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高危腺瘤和低危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蒋爽;冯常炜

关键词:腺瘤性息肉, 高危组, 低危组, 癌变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资料完整的大肠息肉病例772例,其中腺瘤性息肉病例412例,将腺瘤性息肉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分别进行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分析大肠息肉的大小、形态、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结果:腺瘤性息肉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年龄、性别方面,大肠高危腺瘤性息肉与低危腺瘤性息肉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在分布部位上有差异。大肠息肉的癌变率随体积增大而增高。分叶息肉的癌变率明显高于无分叶息肉。三种腺瘤性息肉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结论:结肠镜检查时要注意探查全结肠,直径>2.0cm、分叶、腺瘤性息肉所含绒毛成分高都是大肠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在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3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包括自学手册、个别教育、群体教育、心理教育等,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后对所有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分析比较结果。结果:在接受健康教育前,300例体检者中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和疾病防治知识的分别为15.67%和21%,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分别为89.67%和91.67%,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对体检者的自我保健和疾病防治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作者:周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辽宁省本溪市2009年~2013年手足口病监测报告

    目的:了解本溪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科学指导本地开展手足口病防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2009年~2013年本地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327例,年均发病率为51.85/10万。其中,6月~9月报告病例占总病例85.14%;城区和农村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3.27/10万和18.53/10万;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59:1;1岁~5岁病例占总病例84.38%;在896例病例中检出CVA16型273份,EV71型171份,EV71型和CVA16型混合感染46份,其它肠道病毒感染205份。结论:坚持手足口病监测报告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关键。

    作者:屈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从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驾驶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院前急救工作已经成为急救分站所在医院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医院急诊科已经将救护车纳入到护理单元,由于救护车驾驶员的工作性质与医院内部诊疗活动不完全相同,因此对从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驾驶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驾驶员不仅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和技能,还要有仁爱之心、精诚的团队精神,并且需要掌握一般的急救知识、与患者、患者家属和调度工作人员的沟通技巧,才能有助于每次急救出车和重大事故灾害的现场急救工作顺利进行,为患者得到及早诊治争取时间。

    作者:韦小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建造科学合理用血长效机制的探讨

    临床输血治疗经历了全血输注、成分输血、安全输血发展到目前的临床科学合理输血几个阶段。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与了高度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办法和标准,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输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科学合理用血的理念已经在临床医生中形成。青岛市的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也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模式,下面就这个体系和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杨志夏;孙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方法消除剖宫产妇哺乳障碍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中医方法对剖宫产妇术后哺乳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存在哺乳障碍的产妇1079例,以其为观察对象,并依计算器随机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传统家庭催乳法,即术前术后按摩乳房、注意增强亲子交流以及吸奶器辅助吸奶,治疗组产妇除家庭传统催乳法外,另行中医方法催乳汤治疗,随访调查2组产妇治疗前后哺乳障碍的改善情况、有效率以及产妇对此的满意度。结果:综合分析结果可知,相较于传统家庭催乳法,在总有效率方面,应用辩证催乳汤的治疗组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0%,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P<0.05,表明此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在满意率方面,应用催乳汤剂组的满意率为68.0%,领先于传统家庭催乳法的42.9%,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P<0.05,表明此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除剖宫产妇哺乳障碍方面而言,治疗组催乳汤剂的临床疗效以及产妇对此的满意程度远远领先于传统催乳法。

    作者:李舒权;张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产后家庭访视在孕产妇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产后家庭访视,探讨其在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中的相关作用。方法:抽取已经接受产后家庭访视的150例产妇资料,然后对这些抽取出来的产妇资料进行收集和汇总,并进行全面具体的系统分析。结果:在产后家庭访视之后,及时了解产妇在产褥期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已经存在或潜伏的健康问题应该及时预防,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结论:有效开展产后访视对促进产褥期妇女及新生儿的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职护生归因方式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高职护生归因方式与职业认同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归因方式量表(ASQ)和职业认同感问卷对661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归因方式在整体上对职业认同感均有预测作用,不同年级高职护生归因方式对职业认同感的预测作用不同。结论:高职护生归因方式与职业认同感的关系存在动态变化特征。

    作者:滕巍;谢和秀;魏文君;罗素琼;陶丽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内安全护理措施初探

    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段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A型肉毒毒素加用卡马西平治疗面肌痉挛140例临床观察

