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导乐分娩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彭丽

关键词:无痛导乐, 分娩, 产妇,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导乐对分娩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统计数据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分娩产妇80例,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80例产妇分成观察组与治疗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无痛导乐分娩方式,治疗组采取常规护理与临床观察分娩方式,并比对两组分娩产妇的临床症状反应。结果:经对比两组产妇于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情绪的稳定性等数据得知,观察组临床统计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统计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笔者经对40例无痛导乐产妇为期一年的观察,认为无痛导乐分娩方式能够改善产妇的情绪、心理状态,能降低产妇剖宫产的几率,有助于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值得在临床分娩中广泛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05月~2013年05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74例,根据就诊时间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应用传统张力修补手术方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统计。结果:临床分析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在手术时间(40.6±18.5min)、住院时间(4.2±1.1d)、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0.9±8.5h)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0%)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7.5±26.9min,7.8±2.1d,84.3±20.6h,78.38%),组间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因此,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陈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上海某基层二级医院卫生专业人才流失因素探析

    目的:分析了解基层二级医院卫生专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方法:通过对2008年-2013年期间医院流失的人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初级职称的医护人员是卫生专业人才流失的主体,占流失总人数的88.06%,其中尤以低年资医生护士为主要流失对象。结论:医院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卫生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采取相应管理策略,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减少人才流失。

    作者:李娟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利奈唑胺在老年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治疗,利奈唑胺在临床上对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院内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老年患者纳为研究范畴,将60例老年患者按照所用药物分为两个组,进行万古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或者利奈唑胺静脉注射治疗,并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评估。结果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可以明显看出20例使用利奈唑胺的老年患者的治疗后评价结果可喜,同时,在治疗后,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要低于万古霉素。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院内老年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是相当乐观的。

    作者:黄木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痔瘘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痔瘘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88例痔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前、中、后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结论:护理干预能减少痔瘘患者围手术期不适,减少并发症,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要点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文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手术多年的护理中,从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中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望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热依汗古丽·赛衣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国的艾滋病现状及防治

    当代社会艾滋病的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需要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远离误区,关注我国防治工作的新动态及相关政策。

    作者:赵艳媛;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在普通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以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科学认识和防范意识,对干预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李培;万彦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头部指激按摩配中药膏敷贴治疗头痛60例临床观察

    头痛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它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颅脑外伤、脑震荡引起的头痛,给患者极大的痛苦和折磨,而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更是多见。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颅内神经调节障碍、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引起的的一种头痛。一般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

    作者:陈克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冠心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出院健康教育干预

    目的:通过对52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出院健康教育,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52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0人,观察组在出院时进行三次以上的健康教育,出院后每月进行两次以上的随访。对照组只是在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不再干预。结果:未进行出院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的老年冠心病病人服药依从性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对出院后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干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明显增强,有效地降低了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猝死率。

    作者:白广芝;张疆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采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

    目的:本文就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80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采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采用博利康尼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指标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应用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杨香田;张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与大肠癌相关的PCNA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与大肠癌相关的因子,对于大肠癌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是一种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它和DNA复制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本文就PCNA因子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等方面予以综述。1 PCNA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性PCNA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是在1978年由Miyachi等[1]首次发现的,仅表达在增殖细胞的胞核中。PCNA表达水平的变化和DNA复制时相的改变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在增殖细胞中它的表达水平存在一个周期性变化:即PCNA的表达水平和增殖细胞中DNA复制的活跃程度基本保持一致。因此PCNA通常被作为一项评估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所以PCNA对于肿瘤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CNA是由三个首尾相连的同源单体构成的,每个单体都含有两个空间结构相同的结构域,因此PCNA的空间结构是特殊的六边形环状三级结构[2],PCNA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当DNA复制时PCNA可将DNA聚合酶δ固定于DNA链上,PCNA不仅能反映细胞增殖状态,而且还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多蛋白多基因参与的过程,PCNA究竟在调控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和其它调控因子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了解的还很浅显,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婚前性行为状况调查报告与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女性对婚前性行为也随即逐步开放起来。本文通过对6982例初婚女性中婚前性行为状况的调查,探讨婚前性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3年1月~12月在我所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6982例初婚女性。1.2方法按照卫生部“婚前保健规范”制定统一印发的“女性婚前医学检查表”,逐项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2结果2.1一般情况6982例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女性均无婚育史,大年龄36岁,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4.3岁。有婚前性行为6918例,占受检人数的99.08%。未婚先孕2586例,发生率为37.04%。有人工流产史1329例,占受检人数的19.03%。妇科生殖系统疾病(阴道炎、附件炎和外阴炎)236例,占受检人数的3.38%。性病6例,其中梅毒5例,尖锐湿疣1例,占受检人数0.09%。6982例拟婚女性中农民4862例,占69.64%,干部及工人1327例,占19.01%,其他职业793例,占11.3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019例,占71.88%。由此可见,本组资料接受婚检女性中农民占绝大多数,且学历低者较多。

    作者:龚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376例社区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与健康指导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及健康指导在社区居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2376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体检患病率,给予针对的健康指导及护理干预。结果:2376例社区居民中,高血压(40.28%)、高血脂(24.79%)、糖尿病(11.74%)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50岁、男性明显高于<50岁、女性人群;健康指导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支及其他肺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危害社区居民的主要慢性疾病,健康体检有助于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健康指导与干预能有效降低健康体检患病率。

    作者:朱永珍;李义东;高治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面神经麻痹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3例,愈显率96.4%;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2例,愈显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玉洁;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64例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在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有效减轻骨科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老年肺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睡眠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奕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低剂量C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40例肺结核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低剂量CT扫描组120例,常规剂量CT扫描组120例,对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以及检查辐射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20例,检出率为100%,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84例,诊断率为70%;常规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04例,检出率为86.6%,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72例,诊断率为60%。结论: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检出率及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较为准确,其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防新生儿窒息

    1新生儿窒息的概念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自主规则呼吸的乏氧状态,临床上称之为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窒息的原因2.1宫内窘迫的延续这是临床上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原因,来自母体方面的因素。如过期妊娠的胎盘功能减退,孕妇体质过度虚弱,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合并症等。2.2呼吸中枢受到抑制或损伤即因产时造成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或乏氧形成的脑水肿,而致颅内压升高、压迫呼吸中枢,使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自主呼吸。2.3药物的影响分面前大剂量应用镇静剂和麻醉剂,使胎儿的呼吸中枢受抑制而窘迫。

    作者:朱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86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向剖宫产术后5天的产妇发放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多数产妇在入院前、规律腹痛前即决定剖宫产;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为了胎儿的安全,畏惧疼痛等。结论:孕妇决定剖宫产与其年龄、文化程度有关。

    作者:夏厚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菜对餐后高血糖为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观察其对餐后高血糖为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明显以餐后血糖控制差为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均无严重并发症,且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青菜组30例和阿卡波糖组30例,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患者治疗2月后FPG、2hPPG、HbA1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治疗2月后FPG、2hPPG、HbA1c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餐加用青菜可以改善餐后高血糖为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

    作者:罗长青;韩东苗;方烨;许露;王晓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