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富
高血压病是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国均较高。近年来患病率有所上升,并且它是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病残率及病死率均很高,特别在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病中死因的首位。因此,积极防治高血压对保护任命的生命将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新疆兵团83团30岁以上职工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庆红;李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讨论物理疗法在宫颈糜烂临床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海其古丽·提力瓦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化疗药物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细胞毒性使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产生了抑制作用。而护理人员作为化疗药物使用的一线人员,健康问题尤为担忧。化疗药物不但使患者出现毒性反应,同时进行护理操作的护士也暴露于职业危险中。所以护士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增强职业防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职业危害性,达到职业防护的目的。
作者:施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上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就诊病人,一般见于老年人,但近几年有年轻化发病趋势。该疾病对病人家庭及社会危害很大,临床上死亡率很高,但研究分析一下常见的发病机制与病因,如果对这些因素加以防范,可以遏制无痛性的心肌梗死的发生,对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晓燕;王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20例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术后积极治疗均痊愈。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缝合技术、妊娠高血压水肿、术后咳嗽等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积极预防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卢淑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始动泌乳时间与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产妇分别按照自然分娩后12小时后到24小时内开始首次按摩和剖宫产术后24小时后到48小时内开始实施首次按摩,每组各50人,进行对比,观察泌乳始动时间,在产后3天内,在不同时间开始首次按摩,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在自然分娩12小时后即开始首次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均好于24小时后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剖宫产48小时内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均好于48小时后首次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及早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乳房胀痛的症状均好于较晚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产妇。结论:对自然分娩的产妇在12小时后,24小时内及对剖宫产术后24小时后,48小时内开始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泌乳始动时间早,泌乳量较多,乳房胀痛症状轻,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李高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引言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大运动量训练之后,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出现各种疲劳的征象,若身体经常承受巨大的负荷而得不到恢复,必将导致运动器官的过度疲劳而引起伤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对于消除运动员疲劳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方法手段也多种多样,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在运动队的诊治经验,就中医传统治疗技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进行整理和分析。
作者:鹿国晖;张国伟;牛映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7-8岁的孩子基本长出第一恒磨牙(以下称六龄齿),该牙为口腔中重要的牙齿,不再替换,且容易发生龋坏,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为配合卫生部实施中西部地区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我院于2013年11月对我市市区3所小学539名8岁儿童的六龄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及口腔健康检查。
作者:蒋梅艳;王小杰;李敏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分析围绝经期概念,深刻了解并正确对待围绝经期女性的这一过渡生理阶段。
作者:海其古丽·提力瓦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胆囊位于肝右前叶(Ⅴ段)与左肝内叶(Ⅳ段)交界下面的胆囊窝内,胆囊与肝之间有胆囊板使其分开。胆囊具有储存、浓缩胆汁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 L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高危患者能耐受等特点,成为治疗胆囊疾患的首选方法。胆漏是LC术后较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可达2.7%。LC术后胆漏常不能及时发现,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损伤尤其是胆总管横断伤后,给病人带来的是灾难性后果,有可能因此而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一旦发生要根据损伤的病理类型做恰当的处理,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我院自1997年7月以来,发生胆漏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改善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胃癌患者共计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93.33%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86.67%和96.67%,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蒋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早在2006年,卫生部就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双向转诊制度”,鼓励社区医院实行“首诊制”,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2013年,全国居民约59%的健康问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解决,虽然和过去相比有了不小进步,但离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居民8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以在基层得到解决”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部署医改工作及任务时提出“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作者:孙士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我院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几种特殊染色方法及应用体会。方法:染色结果好坏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常用几种特殊染色技巧,以提高阳性率。结果:提高了阳性率,防止了特染中脱片现象。结论:虽然分子生物等研究方法已渗透到各种领域,但许多传统的病理学特殊染色方法仍然是显示病原体,组织及细胞内特殊结构简便而可靠的方法,特染技术是对病理常规染色的一种辅助,帮助病理医师完成病理诊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吴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川崎病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临床上具有多项高危因素;传统的冠脉病变判断标准存在很大缺陷,经体表面积矫正后的冠状动脉值对于判定冠脉异常可能更为合理;对于该类患儿的处理及随访管理应依据分级标准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方案。
作者:黄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50例脑瘫患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针刺推拿治疗、言语和智力训练、理疗法、水浴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六个月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与YAG激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低温等离子组)和B组(YAG激光组)各50例。A组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B组予YAG激光治疗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B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效果好,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世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在减少增强患者的不良反应,使 CT 增强扫描顺利进行,提高诊断的作用。方法:CT 增强前的心理护理,扫描中的配合,用药后的观察。结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了不良反应,使CT增强扫描顺利完成,提高诊断准确率。结论: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保障CT增强工作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洪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疼痛教育护理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为林很粗昂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5月间我院骨科收治骨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2例予以疼痛教育护理,而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间疼痛V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VAS评分达中重度疼痛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8.5±6.4,远远高于对照组87.6±10.2,两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疼痛教育护理干预模式是骨科无痛护理新模式,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预后,同时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孕产妇的优生优育希望大,对产科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提高了。以我们在整体护理的技术上要开展人性化护理,医学模式的转换人性化护理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人文关怀式的服务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沙比热·杰克山拜;冯秋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需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总结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手术治疗的4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好转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取外科阑尾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右下腹部剧烈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炎症及管腔部位狭小等症状。手术治疗后的病情好转率为91.8%;手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胃肠功能恢复延迟、术后高热及粘连性肠梗阻等。结论:阑尾炎患者在伴有其他炎症及管腔狭小时需手术切除阑尾。切口感染是手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做好消毒及切口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治愈率。
作者:陆峥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