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庆山;周颖玲;黄文晖;罗建方;赵洪磊;陈纪言
目的利用电穿孔仪对成年雄性SPF KM小鼠睾丸进行电穿孔实验,以观察电穿孔对成年雄性SPF KM小鼠睾丸的损伤,为体内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提供依据.方法设置高压和低压两组不同的体内电穿孔参数,将SPFKM小鼠睾丸置于电穿孔仪上的钳型电极的两侧进行体内电穿孔,2周后处死动物,分离睾丸和附睾,将睾丸称重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组织切片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将附睾置于M16培养基中分离其中精子,稀释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高压电穿孔2周后,附睾精子活力检查和睾丸组织切片镜下观察显示:高压电穿孔可造成睾丸的不可逆损伤;其睾丸质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睾丸质量(P<.01).(2)低压电穿孔2周后,附睾精子活力检查和睾丸组织切片镜下观察显示:低压电穿孔虽可造成睾丸一定的损伤,但这种损伤是可逆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雄鼠仍具有生殖能力.并且电穿孔后的睾丸质量与对照组睾丸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理地设计体内电穿孔参数,一方面不会对SPFKM雄鼠睾丸的生殖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它还可为外源基因导入到生殖细胞提供了一种可能.
作者:袁进;安靓;顾为望;黄吴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结合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对63例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采用鼻内镜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射频点射两侧蝶腭孔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结果术后1个月:显效92.1%(58/63),有效7.9%(5/63),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显效88.9%(56/63),有效7.9%(5/63),无效3.2%(2/63),总有效率96.8%(61/63);术后2年:显效82.6%(52/63),有效12.7%(8/63),无效4.8%(3/63),总有效率95.2%(60/63).与单纯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对照组比较,术后1年、2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P<01)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结合加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术区定位准确,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
作者:方朝新;甄少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le.p)感染对小鼠中性粒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热灭活的Kle.p感染小鼠肺部建立急性肺炎模型,分离并纯化中性粒细胞(PMN),用RT-PCR、Western blotting、ELISA等方法检测PMN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改变.结果Kle.p感染促进了早期小鼠中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及分泌,TNF-αmRNA表达在感染6 h高,12 h后降低;IL-1β的mRNA表达在感染12 h强;24 h后两者表达均减弱,但仍显著强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感染6 h后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量高,24 h后表达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TNF-α分泌量在感染后6 h高,24h后明显降低,但仍较对照组高;IL-1β分泌量峰值在感染12 h后出现.结论TNF-α可能主要参与小鼠感染热灭活Kle.p早期的PMN免疫防御功能;而IL-1β则主要参与感染中后期的PMN免疫防御功能.
作者:宋卉;钱元恕;董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高盐对AngⅡ肾脏损伤SD大鼠血压、肾脏组织形态、超微结构以及肾脏骨调素(OP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2周龄正常盐饮食雄性SD大鼠36只制作AngⅡ(每分钟给予100 ng/kg·b.w.)肾脏损伤模型.之后随机分为高盐(4%NaCl)及正常盐(0.6%NaCl)饮食组(n=18)作为对照组.每2周测量大鼠鼠尾血压,分别于AngⅡ输注2周末及不同盐饮食第12周末每组处死6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肾脏OPN、TGF-β1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大鼠肾脏OPN mRNA表达.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形态改变,电镜下观察肾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输注AngⅡ2周后大鼠血压显著升高,大鼠肾脏TGF-β1、OPN mRNA及其蛋白表达升高,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P<.05).停用AngⅡ后大鼠血压恢复正常.继续摄入高盐或正常盐饮食,两组大鼠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摄入高盐饮食12周后大鼠肾脏TGF-β1、OP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正常盐饮食及对照组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P<.01).形态学观察发现输注AngⅡ对大鼠肾脏造成轻度损伤,继续摄入高盐加重大鼠的肾脏损伤.结论AngⅡ肾脏损伤基础之上,高盐摄入加重了大鼠肾脏损伤,高盐所致大鼠肾脏损伤不依赖于血压升高.OPN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强是肾脏损伤的结果.
