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力尔凡对宫颈癌放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作用

闫茂生;李先明;曹华;杨东;徐钢;吴冬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 宫颈癌/放射治疗, 力尔凡
摘要:目的 探讨力尔凡注射液对局部晚期子宫颈癌行放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19例局部晚期的子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综合组(放疗+力尔凡)57例和放疗组(单纯放疗)62例.对两组患者的放射损伤、生活质量予以观察对比.结果 综合组放射性直肠炎与放疗组明显差异,P=0.015;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方面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17.结论 力尔凡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是配合放疗的一种较理想的辅助药物,值得在临床上积极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8-异前列腺素F2α和肌酸激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测定新生儿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分析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6年5月~2007年10月的92例HIE患儿和61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h内、第3天、第7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中8-iso-PGF2α和血清中CK、CK-MB水平.结果 HIE各组患儿8-iso-PGF2α、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病情越重,其值越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E新生儿8-iso-PGF2α、CK-MB水平于生后24h达高峰,病程第1天,轻、中、重度HIE患儿均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P<0.01);病程第3天,轻度和中度HIE患儿下降至正常新生儿水平(P>0.05),但重度HIE患儿于生后7 d的血8-iso-PGF2α、CK、CK-MB水平仍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结论 HIE患儿血8-iso-PGF2α、CK、CK-MB峰值于病程第1天出现,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特异性与敏感性较好,可作为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常用的指标,对早期估计病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红;郝虎;李思涛;张宁;张小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07年4月1584例门诊及妇科普查的行阴道镜检查结果,并以改良式Reid阴道镜评分法,在评分的基础上,接受病理学检查658例.结果 1584例患者阴道镜诊断为慢性宫颈炎474例(29.92%),宫颈尖锐湿疣30例(1.89%),CIN138例(8.71%),宫颈癌16例(1.01%).病理学检查658例,慢性宫颈炎455例(69.04%),宫颈尖锐湿疣30例(4.56%),CINI77例(11.70%),CIN Ⅱ28例(4.26%),CIN Ⅲ14例(2.13%),宫颈癌14例(2.13%).阴道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宫颈炎95.99%,尖锐湿疣100%,CIN86.23%,宫颈癌87.5%.阴道镜诊断CIN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91.2%、58.2%和96.5%.诊断宫颈癌的指标为88.3%、98.3%、78.8%、99.6%.诊断官颈炎的指标为88.6%、88.3%、96.2%、73.3%.诊断尖锐湿疣准确率为100%.结论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萍姣;赖利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半叶马尾藻多糖对抑癌基因p53和Rb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半叶马尾藻多糖(SP)对抑癌基因p53和R6的影响.方法 称重法检测SP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率;RT-PCR分析抑癌基因p53和Rb中mRNA的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p53和Rb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将浓度分别为50、100和200mg/kg的SP经腹腔注射人S180肉瘤小鼠体内,连续10d,抑瘤率分别为30.5%、47.6%和63.5%.SP可上调抑癌基因p53和R6中mRNA的表达以及增加p53和Rb中蛋白质含量.结论 SP对小鼠S180肉瘤具有一定的体内抑制作用,并上调抑癌基因的表达.

    作者:刘秋英;孟庆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FOLFOX-4和XEL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XELOX)或5氟脲嘧啶/叶酸(FOLFOX-4)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2年5月至2007年8月间收治的68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FOLFOX-4和XELOX方案化疗,其中FOLFOX-4组37例,XELOX组31例.结果 FOLFOX-4组总有效率为35.1%,XELOX组为35.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贫血、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FOLFOX-4组白细胞减少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较高.而XELOX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高.结论 FOLFOX-4和XELOX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近,毒副作用略有不同,但均可耐受.

    作者:石敏;李黎波;廖旺军;郑航;罗荣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MMP1 mRNA在口腔鳞癌与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粘膜中MMP1 mRNA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t-tes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MMP1 mRNA在OSCC和配对正常粘膜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06±0.52和1.24±0.17,上调3.26倍(P<0.0001).在30例OSCC标本中,MMP1 mRNA表达在病理Ⅱ/Ⅲ级OSCC中的表达(4.31±0.68)高于Ⅰ级OSCC的表达(3.87±0.57)(P>0.05);在临床Ⅲ/Ⅳ期OSCC患者标本中的表达水平(4.18_+0.67)高于Ⅰ/Ⅱ期OSCC的表达水平(3.65±0.53)(P>0.05);在颈淋巴结阳性OSCC患者的表达水平(4.32±0.71)高于颈淋巴结阴性OSCC患者的表达水平(3.91±0.51)(P>0.05).结论 MMP1可能在OSCC的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OSCC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一个基因靶标;MMP1在OSCC分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作者:吕晓智;邹亚光;殷学民;陈万涛;张陈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葛根及粉葛化学成分谱HPCE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葛根及粉葛化学成分谱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HPCE/DAD分析技术,缓冲液为含16.7%甲醇的40mmol/L硼砂,压力进样:137.9kPa,5 s;分离电压:0~5min,25kV;5~25min:22 kV;毛细管温度:20℃.结果 建立了葛根及粉葛化学成分谱的HPCE分析方法,鉴定了葛根素、大豆苷元两种主要成分.结论 本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可用于葛根及粉葛指纹图谱研究的方法.

