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拉曲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死亡率位于消化系统的第三位。1临床资料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共收治32列肝癌患者,男性23列,女性9例,其中20-30岁1例,30-40岁4例,40-50岁19例,50-60岁8例。
作者:阿西卓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分析内科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情况。结果:使用频率排在前三位的抗高血压药物分别为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用药方法不当、药物选择不当、药物联用不当三个方面。结论:内科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用药方案,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合理给药,进行个体化用药阶段性治疗,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刘光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原则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至2014年完成的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其9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管损伤3例,腹腔内出血1例,胆漏2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膈肌损伤1例,皮下气肿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无严重后遗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囊切除的佳选择,但仍存在并发症,规范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基础,遵循正规的手术原则,及时中转开腹,才能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质量。
作者:赵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复苏后的护理,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远期后遗症。方法:对十多年来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的工作经验,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总结。结果:积极抢救及正确处理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结论:在整个抢救及护理过程中,快速评估、积极抢救、正确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后内固定术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自2008年8月至今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4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内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取得满意疗效。结果:通过对此类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均满意出院。
作者:吕萍;徐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50例脑瘫患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针刺推拿治疗、言语和智力训练、理疗法、水浴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六个月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跨越式进步,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治疗神经官能症的相关技术也不例外,本文试着介绍一下神经官能症病人的症状与治疗的药物。
作者:石凤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T细胞亚群和免疫因子 IL-4、INF-y的影响。方法: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雾化吸入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咀嚼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的肺功能、T细胞亚群和免疫因子IL-4、INF-y水平。结果: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T细胞亚群和免疫因子IL-4、INF-y水平均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的肺功能、T细胞亚群和免疫因子IL-4、INF-y均有明显的影响,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综合状态。
作者:张敏;王玲玲;邬占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同时辅以化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但术后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情况也有着差异性影响。我科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全年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8例进行围手术期全程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翠云;兰春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结直肠癌是普外科及肿瘤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常以肠梗阻未首发症状。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而合并肠梗阻的结直肠癌及低位直肠癌的患者,往往需行人工肛门手术。结肠造瘘口按时间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的。低位直肠癌或结肠癌姑息手术治疗时采用永久性结肠造瘘,合并肠梗阻的结直肠癌常采用暂时性结肠造瘘术,待病情恢复后再行二次手术。结肠造瘘口改变了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长期或终生应用肠造瘘袋,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心理和生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加强结肠造瘘口的护理,指导患者良好的适应肠造瘘,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刘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n=50)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纳洛酮0.05mg/kg静脉注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00%,对照组74.00%。结论:纳洛酮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能有效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作者:田应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新生儿败血症确诊主要依赖血培养,但因其检出时间长,为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为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方法,我们对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进行了检测。
作者:郭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探讨藏医霍尔曼灸法的操作方法,饮食护理,及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通过术前诊察,术中用药护理及术后的护理,提高藏医霍尔曼灸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宗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腰椎骨质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腰椎的骨质增生是因为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各组织生理功能也逐渐衰退老化,退化的椎间盘逐渐失去水份,椎间隙变窄,纤维环松弛向周边膨出,椎体不稳,纤维环在椎体边缘外发生撕裂,导致髓核之突出,将后纵韧带的骨膜顶起,其下面产生新骨,形成骨刺或骨质增生。也有人认为椎间盘退变萎缩后,椎体向前倾斜,椎体前缘在中线为前纵韧带所阻,两侧骨膜掀起,骨膜下形成新骨。另外,局部的受压因素也是引起骨质增生的主要因素目前,西医、西药对腰椎骨质增生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治疗这类疾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我们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我院老中医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研制了腰痛康口服液,在我院用于腰椎骨质增生引起的各种症状,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保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小儿感冒退热糖浆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400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200例患儿给予小儿感冒退热糖浆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对照组200例患儿应用其他药物治疗,观察3天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中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小儿感冒退热糖浆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确切,方便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特别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体位治疗及饮食指导等对预防胆道闭锁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后胆管炎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93例,接受饮食指导及体位干预治疗;对照组83例,仅按照常规术后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术后干预组发生胆管炎32例(占34.4%);对照组发生胆管炎38例(占45.8%),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指导结合体位干预治疗,对预防胆道闭锁术后的胆管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应该加以推广,达到更好地预防治疗胆道闭锁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术后并发胆管炎的目的。
作者:黄人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与讨论对于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2012年12月份-2013年12月份来我院骨科就诊的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患者7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办法,B组患者给予整体、科学的护理手段。然后在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患者,而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于护理的满意度,B组也明显优于A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患者实施整体、全方位、科学的护理后,有助于其临床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张双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院感染预防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管理、监测与控制,其中监测与控制是主要手段,以管理为杠杆,以保证医疗安全。分析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本文主要分析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作者:司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文比较高血压病与非高血压病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高血压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方法:112例高血压病患者为高血压组,病程约为3-31年。170例非高血压病其他患者为对照组,均同时行常规电子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Giemsa染色检测,结果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果:高血压病组消化性溃疡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 P>0.05。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但 P>0.05。胃溃疡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P>0.05。食管溃疡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P>0.05。高血压病组非源于十二指肠的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及食管溃疡)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HP感染率分别为37.5%与31.2%,但P>0.05。病程>5年患者消化性溃疡检出率高于病程<5年患者,但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易并发消化性溃疡,尤其是非源于十二指肠的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及食管溃疡),而HP感染似乎与高血压所引起的病理改变无关。且病程越长,发病率明显增高,合并症多,临床危险性大,故应强调高血压病患者应长期坚持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对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正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9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重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治疗2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16/19),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抗病毒对慢性丙型肝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德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