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张应鹏;钟波;陈有生;黄卫;谭斌

关键词:肱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
摘要:目的采用顺行或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方法顺行或逆行交锁髓内钉法.结果5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骨折全部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交锁髓内钉可用于各型肱骨骨折,尢其是骨不连和病理性骨折及多段粉碎性肱骨骨折的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诱发无狭窄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运动是否会引起冠脉无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心肌缺血表现.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间41例(男36例,女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脉无明显狭窄但有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1例按性别、年龄等配对的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作为对照组,冠脉造影前进行临床调查及活动平板检查.结果研究组18例(43.9%)病人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而对照组仅2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X2=10.498,P=0.001);研究组32例(78%)活动平板阳性,与对照组5例(12.2%)阳性比差异有显著性(X2=35.903,P<0001).结论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虽然冠脉无明显狭窄,但可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运动可以诱发心肌缺血表现,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黄文晖;罗建方;周颖玲;赵洪磊;陈纪言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目的采用顺行或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方法顺行或逆行交锁髓内钉法.结果5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骨折全部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交锁髓内钉可用于各型肱骨骨折,尢其是骨不连和病理性骨折及多段粉碎性肱骨骨折的治疗.

    作者:张应鹏;钟波;陈有生;黄卫;谭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患者、肺癌为主(70/12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占78.89%,其次是口腔粘膜、胃肠道、皮肤及腹腔等.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敏感.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作好基础护理,肠道消毒及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杰;栾萍;李湛全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尾加压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肾上腺髓质素的机制

    目的研究人尾加压素(UⅡ)刺激人血管内皮细胞(HVEC)分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UⅡ(10-10、10-9、10-8、10-7mol/L)刺激培养的HVEC,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分泌Adm的量,以及不同的细胞信号转导阻滞剂(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阻断剂PD98059、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阻断剂W7、P38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2190、钙通道阻断剂nicardipine、蛋白激酶C阻断剂H7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霉素)对其分泌的影响.结果UⅡ可促进HVEC分泌Adm,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D98059、W7、SB202190及nicardipine均能抑制UⅡ刺激的HVEC对Adm的分泌,其抑制率分别为67%(P<0.01)、77%(P<0.01)、23%(P<0.05)、24%(P<0.05).而H7、CsA对UⅡ刺激HVEC分泌Adm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UⅡ能刺激HVEC分泌Adm,其机制与Ca2+、MAPK、CaM PK及P38信号转导通路介导有关.

    作者:石向东;李志梁;吴宏超;王同汉;傅强;严全能;唐朝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综合干预研究

    目的通过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社区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方法在社区人群健康基线调查基础上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控系统,推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高危人群和现患者实行强化干预和药物干预.结果社区人群生活方式有改善,人群中高血压、高血糖水平下移,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减少.结论社区人群综合性干预措施是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的有效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黎宝玲;刘小清;黄必留;邓木兰;李丽冰;邓兆球;陈伟伦;路洁;朱杰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6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经验

    目的总结6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术前诊断5例为扩张性心肌病,1例为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并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腱索断裂并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亚急性心内膜炎.术前心功能Ⅳ级,均为终末期心脏病.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95±9.1)mm,射血分数(EF)为(25±9)%,肺动脉压(41±10)mmHg,其中1例受者麻醉后吸100%氧情况下测肺动脉压为80/56 mmHg.心脏移植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行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热缺血时间3~5 min,冷缺血时间140~260min.体外循环(CPB)转流时间105~13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105 min,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早期应用前列腺素E1,采用环抱素A或FK506、甲基强的松龙、骁悉三联抗排异药物治疗.应用心肌内心电图(IMEG)、心肌活检监测免疫排斥反应.结果5例患者存活,患者术后未发生急性排异反应.出院后随访2~9个月心功能均为Ⅰ级,恢复工作.1例死亡.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种监测排斥反应的无创方法,IMEG可以明显减少心肌活检的次数.

    作者:王得坤;姜海明;郑俊猛;梁毅;凌飞海;王旭广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后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30例正常人和256例B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下腔静脉及肝脾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①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介入治疗前,肝脾增大(P<0.005),肝尾状叶增大尤其明显(P<0.001);介入治疗后,治疗1周时肝脾较治疗前减小(P<0.005),与对照组相比脾脏仍较大(P<0.005);介入治疗后6月脾脏仍大于对照组(P<0.005).②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下腔静脉狭窄者可见局部高速血流,阻塞者局部无血流信号,肝静脉扩张,血流减慢,并可见肝内侧枝血管,门静脉入肝血流速度减慢;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病变处增宽(P<0.005),血流恢复,并可见支架回声,肝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速度加快(P<0.005).结论介入治疗解除了BCS患者肝脏血液回流受阻,改善了其血流动力学状态.

