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艳茹;柏林;王斐
目的观察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le.p)感染对小鼠中性粒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热灭活的Kle.p感染小鼠肺部建立急性肺炎模型,分离并纯化中性粒细胞(PMN),用RT-PCR、Western blotting、ELISA等方法检测PMN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改变.结果Kle.p感染促进了早期小鼠中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及分泌,TNF-αmRNA表达在感染6 h高,12 h后降低;IL-1β的mRNA表达在感染12 h强;24 h后两者表达均减弱,但仍显著强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感染6 h后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量高,24 h后表达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TNF-α分泌量在感染后6 h高,24h后明显降低,但仍较对照组高;IL-1β分泌量峰值在感染12 h后出现.结论TNF-α可能主要参与小鼠感染热灭活Kle.p早期的PMN免疫防御功能;而IL-1β则主要参与感染中后期的PMN免疫防御功能.
作者:宋卉;钱元恕;董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运动是否会引起冠脉无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心肌缺血表现.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间41例(男36例,女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脉无明显狭窄但有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1例按性别、年龄等配对的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作为对照组,冠脉造影前进行临床调查及活动平板检查.结果研究组18例(43.9%)病人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而对照组仅2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X2=10.498,P=0.001);研究组32例(78%)活动平板阳性,与对照组5例(12.2%)阳性比差异有显著性(X2=35.903,P<0001).结论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虽然冠脉无明显狭窄,但可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运动可以诱发心肌缺血表现,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黄文晖;罗建方;周颖玲;赵洪磊;陈纪言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L-arg对大鼠皮脂腺增生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雌、雄性SD成年大鼠各20只,5周龄小雌、雄性SD鼠各20只,按照不同性别和鼠龄随机分组,每组10只,共8组.不同性别、年龄的4组大鼠每天以10 mg/kg L-arg灌胃14d,另外4组给予生理盐水.待大鼠皮肤出现被毛潮湿、油腻、黄染等病理现象时,取血进行性激素检测,取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L-arg灌胃7d左右,雄性成年大鼠组全部动物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其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升高,组织学观察可见皮肤组织中皮脂腺异常丰富.雌性成年大鼠组用药时间至14 d,8例动物有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发生,组织学改变同样是皮脂腺异常增生.有皮脂腺增生改变的动物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未发生皮脂腺增生的动物.5周龄小鼠组雌雄动物需用药时间至14 d全部动物才出现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组织学改变也为皮脂腺异常增生,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L-arg可致大鼠正常皮肤皮脂腺异常增生,分泌增多,造成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发生,与L-arg及其体内产生的NO可使大鼠的雄激素分泌增多密切相关.
作者:尹艳茹;柏林;王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人瘢痕疙瘩动物模型,并探讨采用这一模型进行瘢痕疙瘩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对人体瘢痕疙瘩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将体外培养第6~8代的成纤维细胞,接种到培养液预湿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形成体外复合体,将复合体转移至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容器内培养;1周后种植在20只雌性裸鼠皮下,同体两侧对照,第4、8、16、24周取材,对获得的瘢痕疙瘩组织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术后裸鼠全部成活.复合体移植24w后,在裸鼠皮下形成的瘢痕疙瘩保持了其原有的胶原形态,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植入物内同时存在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细胞特性保持不变.结论PLGA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较好的亲和性,PLGA-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复合体在裸鼠体内可形成瘢痕疙瘩,值得进一步开发研制.
作者:汪海滨;罗盛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对NIT-1胰岛β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IT-1胰岛β细胞,以10μmol/L CsA处理24 h.应用基因芯片分别检测CsA处理24 h及空白对照组NIT-1胰岛β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结果CsA作用于NIT-1胰岛β细胞24 h后,在4096条基因中,有38条基因表达上调,其中已知功能基因13条,主要是与应激反应、蛋白质合成及细胞生长相关的基因.有46条基因表达下调,其中已知功能基因25条,主要是与细胞生长发育、氧化磷酸化过程及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RT-PCR技术验证了Zfr、Tpi和Pax6 3个基因表达的变化.结论CsA作用于NIT-1胰岛β细胞24 h后,可影响NIT-1细胞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其中对细胞生长发育、氧化磷酸化等有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CsA抑制NIT-1细胞胰岛素释放的作用机制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sA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作者:贾志敏;徐伟;余乐;张嘉杰;吕琳;雷林生;吴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肺癌诊断过程中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含量的变化、敏感程度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使用IRMA法测定92例肺癌及23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CA125、CYFRA21-1的含量,使用IRA法测定血清CEA的含量,并探讨CEA、CA125、CYFRA21-1含量与肺癌病理类型、肺癌分期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YFRA21-1在鳞癌组高,腺癌组次之,鳞癌组与腺癌组及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1),但腺癌组与其他组之间无差异.CEA在腺癌组中明显高于其他组(P<01).肺癌各组中CA125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的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血清CEA含量间差异无显著性,而Ⅲ期的血清CA125、CYFRA21-1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Ⅳ期的血清CA125、CYFRA21-1显著高于Ⅲ期.结论血清CEA、CA125、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并有助于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评估.
