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梁丽宁;成官迅;张静;昊华旺

关键词:尤文氏肉瘤, X线, CT, MRJ
摘要:目的 总结尤文氏肉瘤常见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尤文氏肉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尤文氏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 11例中,7例尤文氏肉瘤表现为虫蚀状、小片状或较大范周的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可见点片状骨质硬化;5例有骨膜反应,表现为条状、Codman三角或放射状骨针;10例见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点片状出血、坏死区,瘤周有水肿.2例骨外尤文氏肉瘤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不明显.普通X线检查正确诊断7例,误诊4例;CT检查正确诊断4例,误诊2例;MRI检查,正确诊断3例,误诊2例;多种影像检查结合正确诊断8例,误诊3例.结论 骨尤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显著特征性,影像误诊率高,需与溶骨型骨肉瘤、骨淋巴瘤、嗜酸性肉芽肿等病变鉴别;临床、影像学、病理三者结合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1-7)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氧化应激及心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Ang)-(1-7)对心肌缺血冉灌注引起氧化应激和心功能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压力换能器记录左心室收缩压;应用试剂盒及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心肌缺血15 min冉灌注30 min可引起有心室心肌细胞的丙二醛含量增多,SOD活性的明显降低(P<0.05);缺血前30 min应用Ang-(1-7)(1.0 nmoll/L)可显著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丙二醛增多及SOD活性和左心审收缩压降低的作用;在心脏离体前1h应用吲哚美辛(5mg/kg)可明显地拮抗Ang-(1-7)抑制丙二醛生成及提高SOD活性和左心室收缩压的作用.结论 Ang-(1-7)能够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发生的氧化应激反应,防止心收缩功能减弱,此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的释放有关.

    作者:廖新学;郭瑞鲜;马虹;王礼春;陈正华;杨春涛;冯鉴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93例不同直径长支架术后3及6个月的冠脉造影随访

    目的 对293例长支架支架术病例进行冠脉造影随访和QCA分析,观察其再狭窄(RS)率和靶血管再次重建率(TvR).方法 本中心1998年以来的1845例PTCA/支架术中,植入支架长度≥120 mm且有术后3和6个月冠脉造影随访的连续性病例计293例(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病例),平均(65.9±8.2)岁,男性79.2%.据植入支架直径将病人分为4组:A组68例,支架直径≥4.0 mm;B组113例,支架直径≥3.5 mm但<4.0 mm;C组90例,支架直径≥3.0mm但<3.5 mm;D组22例,支架直径≥2.5 mm但<3.0 mm.4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QCA定量测定每例病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及6个月随访时的病变或支架的小管腔直径、病变长度、参考血管直径及支架长度.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A、B、C、D四组.术前的病变长度分别为(20.92±10.96)mm、(20.01±10.07)mm、(20.13±11.08)mm及(23.08±6.51)mm(P=NS),植入的支架长度分别为(28.40±5.10)mm、(29.85±8.47)mm、(30.20±7.13)mm及(26.42±4.85)mm(P=NS).造影随访时的RS率,3个月时分别为8.8%、15.0%、33.3%及72.7%(P<0.001),6个月时分别为17.6%、25.7%、41.1%及72.7%(P<0.001);TVR率3个月时分别为19.1%、30.1%、54.4%及72.7%(P<0.001),6个月时分别是30.9%、44.2%、66.7%及81.8%(P<0.001).结论 对于长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植入长支架,在冠脉病变长度及植入支架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植入越大直径的支架,其RS率及TVR率越低.

    作者:黄铮;中村茂;加藤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定向置管吸引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少量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定向置管吸引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少量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 将75例高血压少量脑出血(10~30ml),随机分成定向置管治疗组(微创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两组GCS评分均为11~15分;其中微创组36例,内科组39例.结果 在血肿完全清除或吸收时间比较上,微创组平均3.8 d<内科组平均24 d;近期(1月)疗效随访,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微创组58%>内科组29%,远期(6月)疗效随访,功能恢复良好率,微创组50%>内科组16%,微创组无死亡,内科组2例,临床住院费用微创组平均5136.3元,内科组平均11843.6元.结论 微创组较内科组能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功能恢复优良率高,降低了死亡率,临床费用也大为减少.