    作者:苏静君;黄宗海;苏国强;张逢吉;孔凡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两种氨基修饰的基因芯片表面制备方法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氨基化方法修饰玻片表面的过程及其在基因芯片制备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玻片经清洗、硅烷化后,一种用多组分多氨化合物包被,经次亚苯基二异硫氰酸盐表面活化;另一种方法采用的包被剂是丙烯酸-丙烯酰胺单体,活化剂是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亚胺酯官能团分子.将被修饰好的玻片用于λ噬菌体基因组DNA芯片的制备,并进行杂交检测分析.结果经两种方法修饰后玻片表面分别形成分支结构和聚合物涂层,与商业化的芯片比较发现,两种芯片杂交、扫描检测后显示所得点阵的杂交信号均匀、稳定、清晰,杂交点饱满、同一性好.结论两种方法修饰的玻片用于制备基因芯片均取得了成功,其中丙烯酸-丙烯酰胺聚合物包被法处理过程简单、成本低廉、能大规模生产,是一种较理想的芯片表面制备方法.

    作者:吴清华;马文丽;王洪敏;毛向明;张宝;李凌;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蝶窦的解剖及其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的应用

    目的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安全切除垂体腺瘤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对8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颅标本和50例成人MRI的蝶窦进行观察,正中矢状位下,鼻小柱根部为O点,蝶窦前壁下缘为B点,蝶窦前壁上缘为C点,鞍底中点为D点,OA线为通过O点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平行线,∠AOB'、∠AOC'、∠AOD'分别为∠AOB、∠AOC、∠AOD的补角,测量∠AOB'、∠AOC、∠AOD'、OB、BC.结果8例新鲜成人尸体头标本中,∠AOB'为(43.2±4.3)°,∠AOC'为(22.9±3.0)°,∠AOD'为(35.4±4.1)°,OB为(66.3±3.6)mm,BC为(20.9±1.5)mm,有2例出现蝶上筛房;50例成人MRI片中,∠AOB'为(44.1±5.5)°,∠AOC'为(25.7±6.4)°,∠AOD'为(34.2±5.9)°,OB为(68.7±4.9)mm,BC为(23.3±3.1)mm,有15例出现蝶上筛房;经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及两独立样本率x2检验,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充分利用MRI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术中安全进行蝶窦前壁开窗及鞍底开窗,术中鼻牵开器纵轴与OA线的佳角度为39°.

    作者:林俊明;秦尚振;龚杰;徐国政;胡军民;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支撑捆扎法低位吻合的价值

    目的评价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低位吻合的价值.方法从929例低位直肠癌中选择629例实施保肛手术.手术方法有双吻合器吻合法(n=101)和经肛门支撑捆扎结肠-直肠(肛管)(n=528)吻合.外科切除范围:除残留肛侧直肠(肛管),肛提肌、肛门内外括约肌、坐骨盲肠窝脂肪组织、肛周皮肤外,与Miles手术相同.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67.69%.根治术后584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吻合器组75%、支撑捆扎组76.59%.局部复发率:吻合器组5%、支撑捆扎组3.2%.手术合并症:吻合器组吻合口漏4%;支撑捆扎组吻合口漏2.5%.两种保肛方法5年生存、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中,在确保根治和术后排便功能,能完成口侧结肠-直肠(肛管)吻合者,可作为保肛适应症选择范围.保肛术式选择,吻合口在盆腔内者选择吻合器技术,在耻骨直肠肌上缘到肌间沟者选择支撑捆扎吻合术.经肛门支撑捆扎吻合可以取代吻合器完成超低位及结肠-直肠(肛管)吻合,两种吻合方法之间对病人的预后影响无差异.

    作者:董文广;詹文华;韩方海;张肇达;周总光;吴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血清CEA、CA125、CYFRA21-1测定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肺癌诊断过程中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含量的变化、敏感程度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使用IRMA法测定92例肺癌及23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CA125、CYFRA21-1的含量,使用IRA法测定血清CEA的含量,并探讨CEA、CA125、CYFRA21-1含量与肺癌病理类型、肺癌分期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YFRA21-1在鳞癌组高,腺癌组次之,鳞癌组与腺癌组及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1),但腺癌组与其他组之间无差异.CEA在腺癌组中明显高于其他组(P<01).肺癌各组中CA125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的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血清CEA含量间差异无显著性,而Ⅲ期的血清CA125、CYFRA21-1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Ⅳ期的血清CA125、CYFRA21-1显著高于Ⅲ期.结论血清CEA、CA125、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并有助于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评估.

    作者:梁建忠;黄国柱;谢裕达;苏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活血开窍方-脑醒喷鼻剂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开窍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原则,纳入9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患者,治疗组65例、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活血开窍方和尼莫通治疗3周,观察疗效并检测血栓素/前列环素、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显效率为7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显效率为57.6%,两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活血开窍方能可能通过纠正血栓素/前列环素、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的失衡,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缓解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对缺血性脑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丽;杨开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诊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早期感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hRSV保守的N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两对特异的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在LightCycler定量PCR检测仪上对9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hRSV RNA检测,并与病毒分离培养、常规PCR、巢式PCR方法和ELISA法相比较.结果以PCR模板浓度来定义,该方法线形范围为1×102~1×107 cDNA copies/μl,灵敏度达1×102cDNA copies/μl,和巢式PCR相同,比常规PCR高10倍.用人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柯萨奇病毒2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7型作对照,均无预期扩增产物和荧光的产生;该方法在LightCycler和Rotor-Gene两种仪器上的定量结果具有一致性;采用该法对93例患儿行FQ-PCR检测出阳性44例(43.9%),ELJSA方法检测阳性4例(4.3%),两者相关性不高.hRSV浓度的高低与患儿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结论该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定量检测hRSV,在hRS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其威;游上游;孙继民;吴旗;余春华;张楚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益元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辅助防护作用

