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锋;邵紫韫;徐佳;刘靖华;邓鹏;姜勇
目的采用顺行或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方法顺行或逆行交锁髓内钉法.结果5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骨折全部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交锁髓内钉可用于各型肱骨骨折,尢其是骨不连和病理性骨折及多段粉碎性肱骨骨折的治疗.
作者:张应鹏;钟波;陈有生;黄卫;谭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肺癌诊断过程中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含量的变化、敏感程度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使用IRMA法测定92例肺癌及23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CA125、CYFRA21-1的含量,使用IRA法测定血清CEA的含量,并探讨CEA、CA125、CYFRA21-1含量与肺癌病理类型、肺癌分期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YFRA21-1在鳞癌组高,腺癌组次之,鳞癌组与腺癌组及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1),但腺癌组与其他组之间无差异.CEA在腺癌组中明显高于其他组(P<01).肺癌各组中CA125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的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血清CEA含量间差异无显著性,而Ⅲ期的血清CA125、CYFRA21-1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Ⅳ期的血清CA125、CYFRA21-1显著高于Ⅲ期.结论血清CEA、CA125、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并有助于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评估.
作者:梁建忠;黄国柱;谢裕达;苏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诊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早期感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hRSV保守的N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两对特异的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在LightCycler定量PCR检测仪上对9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hRSV RNA检测,并与病毒分离培养、常规PCR、巢式PCR方法和ELISA法相比较.结果以PCR模板浓度来定义,该方法线形范围为1×102~1×107 cDNA copies/μl,灵敏度达1×102cDNA copies/μl,和巢式PCR相同,比常规PCR高10倍.用人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柯萨奇病毒2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7型作对照,均无预期扩增产物和荧光的产生;该方法在LightCycler和Rotor-Gene两种仪器上的定量结果具有一致性;采用该法对93例患儿行FQ-PCR检测出阳性44例(43.9%),ELJSA方法检测阳性4例(4.3%),两者相关性不高.hRSV浓度的高低与患儿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结论该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定量检测hRSV,在hRS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其威;游上游;孙继民;吴旗;余春华;张楚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脑钠肽(BNP)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93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水平,并与52例正常人对照.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这93例透析患者透析前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透析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其心脏功能的关系.结果(1)5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BNP中位数为3.35 pg/ml(1.00~9.73pg/ml),93例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中位数分别为146.5 pg/ml(56.2~546.9 pg/ml)和90.0 pg/ml(18.3~310.5pg/ml),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透析前合并心衰(LVEF<%)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分别为686.0pg/ml(334.5~1319.3 pg/ml)和248.0pg/ml(80.3~814.5 pg/ml),均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LVEF≥50%)患者的62.8 pg/ml(22.0~321.6 pg/ml)和20.7 pg/ml(1.0~200.9 pg/ml)(P=0.002).(3)透析前左室增大(LVDd男性≥55 mm,女性≥50mm)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分别为609.0 pg/ml(254.1~1152.0 pg/ml)和310.0pg/ml(28.3~839.6pg/ml),显著大于左室正常组患者的62.8pg/ml(23.2~192.5pg/ml)和22.4pg/ml(1.0~80.7pg/ml)(P<001).(4)对LVDd及LVEF与透析前血浆BNP水平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NP升高与左心室增大、左心功能减低有显著相关性(P<01).结论(1)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液透析可使血浆BNP显著减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左心室增大或左心功能不全者,其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左室或左心功能正常者,血浆BNP升高与左心室增大、左心功能减低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邵咏红;赖玉琼;林爱珍;孔耀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L-arg对大鼠皮脂腺增生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雌、雄性SD成年大鼠各20只,5周龄小雌、雄性SD鼠各20只,按照不同性别和鼠龄随机分组,每组10只,共8组.不同性别、年龄的4组大鼠每天以10 mg/kg L-arg灌胃14d,另外4组给予生理盐水.待大鼠皮肤出现被毛潮湿、油腻、黄染等病理现象时,取血进行性激素检测,取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L-arg灌胃7d左右,雄性成年大鼠组全部动物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其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升高,组织学观察可见皮肤组织中皮脂腺异常丰富.雌性成年大鼠组用药时间至14 d,8例动物有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发生,组织学改变同样是皮脂腺异常增生.有皮脂腺增生改变的动物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未发生皮脂腺增生的动物.5周龄小鼠组雌雄动物需用药时间至14 d全部动物才出现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组织学改变也为皮脂腺异常增生,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L-arg可致大鼠正常皮肤皮脂腺异常增生,分泌增多,造成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发生,与L-arg及其体内产生的NO可使大鼠的雄激素分泌增多密切相关.