作者:梁建忠;黄国柱;谢裕达;苏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益元口服液对小鼠辐射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口服高剂量(10ml/kg·b.w.)、中剂量(3.33ml/kg·b.w.)、低剂量(1.67 ml/kg·b.w.)益元口服液30 d后接受60Co-γ射线3 Gy照射,观察对小鼠一次性全身照射60Co-γ射线3 Gy引起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下降、骨髓细胞微核率增加及血清溶血素降低等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益元口服液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经一次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结论益元口服液对小鼠辐射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作者:骆苏芳;刘国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脑裂畸形是一种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颅脑先天发育畸形.临床症状缺少特异性,不易诊断.随着CT及MR的广泛使用,文献上报告的病例逐渐增多.但大多数为单侧或双侧一侧一裂,如本例单侧双裂,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政良;褚素霞;韩峰;王兆琪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脑钠肽(BNP)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93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水平,并与52例正常人对照.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这93例透析患者透析前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透析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其心脏功能的关系.结果(1)5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BNP中位数为3.35 pg/ml(1.00~9.73pg/ml),93例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中位数分别为146.5 pg/ml(56.2~546.9 pg/ml)和90.0 pg/ml(18.3~310.5pg/ml),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透析前合并心衰(LVEF<%)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分别为686.0pg/ml(334.5~1319.3 pg/ml)和248.0pg/ml(80.3~814.5 pg/ml),均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LVEF≥50%)患者的62.8 pg/ml(22.0~321.6 pg/ml)和20.7 pg/ml(1.0~200.9 pg/ml)(P=0.002).(3)透析前左室增大(LVDd男性≥55 mm,女性≥50mm)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分别为609.0 pg/ml(254.1~1152.0 pg/ml)和310.0pg/ml(28.3~839.6pg/ml),显著大于左室正常组患者的62.8pg/ml(23.2~192.5pg/ml)和22.4pg/ml(1.0~80.7pg/ml)(P<001).(4)对LVDd及LVEF与透析前血浆BNP水平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NP升高与左心室增大、左心功能减低有显著相关性(P<01).结论(1)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液透析可使血浆BNP显著减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左心室增大或左心功能不全者,其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左室或左心功能正常者,血浆BNP升高与左心室增大、左心功能减低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邵咏红;赖玉琼;林爱珍;孔耀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低位吻合的价值.方法从929例低位直肠癌中选择629例实施保肛手术.手术方法有双吻合器吻合法(n=101)和经肛门支撑捆扎结肠-直肠(肛管)(n=528)吻合.外科切除范围:除残留肛侧直肠(肛管),肛提肌、肛门内外括约肌、坐骨盲肠窝脂肪组织、肛周皮肤外,与Miles手术相同.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67.69%.根治术后584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吻合器组75%、支撑捆扎组76.59%.局部复发率:吻合器组5%、支撑捆扎组3.2%.手术合并症:吻合器组吻合口漏4%;支撑捆扎组吻合口漏2.5%.两种保肛方法5年生存、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中,在确保根治和术后排便功能,能完成口侧结肠-直肠(肛管)吻合者,可作为保肛适应症选择范围.保肛术式选择,吻合口在盆腔内者选择吻合器技术,在耻骨直肠肌上缘到肌间沟者选择支撑捆扎吻合术.经肛门支撑捆扎吻合可以取代吻合器完成超低位及结肠-直肠(肛管)吻合,两种吻合方法之间对病人的预后影响无差异.
作者:董文广;詹文华;韩方海;张肇达;周总光;吴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选取2003年~2004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病人中分离出的致病菌株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和药物敏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分离出致病菌415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6.2%,真菌24.3%,革兰氏阳性菌19.5%.(2)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09株、白色念珠菌82株、鲍曼不动杆菌6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0株、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22株.(3)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分别为96.2%和95.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敏感率高,为86.4%;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夫西地酸、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率都在90%以上;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高,为97.6%.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病人感染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氟康唑分别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真菌中主要致病菌敏感率高.
作者:周子权;曾晖;郭志勤;温步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静脉腔内激光(ELT)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LEV)的近期疗效,探讨ELT的适应症.方法对20例22条肢体行ELT和30例36条肢体行传统手术的LE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后疼痛、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一年复发率六项指标的优劣.结果ELT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四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而手术并发症、一年复发率与传统手术组无差异.结论ELT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疤痕的微创治疗LEV新方法,有望替代传统手术应用于LEV的治疗,ELT扩大了传统手术的适应症.
作者:吴良平;黄宗海;王俊;周宏锋;张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人尾加压素(UⅡ)刺激人血管内皮细胞(HVEC)分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UⅡ(10-10、10-9、10-8、10-7mol/L)刺激培养的HVEC,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分泌Adm的量,以及不同的细胞信号转导阻滞剂(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阻断剂PD98059、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阻断剂W7、P38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2190、钙通道阻断剂nicardipine、蛋白激酶C阻断剂H7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霉素)对其分泌的影响.结果UⅡ可促进HVEC分泌Adm,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D98059、W7、SB202190及nicardipine均能抑制UⅡ刺激的HVEC对Adm的分泌,其抑制率分别为67%(P<0.01)、77%(P<0.01)、23%(P<0.05)、24%(P<0.05).而H7、CsA对UⅡ刺激HVEC分泌Adm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UⅡ能刺激HVEC分泌Adm,其机制与Ca2+、MAPK、CaM PK及P38信号转导通路介导有关.
