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仙
髌骨是全身大的籽骨,它是膝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置浅表易受伤,直接或间接暴力均易导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需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本文就髌骨骨折的手术方式作一论述,以其为合理治疗髌骨骨折提供帮助。
作者:席国文;赵红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鼻咽癌患者的组织蜡块,随机取同期鼻咽部慢性粘膜炎患者活检蜡块40例作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蜡块中p53、VEGF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p53在鼻咽癌组中的得分为9.16±3.99,在慢性粘膜炎组中的得分为0.23±0.11,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鼻咽癌组的p53表达高于鼻咽慢性粘膜炎组。2.VEGF在鼻咽癌组中的得分为38.32±5.51;在慢性粘膜炎组中的得分为5.88±1.72;鼻咽慢性粘膜炎组的 VEGF 表达低于鼻咽癌组(P<0.01)。结论:1.p53和VEG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率较鼻咽慢性粘膜炎组织中的表达率高,提示p53和VEGF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海兵;刘伟;曹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2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其中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PC组)治疗42例,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GC组)治疗50例。结果:PC组和GC组疾病控制率(DCR)为73.8%及70.2%(P>005)。P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GC组。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耐受性更好。
作者:蒋一雅;庄志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正确有效的应对老年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的常见并发症和采用恰当的预防措施,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PICC的使用期限,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路霞;麻王卉;王玉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制接尿器对预防男性尿失禁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男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使用自制接尿器组)和对照组(保留导尿、男用尿壶、纸尿裤),对比分析两组尿液外溢、泌尿系感染、外阴皮肤有无皮肤改变(包括皮肤有无潮湿发红、皮疹及压疮发生)及日均费用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液外溢、泌尿系感染、外阴皮肤有无皮肤改变(包括皮肤有无潮湿发红、皮疹及压疮发生)及日均费用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自制接尿器能够保持患者会阴部皮肤干燥完整、保持床单元清洁,有救降低尿路感染几率,减轻护理工作量,缓解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冯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单纯性肥胖已成为困扰城市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解邹城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提供科学制定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防治措施的依据,我们于2012年10月份对邹城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家庭在邹城市城区居住1年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O~3岁儿童以街道居委会为单位,3~7岁儿童以幼儿园为单位进行调查。1.2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按照统一的方法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测量前进行校准,体重精确到0.05kg,身高精确到0.1cm。1.3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中国9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标准,以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诊断为肥胖。超过标准体重10%~19%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为重度肥胖。详细询问肥胖儿童患病史,必要时做相应的化验检查,以剔除由于药物、内分泌改变等因素所致的病理性肥胖。
作者:齐俊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23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14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取脑血管病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康复护理,观察护理效果,进行X2检验。结果:治疗组肌力显效36例,有效7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25%;对照组肌力显效12例,有效76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控制能力显效20例,有效56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66.67%;对照组控制能力显效4例,有效20例,无效92例,总有效率20.69%。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进行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常规脑血管病护理。
作者:陈焦繁;史小景;常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报告一例LE-LP重叠综合症合并白癜风。患者男,16岁。头部片状脱发,舌体糜烂伴头面部躯干四肢红斑鳞屑3年,色素脱失斑1年,足部糜烂3个月入院。病理检查:臀部红斑处符合红斑狼疮;臀部红斑鳞屑处符合苔癣样皮炎;臀部色素减退处白癜风不能排除,CRP33.8mg/L、RF阴性、C3正常、C4正常、ESR110mm/h, ds-DNA正常,血常规三系红细胞3.19-3.48x109/L,ANA/ENA阴性,ASO721IU/ml,免疫球蛋白IgG1950mg/dl、免疫球蛋白IGa688mg/dl、免疫球蛋白IgM73/dl,直接免疫荧光阴性,诊断为LE-LP重叠综合症、白癜风,给予反应停、羟氯喹、帕夫林等好转出院。
作者:尔奇超;秦朝红;张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急诊预诊分诊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当大批伤病员出现时,在现场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在全院范围内调配人员、器械、药品等,并进行快捷、准确、有序的抢救,才能在短时间内挽救患者的生命,对我院抢救大批伤病员79批783例,分诊护士协调调配医院的相关资源,统筹安排、统一调度,及时准确的分流患者,协调关系,贯彻上级意图,对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铁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2012-6-2013-7我院收治的符合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的7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补液,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 mg/(kg·d),静脉滴注,1天1次,连用3-4d。治疗组用炎琥宁和西咪替丁进行静滴,1天1次,连续3-5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止吐/退热及止泻时间等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止吐/退热、止泻时间,病程均明显短于病毒唑对照组;观察组总的有效率是93.82%,对照组的是84.16%,治疗组比对照组高,具有显着差异(P <0.05)。结论:炎琥宁加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的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选择剖宫产的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为6.0%(3/50),满意率为94.0%(47/50),对照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为14.0%(7/50),满意率为78.0%(39/5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伍慕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37例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的病例。结果:部分损伤通过提高技术及健康教育可以避免。
作者:曹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两种会阴切开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在2012年5-11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0例,50例行会阴切开术后可吸收及皮内连续缝合法为观察组;50例行会阴切开术后可吸收及皮肤丝线外缝法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在术后会阴伤口疼痛、首次排尿情况、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及皮内连续缝合法对减轻术后会阴伤口疼痛、利于术后首次排尿、利于伤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利于产妇休息,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焦虑、创口美观,病人舒适有重要意义,有推广意义。
作者:蒋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格列美脲、格列齐特两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40例糖尿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格列齐特控制血糖,治疗组以格列美脲控制血糖。结果:显示以格列美脲控制血糖的一组4周内降糖效果比例显著高于以格列齐特控制血糖的一组(P<0.01),提示格列美脲控制血糖效果明显好于格列齐特,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等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有低血糖发生,少数患者出现眩晕、无力等症状,但无需特殊处理即可恢复,两组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相似。
作者:王健;王艳;胡昌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安全和生活护理同等重要,把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渗透在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中,不断改进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全程化、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奕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文章从中药辨证治疗、针刺治疗、针药结合,电针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系统地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医治疗癃闭的临床研究概况。
作者:陈汉裕;陈凤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析鼻息肉采用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在鼻内窥镜下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在鼻内窥镜下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在鼻内窥镜下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的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前,冠心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心脏猝死是心血病专业的重点,减少心脏猝死,提高救治率是关键,但心脏猝死在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中为数不少,因此不要等到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时才开始治疗,应当积极筛查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及早的针对猝死的诱因进行针对性干预,减少心脏猝死的发生。
作者:吴晓燕;王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平均为10.9%,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约10%~20%演变为慢性乙肝,后者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1)。因此在急性肝炎病毒感染期能够及时清除病毒,对阻止病程的进一步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2000年7月~2001年9月用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急性期乙型肝炎5例,观察其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和乙肝 DNA 病毒(HBVDNA),转换情况,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本组资料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必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县包虫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为制定防治计划、实行分类指导、进行效果考核和全面推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方案》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结果:经过4年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践,平罗县成人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13.70%下降至防治后的2.04%;儿童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4.90%下降至防治后的1.10%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率由11.20%下降至1.80%。结论:平罗县人畜共患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效果显著,该项防治工作应持之以恒。
作者:郑博;王东丽;王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