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情志护理配合传统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李梅君

关键词:情志护理, 传统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目的:观察情志护理配合传统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病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情志护理配合传统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红花粉针注射液配合口服止痛药治疗。结果:60例腰腿痛患者中,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且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情志护理配合传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无损伤、痛苦小、疗程短、收效快、有效防止复发等优点,因此值得广泛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病区护士长如何加强护理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护理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是护理管理的主体,提高护士长的素质是改善护理管理的保证,充分利用护理管理技巧是完成高质量护理管理的必要手段。病区护士长作为基层的管理者,在科室护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就成为摆在我们护士长面前的重要问题。

    作者:杨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钙的生物学作用

    钙不仅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也积极参与整个生命的新陈代谢,如肌肉的收缩、心脏的跳动以及思维活动都离不开钙的参加。除此之外,钙在腺体分泌、血液凝固、细胞新陈代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有人说人的一生都需要补钙,这话是有道理的,适量补钙不但有利于健康,有文献报道:高钙饮食还能避免肾结石增大。除此之外,钙、钠、钾、镁、氯还起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调节体液的 PH 值,维持有力地运动形式,维持神经肌肉、细胞膜的生物兴奋性、传递信息,并使血液凝固和酶活化作用[2]。

    作者:苏厚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肌生物能量代谢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状态。大量研究发现,正常心肌和心力衰竭(HF)心肌的能量代谢的特点有所不同,HF时伴有一系列能量代谢的改变,而一些调节能量代谢过程的药物,调节心肌能量代谢向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代谢转变,有助于改善心肌的舒缩功能,延缓泵衰竭的进程。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有望成为治疗心衰的一种新策略[1]。本文对正常心肌的能量代谢,心衰时能量代谢的变化、能量调节,心衰的评估以及临床应用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再努拉·阿不都艾尼;优丽吐孜·托乎提;努尔买买提·吐尔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DF-1/CXCR4轴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中的作用

    1简介早期在骨髓中发现存在少量非造血干细胞的多能干细胞[1]。这就是后来命名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其的研究不仅仅集中在研究该细胞的生理学特性,同时集中在以MSC为基础的临床治疗方案设计上。至今已有近400个MSC为基础的临床注册实验研究治疗多种疾病。早发现的MSC是从骨髓提取的,但是后来研究发现在很多组织都可以提取MSC,包括胎盘,脐带,脐带血、脂肪等部分[2,3]。由于缺乏特异性标记或表面分子,这些MSC只是被定义为:具有贴壁生长特性,表面表达CD73, CD90,和CD105,但一般不表达 CD34, CD45, CD14,和HLA-DR,同时具有定向分化成脂肪、成软骨、成骨特性的一组细胞[4]。尽管从不同组织提取的MSC 具有相似的表型和细胞特性,但是研究显示,其细胞活性、募集和归巢能力是明显不同的[5,6]。由于胚胎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存在很多伦理问题及政策性限制。所以骨髓和脂肪来源的MSC研究和应用多。

    作者:修一平;曹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随着此技术的成熟与经验的积累以及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适应症的不断扩大,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也越来越多的让患者和医生接受与采用,但肝脏血运十分丰富,腹腔镜下不易行肝门血流阻断,肝脏切面出血难以控制,其风险要比开腹切肝高,精心妥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为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回顾我科2013年8月至今我科接受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5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戴晓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血管患者支架植入术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目的:分析脑血管患者支架植入术的术后表现,探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出现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护理要点。方法: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对33例患者进行了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以这批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概率、临床表现、出现原因,指出护理及预防要点。结果:本组患者共出现7例3类并发症,均经及时的发现与处理后,完全恢复,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5~10)月,未见其他并发症,患者预后效果良好。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护理,能使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率降至低,而一旦出现并发症,只要护理人员能够具备一定的处理知识,也能够有效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何梅霞;杨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容积为无色的澄明液体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适用于各种敏感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为无色或微黄色澄明液体。适用于不能口服或经肠道补给营养以及营养不能满足需要的患者。2011年5月,我科在使用夫西地酸钠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过程中药物出现白色混浊沉淀,提示两者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溃疡的藏医治疗与护理体会