作者:石向东;李志梁;吴宏超;王同汉;傅强;严全能;唐朝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和鉴别小儿常见阴囊睾丸部肿块,探讨其声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对46例小儿常见阴囊睾丸部肿块和异常体征处进行多切面、双侧对比扫查.注意观察阴囊、睾丸、附睾、精索结构,其所在部位、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必要时改变体位及充盈膀胱,扫查腹股沟和膀胱两侧.结果超声诊断小儿阴囊睾丸疾病45例,与临床表现及手术结果均相符合.1例单侧隐睾未能显示.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小儿常见阴囊睾丸疾病快捷、准确,为采取及时必要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唐莉;朱艺玲;杨小花;林颖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表达和纯化带His标记的小鼠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mtTFA)融合蛋白,并制备mtTFA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提取正常BALB/c小鼠肝脏组织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无信号肽的mtTFA编码序列,克隆入经Kpn Ⅰ和BamH Ⅰ酶切后的pET14b.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用镍离子亲和树脂(Ni2+-NTA His·Bind Resin)纯化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成功克隆出了mtTFA的编码序列,并构建了带His标记的小鼠mtTFA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pET14b/His-mtTFA.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和树脂纯化后得到大量的高纯度目的蛋白,获得了高特异性兔抗血清.结论获得了His标记的小鼠mtTFA原核表达载体,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目标蛋白,并制备出高特异性兔抗血清,对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调节细胞核同线粒体之间功能协同性的信号通路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志锋;邵紫韫;徐佳;刘靖华;邓鹏;姜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定量评价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对肾脏髓质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肾脏髓质内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分别在基础状态以及不同剂量DA和NE作用下,测量10只实验犬左肾动脉血流量,并进行对比超声(CEU)检查.CEU采用经静脉微泡连续输注法进行,评价肾皮质和髓质,以及外髓、中髓和内髓的平台声强度(A),造影剂再充填速率(β)和A*β.结果3种剂量DA作用时,肾髓质血流灌注各参数(A值、β值和A*β值)的变化与相应肾皮质血流灌注各参数的变化相似;各参数的肾皮质/肾髓质比值与静息状态时相应的各参数肾皮质/肾髓质比值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在不同剂量NE作用时,肾髓质血流灌注各参数与静息状态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参数的肾皮质/肾髓质比值均较静息状态时明显减少(P<0.05),且剂量越大该比值越小(P<0.05).在肾髓质内,血液流速显梯度分布,从外髓到内髓,血液流速逐步减慢(P<0.05);而血流容积从外髓到内髓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A作用下肾髓质和肾皮质血流灌注的改变一致;而在NE作用下,肾髓质血流灌注无明显变化.在肾髓质内,血液流速呈梯度分布,从外髓到内髓,流速逐步减慢.
作者:谢文杰;肖文星;宾建平;谢晋国;查道刚;刘伊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雌二醇与雷洛昔芬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对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新生SD大鼠头颅骨第二代成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雷洛昔芬,并设立雌二醇阳性对照及空白血清对照组;分别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半定量RT-PCR测定成骨细胞中OPG基因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在加入不同剂量的雷洛昔芬后,细胞增殖率(A570)、OPG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矿化结节数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且与雷洛昔芬浓度呈量效关系;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的A570值、ALP活性、矿化结节数量、OPG表达等的影响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雌二醇对体外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非常显著,并可上调OPG蛋白表达及表达量:雷洛昔芬对体外成骨细胞分化矿化均有影响,但对增殖影响不显著;对OPG表达也无明显影响.此结果提示雷洛昔芬影响骨代谢可能不通过OPG代谢途径,它对体外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与雌二醇不完全相同.
作者:李娟;唐井钢;吴贺勇;吴伟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采用顺行或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方法顺行或逆行交锁髓内钉法.结果5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骨折全部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交锁髓内钉可用于各型肱骨骨折,尢其是骨不连和病理性骨折及多段粉碎性肱骨骨折的治疗.
作者:张应鹏;钟波;陈有生;黄卫;谭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检测cyclin D1/CDK4在口腔鳞癌(OSC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在口腔癌中的作用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OSCC、39例口腔癌前病变、12例正常口腔粘膜中cyclinD1、CDK4蛋白表达的情况,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cyclin D1/CDK4在OSC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P<.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FHIT与cyclin D1、CDK4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cyclin D1、CDK4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结论FHIT、cyclin D1、CDK4在OS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FHIT可能并不通过影响cyclin D1/CDK4来发挥其功能.
作者:殷操;沈丽佳;谢思明;阮萍;姚希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