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丽;于明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6月我科应用传统方法对无菌物品进行管理(对照组),7月~12月我科应用五常法对无菌物品进行管理(观察组),比较在两种不同管理方法下无菌物品的完备率、过期率、用后补充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应用五常法进行无菌物品管理,物品的完备率、用后补充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过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五常法对手术室无菌物品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无菌物品的利用率、避免过期、浪费,同时能提高手术室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作者:李世春;刘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干预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孕妇与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引发先兆子痫的发生率为20.0%,引发子痫的发生率为2.9%,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的体重为(3.5±0.5)kg,Apgar评分为(9.8±0.6)分,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护理模式的核心,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心理护理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全过程,尽快得到康复。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从患者住院之日起,患者的心理照顾可以使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并积极主动配合平时的基础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彩云;胡建华;董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先天性唇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3例。于两组手术时,给予对照组常规静脉诱导,观察组则接受七氟醚快速麻醉诱导,对比两组麻醉后患儿反射消失及气管插管时间,评估气管插管条件,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反射消失与气管插管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两组气管插管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与HP均小于麻醉诱导前;观察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两组气管插管条件,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快速吸入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效果确切、可靠性及安全性强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阿尔祖古丽·图尔荪尼亚孜;马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从急性白血病人患者的生活、饮食、心理、化疗、输血、发热、出血、感染等方面探讨护理方法。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指导之后,加强了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对疾病的应对能力。结论:适宜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亚波;秦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40例,采用特殊的护理干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为巩固武夷山市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成果,继续了解和掌握干预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福建省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对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检查和尿碘与盐碘测定。结果:甲状腺肿大率为3.04%;尿碘中位数为419.7ug/L,尿碘>100ug/L占99.52%;盐碘中位数为27.68mg/kg,盐碘合格率为95.23%。结论:武夷山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效果明显,巩固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成果。食盐加碘为主的干预措施是改善居民碘营养行之有效的途径,必须年年坚持,才能防患于未然。
作者:隆华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向格林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应用双向格林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21例,其中11例患儿增加了早期护理措施作为观察组,另10例患儿仅开展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样本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开展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住院时间、静脉综合征发生率与低氧血症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心病治疗中双向格林术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护理增加早期干预的具体措施可降低静脉综合征与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与死亡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体颅骨瓣腹壁皮下保存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从2005年08月~2013年01月收治的37例手术去骨瓣减压患者将骨瓣埋于患者腹壁皮下保存,1.5-6.5个月骨瓣回植,修补颅骨缺损。结果:37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头皮下无积液,头颅塑形:35例满意,2例欠满意。复查X线片或CT显示骨痂生长。结论:颅脑手术后采用自体颅骨瓣回植修补颅骨缺损是佳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可靠,而且防治颅骨修补并发症,提高脑功能康复质量。
作者:冯世云;蔡聪隆;杨成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商洛市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率的比较采用 X2检验。结果:2013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7716例、死亡14例,报告发病率为330.06/10万、报告死亡率0.60/10万;发病率居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手足口病(95.86/10万)、病毒性肝炎(68.31/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54.58/10万)、肺结核病(54.37/10万)、痢疾(17.28/10万),其发病数占传染病总发病数87.99%;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分别为肠道传染病51.85%、呼吸道传染病22.53%、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23.25%、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0.4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92%;全年均有发病,5月为发病高峰;各县区发病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X2=463.93,P<0.01),柞水县发病率(419.35/10万)居首位;男女性别比为1.60: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14岁以下儿童(52.86%)为主,其职业以散居儿童(44.87%)和农民(39.28%)为主。结论:商洛市传染病发病具有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点,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病、痢疾、艾滋病、麻疹等传染病防控。
作者:杨兆民;贾文涛;何涛;张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对干休所20例离休干部和遗属丧偶后的常见应激期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在丧偶后应激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干预,促使他们正确面对配偶的去世,减少心理障碍发生。
作者:贾秀敏;赵逊;张芳;徐士波;李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本文从中医伤寒论研究生教学特点及伤寒论课程特点出发,探讨PBL教学法在伤寒论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要求。
作者:谢宇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关节结核患者在围手术期应该选择的护理方法,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2例关节结核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7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照组25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结核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樊瑾;刘晓松;彭文俊;刘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自非典疫情爆发后,国家加大了对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荣誉的背后也隐藏着问题和不足,在基层公共卫生事业中主要存在资金发展缺陷、专业人才缺乏、综合素质不足以及流动性较大等突出问题,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制定规章制度、完善人员组合、明确工作职责等多方面进行完善解决,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化管理网络。为今后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作者:马义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分析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心里状况与精神需求,根据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在不同手术阶段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作者:夏芳;王书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后,并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观察组平均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4.8±0.8)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0.5)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DGP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龙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改良护理流程的优势。方法:共研究患者162例,传统护理组86例,改良护理组8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的满意度、伤口感染率、疼痛评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改良护理组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改良护理明显优于传统护理。
作者:顾雪琴;张治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普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20例普外科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等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为3.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9/60),并且干预组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6/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减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符立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解婴幼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其对孩子口腔保健行为干预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工作,我院于2013年9至10月对770名0.6-3岁的婴幼儿家长进行了“婴幼儿口腔保健状况”的调查,现将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始动泌乳时间与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产妇分别按照自然分娩后12小时后到24小时内开始首次按摩和剖宫产术后24小时后到48小时内开始实施首次按摩,每组各50人,进行对比,观察泌乳始动时间,在产后3天内,在不同时间开始首次按摩,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在自然分娩12小时后即开始首次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均好于24小时后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剖宫产48小时内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均好于48小时后首次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及早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乳房胀痛的症状均好于较晚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结论:对自然分娩的产妇在12小时后,24小时内及对剖宫产术后24小时后,48小时内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泌乳始动时间早,泌乳量较多,乳房胀痛症状轻,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李高竞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