作者:尹艳茹;柏林;王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静脉腔内激光(ELT)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LEV)的近期疗效,探讨ELT的适应症.方法对20例22条肢体行ELT和30例36条肢体行传统手术的LE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后疼痛、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一年复发率六项指标的优劣.结果ELT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四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而手术并发症、一年复发率与传统手术组无差异.结论ELT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疤痕的微创治疗LEV新方法,有望替代传统手术应用于LEV的治疗,ELT扩大了传统手术的适应症.
作者:吴良平;黄宗海;王俊;周宏锋;张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特点.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越秀区1425名15岁及以上居民,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高血压既往史和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体检获取血压值.结果2002年越秀区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3.86%,标准化患病率为12.7%;男,女患病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X2=0.80,P=0.37);年龄间差别显著,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明显;不同文化程度间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随着文化程度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下降.高血压患者当中Ⅰ级、Ⅱ级和Ⅲ级高血压分别占65.95%、26.16%和7.89%.15岁及以上居民曾经测过血压的占76.34%,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9.71%、42.11%和17.95%.结论广州市越秀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防治效果不容乐观,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强干预力度.
作者:曾艾艾;陈清;曾楚华;湛柳华;曹基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谷氨酰胺(G1n)及两者合用(L-Arg+G1n)对重度烧伤大鼠早期肝脏功能保护和缓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建立重度烧伤大鼠模型,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L-Arg组、G1n组和L-Arg+G1n组烧伤后8、16、24和48 h4个时间点的肝组织NO2-/NO3-含量和门静脉血内毒素的水平.结果(1)肝组织中NO2-/NO3-含量:L-Arg组、L-Arg+G1n组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NS组、G1n组(P<.001),NS组和G1n组又高于同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P<.05);(2)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对照组和NS组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L-Arg组、G1n组、L-Arg+G1n组(P<.001),G1n组低于L-Arg组(P<.001),L-Arg+G1n组又明显低于同时段的其他组(P<.001).结论在重度烧伤大鼠早期,采用L-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对保护其肝脏功能及缓解内毒素血症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森煌;王三明;李建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临床和影像特点,及其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区别.方法对54例VP及53例PD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上VP患者以偏瘫、强直、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锥体束损害表现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PD患者则以震颤-齿轮样强直为主;影像学上VP患者可见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主要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部位可位于单侧、双侧基底节或额叶白质,此外部分病例在大脑脚、侧脑室旁可见缺血性改变.而PD组则未见可见的缺血性改变;抗PD药物治疗的疗效方面,PD组明显优于VP.结论VP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与PD有所不同,其影像学改变也不同于PD;用左旋多巴替代疗法,效果欠佳.
作者:赵德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介绍一种具有按摩、加压、温控等作用于一体的多功能瘢痕治疗仪的研制方法.方法通过步进电机的旋转和直线位移对瘢痕部位施加压力及按摩: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制热;利用单片机进行温度和压力的控制与显示.结果和结论该治疗仪使用方便,对机体瘢痕形成和增生可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徐月华;王甲汉;李志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hsRAGE)His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表达与纯化.方法PCR扩增hRAGE基因编码区的胞质外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其重组于pET-14b载体中.利用酶切、序列分析鉴定克隆正确性.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以尿素对获得的包涵体进行处理,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融合蛋白并进行复性.以Western印迹和ELISA法对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及与AGE的结合活性进行鉴定.结果克隆的hsRAGE完全正确,经过表达与纯化,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45 000的融合蛋白.纯化得到的变性蛋白经复性后可被相应抗体识别.所得到的hsRAGE具有与AGE相互结合的活性,并能够抑制AGE诱导的内皮细胞NF-kB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sRAGE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且获得高效表达,得到大量的复性蛋白;该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原性,保持与AGE的结合活性,并能够有效阻断AGE-RAGE相互作用.
作者:赵善超;姜勇;刘靖华;李志杰;邓鹏;张桂林;刘志强;张训;侯凡凡;郑少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紫杉醇、5-氟脲嘧啶(5-Fu)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效果.方法采用ATP生物发光法检测肝癌细胞株的药物敏感性,以流式细胞术、形态学方法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BEL-7402对紫杉醇高度敏感,对5-Fu低度敏感,抑制作用均存在剂量、时间效应.紫杉醇组3种浓度诱导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无药对照组(P<.05),但低于5-Fu组(P<.01);紫杉醇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5-Fu组(P<.05).紫杉醇诱导凋亡率随药物浓度降低而增加,而5-Fu诱导凋亡率随药物浓度降低而降低.结论紫杉醇可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5-Fu抑癌以诱导细胞凋亡为主,紫杉醇则以引起细胞坏死为主.
