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官能症病人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石凤玲

关键词:圣经官能症, 症状, 药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跨越式进步,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治疗神经官能症的相关技术也不例外,本文试着介绍一下神经官能症病人的症状与治疗的药物。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间歇导尿在截瘫患者康复中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截瘫患者在康复护理中应用间歇导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截瘫患者51例,本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均采取间歇导尿给予临床应用,通过分析根据患者残余尿量情况,将间歇导尿频率合理调整,与膀胱功能训练全面配合。结果:本组截瘫患者均基本恢复正常的膀胱容量,尿量在膀胱残余量均<100ml。其中15例患者有着充盈的膀胱后能够自行排尿,36例成为反射性膀胱。本组研究对象在康复过程中有3例出现尿路感染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后,均能够痊愈,没有出现肾积水等其他严重合并症状。结论:截瘫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应用间歇导尿能够使反射性排尿得到建立,从根本上促进截瘫患者恢复正常的排尿,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都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并有吞咽困难的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对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的情况,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婷婷;刘延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护理

    功能性便秘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又称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于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

    作者:彭哲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误诊观察与分析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选取30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且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疾病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伴随恶心、呕吐占30%,头晕眼花占23.3%,咽痛、咽炎占7.7%,咳嗽、咳痰伴随气促占10%,头痛占10.0%,收缩压低于80mmHg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及反应迟钝占3.2%,左侧肩部疼痛占3.5%;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0例、神经系统疾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咽炎3例、循环系统疾病3例、肩周炎1例;心电图确诊为Q波性心肌梗死占70%、非Q波性心肌梗死占3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学进行综合性判断且做好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对降低误诊率至关重要。

    作者:马向军;吴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对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79.4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对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感,提高骨密度,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李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士在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方面应掌握的知识

    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性开始。正确的采集、处理与送检细菌培养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基础,而标本采集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因此,专家指出“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集,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1】。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必须要进行质量管理。现将临床常规细菌培养(痰、尿、血)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方法及要求作一归纳,以供临床护士参考。

    作者:邵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山市2011-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监测

    目的:通过对乳山市2011-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及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对国家疾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资料进行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学监测。结果:乳山市2011-2013年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49.70/10万,0-4岁年龄组报告病例696例,占病例总数的81.59%。全市共有15处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城区街道办事处放多,全年均可发病,在6-7月份出现流行高峰。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发病为主,2011-2013年共抽样检测病例标本162份,阳性率为96.91%。三年来,我市手足口病的致病优势病毒属分别为EV71、CoxA16和其他人肠道病毒。结论:乳山市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每年致病的优势病毒均有变化。

    作者:柯岩;王来;赵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控制

    目的:探讨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控制方法,使检验科医院感染概率得到有效控制。方法:本次研究的方法是回顾性分析法,先做好感染事件调查表,然后统计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在调查表中详细记录下统计的结果,找出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找到解决措施。结果: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的有6人,其中血液或者体液感染的有3人,感染率为50%。锐器伤造成感染的有1人,感染率为16.7%。吸入性溶胶感染的有1人,感染率为16.7%。其他因素感染的有1人,感染率为16.7%。结论:检验科医院感染因素很多,因此要强化危险因素的管理和预防控制,才能将感染率减少,确保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作者:牛怀瑛;强世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实验动物学是生物医学研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门前沿学科,目前已经具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特点,由于日益增长的科研和教学需求,实验动物学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已经成为基础医学教育的必修课程。对医学生进行实验动物的教学,能够为科研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培养。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实验动物学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为实验动物课程的进行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作者:张颖;赵阳;张满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84例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而糖尿病自内障患者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以高血糖为卞的代谢紊乱,手术麻醉中发生危险及术后切口不愈和感染的儿率明显增加。达标的血糖控制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CSII)和传统皮下注射( MSII)对中老年糖尿病自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情况,以期寻找糖尿病自内障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迅速、安全且依从性好的方法。