    作者:王永刚;孙学刚;魏凤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PropexTM齿科根管测量仪在活牙髓组织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研究临床上PropexTM齿科根管测量仪测量活牙髓组织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并探讨临床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方法 收集临床上需进行根管治疗的牙髓炎97颗患牙,前牙64颗,前磨牙33颗,共141个根管.局麻下拔髓后采用PropexTM齿科根管测量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加拍X线片,根据X线片检查根管锉锉尖距根尖的位置来评价其准确程度.结果 活牙髓组织根管工作长度测量141个根管有86个准确,占60.99%;55个不准确,占39.01%.结论 PropexTM齿科根管测量仪操作方便、直观、无辐射,但在测量活牙髓组织根管工作长度时准确率不高,临床使用时需加拍X线片确认根管工作长度.

    作者:李凤莉;罗思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CT间接造影与DS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CT间接造影检查和DS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同时完成CT及DSA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比较两者的特点.结果 CT在26例患者均明确显示血栓形成部位,长度及侧枝循环情况.其中5例显示髂静脉血栓(DSA显示1例),25例显示股静脉血栓(DSA显示18例),7例显示股深静脉血栓(DSA显示3例),12例显示帼静脉血栓(DSA显示1例),6例显示胫、腓静脉血栓(DSA未显示).结论 CT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显示优于DSA检查,能显示DSA检查难以显示的盆腔静脉血栓及胴、胫、腓静脉血栓,且能通过CT检查引导DSA进行介入溶栓治疗.

    作者:余梦菊;梁键科;许向东;李淑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力尔凡对宫颈癌放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作用

    目的 探讨力尔凡注射液对局部晚期子宫颈癌行放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19例局部晚期的子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综合组(放疗+力尔凡)57例和放疗组(单纯放疗)62例.对两组患者的放射损伤、生活质量予以观察对比.结果 综合组放射性直肠炎与放疗组明显差异,P=0.015;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方面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17.结论 力尔凡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是配合放疗的一种较理想的辅助药物,值得在临床上积极应用.

    作者:闫茂生;李先明;曹华;杨东;徐钢;吴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Ksp-Gpx1-k1k1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含有肾组织特异性启动子(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在动物模型体内表达和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以KLK1 cDNA、GPX1 cDNA、Ksp-cadherin BAC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人源Gpx1、KLK1、Ksp-cadherin cDNA.PCR产物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完全正确.选择多个相应酶切位点,分步将Ksp-cadherin、Gpx1、KLK1插入至pIRES-EGFP质粒中.构建pKSP-GPX1-IRES-KLK1重组质粒.应用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验证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结论 该重组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其在哺乳动物肾组织内过表达及在移植肾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解立怡;薛武军;项和立;麻孙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Bax参与KATP通道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介导对缺氧海马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7d后,对神经元进行缺氧(5% CO2和95% N2),同时分别给予神经元KATP通道的阻断剂甲糖宁(100 μmol/L)KATP通道的激动剂二氮嗪(100 μmol/L),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检测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单纯缺氧组,缺氧+二氮嗪组和缺氧+甲糖宁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是(75.7±2.8)%(萨7)、(55.7+2.5)%(n=6)和(81.1±2.4)%(n=6),各加药组与单纯缺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氧+二氮嗪组中Bax的mRNA表达水平与单纯缺氧组相比明显下降(n=5)(P<0.01),在缺氧+甲糖宁组中Bax的mRNA表达水平相对于单纯缺氧组高表达(n=5)(P<0.05);而在常氧时各用药组中细胞存活率以及Bax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都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Bax参与KATP通道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文军;夏源;邹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钌红在脂多糖致大鼠发热过程中对体温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钌红在脂多糖(LPS)致大鼠发热过程中对体温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LPS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不同浓度钌红对LPS发热曲线的影响及发热时下丘脑组织中TRPV4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单独给予LPS组相比,随着给予钌红浓度的增大,LPS致发热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单独给予钌红与给予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体温有所降低;(3)钌红组及钉红+LPS组TRPV4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1)钌红对LPS致热性有抑制作用;(2)钌红能调节TRPV4通道的表达;(3)TRPV4通道可能参与正常体温的维持.

    作者:王兰兰;曹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半导体激光和机械足板小孔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半导体激光和机械足板小孔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8年至2007年资料完整的部分耳硬化症病例45例(50耳),对半导体激光足板开窗术26例(29耳)和机械足板小孔开窗术19例(21耳)患者的术后听力指标及并发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言语频率及高频纯音平均听阔气骨导差缩小无明显差异,但半导体激光组言语频率的术前气骨导差与术后气骨导差的差值明显大于机械造孔组,并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眩晕的发生机械造孔组高于半导体激光组.结论 半导体激光组和机械造孔组在改善耳硬化症病人的听力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半导体激光组能够更为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听力,减少术后眩晕的发生.