作者:余元龙;季明芳;何洁冰;李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后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30例正常人和256例B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下腔静脉及肝脾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①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介入治疗前,肝脾增大(P<0.005),肝尾状叶增大尤其明显(P<0.001);介入治疗后,治疗1周时肝脾较治疗前减小(P<0.005),与对照组相比脾脏仍较大(P<0.005);介入治疗后6月脾脏仍大于对照组(P<0.005).②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下腔静脉狭窄者可见局部高速血流,阻塞者局部无血流信号,肝静脉扩张,血流减慢,并可见肝内侧枝血管,门静脉入肝血流速度减慢;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病变处增宽(P<0.005),血流恢复,并可见支架回声,肝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速度加快(P<0.005).结论介入治疗解除了BCS患者肝脏血液回流受阻,改善了其血流动力学状态.
作者:苏静君;黄宗海;苏国强;张逢吉;孔凡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检测cyclin D1/CDK4在口腔鳞癌(OSC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在口腔癌中的作用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OSCC、39例口腔癌前病变、12例正常口腔粘膜中cyclinD1、CDK4蛋白表达的情况,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cyclin D1/CDK4在OSC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P<.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FHIT与cyclin D1、CDK4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cyclin D1、CDK4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结论FHIT、cyclin D1、CDK4在OS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FHIT可能并不通过影响cyclin D1/CDK4来发挥其功能.
作者:殷操;沈丽佳;谢思明;阮萍;姚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脑裂畸形是一种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颅脑先天发育畸形.临床症状缺少特异性,不易诊断.随着CT及MR的广泛使用,文献上报告的病例逐渐增多.但大多数为单侧或双侧一侧一裂,如本例单侧双裂,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政良;褚素霞;韩峰;王兆琪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对NIT-1胰岛β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IT-1胰岛β细胞,以10μmol/L CsA处理24 h.应用基因芯片分别检测CsA处理24 h及空白对照组NIT-1胰岛β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结果CsA作用于NIT-1胰岛β细胞24 h后,在4096条基因中,有38条基因表达上调,其中已知功能基因13条,主要是与应激反应、蛋白质合成及细胞生长相关的基因.有46条基因表达下调,其中已知功能基因25条,主要是与细胞生长发育、氧化磷酸化过程及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RT-PCR技术验证了Zfr、Tpi和Pax6 3个基因表达的变化.结论CsA作用于NIT-1胰岛β细胞24 h后,可影响NIT-1细胞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其中对细胞生长发育、氧化磷酸化等有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CsA抑制NIT-1细胞胰岛素释放的作用机制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sA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作者:贾志敏;徐伟;余乐;张嘉杰;吕琳;雷林生;吴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结合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对63例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采用鼻内镜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射频点射两侧蝶腭孔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结果术后1个月:显效92.1%(58/63),有效7.9%(5/63),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显效88.9%(56/63),有效7.9%(5/63),无效3.2%(2/63),总有效率96.8%(61/63);术后2年:显效82.6%(52/63),有效12.7%(8/63),无效4.8%(3/63),总有效率95.2%(60/63).与单纯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对照组比较,术后1年、2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P<01)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结合加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术区定位准确,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
作者:方朝新;甄少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学及其与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研究32例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在胃癌组织内以条索状毛细淋巴管为多,而在癌旁组织内则以开放的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为主;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转移组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腔面积、周径和管径有显著差异(P<.05);未转移组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淋巴管毛细淋巴管腔面积、周径和管径也有显著差异(P<.0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癌旁组织内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大腔面积、周径和管径也有显著差异(P<.05).结论胃癌旁组织间质水肿导致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扩张,有助于癌细胞的转移,癌细胞转移是通过浸润癌周围成熟的毛细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的.
作者:李志伟;梁志鹏;高焱明;廖新波;张卓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严重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老年病人姑息性单纯行肾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RA)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0年7月~2003年7月间严重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未行冠脉搭桥及经皮冠脉成形术且单纯行PTRA治疗的病人共34例(男23人、女11人),并对病人心肾功能、心脏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SF-36调查表内容进行17~53个月[平均(35.0±9.3)月]的随访.结果随访中心绞痛发作次数由每周(14.0±3.9)次发展为6.5±3.3次(P<01),LVEF从(40.2±10.4)%发展为(45.3±7.8)%(P<05);SF-36调查表中评分总分由56.5±8.0好转为80.1±16.8(P<01),评分中的健康和日常活动、自我感觉、总的健康情况部分也有明显好转(P<01).结论严重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病人,如病人按目前条件不能行冠脉搭桥或冠脉成形术,姑息性单纯行PTRA是必要且可行的方法.
作者:耿庆山;周颖玲;黄文晖;罗建方;赵洪磊;陈纪言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成人胡桃夹(ANCP)致盆腔瘀血综合征(PCS)临床罕见,我们收治1例,采用卵巢静脉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方法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邵志强;郑少斌;陈彤;肖耀军;张辉见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