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脯氨酸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选择性测定去甲肾上腺素

马心英;晁志

关键词:化学修饰电极, 脯氨酸, 去甲肾上腺素, 玻碳电极
摘要:目的 建立聚脯氨酸修饰电极测定去甲肾上腺素的新方法,并有效排除肾上腺素与抗坏血酸干扰.方法 在pH 9.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脯氨酸修饰电极,研究去甲肾上腺索在聚合物薄膜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测定去甲肾上腺素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结果 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在修饰电极上呈现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其还原峰电流可排除肾上腺素与抗坏血酸干扰.去甲肾上腺素检测的线性范围是7.0×10-7~1.1×10-4mol/L:检出限为6.0×10-8mol/L.结论 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用于药剂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茶多酚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传代,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角蛋白和波形丝蛋白鉴定,取5~8代细胞用于实验;按茶多酚不同浓度分1 mg/ml(B组)、0.5mg/ml(C组)、0.25mg/ml(D组)、0.125mg/ml(E组)、0.0625mg/ml(F组)组和空白对照组(A组),采用细胞计数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茶多酚均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P<0.05),茶多酚作用的适浓度为0.5 mg/ml,佳作用时间为48 h.结论 茶多酚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何权敏;刘建国;徐若竹;张剑;范芹;江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Bax参与KATP通道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介导对缺氧海马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7d后,对神经元进行缺氧(5% CO2和95% N2),同时分别给予神经元KATP通道的阻断剂甲糖宁(100 μmol/L)KATP通道的激动剂二氮嗪(100 μmol/L),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检测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单纯缺氧组,缺氧+二氮嗪组和缺氧+甲糖宁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是(75.7±2.8)%(萨7)、(55.7+2.5)%(n=6)和(81.1±2.4)%(n=6),各加药组与单纯缺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氧+二氮嗪组中Bax的mRNA表达水平与单纯缺氧组相比明显下降(n=5)(P<0.01),在缺氧+甲糖宁组中Bax的mRNA表达水平相对于单纯缺氧组高表达(n=5)(P<0.05);而在常氧时各用药组中细胞存活率以及Bax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都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Bax参与KATP通道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文军;夏源;邹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用静息张力表征离体蟾蜍腓肠肌等长收缩能力

    目的 考察用静息张力表征离体蟾蜍腓肠肌等长收缩能力的有效性.方法 SOD抑制剂和维生素C联合作用蟾蜍腓肠肌,记录电刺激(12V DC,2 ms波宽,2 s间隔)下等长收缩张力变化,单指数函数加权拟合90%峰张力后的松弛过程测定松弛速度和静息张力表征收缩能力.结果 收缩1.0min后对照静息张力在7.0min内单调下降而药物处理后静息张力先降后升,7.0min后处理组静息张力相对初始值的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松弛速度大多单调下降.药物处理后松弛速度多数先升后降,且10.0min内其松弛速度总低于相同时刻的对照组.结论 静息张力可反映肌肉收缩能力.

    作者:廖飞;郭睿;李生兵;左渝萍;陆杰;孙安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同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探讨3种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癫痫患者3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韦氏智能测定,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0例癫痫患者中,智能水平低于正常者(IQ值<90分)259例(80.9%),智能水平明显低下者(IQ值<70分)168例(52.8%).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丙戊酸钠、妥泰、卡马西平单药服药组之间认知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组认知水平较单药应用低下,3种药物联合用药的认知障碍重.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检验结果患者职业、文化程度、病程、发作次数、用药选择以及是否存在脑郎继发性疾病等则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显著.结论 抗癫痫药可造成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单药应用认知功能损害较轻,联合用药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研究提示尽量单药、足量、足疗程、合理用药原则,避免联合用药.