    作者:刘彩红;佘丽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荆防汤”治疗过敏性皮炎48例临床观察

    目的:讨论研究荆防汤用于治疗过敏女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皮肤科过敏性皮炎患者48例并随即分为A、B两组。A组24例患者服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B组24例患者使用荆防汤。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比较显示B组患者使用荆防汤其治疗总有效率95.8%显著优于使用常规药物组79.2%(P<0.05)。实验室指标显示A组患者使用荆防汤治疗其实验室检查指标显著优于使用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临床使用荆防汤对过敏性皮炎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各类不适症状且服药后不良反应少,疾病治疗效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盐城市出租车司机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出租车司机生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因素,让这一特殊人群了解其健康状况,告别亚健康,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自制问卷方式随机抽取盐城市200名出租车司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状况、生理状况。结果:本次调查的出租车司机200名,有效问卷179份。出租车司机常见病患病率位于前五位的依次为:腰背酸痛、前列腺炎、记忆力减退、胃肠疾病、腰椎间盘突出。大于5年工龄组出租车司机在高血压、咽干咳嗽、前列腺炎三方面与小于5年工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工作时间大于12小时组在胃肠疾病、腰背酸痛、超重方面患病率明显高于小于12小时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租车司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高,应坚持每年一次的体检,以便及早发现疾病,采取积极治疗。另外,要经常锻炼身体、注意饮食、休息,预防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学艳;周文君;吴欣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干休所丧偶后老人的应激期心理问题及干预

    本文对干休所20例离休干部和遗属丧偶后的常见应激期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在丧偶后应激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干预,促使他们正确面对配偶的去世,减少心理障碍发生。

    作者:贾秀敏;赵逊;张芳;徐士波;李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增强老干部管理部门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和措施构建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老干部群体日益庞大,其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本文基于当前老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老干部管理部门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老干部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服务好老干部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陈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大肠高危腺瘤和低危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资料完整的大肠息肉病例772例,其中腺瘤性息肉病例412例,将腺瘤性息肉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分别进行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分析大肠息肉的大小、形态、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结果:腺瘤性息肉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年龄、性别方面,大肠高危腺瘤性息肉与低危腺瘤性息肉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在分布部位上有差异。大肠息肉的癌变率随体积增大而增高。分叶息肉的癌变率明显高于无分叶息肉。三种腺瘤性息肉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结论:结肠镜检查时要注意探查全结肠,直径>2.0cm、分叶、腺瘤性息肉所含绒毛成分高都是大肠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

    作者:蒋爽;冯常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4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47例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就诊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82例,随机将82例患者分成两组,即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35例)。干预组采取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干预组所采用的兰索拉唑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奥美拉唑的总有效率为91.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药物中,兰索拉唑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祝汉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因大面积烧伤入住需治疗患者52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26例,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法(对照组),比较2组护理后SAS、SDS、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0.3±4.1明显低于对照组47.5±5.7,SDS评分37.1±5.3明显低于对照组46.3±6.4,生活质量评分83.7±6.1明显高于对照组64.8±5.8,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率80.8%显著高于对照组38.5%。结论:我院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不良情绪影响,提高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谌佳;冯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镜超声指导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护理

    目的:总结超声内镜下上消化道病变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上消化道病变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病灶病变均达到完全切除,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出现少量渗血,经予去甲肾上腺素,APC和钛夹治疗止血。结论:医护的良好配合,可以缩短检查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孙桂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应用于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行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及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腹胀发生率、平均首次排便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腹胀便秘的发生率,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温经汤分型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对痛经患者采用温经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6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6例)采用温经汤分型加减治疗,对照组(70例)选用芬必得进行对照治疗。结果:近期总有效率与远期总有效率均以治疗组显著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而对照组分别有2例患者发生过腹泻与皮疹,另1例患者有出现轻微呕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分型加减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君;雒其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