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析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

马骏

关键词:糖尿病, 血脂检验,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选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生化分析仪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血脂检验,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液中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血液中的HDL-C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患者血脂中各项生化检查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查,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自非典疫情爆发后,国家加大了对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荣誉的背后也隐藏着问题和不足,在基层公共卫生事业中主要存在资金发展缺陷、专业人才缺乏、综合素质不足以及流动性较大等突出问题,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制定规章制度、完善人员组合、明确工作职责等多方面进行完善解决,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化管理网络。为今后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作者:马义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护理

    饮食与高血压有密切的关系。摄盐过多可使血压升高,饱餐与甜食易使人发胖,肥胖易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中,既要保证充分的热量、脂肪和必需蛋白质,但又不宜过量。

    作者:刘永霞;刘彦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脏骤停80例心肺复苏急救分析

    目的:回顾性观察与分析80例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及结果,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心脏骤停患者,对患者相关病历资料、治疗措施、其效果进行观察,然后分析结果。结果:80例实施心肺复苏术患者共成功31例,占38.75%。结论:患者年龄、病种以及实施心肺复苏术时间可影响复苏成功率。心肺复苏术是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抢救措施,规范及提高心肺复苏术技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重要因素。

    作者:李宏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建造科学合理用血长效机制的探讨

    临床输血治疗经历了全血输注、成分输血、安全输血发展到目前的临床科学合理输血几个阶段。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与了高度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办法和标准,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输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科学合理用血的理念已经在临床医生中形成。青岛市的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也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模式,下面就这个体系和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杨志夏;孙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士从事生活护理的行为意愿调查

    目的:研究临床护士对从事生活护理的行为意愿,总结管理经验。方法:选取120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各项基本资料及意愿程度,统计分数。结果:护士对足部清洁、大小便失禁、全身擦洗行为意愿较低,分数分别为(2.88±1.02)分、(3.24±0.97)分、(3.42±0.88)分;不同年龄、学历、家庭、出生地护士对从事生活护理意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理人员应对护士加强基础教育与社会实践,增强其对生活护理工作的认同感,从而提升护理水平。

    作者:陆慧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原地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历分析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的脑病(HIE)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坏,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异常的表现。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但由于足月儿在活产新生儿中占绝大多数,故以足月儿多见。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围生期神经病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2008年至2012年期间对于本院分娩中就出现10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发现并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有效复苏,出生后监护生命体征,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围生期发病率及后遗症等有效措施。

    作者:才仁卓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脾切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技术的优势。方法:对本科室2008至2012年317例平诊脾切除患者分为快速康复护理组(FTS组)和传统护理组(对照组),对FTS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均明显比常规组患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平诊脾切除患者而言,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彭淑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比较高血压病与非高血压病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高血压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方法:112例高血压病患者为高血压组,病程约为3-31年。170例非高血压病其他患者为对照组,均同时行常规电子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Giemsa染色检测,结果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果:高血压病组消化性溃疡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 P>0.05。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但 P>0.05。胃溃疡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P>0.05。食管溃疡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P>0.05。高血压病组非源于十二指肠的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及食管溃疡)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HP感染率分别为37.5%与31.2%,但P>0.05。病程>5年患者消化性溃疡检出率高于病程<5年患者,但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易并发消化性溃疡,尤其是非源于十二指肠的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及食管溃疡),而HP感染似乎与高血压所引起的病理改变无关。且病程越长,发病率明显增高,合并症多,临床危险性大,故应强调高血压病患者应长期坚持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对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正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科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的合理性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内科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情况。结果:使用频率排在前三位的抗高血压药物分别为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用药方法不当、药物选择不当、药物联用不当三个方面。结论:内科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用药方案,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合理给药,进行个体化用药阶段性治疗,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刘光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护理

    总结1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清官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及药物治疗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11例患者均保留子宫,治愈出院。

    作者:曹歆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安全与医患纠纷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息息相关。在整个医院的工作中,护士与病人解除次数多、时间长,但在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及病房管理中难以让每一位病人及病人家属都达到完全满意,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矛盾及冲突,若双方都不相让,冲突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及护理工作秩序。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各种素质水平,确保护理安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也有利于患者疾病恢复。