    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面神经支配的一块或多块肌肉不自主地间断性不规则无痛性强直或阵挛性抽动,常见病因归于错行血管压迫面神经根,A型肉毒毒素目前是治疗HFS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首选方法。对残留痉挛及主观感觉效果不好的病人加用卡马西平,临床疗效更满意,并能减少病人经济负担。

    作者: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谈藏医诊疗中口服藏药的几点注意事项

    藏医药学迄今有近3000多年历史,其医学风格独特,强调整体观念与平衡协调,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药;他不仅是藏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国及世界传统医学宝库中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它广泛吸收印度医药学、尼泊尔、斯里兰卡、汉族等民族医药学的精华,对某些疾病有独特见解和疗效;为藏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21世纪又是一个藏医药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同样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科技的经验技术和发展平台:既保持藏医药特色,又结合现代医学科技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思路,继续发扬藏医药特色,把藏医药文明推向世界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

    作者:李学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烧伤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

    对36例烧伤并发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及时抢救、严密病情观察及对症处理,34例治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1例转ICU治疗无效死亡。认为在护理该类患儿时,既要了解本病诱因,又要重视其症状和体征,使疾病得到早期控制和预防其复发。护理重点是要保持病室安静,惊厥时就地抢救,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和SaO2,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各种对症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张小燕;林淑清;王秀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02~2012年朝阳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朝阳市2002~2012年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低)的筛查结果,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出生缺陷干预中的重要作用。方法:筛查采用干滤纸片法测定全血中的促甲状腺素(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 TSH ),确诊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游离 T3( FT3)、游离 T4( FT4)以及 TSH。结果:11年全市共筛查258759例新生儿,筛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筛查率88.93%。检出甲低患儿49例,发病率为1/5281,比全国1/3009的发病率低( P <0.05)。结论:CH在朝阳地区,呈散发性分布而非地方性CH。进行新生儿筛查是发现CH的有效手段。使病儿得到早期诊治,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普及,对先天性甲低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该出生缺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

    作者:毛久忠;张海娟;张玉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53、β-catenin和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53,β-catenin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β-catenin及HER-2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ER-2的阳性表达率为18.6%,其表达与肿瘤分化、Dukes分期有关(P<0.05);P53阳性表达率为74.3%,β-catenin为68.6%,两者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P53的表达与HER-2、β-catenin间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P53、β-catenin及HER-2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结直肠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作者: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保乳手术治疗Ⅰ期、Ⅱ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保乳手术治疗Ⅰ、Ⅱ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Ⅰ期、Ⅱ乳腺癌女性患者共35例,且术后均予以放化疗,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均接受内分泌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的患者接受赫赛汀治疗。评价术后3年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术后采用Harris评价乳房美观效果。结果:35例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3年生存率100%,3年术后局部复发率5.7%,术后乳房美观效果优良率88.6%。结论:保乳手术治疗Ⅰ、Ⅱ乳腺癌且术后辅以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不仅能提高生存率,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而且大程度保留了乳房完整,美容效果满意,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张世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本文通过分析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心里状况与精神需求,根据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在不同手术阶段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作者:夏芳;王书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探究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40例,采用特殊的护理干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消化道下段出血10例误诊分析

    1引言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大部分患者通过胃镜、结肠镜检查可以确定诊断,但少数病例的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我们收集了2008年9月-2013年9月共10例下消化道出血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尤夫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科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的合理性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内科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情况。结果:使用频率排在前三位的抗高血压药物分别为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用药方法不当、药物选择不当、药物联用不当三个方面。结论:内科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用药方案,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合理给药,进行个体化用药阶段性治疗,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刘光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影响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与护理措施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均伴有咳嗽、发热、腹痛、消瘦、水样泻、皮肤病变、意识障碍、肝脾、贫血、淋巴结大等症状。主要检出青霉菌28例(48.27%),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为主;新生隐球菌15例(25.86%),以隐球菌脑炎为主。按照药敏试验分析结果,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运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进行治疗,52例(89.66%)经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加强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予以及时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抗真菌治疗,强化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美玲;彭立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高科技的精密仪器及高科技的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各种手术也普遍开展。携带各种传染病或病毒的病人(如艾滋病等)也在不断增多,这无形中使手术室医护人员成了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由此可见,做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沈维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