    作者:骆锦标;彭彪;全伟;曹志恺;肖国才;吕建平;徐建明;何志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人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时机选择

    目的 对老年人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1995~2006年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319例.按我们的分型标准分为:确诊型急性重症胆道感染10例,先兆型急性重症胆道感染70例,轻症胆道感染239例,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胆囊大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左外叶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者均置T管引流.结果 确诊型急性重症胆道感染组死亡2例,为确诊型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及确诊型胆囊炎穿孔各1例.胆管结石患者术后住ICU天数:确诊型ACST、先兆型ACST、轻症胆道感染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住院天数确诊型ACST组明显高于先兆型ACST组(P<0.01),先兆型ACST组明显高于轻症胆道感染组(P<0.05).结论 对无禁忌证的老年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先兆型急性重型胆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对轻症者应做积极彻底的手术治疗,对先兆型急性重型者应予充分的重视和积极正确及时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天奇;梁中骁;罗建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茶多酚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传代,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角蛋白和波形丝蛋白鉴定,取5~8代细胞用于实验;按茶多酚不同浓度分1 mg/ml(B组)、0.5mg/ml(C组)、0.25mg/ml(D组)、0.125mg/ml(E组)、0.0625mg/ml(F组)组和空白对照组(A组),采用细胞计数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茶多酚均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P<0.05),茶多酚作用的适浓度为0.5 mg/ml,佳作用时间为48 h.结论 茶多酚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何权敏;刘建国;徐若竹;张剑;范芹;江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8-异前列腺素F2α和肌酸激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测定新生儿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分析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6年5月~2007年10月的92例HIE患儿和61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h内、第3天、第7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中8-iso-PGF2α和血清中CK、CK-MB水平.结果 HIE各组患儿8-iso-PGF2α、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病情越重,其值越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E新生儿8-iso-PGF2α、CK-MB水平于生后24h达高峰,病程第1天,轻、中、重度HIE患儿均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P<0.01);病程第3天,轻度和中度HIE患儿下降至正常新生儿水平(P>0.05),但重度HIE患儿于生后7 d的血8-iso-PGF2α、CK、CK-MB水平仍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结论 HIE患儿血8-iso-PGF2α、CK、CK-MB峰值于病程第1天出现,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特异性与敏感性较好,可作为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常用的指标,对早期估计病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红;郝虎;李思涛;张宁;张小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碳包铁纳米晶对表阿霉素的吸附与缓释作用

    目的 观察碳包铁纳米晶(CCIN)对表阿霉素(EADM)的吸附与缓释作用.方法 制作EADM标准曲线;将一定量的CCIN粒子与不同浓度EADM溶液充分混合后高速离心,测量游离EADM量,评估CCIN粒子对EADM的吸附能力.以透析袋包裹载药CCIN粒子,采用PBS液、生理盐水、蒸馏水作为介质,定期置换介质,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CIN粒子在不同介质中的释药性能.结果 CCIN吸附EADM呈现两种状态,即饱和吸附前的近乎线形吸附及饱和吸附,其饱和吸附值约为160 μg/mg.载药CCIN粒子对EADM缓释的作用受介质、温度、载药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对于蒸馏水,将PBS液及生理盐水作为缓释介质,载药CCIN粒子在相同时间内可释放出更高比率的EADM:较高的温度有助于EADM的缓释.饱和载药的CCIN粒子在相同介质相同温度情况下释放EADM比率较半饱和载药的CCIN粒子高.结论 CCIN吸附EADM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载药CCIN粒子对EADM缓释的作用受到介质、温度、载药量、介质置换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缓释介质为PBS、高温、介质置换速度加快时,饱和载药的CCIN粒子在单位时间内的释药能力增加.