作者:郑勇;刘治全;叶涛;何岚;王毅;方园;李建宁;刘萍;叶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表达和纯化带His标记的小鼠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mtTFA)融合蛋白,并制备mtTFA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提取正常BALB/c小鼠肝脏组织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无信号肽的mtTFA编码序列,克隆入经Kpn Ⅰ和BamH Ⅰ酶切后的pET14b.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用镍离子亲和树脂(Ni2+-NTA His·Bind Resin)纯化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成功克隆出了mtTFA的编码序列,并构建了带His标记的小鼠mtTFA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pET14b/His-mtTFA.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和树脂纯化后得到大量的高纯度目的蛋白,获得了高特异性兔抗血清.结论获得了His标记的小鼠mtTFA原核表达载体,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目标蛋白,并制备出高特异性兔抗血清,对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调节细胞核同线粒体之间功能协同性的信号通路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志锋;邵紫韫;徐佳;刘靖华;邓鹏;姜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隐孢子虫病合并肠道细菌感染的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采集两类人群患急、慢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共580例涂片,用改良抗酸染色片后镜检,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同时做粪常规及粪细菌培养,并应用环丙沙星片加大蒜治疗.结果共检出隐孢子虫卵囊阳性54例,其中合并肠道细菌感染20例(占37%).经治疗后,单纯隐孢子虫组治愈率为14.7%,合并肠道细菌感染组治愈率为30.0%,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隐孢子虫病常合并或重叠其他肠道细菌感染,使部分腹泻病人病情迁延、治疗效果差.在慢性腹泻病人中,应将隐孢子虫卵囊镜检列为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凌晓明;陈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两种氨基化方法修饰玻片表面的过程及其在基因芯片制备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玻片经清洗、硅烷化后,一种用多组分多氨化合物包被,经次亚苯基二异硫氰酸盐表面活化;另一种方法采用的包被剂是丙烯酸-丙烯酰胺单体,活化剂是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亚胺酯官能团分子.将被修饰好的玻片用于λ噬菌体基因组DNA芯片的制备,并进行杂交检测分析.结果经两种方法修饰后玻片表面分别形成分支结构和聚合物涂层,与商业化的芯片比较发现,两种芯片杂交、扫描检测后显示所得点阵的杂交信号均匀、稳定、清晰,杂交点饱满、同一性好.结论两种方法修饰的玻片用于制备基因芯片均取得了成功,其中丙烯酸-丙烯酰胺聚合物包被法处理过程简单、成本低廉、能大规模生产,是一种较理想的芯片表面制备方法.
作者:吴清华;马文丽;王洪敏;毛向明;张宝;李凌;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的浸润与胃癌生长、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阿尔新兰-沙红染色与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对74例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进行显色、分类及定量计数.结果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以成熟型为主,功能活跃,释放浆内颗粒.癌旁交界区肥大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癌内间质区(t=9.11,P<.01),两者呈正相关性(r=0.303,P<.01).肥大细胞的数量与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癌间质内肥大细胞的浸润具有抑制胃癌生长、转移的作用.可能与成熟型肥大细胞释放肝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有关.癌旁交界区肥大细胞的数目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柳雅玲;赵苗青;侯刚;苗芳;刘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小肠憩室几种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对32例小肠憩室并发症的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不论小肠憩室出现何种并发症,手术切除的近、远期效果良好;腹部其他手术中意外发现的小肠憩室,倘若保留,则是存留隐患.小肠憩室常见并发症类型有:炎症、出血、结石、穿孔、肠梗阻等.憩室内容物的滞留、嵌入、摩擦或冗长型憩室粘连带的形成是引起常见并发症或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几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与憩室壁的组织学特点、憩室粘膜异位组织类型、憩室形态和内容物的成分等因素有关.结论小肠憩室并发症是急腹症不常见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祝水平;李茂强;王建宇;祝鸣;代成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安全切除垂体腺瘤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对8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颅标本和50例成人MRI的蝶窦进行观察,正中矢状位下,鼻小柱根部为O点,蝶窦前壁下缘为B点,蝶窦前壁上缘为C点,鞍底中点为D点,OA线为通过O点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平行线,∠AOB'、∠AOC'、∠AOD'分别为∠AOB、∠AOC、∠AOD的补角,测量∠AOB'、∠AOC、∠AOD'、OB、BC.结果8例新鲜成人尸体头标本中,∠AOB'为(43.2±4.3)°,∠AOC'为(22.9±3.0)°,∠AOD'为(35.4±4.1)°,OB为(66.3±3.6)mm,BC为(20.9±1.5)mm,有2例出现蝶上筛房;50例成人MRI片中,∠AOB'为(44.1±5.5)°,∠AOC'为(25.7±6.4)°,∠AOD'为(34.2±5.9)°,OB为(68.7±4.9)mm,BC为(23.3±3.1)mm,有15例出现蝶上筛房;经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及两独立样本率x2检验,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充分利用MRI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术中安全进行蝶窦前壁开窗及鞍底开窗,术中鼻牵开器纵轴与OA线的佳角度为39°.
