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问题与健康教育

陈丽华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问题, 健康教育
摘要: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11.26%[1]。高血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控制比较困难,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2]。高血压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及社会环境相关[3]。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仅靠药物和高精的治疗技术是不能解决的,只有通过健康教育转变人们的观念,鼓励患者参与健康维护,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得以控制和解决。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高血压疾病基因组DNA标本库建立的意义

    目的:构建莆田市汉族人群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孕妇的基因组DNA标本库及临床生化资料信息数据库,为临床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及防治提供良好的基础及研究平台。方法:收集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53例及健康孕妇168例外周静脉血,设计科学而高效的实验流程,提取基因组DNA,并对临床生化资料等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保存,构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基因组DNA及临床综合信息数据库。结果:完成福建莆田地区汉族女性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和健康孕妇外周静脉血基因组 DNA 的提取,并对其临床生化资料信息录入计算机归档管理,可随时调用和查找。结论:福建莆田地区汉族女性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健康对照基因组 DNA标本资源库的初步建立为今后相关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搭建服务平台。

    作者:王萍萍;黄秀清;林勇;刘黎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雷尼替丁治疗82例口腔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间收治的164例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单双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治疗5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1.22%)、临床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能快速消炎、止痛,促进患者溃疡愈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祯松;吴志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诊分诊在大批伤病员抢救中的作用

    急诊预诊分诊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当大批伤病员出现时,在现场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在全院范围内调配人员、器械、药品等,并进行快捷、准确、有序的抢救,才能在短时间内挽救患者的生命,对我院抢救大批伤病员79批783例,分诊护士协调调配医院的相关资源,统筹安排、统一调度,及时准确的分流患者,协调关系,贯彻上级意图,对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铁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急性喉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7 d。结论:在治疗中应及时应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雾化吸入等;护士应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能迅速、准确、熟练地进行每一项操作。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儿痛苦。

    作者:杨忠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科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状况探究

    目的:对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找出相关营养风险,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以及与营养风险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探讨。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30例老年住院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结合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血清清蛋白以及前清蛋白对患者进行营养不足评估。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年龄越大,发生营养风险的几率越高。结论:在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中,患者存在较多的营养风险以及营养不足情况。此外,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发生营养风险的几率也在增加。并且老年科中,营养支持不足以及滥用情况均存在。

    作者:刘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OPD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以及COPD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分别检测COPD患者与健康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以及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吸烟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将COPD患者颈动脉IMT之间相关因素做多元回归分析。比较COPD患者狭窄组与非狭窄组上述生化指标和临床资料。结果:COPD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IMT厚度、斑块检出率及吸烟指数均高于健康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指数、血中CRP 和TC水平与COPD患者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系(P<0.05),而TC、TG、LDL-C、HDL-C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P<0.05)。结论:COPD患者动脉硬化相关因素水平均明显异常于健康人。了解COPD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通过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厚度则是我们必要的筛查项目。

    作者:封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后健康教育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在产后对产妇的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100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进行产后的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对比观察,实验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0.00%)、健康知识掌握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70.00%)、健康知识掌握率(52.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的护理中,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很好的改善产妇的身体状况,加快了产妇的身体恢复状况,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康复应用CPM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术后应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3年间行关节镜治疗7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术后康复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35例,早期应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B组36例,应用传统的主动加手法被动的康复方法。通过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9个月)。术后7天、14天、1个月A组患者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术后6个月、12个月A组患者关节活动度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而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OA后早期应用CPM进行功能锻炼患者依从性好,康复效果满意,有利于恢复膝关节伸屈功能。

    作者:谷雪峰;王晓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诊的方法,观察组采用社区疼痛护理干预、运动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方法,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1.53%、30.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②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正确的社区护理干预方式,能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复发率和提升生存质量,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刘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唐氏筛查检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三个阶段。《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量的专用要求》(ISO/IEC15189)文件将实验前质量控制其定义为按照时间顺序,从临床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样品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输。大量研究表明,分析前阶段误差占总误差的比例为46.0%-68.2%[1],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80%均可朔源到标本不符合要求[2]。目前,唐氏筛查在国内外得到大量应用,在中国羊水产前诊断的阳性率在0%-1%之间,这就说明唐氏筛查高风险的结果绝大多数为阴性,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假阴性,因此,如何降低唐氏筛查假高风险率以提高羊水产前诊断效率就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李香;李金文;刘志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86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向剖宫产术后5天的产妇发放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多数产妇在入院前、规律腹痛前即决定剖宫产;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为了胎儿的安全,畏惧疼痛等。结论:孕妇决定剖宫产与其年龄、文化程度有关。

    作者:夏厚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20例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监测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病区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特征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大肠埃希氏菌320例,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88株,阳性率占27.5%。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但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60%以上。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除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外,对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耐药率低,分别为11.21%、18.96%。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感染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高,治疗应当首选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引起感染临床可考虑优先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

    作者:冯春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指导,溶栓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结果:56例患者经治疗和综合护理,显效4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金丽华;沈德红;杨通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研究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效果,以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收诊的3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的精心护理服务,观察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所选取的3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通过本医院的细心护理,患者的满意度较高(9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较高(97%),愈后的并发症率为6.7%,护理效果很满意。结论: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实施护理服务,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以及心理状况,而且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具有非常积极地意义。

    作者:胡蓉;李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气囊仿生助产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作用

    目的:分析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探讨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未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前和已使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后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从剖宫产指征、剖产率两方面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未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前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56%,医学指征占44%,剖宫产率50%。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后社会因素占36%,医学指征占64%,剖宫产率下降至35%。讨论:运用气囊助产在分娩过程中缩短产程,减少会阴裂伤等优势。明显减少了剖宫产的社会因素指征,使剖宫产率明显下降。所以气囊仿生助产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黄崇梅;王英;何林清;张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切断感染链,完善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操作相关措施;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发挥作用及对医院污染物的合理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通过落实措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感染原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将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管美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376例社区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与健康指导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及健康指导在社区居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2376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体检患病率,给予针对的健康指导及护理干预。结果:2376例社区居民中,高血压(40.28%)、高血脂(24.79%)、糖尿病(11.74%)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50岁、男性明显高于<50岁、女性人群;健康指导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支及其他肺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危害社区居民的主要慢性疾病,健康体检有助于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健康指导与干预能有效降低健康体检患病率。

    作者:朱永珍;李义东;高治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多的28例临床观察

    月经过多主要是由脾虚、气虚两大原因引起,文章对本院28例月经过多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西医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各14例,中医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方法,目的是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多的治疗效果。经过临床观察,补中益气汤对治疗月经过多有良好效用。

    作者:郭太录;冯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中的护理体会

    本文主要介绍了刨宫产术中常见护理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作者:崔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2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观察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2例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通过对这32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下,所有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良好,无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三个月后再次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患者肾功能依旧正常,无1例患者有后遗症出现。同时,患者的心理态度积极、健康,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8.6%。结论:对急性肾衰竭患者予以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对治疗效果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树立积极、良好的心态,指导他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不论是对于患者的自身健康来说,还是对于医护工作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陈宜兰;崔云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