    作者:劳向明;张海燕;李锦清;陈易明;黄俊廷;张亚奇;郑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与预警

    目的 分析并建立医院感染暴发监测与预警功能.方法 通过开发医院感染管理软件的3个监测功能说明该软件的暴发预警功能.结果 开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软件具有强大的医院感染暴发预警功能,有效提高了医师报病的效率及报病的积极性,及时监控了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凶素及暴发流行风险,达到暴发预警效果.结论 开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软件暴发监测系统具有强大的预警功能.

    作者:朱宏;孙树梅;陈莉雅;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去铁胺对β-地中海贫血儿童听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去铁胺对β-地中海贫血儿童听力的影响.方法 28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去铁胺每天30mg/kg,使用便携式皮下输液泵,每周使用2~6次.所有患儿于进行纯音测定并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和铁蛋白浓度.结果 28例患儿中7例(25%)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频率在4000~8000 Hz,其中轻度听力丧失3例,中度听力丧失2例,重度听力丧失2例.听力丧失与听力正常组之间的年龄、血红蛋白浓度、铁蛋白浓度、每次和每周去铁胺剂量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地中海贫血儿童低剂量和不规则使用去铁胺也可能出现听力损害,对使用去铁胺的患儿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测以避免出现不可逆听力损害.

    作者:陈传贵;秦魏;欧文闻;陈光福;景雅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半导体激光和机械足板小孔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半导体激光和机械足板小孔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8年至2007年资料完整的部分耳硬化症病例45例(50耳),对半导体激光足板开窗术26例(29耳)和机械足板小孔开窗术19例(21耳)患者的术后听力指标及并发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言语频率及高频纯音平均听阔气骨导差缩小无明显差异,但半导体激光组言语频率的术前气骨导差与术后气骨导差的差值明显大于机械造孔组,并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眩晕的发生机械造孔组高于半导体激光组.结论 半导体激光组和机械造孔组在改善耳硬化症病人的听力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半导体激光组能够更为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听力,减少术后眩晕的发生.

    作者:冯晓华;谢南屏;林枫;万良财;严星;郭梦和;王跃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解剖学重建的相关研究

    目的 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物力学重建情况及其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功能影响.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30例30髋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后HARRIS评分、X线检查及解剖学重建评估.结果 术后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下肢平均短缩2.4mm,股骨偏心距短缩约5.45mm,与健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髋关节脱位,术前和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36.69±7.16.和89.63±3.36(P<0.01).结论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可达到良好的生物力学重建,同时其大假体设计可有效保证关节置换术后的稳定性及良好的关节功能重建.

    作者:林荔军;靳安民;方国芳;李鉴轶;丁超;陈伟义;韦葛堇;李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 利用RNAi技术降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抑制其活性,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hTERT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制备靶向hTERT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G2人肝癌细胞,以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仅检测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结果 成功制备出hTERT si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重组病毒感染HepG2细胞24、48、72 h后端粒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3.84%、58.03%和85.01%(P<0.05);感染后24 h细胞凋亡率29.05%;MTT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并存在一定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 hTERT siRNA能特异性使hTERT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下降,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作者:李华;王欣璐;杨扬;张剑;汪根树;姜楠;陈规划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钌红在脂多糖致大鼠发热过程中对体温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钌红在脂多糖(LPS)致大鼠发热过程中对体温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LPS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不同浓度钌红对LPS发热曲线的影响及发热时下丘脑组织中TRPV4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单独给予LPS组相比,随着给予钌红浓度的增大,LPS致发热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单独给予钌红与给予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体温有所降低;(3)钌红组及钉红+LPS组TRPV4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1)钌红对LPS致热性有抑制作用;(2)钌红能调节TRPV4通道的表达;(3)TRPV4通道可能参与正常体温的维持.

    作者:王兰兰;曹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结果 瘢痕妊娠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因误诊行流产术中易发生大出血.术前诊断率仅为34.4%.B超是诊断的金标准.大多数病例经MTX或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或宫腔镜电切术治愈.结论 B超是临床早期诊断的子宫部宫产瘢痕妊娠金标准,MTX或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镜电切术较安全,宫腔镜电切术较刮宫术相对更安全.

