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OPD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封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以及COPD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分别检测COPD患者与健康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以及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吸烟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将COPD患者颈动脉IMT之间相关因素做多元回归分析。比较COPD患者狭窄组与非狭窄组上述生化指标和临床资料。结果:COPD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IMT厚度、斑块检出率及吸烟指数均高于健康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指数、血中CRP 和TC水平与COPD患者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系(P<0.05),而TC、TG、LDL-C、HDL-C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P<0.05)。结论:COPD患者动脉硬化相关因素水平均明显异常于健康人。了解COPD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通过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厚度则是我们必要的筛查项目。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同分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并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不同分度与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109例确诊为NAFLD 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脂肪肝声像图分度并接受生化检查,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脂肪肝。比较三组血清HS-CRP 的水平,所有患者在 HS-CRP 不同水平间各项指标(ALT、AST、TB、GGT、LDL-C、CHOL、HDL-C和TG)进行比较。结果:轻度脂肪肝组的 HS-CRP 平均水平为(3.3±2.6)mg/L,中度脂肪肝组HS-CRP 水平为(5.8±3.7) mg/L,重度脂肪肝组 HS-CRP 水平(7.3±3.5)mg/L。所有患者在 HS-CRP 不同水平间各项指标比较中,以0~3mg/L 区域的为标准组,3.1-6mg/L 区域的各个指标与其比较差异性不大,而6.1~9mg/L、>9mg/L 两个区域的ALT、AST、TB、GGT、LDL-C、CHOL和TG与其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NAFLD患者脂肪肝不同分度与 HS-CRP 密切相关, HS-CRP可作为评估 NAFLD 病程发展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哲慧;李冠增;李鑫;胥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CU重症监护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ICU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寻求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ICU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115例重症监护患者,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了解,并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文化程度以及年龄、家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以采取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患者护理。结果:ICU重症监护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多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和不愿入住等心理状态,其中,不愿入住患者认为入住ICU重症病室会被隔离,并且患者的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与家属之间的关系越亲密,其不愿入住的心理越强烈。结论:在进行ICU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关原因,采取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治疗恢复。

    作者:郭美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如何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

    急诊科的治疗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命情况,那么如何进行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控制,显然成为了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只有加强了质量管理,提高了急诊科救治和护理的水平,降低了护理风险,那么护理纠纷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人们的治疗才能得到保障。

    作者:宋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现状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乡镇卫生院对聘用护士的管理。方法:健全有效的管理模式;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合理运用激励手法;严格培训考核制度;持续的综合素质培养。结果:提高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的综合素质。结论:规范聘用护士管理,稳定护理队伍,从而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保证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李春梅;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强刺激手法与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膝关节疼痛56例

    目的:观察强刺激推拿手法与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确诊患者,采用强刺激手法与功能锻炼治疗,每次30min,每3天1次,6次为一疗程。结果:治愈24例,好转28例,无效4例。结论:强刺激手法与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膝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郑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分表在老年病房的应用

    目的:实施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分,落实误吸防范措施,以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误吸的发生率。方法:自2011年5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开始实施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分,对总分≤6分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实施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分前后住院老年患者的误吸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分后,住院老年患者误吸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明显增强。结论:应用该评分表,可对高危人群进行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对保证住院老年患者的安全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亚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文关怀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中的护理体会

    环境、食品污染的加重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全球尿毒症患者近10年几乎增加1倍,2010年全球超过200万透析患者,据统计我国尿毒症患者也在急剧增加。人工血液透析是以纠正患者的一些生理指标为目的,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容易引起各种心理问题而影响疗效。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对血液透析患者加强了人文关怀,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1.1抑郁焦虑抑郁是肾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本身敏感、多疑、脆弱,伴随社会功能减退,感觉迟早会被社会及家庭所淘汰。长期的透析治疗,引起全身水肿、皮肤瘙痒、失眠等症状,引发自身形象改变影响正常参加社会活动,据报道透析患者能够上班的达51.4%,实际工作中仅占5.7%[2],这些都易诱发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

    作者:丁惠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孤立肾患者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急救处理

    目的:探讨孤立肾患者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其中5例行输尿管插管引流并置放双“J”管;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例;2例在B超引导下行肾盂穿刺造瘘术。结果:病人随访3=6月,7例病人肾功能明显恢复,3例病人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尿量正常。2例病人因放弃治疗而失访。结论:对于孤立肾患者并发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治疗原则是及时解除梗阻,大程度地保护肾功能。

    作者:宁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五加生化胶囊治疗产后胎盘残留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五加生化胶囊在足月或引产后胎盘残留<3cm中的临床疗效,降低手术操作,减少患者痛苦。方法:观察组100例,米非司酮50mg口服,1次/12h,共6次,配伍五加生化胶囊6粒,2次/日,服用5天;对照组单纯五加生化胶囊6粒,2次/日,服用5天。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胎盘完全排除例数、阴道流血干净时间、阴道流血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五加生化胶囊治疗足月产或引产后胎盘残留中明显提高了排出率,减少了出血量,增加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杨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重度烧伤住院患者39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包括休克期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感染期护理、创面护理、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心理护理与病房管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39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有32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好转,3例转院,1例死亡。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烧伤治愈率,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谌佳;冯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探讨

