用光镜、干湿重法观察上颈髓病理学演变、脊髓含水量,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 高岭土组动物于术后第1天脊髓含水量即有明显增加[(68.35±0.70)%],第7天达到高峰[(72.92±0.86)%],持续到第14天,至第21天时稍有缓解[(70.03±0.77)%];组织学观察发现术后3 d上颈髓轻度水肿,7~14 d水肿达到高峰期,21d略有缓解;胞膜PKC活性术后1 d出现增加(5.67±0.26 pmol·mg-1·min-1),7~14 d达到高水平(13.27±3.15 pmol·mg-1·min-1),21 d开始回落(8.85±1.56pmol·mg-1·min-1),胞浆的PKC活性则呈相反趋势.结论 脊髓空洞前状态形成中出现PKC移位激活.参与了缺血、缺氧性脊髓水肿的形成.
作者:孙国柱;胡庆山;张庆俊;赵宗茂;张更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加入抗肿瘤药羟喜树碱后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dickkopf-1)在人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四个不同p53状态的人肝癌HepG2(HepG2,含野生型p53;Hep3B,p53缺失)和人大肠癌(LoVo,含野生型p53),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p53突变)加入抗肿瘤药羟喜树碱后,观察抑制剂DKK-1以及反映Wnt信号通路功能变化的β-catenin的表达.以RT-PCR技术检测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的表达作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加人羟喜树碱24 h后DKK-ImRNA表达水平在人肝癌细胞(HepG2,含野生型p53;Hep3B,p53缺失)、人大肠癌细胞(LoVo,含野生型p53)和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p53突变型)中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显著增加.β-catenin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强度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羟喜树碱在人肝癌细胞、人大肠癌细胞、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能够诱导抑制剂DKK-1 mRNA的表达.
作者:腊蕾;班武;饶进军;吴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接受不同数量供者CD4+CD25+调控T细胞(TReg)移植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和造血与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接受allo-HSCT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物中的TReg值和移植后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Reg.按移植供者TReg绝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0×10/kg为标准分为高TReg移植组和低TReg移植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与免疫重建、TReg重建、GVHD发生及无病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 高TReg组的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重建时间分别为+(8.62±2.29)d和+(12.69±5.74)d,低TReg组分别为+(8.88±2.71)d和+(15.18±6.71)d(P值分别为0.778和0.613),两组间WBC和PLT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高TReg组患者移植后+15 dCD4+CD3+,CD45RO+CD4+T细胞重建,+30dCD3+、CD4+CD3+T细胞重建明显快于低TReg组患者(P值分别为0.039、0.024、0.014、0.020).高TReg组患者移植后+15 dCD4+CD25+TReg重建,+180 d与低TReg组相比明显加快(P值分别为0.013、0.005).高TReg组和低TReg组患者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61.54%(8/13)和94.12%(16/17),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27),移植的供者TReg数与急性GVHD的发生程度呈负相关(rs=0.393,P=0.032).高与低TReg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0.40±16.10)%和(72.00±2.00)%,无显著性差异(P=0.818).结论 供者TReg能促进allo-HSCT后免疫重建及CD4+CD25+TReg重建,降低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
作者:杨凯;范志平;刘启发;张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对人舌鳞癌TSCCa细胞survivin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NDV体外感染人舌鳞癌TSCCa细胞,MTT方法 检测TSCCa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ing检测survivin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NDV感染后TSCCa细胞分裂周期各时相的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NDV感染后TSCCa细胞降低survivin表达,细胞凋亡率增加,S和G2/M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PI)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NDV感染可抑制TSCCa细胞survivin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万学勤;代国仪;窦长武;田复明;龙敏;龙北国;王晓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柴胡皂甙D对A549细胞的抑制柞用及机制.方法 绘制生长曲线观察柴胡皂甙D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测P53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柴胡皂甙D对A549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其P53表达并无差异.结论 SSD能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
作者:周航;梅同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方法 175例ASAI级全麻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均分为5组.K10组、K5组和K1组分别于麻醉前10、5和1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F组于术前1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P组为对照组.各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作全麻诱导,术中出现体动追加丙泊酚1mg/kg.观察各组术中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丙泊酚注射痛、术中患者体动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术后作VA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研究组术中血压、心率、丙泊酚总用量、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较P组显著降低或缩短.F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4组.VAS评分,K10组与F组相似(P>0.05),显著低于K5组和K1组(P<0.05).K10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其余4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50mg超前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与芬太尼1μg/kg具有相似的镇痛效果.而无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其较佳的给药时机为术前10min.
作者:刘文兴;张永福;谭淑霞;劳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其作为胃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具有随访资料的103例胃腺癌标本中VEGF、HER-2蛋白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103例胃癌组织中VEGF、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48/103)、31.1%(32/103),在胃正常组织中均无表达;(2)VEGF、HER-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3)VEGF、HER-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0、10.1个月,表达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0.0、64.5个月,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间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VEGF与HER-2蛋白联合表达与生存期相关(PVEGF=0.000,PHER-2=0.000,RRVEGF=7.183,RRHER-2=0.129),两者的阳性表达有降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VEGF阳性表达的危险度相对较大.结论 测定胃癌组织中VEGF、HER-2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判断病人预后为Avastin和Herceptin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胃癌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陈锦章;郑航;陈斌;黄宇贤;罗荣城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