    作者:李琼;冯淑英;李小毛;罗启东;刘亚利;刘艳;林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并探讨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和对照组25例,测定血清护骨素水平,同时检测腰椎和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结果 糖尿病组的护骨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糖尿病三组间的护骨素水平无明显差别.护骨素与年龄呈正相关,与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没有证据显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骨素水平与骨密度有关.

    作者:智喜梅;许翎;谢萍;梁宇梅;吴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普贝生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选择73例单胎足月、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以其中31例阴道内放置普贝生栓剂为研究组,另外42例阴道内放置同外形的可复性安慰剂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Bishop评分、用药至临产时间、分娩时间、剖宫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观察普贝生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给药后4、8、12h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给药后12h有效率为83.9%,24h有效率为93.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产妇用药后临产发动时间、破膜时间、分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及催产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2例发生宫缩过强,1例出现细小过频宫缩,均未导致不良后果,无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结论 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华莹;段萍;刘海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3种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式的临床观察与应用

    目的 观察比较3种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要求保留子宫的84例子宫肌瘤直径小于8 cm的已婚患者,其中23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34例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27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对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比较3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术后病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后均保留了子宫.经腹肌瘤剔除术组手术时间短,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经腹肌瘤剔除术组术后排气时间长,经阴道组术后病率发生高,经腹肌瘤剔除术组住院天数长,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多,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3种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式各有利弊,手术方式由医师和患者共同决定.

    作者:张一琼;张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胰蛋白酶原16对哮喘气道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慢性哮喘发展过程中气管壁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分化与胰蛋白酶原16(trypsinogen16,TG16)表达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索气道基底膜增厚的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比较OVA诱导的慢性哮喘小鼠与对照鼠肺总蛋白谱的差异,筛选出差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对差异条带中的TG16基因从小鼠肺组织中进行克隆和表达,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同时给予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刺激,RT-PCR分析过表达TG16对细胞机动蛋白α亚型(α-actin)的mRNA水平影响.给予TG16的RNA干扰,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G16的下降对α-actin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OVA慢性致敏小鼠的肺组织蛋白TG16含量明显增高;在TGF-β1刺激下,与对照组(α-actin/GAPDH=3.20±1.36)相比,3T3细胞外源表达TG16会明显抑制α-actin的表达(1.78±0.50);同样在TGF-β1刺激下,与转染对照寡核苷酸的3T3细胞(2.78±0.50)相比,应用RNAi干扰抑制TG16表达的同时α-actin的表达显著上调(3.60±0.44).结论 首次发现和证实TG16可以抑制α-actin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这可能是哮喘发展过程中机体本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作者:陈新;涂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聚脯氨酸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选择性测定去甲肾上腺素

    目的 建立聚脯氨酸修饰电极测定去甲肾上腺素的新方法,并有效排除肾上腺素与抗坏血酸干扰.方法 在pH 9.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脯氨酸修饰电极,研究去甲肾上腺索在聚合物薄膜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测定去甲肾上腺素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结果 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在修饰电极上呈现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其还原峰电流可排除肾上腺素与抗坏血酸干扰.去甲肾上腺素检测的线性范围是7.0×10-7~1.1×10-4mol/L:检出限为6.0×10-8mol/L.结论 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用于药剂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作者:马心英;晁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酪酪肽对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

    目的 研究酪酪肽(PYY)对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含1×107/ml的HepG2人肝癌细胞悬液0.2 ml打人裸鼠皮下,待其长出的肿瘤直径约1cm时将瘤块取出,在无菌PBS液中剪成大小1 min×1 mm×1mm的小块,用组织插块法制作裸鼠皮下肝癌模型.选取成瘤的32只裸鼠平均分为4组:PYY大、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给与腹腔注射氟尿苷,阴性对照组给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裸鼠的一般情况.结果 PYY大、小剂量组在肿瘤体积、血清AFP、瘤重及瘤组织cAMP中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PYY可以抑制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癌细胞内cAMP的含量有关.

    作者:李媛;董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