    作者:陈湛愔;陆兵勋;刘中华;林海峰;陈逢俭;王志海;陈文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酪酪肽对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

    目的 研究酪酪肽(PYY)对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含1×107/ml的HepG2人肝癌细胞悬液0.2 ml打人裸鼠皮下,待其长出的肿瘤直径约1cm时将瘤块取出,在无菌PBS液中剪成大小1 min×1 mm×1mm的小块,用组织插块法制作裸鼠皮下肝癌模型.选取成瘤的32只裸鼠平均分为4组:PYY大、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给与腹腔注射氟尿苷,阴性对照组给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裸鼠的一般情况.结果 PYY大、小剂量组在肿瘤体积、血清AFP、瘤重及瘤组织cAMP中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PYY可以抑制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癌细胞内cAMP的含量有关.

    作者:李媛;董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冠心病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研究

    目的 研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MTS/PMS比色分析法测定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22例对照组的T细胞对5μg/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5μg/m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增殖反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增殖反应中的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结果 AMI组和UAP组T细胞对oxLDL增殖反应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T细胞对oxLDL增殖反应中IFN-γ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的T细胞对oxLDL增殖反应中的IFN-γ浓度明显高于对LDL增殖反应中的IFN-γ浓度(P<0.001).结论 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尤其是以分泌IFN-γ为主的1型辅助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郑华;赖文岩;屠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球的制备及其抗癌效果观察

    目的 制备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球,观察其活性及抗癌效果.方法 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与载阿霉素(ADR)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球[HSA(ADR)-NS]偶联,制成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球HAb18-HSA(ADR)-NS,使用凝集试验及免疫荧光检测其活性,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特异性结合.MTT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的体外杀伤性.于人肝癌裸鼠模型上分别使用HAbl8-HSA(ADM)-NS、HSA(ADM)-NS及ADM,检测3者的肿瘤抑制率.结果 HAb18-HSA(ADM)-NS具有单抗活性,能与肝癌细胞特异结合;其体外杀伤SMMC-7721细胞IC50值为44.6μg/ml,与HSA(ADM)-NS(345.5μg/ml)及ADM(365.5μg/ml)相比,明显降低;体内肿瘤抑制率比HSA(ADM)-NS及ADM明显增强(P<0.001).结论 HAb18-HSA(ADM)-NS具有免疫活性,对肝癌细胞有主动靶向性,体内外均具有比HSA(ADM)-NS及ADM更强的抗癌效果.

    作者:阚和平;刘正军;谭永法;林艺雄;李春芳;周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葛根及粉葛化学成分谱HPCE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葛根及粉葛化学成分谱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HPCE/DAD分析技术,缓冲液为含16.7%甲醇的40mmol/L硼砂,压力进样:137.9kPa,5 s;分离电压:0~5min,25kV;5~25min:22 kV;毛细管温度:20℃.结果 建立了葛根及粉葛化学成分谱的HPCE分析方法,鉴定了葛根素、大豆苷元两种主要成分.结论 本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可用于葛根及粉葛指纹图谱研究的方法.

    作者:王永刚;孙学刚;魏凤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D-10)基因-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我国胃癌高发区和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广东省104例普通人群及104例胃癌患者和陕西省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各102例的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ELISA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结果 IL-10-1082位点A/A、A/G、G/G三种基因型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86.7%、10.7%和2.4%.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携带IL-10-1082 G·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4.4% vs 7.7%,X2=4.02,P<0.05,OR=1.01,95%CI=1.08~3.10),IL-10.1082 G*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X2=5.36,P<0.05,OR=6.0,95% CI=1.23~17.52);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IL-10-1082 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2.7% vs 16.6%,P>0.05).两地区胃癌人群ID-10-1082 G·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12.7% vs 14.4%,X2=0.13,P>0.05);两地区普通人群中,高发区IL-10-1082 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低发区(16.6% vs 7.7%,X2=4.27,P<0.05,OR=1.29,95% CI=I.12~6.11).结论 IL-10.1082 G等位基因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生有关.