    目的探讨益元口服液对小鼠辐射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口服高剂量(10ml/kg·b.w.)、中剂量(3.33ml/kg·b.w.)、低剂量(1.67 ml/kg·b.w.)益元口服液30 d后接受60Co-γ射线3 Gy照射,观察对小鼠一次性全身照射60Co-γ射线3 Gy引起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下降、骨髓细胞微核率增加及血清溶血素降低等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益元口服液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经一次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结论益元口服液对小鼠辐射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作者:骆苏芳;刘国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His标记的小鼠线粒体转录因子A的克隆和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表达和纯化带His标记的小鼠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mtTFA)融合蛋白,并制备mtTFA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提取正常BALB/c小鼠肝脏组织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无信号肽的mtTFA编码序列,克隆入经Kpn Ⅰ和BamH Ⅰ酶切后的pET14b.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用镍离子亲和树脂(Ni2+-NTA His·Bind Resin)纯化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成功克隆出了mtTFA的编码序列,并构建了带His标记的小鼠mtTFA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pET14b/His-mtTFA.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和树脂纯化后得到大量的高纯度目的蛋白,获得了高特异性兔抗血清.结论获得了His标记的小鼠mtTFA原核表达载体,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目标蛋白,并制备出高特异性兔抗血清,对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调节细胞核同线粒体之间功能协同性的信号通路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志锋;邵紫韫;徐佳;刘靖华;邓鹏;姜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及癌变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24例电子结肠镜检查以及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结直肠息肉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1324例结直肠息肉中,338例有临床症状,110例存在癌变或同时伴有肠癌,有症状息肉的癌变或伴有肠癌发生率为25.5%(338/1 324).经电子结肠镜电灼法切除868例(共1 674粒息肉),开腹息肉切除术164例(共630粒息肉),行包括息肉的肠段切除8例,行结肠癌根治切除术97例,8例姑息性癌肿切除术.结论年龄≥61岁、直径≥2.0 cm、多发息肉、广基分叶状、伴有下消化道症状的左半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和伴发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单发的带蒂小息肉、分化良好以及明确良性者,经电子结肠镜切除是安全的,局部多发、直径较大、广基无蒂息肉应开腹手术,伴肠癌息肉、有癌变的较大息肉则应当按结直肠癌行肠切除术.

    作者:谢楚平;吴泽建;叶伟坤;吴锡坤;莫燕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小儿常见阴囊睾丸疾病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和鉴别小儿常见阴囊睾丸部肿块,探讨其声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对46例小儿常见阴囊睾丸部肿块和异常体征处进行多切面、双侧对比扫查.注意观察阴囊、睾丸、附睾、精索结构,其所在部位、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必要时改变体位及充盈膀胱,扫查腹股沟和膀胱两侧.结果超声诊断小儿阴囊睾丸疾病45例,与临床表现及手术结果均相符合.1例单侧隐睾未能显示.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小儿常见阴囊睾丸疾病快捷、准确,为采取及时必要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唐莉;朱艺玲;杨小花;林颖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L-精氨酸、谷氨酰胺对重度烧伤大鼠早期肝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谷氨酰胺(G1n)及两者合用(L-Arg+G1n)对重度烧伤大鼠早期肝脏功能保护和缓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建立重度烧伤大鼠模型,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L-Arg组、G1n组和L-Arg+G1n组烧伤后8、16、24和48 h4个时间点的肝组织NO2-/NO3-含量和门静脉血内毒素的水平.结果(1)肝组织中NO2-/NO3-含量:L-Arg组、L-Arg+G1n组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NS组、G1n组(P<.001),NS组和G1n组又高于同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P<.05);(2)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对照组和NS组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L-Arg组、G1n组、L-Arg+G1n组(P<.001),G1n组低于L-Arg组(P<.001),L-Arg+G1n组又明显低于同时段的其他组(P<.001).结论在重度烧伤大鼠早期,采用L-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对保护其肝脏功能及缓解内毒素血症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森煌;王三明;李建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鼻内镜手术结合鼻腔多部位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结合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对63例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采用鼻内镜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射频点射两侧蝶腭孔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结果术后1个月:显效92.1%(58/63),有效7.9%(5/63),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显效88.9%(56/63),有效7.9%(5/63),无效3.2%(2/63),总有效率96.8%(61/63);术后2年:显效82.6%(52/63),有效12.7%(8/63),无效4.8%(3/63),总有效率95.2%(60/63).与单纯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对照组比较,术后1年、2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P<01)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结合加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术区定位准确,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

    作者:方朝新;甄少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