    作者:杨春晓;陈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科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浅析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护理模式的核心,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心理护理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全过程,尽快得到康复。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从患者住院之日起,患者的心理照顾可以使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并积极主动配合平时的基础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彩云;胡建华;董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行为诱导疗法在口腔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行为诱导疗法在口腔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根据心理发展分期法分为三组,并观察三组患者行为诱导前后的效果;结果:各个年龄段的患者诱导后的合作、基本合作发生率均明显比诱导前高,不合作发生率明显比诱导前低(P<0.05);4~6岁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24/30);7~9岁患者诱导的总有效率为76.9%(10/13);10~12岁患者诱导的总有效率为90%(9/10)。行为诱导前后效果差异均较显著(P<0.05)。结论:行为诱导疗法在口腔外科护理中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行为诱导有效率,而且还能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护理的特色及展望

    目的:根据中医护理的特点,探讨中医护理的特色与发展前景展望。方法:就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阐述中医护理特色及目前中医护理开展情况。结果:中医护理虽然在护理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显著的作用,但其临床开展现状仍不理想。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学的发展以及国家在培养中医护理人才方面做出的努力,中医护理教育飞速发展,中医护理学将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其独特的理论和传统技术特色将奠定了中医护理学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作者:田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加减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疗效评价

    目的:对加减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25)与观察组(2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减补肺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概率为84.00%,对照组患者有效概率为72.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加减补肺汤治疗,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对肺功能降低起到延缓作用,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尚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09-2012年平罗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平罗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效果,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提供依据,保证防治效果。方法:对2009-2012年平罗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4年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践,平罗县成人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13.70%下降至防治后的2.04%;儿童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4.90%下降至防治后的1.10%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率由11.20%下降至1.80%;小学生对包虫病及防治知识知晓率由50%提高至98%,行为正确率由38%提高至98%;成人对包虫病及防治知识知晓率由30%提高至96%,风险行为改正由30%提高至95%。结论:平罗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效果显著,该项防治工作应长期坚持。

    作者:郑博;王晖;陆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洛铂用于不稳定性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例