    作者:周韶璋;朱伟良;李明英;李虹义;张积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力尔凡对宫颈癌放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作用

    目的 探讨力尔凡注射液对局部晚期子宫颈癌行放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19例局部晚期的子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综合组(放疗+力尔凡)57例和放疗组(单纯放疗)62例.对两组患者的放射损伤、生活质量予以观察对比.结果 综合组放射性直肠炎与放疗组明显差异,P=0.015;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方面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17.结论 力尔凡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是配合放疗的一种较理想的辅助药物,值得在临床上积极应用.

    作者:闫茂生;李先明;曹华;杨东;徐钢;吴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管紧张素-(1-7)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氧化应激及心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Ang)-(1-7)对心肌缺血冉灌注引起氧化应激和心功能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压力换能器记录左心室收缩压;应用试剂盒及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心肌缺血15 min冉灌注30 min可引起有心室心肌细胞的丙二醛含量增多,SOD活性的明显降低(P<0.05);缺血前30 min应用Ang-(1-7)(1.0 nmoll/L)可显著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丙二醛增多及SOD活性和左心审收缩压降低的作用;在心脏离体前1h应用吲哚美辛(5mg/kg)可明显地拮抗Ang-(1-7)抑制丙二醛生成及提高SOD活性和左心室收缩压的作用.结论 Ang-(1-7)能够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发生的氧化应激反应,防止心收缩功能减弱,此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的释放有关.

    作者:廖新学;郭瑞鲜;马虹;王礼春;陈正华;杨春涛;冯鉴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胃粘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疣状胃炎疗效的观察

    目的 观察胃粘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不同类型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83例疣状胃炎,分为3组,其中Ⅰ组:成熟型28例(替普瑞酮治疗组),Ⅱ组:非成熟型35例(替普瑞酮治疗组)和Ⅲ组:非成熟型20例(替普瑞酮+法莫替丁治疗组).Hp阳性者先给予正规抗Hp治疗1周,随后给予替普瑞酮100 mg,3次/d,共2个月,每个月复查胃镜.观察疗效.结果 从分组来看,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结束时,Ⅱ组治疗效果均优于I组(P<0.01);2个月疗程结束时,Ⅱ、Ⅲ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时间来看,Ⅱ组治疗2个月时效果优于1个月(P<0.01),Ⅰ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普瑞酮能够有效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2个月疗程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曾晖;邹冰;刘义;黄越前;丁飞跃;纪华英;梁庆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解剖学重建的相关研究

    目的 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物力学重建情况及其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功能影响.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30例30髋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后HARRIS评分、X线检查及解剖学重建评估.结果 术后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下肢平均短缩2.4mm,股骨偏心距短缩约5.45mm,与健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髋关节脱位,术前和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36.69±7.16.和89.63±3.36(P<0.01).结论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可达到良好的生物力学重建,同时其大假体设计可有效保证关节置换术后的稳定性及良好的关节功能重建.

    作者:林荔军;靳安民;方国芳;李鉴轶;丁超;陈伟义;韦葛堇;李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氢质子二维化学位移成像波谱法评价脑胶质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氢质子二维化学位移成像波谱技术在评价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脑胶质瘤36例,用二维化学位移成像氢质子波谱技术,SE序列行1H-MRS检查,波谱VOI包括肿瘤区、肿瘤周围水肿区或肿瘤周围无水肿区、对侧正常脑组织区,获得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 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肿瘤组织和肿瘤周围水肿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周围水肿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肿瘤组织和肿瘤周围无水肿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周围无水肿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Cho/C/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二维化学位移成像波谱技术能为脑胶质瘤分级、瘤周侵犯情况及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证据,且时间分辨率高.