作者:林俊明;秦尚振;龚杰;徐国政;胡军民;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脑裂畸形是一种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颅脑先天发育畸形.临床症状缺少特异性,不易诊断.随着CT及MR的广泛使用,文献上报告的病例逐渐增多.但大多数为单侧或双侧一侧一裂,如本例单侧双裂,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政良;褚素霞;韩峰;王兆琪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介绍一种具有按摩、加压、温控等作用于一体的多功能瘢痕治疗仪的研制方法.方法通过步进电机的旋转和直线位移对瘢痕部位施加压力及按摩: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制热;利用单片机进行温度和压力的控制与显示.结果和结论该治疗仪使用方便,对机体瘢痕形成和增生可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徐月华;王甲汉;李志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学及其与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研究32例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在胃癌组织内以条索状毛细淋巴管为多,而在癌旁组织内则以开放的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为主;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转移组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腔面积、周径和管径有显著差异(P<.05);未转移组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淋巴管毛细淋巴管腔面积、周径和管径也有显著差异(P<.0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癌旁组织内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大腔面积、周径和管径也有显著差异(P<.05).结论胃癌旁组织间质水肿导致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扩张,有助于癌细胞的转移,癌细胞转移是通过浸润癌周围成熟的毛细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的.
作者:李志伟;梁志鹏;高焱明;廖新波;张卓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选取2003年~2004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病人中分离出的致病菌株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和药物敏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分离出致病菌415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6.2%,真菌24.3%,革兰氏阳性菌19.5%.(2)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09株、白色念珠菌82株、鲍曼不动杆菌6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0株、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22株.(3)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分别为96.2%和95.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敏感率高,为86.4%;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夫西地酸、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率都在90%以上;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高,为97.6%.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病人感染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氟康唑分别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真菌中主要致病菌敏感率高.
作者:周子权;曾晖;郭志勤;温步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紫杉醇、5-氟脲嘧啶(5-Fu)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效果.方法采用ATP生物发光法检测肝癌细胞株的药物敏感性,以流式细胞术、形态学方法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BEL-7402对紫杉醇高度敏感,对5-Fu低度敏感,抑制作用均存在剂量、时间效应.紫杉醇组3种浓度诱导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无药对照组(P<.05),但低于5-Fu组(P<.01);紫杉醇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5-Fu组(P<.05).紫杉醇诱导凋亡率随药物浓度降低而增加,而5-Fu诱导凋亡率随药物浓度降低而降低.结论紫杉醇可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5-Fu抑癌以诱导细胞凋亡为主,紫杉醇则以引起细胞坏死为主.
