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法对提高消化内科患者治疗效果及促进康复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对于从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我院所收治的200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将消化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于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法。在完成护理之后,对于两组消化内科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且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统计。结果:经过统计与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的众多指标都较对照组更佳,并且(P<0.05)。结论:对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法可以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并且更好的对于患者的需求进行满足,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效果。
作者:杨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结直肠癌是普外科及肿瘤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常以肠梗阻未首发症状。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而合并肠梗阻的结直肠癌及低位直肠癌的患者,往往需行人工肛门手术。结肠造瘘口按时间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的。低位直肠癌或结肠癌姑息手术治疗时采用永久性结肠造瘘,合并肠梗阻的结直肠癌常采用暂时性结肠造瘘术,待病情恢复后再行二次手术。结肠造瘘口改变了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长期或终生应用肠造瘘袋,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心理和生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加强结肠造瘘口的护理,指导患者良好的适应肠造瘘,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刘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带状疱疹全面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通过对老年人72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疱疹皮肤护理。结果:19例在发带状疱疹病人痊愈出院,仅2例伴有轻微神经痛53例疱疹痊愈后神经痛的患者治疗效果理想。结论:早期、正确治疗及有效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痛苦,预防继发感染,减少后遗症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令;郝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临床上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有效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共72例被诊断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孕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总结临床上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有效方式。结果:72例患者中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被检查出的分别为8例、26例、33例、5例;大部分患者都是良性肿瘤,有68例,恶性肿瘤1例,交界性肿瘤3例。结论:对患有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孕妇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孕妇的孕期等来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术式。
作者:郑丽英;张丽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微创钻颅加尿激酶注入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患者,进行微创钻孔脑室外引流,同时脑室注入尿激酶,清除脑室内血肿。结果:单侧脑室引流9例,双侧引流7例;恢复良好4例,生活基本自理4例,需他人照料4例;后期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其中脑室再出血死亡1例,术后合并肺感染、应激性溃疡死亡2例。结论:微创钻颅加尿激酶注入是一种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春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一共收治了13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64/68)、79.4%(54/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NDS 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ADL)进行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曼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探讨运用心理学知识,在临床中对普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以有效克服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心理。通过分析研究305例老年患者术前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发现普外科老年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治疗。结论:术前心理干预护理方法可有效克服普外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紧张,术后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及家属都对疗效感到满意。
作者:王秀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探讨《伤寒论》治未病的学术理论思想。分析归纳《伤寒论》在辨证论治过程中有关治未病的内容。《伤寒论》治未病体现在“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新瘥防复”,其“有病早治”,主要突出在发病之初,做到防微杜渐,将病防发、既病防变、病盛防危及施治防误等方面是“治未病”之核心。“新瘥防复”重在调养脾胃。《伤寒论》治未病”的思想对后世预防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今天我们研究《伤寒论》治未病的学术理论、思想等对于应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研究发展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张玉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84%。肩痛一旦发生,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不但增加病人痛苦,严重时不得不停止患侧肩关节甚至是整个上肢的康复训练,严重影响了康复的进程。对偏瘫患者发生肩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护理环节提出预防措施,以大限度减少肩痛的发生。
作者:赵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一组接受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患者组其血糖控制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组,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组, 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小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藏医药学迄今有近3000多年历史,其医学风格独特,强调整体观念与平衡协调,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药;他不仅是藏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国及世界传统医学宝库中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它广泛吸收印度医药学、尼泊尔、斯里兰卡、汉族等民族医药学的精华,对某些疾病有独特见解和疗效;为藏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21世纪又是一个藏医药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同样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科技的经验技术和发展平台:既保持藏医药特色,又结合现代医学科技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思路,继续发扬藏医药特色,把藏医药文明推向世界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
作者:李学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专职集中访视对全麻患者复苏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12月我院耳鼻喉科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 n=40)和对照组(B组,n=40),分别采用专职护士固定时间到病房集中访视的方法和巡回护士术前1天访视患者的传统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HR、MAP、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期的躁动率。结果:专职集中访视有助于降低全麻患者复苏期躁动的发生率。结论:应用集中式术前访视方法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可为术前访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谢洁;陈慕瑶;豆孝岚;廖鸿兰;黄纯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广义的冷链系统是指冷冻冷藏产品或易腐食品在生产、保存、运输配送、流通加工、销售直至消费终端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恒温或低温环境,防止物品品质变异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每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无缝连接的供应链系统,由于它是一个处于冷链状态下的系统,所以我们称之为冷链系统[1]。
作者:李雪;杨泉;唐明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机体短时间过量吸入可引发急性中毒,致机体多系统损害,以脑组织损害尤为严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治疗恢复后,经过数天至数周(2-60天)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间歇期(假愈期),再次出现神经精神异常,症状表现以急性痴呆为主,有精神意识、大脑皮质局部、锥体及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临床上称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10%-30%,占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50%。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直是一氧化碳中毒治疗过程的棘手问题。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差。我科应用积极的、标准化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将治愈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崔继祯;李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喜炎平、痰热清、热毒宁三种中药注射液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成本分析,以供临床选用有效、经济的方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小成本效果法对三种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三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三种方案临床有效率分别为喜炎平注射液92.50%,痰热清注射液97.50%,热毒宁注射液95.00%。通过观察退热时间,咳嗽消失天数,部分生化指标恢复对比,治愈住院时间等对比分析,三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成本均为刨除三种方案相同的成本后,单一的药物成本,分别为喜炎平注射液1285.00元,痰热清注射液776.00元,热毒宁注射液868.0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痰热清、热毒宁三种中药注射液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均有很好的疗效,但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方案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春蕾;张素贞;孔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以肺动脉介入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以外周静脉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肺动脉介入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利用肺动脉介入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牛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关节结核患者在围手术期应该选择的护理方法,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2例关节结核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7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照组25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结核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樊瑾;刘晓松;彭文俊;刘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PICC置管患者PICC异常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01月至2013年12月223例PICC置管患者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发生异拔管18例,占拔管总例数的8%;分析原因依次为:导管感染、导管脱出及放弃治疗。结论: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各种情况,是降低非正常拔管发生率的重要护理对策。
作者:李玲;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佳分娩方式。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对母婴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12例与再次剖宫产(RCS)7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RCS74例,其中因疤痕子宫要求择期剖宫产67例,手术产率86.04%,19例阴道试产,有12例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63.16%,RCS组与VBAC组相比较,前者产时出血量多,住院天数多,医疗费用高,且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新生儿窒息率及孕产妇死亡率反而回升。结论:剖宫产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认识不足是导致再次剖宫产的主要原因,转变医患观念,提高医患认识,如无试产禁忌症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作者:刘彦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产前采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诊断60例18-36孕周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6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有39例确诊为单纯性心脏畸形,并发心外畸形的有10例,7例为心脏肿瘤,3例出现漏诊,1例误诊。结论:在产前采用超声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
作者:李海华;葛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