    作者:周高峰;王小宜;龚才桂;刘凡;王润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住院患者86例,根据Child-Pugh积分法分为A级20例、B级38例、C级2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肝硬化患者静脉采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结果 86例肝硬化患者中有72例CA125阳性,正常对照组有2例阳性,肝硬化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中,B级较A级,以及C级较B级血清CA125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升高,其水平可作为评判肝功能损害程度、肝硬化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静;杜贞芳;唐进先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外用光敏剂和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成本和效果分析

    目的 对两种常用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72例病人,采取自身对照法,外用光敏剂(A组)和准分子激光(B组),A组每天外涂2次,用药时间6个月;B组每周治疗2次,所有患者均完成共12次1个疗程的治疗.结果 A组有效率为79.17%,B组有效率为93.06%,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6),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A组和B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40、10.30,比值接近,因而有效率较高的B方案为优选方案.结论 A、B两组治疗白癜风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成本效果比接近,B组为较经济的治疗白癜风的方案.

    作者:班武;袁进;刘仲荣;俞守义;杨慧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 探讨各种超声切面观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敏感性,寻找一种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方法 应用四腔心切面观(4CV)、四腔心切面加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观(4CV+AR-SAV)、四腔心切面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观(4CV+VOTV)、四腔心切面加三血管平面观(4CV+3W)、四腔心切面加三血管-气管平面观(4CV+3WT)筛查2500例孕周20~39周的胎儿.结果 检查出38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4CV、4CV+AR-SAV、4CV+VOTV、4CV+3VV、4CV+3VVT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分别为47%、60%、73%、89%.结论 4CV+VOTV、4CV+3VVT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疾病的敏感性高.4CV+VOTV+3VVT可作为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规检查切面.

    作者:陆培明;孔潇玉;易月婵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EBV特异性细胞毒淋巴细胞的体外诱导和对鼻咽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目的 探索体外诱导和扩增E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方法,探讨其应用于鼻咽癌(NPC)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用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为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刺激剂,经照射灭活后刺激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EBV特异性CTL,以抗人CD3抗体OKT-3/同种异体PBMC法扩增.并检测其对NPC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结果 在体外有效诱导和扩增了EBV特异性的CTL.扩增前CTL对自体BLCL的杀伤率为76%,对同种异体BLCL的杀伤率为13%,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51%,对CNE鼻咽癌细胞的杀伤率为27%.扩增后的杀伤率分别为63%、25%、49%、33%.扩增后CTL对肿瘤杀伤力没有明显下降.结论 EBV特异性CTL能在体外有效地诱导,对NPC细胞有特异性的杀伤力,能在体外大量地扩增,且扩增后对肿瘤的杀伤力没有明显下降,有望成为NPC患者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作者:陈历排;黄健清;周同冲;张书旭;王金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利用反向遗传学原理构建B、E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型特异性靶片段

    目的 利用反向遗传学原理构建B、E型肉毒神经毒素(BoNT)基因型特异性靶片段质粒、菌株.方法 自GenBank获取BoNT基因序列,利用DNAMAN、Lasergene、VectorNTI等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和BLAST等网上数据分析平台进行综合分析,以锚定BoNT/B与BoNT/E基因中的型特异性靶片段,分别设计合成5条和10条DNA短链,经重叠PCR扩增获得完整的靶片段,纯化后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质粒提取后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分析了全球已报道的60条BoNT基因序列(A、B、E、F型),于BoNT/B与BoNT/E基因中,分别锚定了215 bp和360bp的靶片段,并设计合成其特异的检测引物对,经酶切、测序确证,成功合成具有型特异性的BoNT/B与BoNT/E靶片段.结论 获得含有型特异性BoNT/B与BoNT/E靶片段的重组质粒pMD18-T-BoNT/B,pMD18-T-BoNT/E及其菌株.

    作者:李莹;杨春莉;赵莹;郭瑜琪;刘昌政;周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研究

    目的 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流行现状及其编码基凶的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增效法对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进行确证并用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结果 38例表型确证实验阳性,36例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占23.1%.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多携带有产金属酶的编码基因,且携带有产金属酶编码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多表现为多重耐药.

    作者:冯春颜;胡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