    目的:针对患有哮喘的小龄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了解哮喘治疗方式以及病理机制。旨在加深对小儿哮喘的研究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小龄哮喘患者共7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了解各种治疗方式。同时统计小儿患者在哮喘类型上的差异性,并了解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结果:本院使用的小儿哮喘治疗方式种类较多,治疗以药物为主,并注意对副作用的预防。疾病类型方面,患儿多为外源性以及内源性哮喘,混合型人数较少;治疗效果上有效率较高但未达到完全有效程度。结论:对于小龄患者而言,哮喘患病程度相对不深,在治疗方式上可多使用药物治疗,在了解患儿发病机理下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升临床有效性。

    作者:荣国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山苦茶对运动小鼠的肝糖原和丙二醛的影响

    为探讨山苦茶提取物对运动小鼠肝糖原和醛二酮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和组。虫草组每天虫草混悬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将30只SD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服药组,通过游泳训练6周后,测定力竭后对照组和服药组小鼠的肝糖原(LG)、肌糖原(MG)肝(肌)糖原和丙二醛(MDA)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山苦茶组肝糖原(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比对照组含量降低明显( P<0.05)。结论:说明山苦茶具有显著的抗疲劳效果,能够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

    作者:覃业亮;覃茂鑫;曾渝;邝家旺;梁昌联;虞道锐;邱春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种会阴切开缝合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会阴切开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在2012年5-11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0例,50例行会阴切开术后可吸收及皮内连续缝合法为观察组;50例行会阴切开术后可吸收及皮肤丝线外缝法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在术后会阴伤口疼痛、首次排尿情况、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及皮内连续缝合法对减轻术后会阴伤口疼痛、利于术后首次排尿、利于伤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利于产妇休息,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焦虑、创口美观,病人舒适有重要意义,有推广意义。

    作者:蒋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180例诊治体会

    目的:观察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腹部损伤患者180例,分别进行诊治,结果:171例治愈,9例死亡,因腹腔多脏器损伤,出血性体克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合并重度颅脑损伤死亡2例,合并心脏损伤死亡1例。结论:外科医师要有快速、细致检查和严密的动态观察责任感,快速作出诊断和救治方案,以保证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尽快得到救治。

    作者:马福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产低体重儿行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体会

    目的:本文就早产低体重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析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7例早产低体重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7)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喂养,观察组接受早期微量喂养,对两组患儿的每日体重的增加情况、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体重的增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应用于早产低体重儿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淑榕;朱颖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一例慢性心衰患者中探讨ACEI和ARB类药物的应用

    ACEI和ARB类药物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疾病的药物,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的使用ACEI 类药物,而有的患者使用ARB类药物,那么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应该优先选择ACEI类药物还是ARB类药物呢?临床药师拟结合临床实践案例对此做一探讨。1病史摘要患者周**,男,80岁,身高167cm,体重75kg,BMI 27kg/ m2。主诉:反复胸闷、气促20余年,双下肢浮肿2天。现病史: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气促,伴冷汗,就诊于我院心内科,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片、硝苯地平片治疗。患者间中胸闷、气促。9年前胸闷、气促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浮肿,行冠脉造影+左室造影示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左室前壁、心尖部室壁瘤形成;予强心、利尿治疗后好转。3年前患者突发胸痛,行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回旋支狭窄70%,予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后出院。1月前患者胸闷、气促、双下肢浮肿加重,前来我科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强心、利尿、扩血管、调脂、降糖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阿伐他汀钙片、美托洛尔片、氯沙坦钾片等药物。2天前患者觉胸闷,心前区为多,持续20分钟左右自行缓解,间中气促,活动后为多,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伴心悸,夜间可平卧,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咯粉红色泡沫痰,无发热,无咳嗽、咳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心内科。

    作者:郝胜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了解探讨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分配。实验组利用舒适护理对骨盆患者予以照顾,对照组给予患者普通护理。密切关注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通过本次实验来观察舒适护理和普通护理的区别。结果:实验组并发症3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4例,经过处理,发现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以97%的护理满意度超于对照组的85.1%的护理满意度,两者差距较大,舒适护理更满足患者需求。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更有效满足病患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并且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作者:陈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益气化瘀方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Hcy及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益气化瘀组方对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NIHSS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急性脑梗塞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中药益气化瘀组方口服。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hsCRP、Hcy水平及NIHSS,同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以上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hsCRP、Hcy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组方治疗脑梗塞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可以降低hsCRP和Hcy水平。

    作者:苏旭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共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结果:采用药物治疗加腹腔镜手术治疗7例;药物治疗加宫腔镜手术治疗7例,一例失败转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加清宫手术治疗3例;药物治疗加阴式手术治疗2例,1例失败转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接手术治疗7例,1例阴式手术失败转行腹腔镜手术治疗。26例患者均成功保留子宫。结论:有剖宫产史的再次妊娠病例,应先行超声检查,血清β-HCG的检测,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结合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可选择宫腹腔镜治疗或清宫手术等治疗措施。

    作者:王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龄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龄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以在本院诊治的高龄胆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分组护理,观察组行干预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实施干预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金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