    作者:冯晓华;谢南屏;林枫;万良财;严星;郭梦和;王跃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冠心病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研究

    目的 研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MTS/PMS比色分析法测定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22例对照组的T细胞对5μg/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5μg/m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增殖反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增殖反应中的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结果 AMI组和UAP组T细胞对oxLDL增殖反应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T细胞对oxLDL增殖反应中IFN-γ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的T细胞对oxLDL增殖反应中的IFN-γ浓度明显高于对LDL增殖反应中的IFN-γ浓度(P<0.001).结论 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尤其是以分泌IFN-γ为主的1型辅助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郑华;赖文岩;屠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利用反向遗传学原理构建B、E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型特异性靶片段

    目的 利用反向遗传学原理构建B、E型肉毒神经毒素(BoNT)基因型特异性靶片段质粒、菌株.方法 自GenBank获取BoNT基因序列,利用DNAMAN、Lasergene、VectorNTI等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和BLAST等网上数据分析平台进行综合分析,以锚定BoNT/B与BoNT/E基因中的型特异性靶片段,分别设计合成5条和10条DNA短链,经重叠PCR扩增获得完整的靶片段,纯化后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质粒提取后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分析了全球已报道的60条BoNT基因序列(A、B、E、F型),于BoNT/B与BoNT/E基因中,分别锚定了215 bp和360bp的靶片段,并设计合成其特异的检测引物对,经酶切、测序确证,成功合成具有型特异性的BoNT/B与BoNT/E靶片段.结论 获得含有型特异性BoNT/B与BoNT/E靶片段的重组质粒pMD18-T-BoNT/B,pMD18-T-BoNT/E及其菌株.

    作者:李莹;杨春莉;赵莹;郭瑜琪;刘昌政;周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聚脯氨酸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选择性测定去甲肾上腺素

    目的 建立聚脯氨酸修饰电极测定去甲肾上腺素的新方法,并有效排除肾上腺素与抗坏血酸干扰.方法 在pH 9.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脯氨酸修饰电极,研究去甲肾上腺索在聚合物薄膜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测定去甲肾上腺素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结果 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在修饰电极上呈现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其还原峰电流可排除肾上腺素与抗坏血酸干扰.去甲肾上腺素检测的线性范围是7.0×10-7~1.1×10-4mol/L:检出限为6.0×10-8mol/L.结论 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用于药剂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作者:马心英;晁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总结尤文氏肉瘤常见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尤文氏肉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尤文氏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 11例中,7例尤文氏肉瘤表现为虫蚀状、小片状或较大范周的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可见点片状骨质硬化;5例有骨膜反应,表现为条状、Codman三角或放射状骨针;10例见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点片状出血、坏死区,瘤周有水肿.2例骨外尤文氏肉瘤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不明显.普通X线检查正确诊断7例,误诊4例;CT检查正确诊断4例,误诊2例;MRI检查,正确诊断3例,误诊2例;多种影像检查结合正确诊断8例,误诊3例.结论 骨尤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显著特征性,影像误诊率高,需与溶骨型骨肉瘤、骨淋巴瘤、嗜酸性肉芽肿等病变鉴别;临床、影像学、病理三者结合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梁丽宁;成官迅;张静;昊华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研究

    目的 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流行现状及其编码基凶的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增效法对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进行确证并用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结果 38例表型确证实验阳性,36例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占23.1%.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多携带有产金属酶的编码基因,且携带有产金属酶编码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多表现为多重耐药.

    作者:冯春颜;胡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辐射损伤对小鼠血清及肝脏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辐射损伤后外周血及肝脏NO的变化.方法 以9.0 Gy电离辐射全身均匀照射NIH小鼠,然后立即置于室温环境中,并分别于照前,照后各不同时间点获取血清和肝细胞匀浆,分别测各自的NO浓度.结果 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后,外周血血清和肝细胞匀浆中NO浓度均升高,但外周血NO浓度值在照后3 h开始升高.而肝细胞匀浆在照后6 h开始升高.结论 电离辐射能引起小鼠外周血及肝脏中NO浓度增加,但不同组织的反应强度不一致.

    作者:欧程山;江丽红;叶青;周美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ICU危重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监测及预后评估

    目的 探讨ICU危重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107例ICU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危重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出院情况将观察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所有患者入院3 d内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比较两组间TH水平,分析TH异常与APAC脏Ⅲ评分及病死率的关系,并比较低T3、低T4和低T3/rT3比值的预后价值.结果 和结论ICU危重病患者体内T3、T4水平下降,rT3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低T3/rT3比值对ICU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有独立预测价值.

    作者:凌云;叶初阳;何松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