    目的:了解藏药内服疗法和藏医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胃溃疡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在藏医治疗的同时,在藏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服药指导、消毒、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护理方法护理胃溃疡患者。结果:31例胃溃疡患者中28例治愈或好转,总有效率为90%。结论:藏药内服疗法结合藏医护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胃溃疡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作者:党措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202例报告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从我院收集的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20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给药引起的153例(75.74%);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154例(76.23%),抗肿瘤药22例(10.89%);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的96例(47.52%),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7例(3.47%)。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并重点监测,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沈继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长期误诊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1例Wiskot-Aldrich 综合征实例结合文献阐明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用PCR方法测定WAS蛋白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患者具有典型的WAS表型,存在WASP基因外显子核苷酸突变。结论:儿童Wiskott-Aldrich 综合征非常罕见,根据临床特征和基因测定可以确定诊断。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惟一根治性办法。

    作者:高海丽;赵丽颖;刘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施行个体化管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护理措施。通过对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00例进行标准化管理并对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以提高基层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方法:对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化管理。结果:200例患者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与2013年6月份之前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管理有效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结论:个体化患者管理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作者:潘洪芹;张霞;贾桂敏;李梦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室于2012年1月-2014年2月接收的196例慢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9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次性根管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术后3-7天患者发生疼痛的几率,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工作。结果:术后3d实验组患者疼痛率明显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间的疼痛发生率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随访发现,实验组成功率为93.58%,对照组成功率为94.50%,两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次根管治疗相比,一次性根管疗法治疗慢性牙髓炎的时间更短,操作无菌,可以有效的控制适应证,以预防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感,并达到长期稳定治疗的效果。

    作者:胡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防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门诊输液室推行精细化管理,防范护患纠纷,半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保证了输液安全,减少了护理纠纷,同时也保证了护士的工作安全。结论在门诊输液流程中推行精细化管理,能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沙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两种手处理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普通洗手法与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两种不同手卫生处置方法的效果,找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明显改善手部卫生的便捷、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医护人员,手部没有血液以及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两组各设60人;洗手组使用洗手液,手消毒组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均按六部洗手法揉搓双手1min,双手自然干燥后即可采样。用浸有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采集手卫生处置前、后的标本,放在37℃的温箱中培养48 h ,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洗手后的细菌菌落数较洗手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数较手消毒前减少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洗手效果与手消毒效果,后者优于前者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洗手和手消毒均能显着改善手部卫生状况,减少手部细菌菌落,而且后者效果优于前者。

    作者:周磊;刘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艾滋病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艾滋病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及护理要点。方法:取2010年12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孕产妇患者。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艾滋病孕妇共有6例,通过收集资料,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总结出妊娠合并艾滋病孕妇住院分娩的管理与护理要点,包括消毒隔离的要求、孕妇的护理、新生儿的护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等。结果:在我院分娩的6例妊娠合并艾滋病产妇中,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助产士无职业暴露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结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要自觉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充分认识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掌握妊娠合并艾滋病的护理要点,遵循标准性预防原则,就可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并有吞咽困难的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对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的情况,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婷婷;刘延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71例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住院全过程,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等情况。结果:治愈56例(80%),好转14例(19%)无效1例(1.3%)结论:有效的全程护理能提高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愈率。

    作者:罗珍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84例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而糖尿病自内障患者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以高血糖为卞的代谢紊乱,手术麻醉中发生危险及术后切口不愈和感染的儿率明显增加。达标的血糖控制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CSII)和传统皮下注射( MSII)对中老年糖尿病自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情况,以期寻找糖尿病自内障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迅速、安全且依从性好的方法。

    作者:刘彩红;佘丽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预防艾滋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在吸毒人群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戒毒所中的吸毒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分析其在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预防方面的效果。结果:在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本组102名吸毒人员的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危险行为改变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吸毒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减少危险行为,从而有效预防艾滋病的发生,降低艾滋病发生率。

    作者:阿力拉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性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小儿重病患者,利用APACHEII评分系统对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重病护理评分法,然后进行相应护理。进行多次评分,然后进行综合比较。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危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临床护理中,可以预知患者病情发展,对治疗以及病情预后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