    1一般资料患者男,61岁。于2011年5月因“间断便中带血2月”就诊于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经直肠镜下活检提示:中分化腺癌。2011年5月23日赴甘肃省肿瘤医院会诊病理切片示:直肠浸润性中分化腺癌。CT 检查提示:直肠中上段肠壁增厚,考虑直肠癌。即于2011年5月30日行“经腹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见:直肠腹膜反折以上(距肛门10cm)有一约2.5 x 2.0 x 2.5cm肿瘤向肠腔内生长,无明显浸透浆膜,与骶前无粘连。术后病理示:直肠中分化腺癌,癌组织广泛浸润间质达肠壁浆膜外组织,脉管内见癌栓,癌组织累及神经,上下切缘(-),残端(-),肠系膜淋巴结见癌转移(6/12),并见多个癌结节。分期:pT4aN2aM1,Ⅳ期。术后一周行3周期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200mg,d1;亚叶酸钙200 mg,d1-5;替加氟1.0g,d1-5)化疗,同时复查CEA进行性高于正常值,上腹部B超、增强CT提示:肝转移癌,示病情进展。改用FOLFORI方案(伊立替康200 mg,d1;亚叶酸,200 mg,d1-5;替加氟,1.0 g,d1-5)化疗一周期,EXLIRI方案(伊立替康,200 mg,ivgt ,d1;卡倍他滨,1500mg,po bid d1-14)化疗两周期,化疗后毒副反应腹泻Ⅲ级、骨髓抑制Ⅰ级。期间复查CEA逐渐下降恢复正常,CT示肝转移灶缩小。2011年12月16日予以术区三维适形放疗,剂量6MV-X DT50.4GY/28f,放疗同时卡倍他滨(1500mg,po bid,d1-14, q21d)口服化疗两周期,治疗暂停。2012年3月4日复查CEA30.4ng/ml,再次升高,肝脏B超提示:右肝实性占位(23x18mm,18x15mm),较前变化不大。2012年3月13日行肝动脉介入化疗(奥沙利铂200mg+羟基喜树碱20mg+氟尿嘧啶750mg)、肝右动脉超液化碘油5ml,肝右动脉明胶海绵栓塞。后复查CEA下降至10.0ng/ml以下。2012年5年21日、2012年7月19日再次以FOLFOX方案联合贝伐单抗400mg靶向治疗2周期。之后定期复查,2013年1月9日因CEA再次升高至35.4ng/ml。患者就诊于西京医院采用:贝伐单抗400mg,d1;伊立替康160mg, d1;120 mg,d5,ivgt;替吉奥40 mg,d1-14,早餐后60mg晚餐后po。化疗顺利,仍腹泻Ⅲ级,但因经济原因未继续化疗。2013年2月22日,因CEA持续增高61.99 ng/ml,B超示:肝右后叶高回声结节(30x21mm)。就诊我科化疗四周期,具体用药:伊立替康160mg,d1-2;替吉奥50mg,d1-14, po bid,过程顺利,末次化疗日期:2013年5月29日,期间CEA时高时低,由低14.0ng/ml升高至34.0ng/ml。2013年6月27日更换方案:多西他赛120mg d1+替加氟25ml d1-3+亚叶酸钙200mg d1-3+羟基喜树碱10mg d1-3化疗一周期,效果不佳,2013年7月23日复查CEA突然升高至139.80ng/ml, B超示:肝右后叶高回声结节(53x27mm)。于2013年7月24日、8月14日行FOLFOX联合贝伐单抗(奥沙利铂200mg d1+亚叶酸钙200mg d1-5+替加氟1.0g d1-5+贝伐单抗400mg d1)化疗两周期,复查CEA仍持续增高至194.0ng/ml,B超示:肝右后叶高回声结节(51x27mm)。2013年9月5日、9月27日再次更换方案使用:洛铂50 mg d1+亚叶酸钙200 mg d1-5+氟尿嘧啶1.0g d1-5+替吉奥50 mg d7-21,po bid化疗两周期,复查CEA下降至89.8 ng/ml,B超示:肝右后叶高回声结节(32x21mm),疗效明显提高。治疗继续中。

    作者:任小琼;张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特点探究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分布与转变情况,初步揭示肝癌患者手术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特点.为手术后肝癌的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肝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证候进行采集。结果:(1)基本证候分布变化结果:手术后血瘀证、气虚证变化大,血瘀证较手术前减少6.3%.气虚证较手术前增加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证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基本证候量化评分结果:手术后气虚证增多.气虚证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证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均呈现血瘀和气虚的症状.因此需重视活血化瘀、健睥益气.但术后血瘀证有所减少,气虚证增多,应该对活血化瘀和健脾益气力度有所调整:肝癌术后中医治疗应更重视健脾益气。

    作者:牟得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204只眼)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不同眼内填充物、行或不行巩膜环扎、有或无晶状体、有或无眼外伤对术后高眼压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例(36只眼)第1天发生高眼压,发生率为17.6%。21只眼术后1周内高眼压,发生率为10.3%。术后2~4周9只眼高眼压,发生率为4.4%。其中联合巩膜环扎组和未行巩膜环扎组、无晶状体眼和有晶状体眼、外伤组和非外伤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3F8填充组和硅油填充组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生高眼压受多因素作用所致,无晶状体眼、巩膜环扎、眼外伤等为其高危因素。术前、术中对一些可控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术后监测眼压可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药物、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

    作者:刘万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疾病管理理论提升医疗保健工作水平

    目的:研究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的趋势下,如何应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保健对象提供科学规范、持续优质的健康保健服务,同时降低医疗成本。方法:将健康管理的主要策略之一疾病管理的理论和策略应用在医疗保健工作中,从确定管理对象、制定管理计划,划分管理强度等方法着手,提升医疗保健工作水平。结果:应用疾病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医疗保健工作,可以达到实现降低医疗成本,获得佳服务的“双赢”效应。结论:在医疗保健服务中,必须用系统、全局的眼光开展疾病预防治疗,将健康维护的上游前移,才能在医疗保健上有更大的作为和突破。

    作者:李雪莉;李红英;李永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