作者:余元龙;季明芳;何洁冰;李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运动是否会引起冠脉无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心肌缺血表现.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间41例(男36例,女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脉无明显狭窄但有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1例按性别、年龄等配对的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作为对照组,冠脉造影前进行临床调查及活动平板检查.结果研究组18例(43.9%)病人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而对照组仅2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X2=10.498,P=0.001);研究组32例(78%)活动平板阳性,与对照组5例(12.2%)阳性比差异有显著性(X2=35.903,P<0001).结论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虽然冠脉无明显狭窄,但可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运动可以诱发心肌缺血表现,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黄文晖;罗建方;周颖玲;赵洪磊;陈纪言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活血开窍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原则,纳入9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患者,治疗组65例、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活血开窍方和尼莫通治疗3周,观察疗效并检测血栓素/前列环素、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显效率为7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显效率为57.6%,两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活血开窍方能可能通过纠正血栓素/前列环素、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的失衡,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缓解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对缺血性脑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丽;杨开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hsRAGE)His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表达与纯化.方法PCR扩增hRAGE基因编码区的胞质外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其重组于pET-14b载体中.利用酶切、序列分析鉴定克隆正确性.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以尿素对获得的包涵体进行处理,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融合蛋白并进行复性.以Western印迹和ELISA法对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及与AGE的结合活性进行鉴定.结果克隆的hsRAGE完全正确,经过表达与纯化,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45 000的融合蛋白.纯化得到的变性蛋白经复性后可被相应抗体识别.所得到的hsRAGE具有与AGE相互结合的活性,并能够抑制AGE诱导的内皮细胞NF-kB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sRAGE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且获得高效表达,得到大量的复性蛋白;该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原性,保持与AGE的结合活性,并能够有效阻断AGE-RAGE相互作用.
作者:赵善超;姜勇;刘靖华;李志杰;邓鹏;张桂林;刘志强;张训;侯凡凡;郑少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人尾加压素(UⅡ)刺激人血管内皮细胞(HVEC)分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UⅡ(10-10、10-9、10-8、10-7mol/L)刺激培养的HVEC,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分泌Adm的量,以及不同的细胞信号转导阻滞剂(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阻断剂PD98059、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阻断剂W7、P38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2190、钙通道阻断剂nicardipine、蛋白激酶C阻断剂H7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霉素)对其分泌的影响.结果UⅡ可促进HVEC分泌Adm,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D98059、W7、SB202190及nicardipine均能抑制UⅡ刺激的HVEC对Adm的分泌,其抑制率分别为67%(P<0.01)、77%(P<0.01)、23%(P<0.05)、24%(P<0.05).而H7、CsA对UⅡ刺激HVEC分泌Adm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UⅡ能刺激HVEC分泌Adm,其机制与Ca2+、MAPK、CaM PK及P38信号转导通路介导有关.
作者:石向东;李志梁;吴宏超;王同汉;傅强;严全能;唐朝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水红花子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机制.方法用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分别灌胃服用生药量0.8、1.6和3.2 g/kg·b.w.的水红花子水提物(n=10),每日1次,共7周.分别用TBA比色法、亚硝酸盐法、DTNB法及Sohal法测定心、肝、肾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脑中脂褐质(LF)含量.结果衰老小鼠心、肝、肾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及GSH-PX活性降低,脑组织中LF升高.上述3种剂量的EFPO,能不同程度抑制脑组织中LF升高及心、肝、肾组织中MDA升高,其量效关系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相关性检验P<.01)、-0.981(P<.01)、-0.966(P<.05)及-0.978(P<.01);能不同程度抑制心、肝、肾组织中SOD活力下降,其量效关系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P<.05)、0.990(P<.01)、0.985(P<.01);能不同程度抑制心、肝、肾组织中GSH-PX活力下降,其量效关系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P<.01)、0.956(P<.01)及0.957(P<.01).结论水红花子水提物可通过清除·OH,提高SOD及GSH-PX活力而发挥抗氧化活性.
作者:雷晓燕;许爱霞;高湘;葛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