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孢霉素A对NIT-1胰岛β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贾志敏;徐伟;余乐;张嘉杰;吕琳;雷林生;吴曙光

关键词:环孢霉素A, NIT-1细胞, 胰岛β细胞, RT-PCR, 基因芯片
摘要: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对NIT-1胰岛β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IT-1胰岛β细胞,以10μmol/L CsA处理24 h.应用基因芯片分别检测CsA处理24 h及空白对照组NIT-1胰岛β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结果CsA作用于NIT-1胰岛β细胞24 h后,在4096条基因中,有38条基因表达上调,其中已知功能基因13条,主要是与应激反应、蛋白质合成及细胞生长相关的基因.有46条基因表达下调,其中已知功能基因25条,主要是与细胞生长发育、氧化磷酸化过程及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RT-PCR技术验证了Zfr、Tpi和Pax6 3个基因表达的变化.结论CsA作用于NIT-1胰岛β细胞24 h后,可影响NIT-1细胞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其中对细胞生长发育、氧化磷酸化等有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CsA抑制NIT-1细胞胰岛素释放的作用机制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sA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越秀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特点.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越秀区1425名15岁及以上居民,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高血压既往史和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体检获取血压值.结果2002年越秀区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3.86%,标准化患病率为12.7%;男,女患病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X2=0.80,P=0.37);年龄间差别显著,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明显;不同文化程度间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随着文化程度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下降.高血压患者当中Ⅰ级、Ⅱ级和Ⅲ级高血压分别占65.95%、26.16%和7.89%.15岁及以上居民曾经测过血压的占76.34%,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9.71%、42.11%和17.95%.结论广州市越秀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防治效果不容乐观,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强干预力度.

    作者:曾艾艾;陈清;曾楚华;湛柳华;曹基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水红花子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

    目的研究水红花子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机制.方法用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分别灌胃服用生药量0.8、1.6和3.2 g/kg·b.w.的水红花子水提物(n=10),每日1次,共7周.分别用TBA比色法、亚硝酸盐法、DTNB法及Sohal法测定心、肝、肾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脑中脂褐质(LF)含量.结果衰老小鼠心、肝、肾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及GSH-PX活性降低,脑组织中LF升高.上述3种剂量的EFPO,能不同程度抑制脑组织中LF升高及心、肝、肾组织中MDA升高,其量效关系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相关性检验P<.01)、-0.981(P<.01)、-0.966(P<.05)及-0.978(P<.01);能不同程度抑制心、肝、肾组织中SOD活力下降,其量效关系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P<.05)、0.990(P<.01)、0.985(P<.01);能不同程度抑制心、肝、肾组织中GSH-PX活力下降,其量效关系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P<.01)、0.956(P<.01)及0.957(P<.01).结论水红花子水提物可通过清除·OH,提高SOD及GSH-PX活力而发挥抗氧化活性.

    作者:雷晓燕;许爱霞;高湘;葛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与海洛因有完全交叉反应的抗吗啡单抗的制备

    目的制备吗啡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抗体的特性.方法6-琥珀酰化吗啡与Blue carrier(BC)载体蛋白交联制备6-琥珀酰化吗啡酯(M-6-S-BC),用其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经筛选和3次克隆化,从制备的腹水中纯化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4株杂交瘤细胞G1、G3、H4和B1,其分泌单抗的亚型均为IgG1型.经ELISA鉴定,该单克隆抗体可结合游离的吗啡、海洛因及可待因,而且对海洛因的结合优于吗啡,该单抗不与非阿片类药物结合.结论所制备的吗啡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吗啡等阿片类药,将为建立体外吗啡及海洛因的非同位素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李琳;刘洁;朱平;徐江平;富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高盐对AngⅡ肾损伤SD大鼠血压、肾脏组织形态及骨调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盐对AngⅡ肾脏损伤SD大鼠血压、肾脏组织形态、超微结构以及肾脏骨调素(OP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2周龄正常盐饮食雄性SD大鼠36只制作AngⅡ(每分钟给予100 ng/kg·b.w.)肾脏损伤模型.之后随机分为高盐(4%NaCl)及正常盐(0.6%NaCl)饮食组(n=18)作为对照组.每2周测量大鼠鼠尾血压,分别于AngⅡ输注2周末及不同盐饮食第12周末每组处死6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肾脏OPN、TGF-β1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大鼠肾脏OPN mRNA表达.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形态改变,电镜下观察肾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输注AngⅡ2周后大鼠血压显著升高,大鼠肾脏TGF-β1、OPN mRNA及其蛋白表达升高,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P<.05).停用AngⅡ后大鼠血压恢复正常.继续摄入高盐或正常盐饮食,两组大鼠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摄入高盐饮食12周后大鼠肾脏TGF-β1、OP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正常盐饮食及对照组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P<.01).形态学观察发现输注AngⅡ对大鼠肾脏造成轻度损伤,继续摄入高盐加重大鼠的肾脏损伤.结论AngⅡ肾脏损伤基础之上,高盐摄入加重了大鼠肾脏损伤,高盐所致大鼠肾脏损伤不依赖于血压升高.OPN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强是肾脏损伤的结果.

    作者:郑勇;刘治全;叶涛;何岚;王毅;方园;李建宁;刘萍;叶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血清CEA、CA125、CYFRA21-1测定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肺癌诊断过程中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含量的变化、敏感程度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使用IRMA法测定92例肺癌及23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CA125、CYFRA21-1的含量,使用IRA法测定血清CEA的含量,并探讨CEA、CA125、CYFRA21-1含量与肺癌病理类型、肺癌分期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YFRA21-1在鳞癌组高,腺癌组次之,鳞癌组与腺癌组及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1),但腺癌组与其他组之间无差异.CEA在腺癌组中明显高于其他组(P<01).肺癌各组中CA125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的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血清CEA含量间差异无显著性,而Ⅲ期的血清CA125、CYFRA21-1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Ⅳ期的血清CA125、CYFRA21-1显著高于Ⅲ期.结论血清CEA、CA125、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并有助于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评估.

    作者:梁建忠;黄国柱;谢裕达;苏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异丙酚和异氟醚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变化的比较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手术前和手术期间的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异丙酚和异氟醚对这一变化的影响.方法10例泌尿系统手术的非颅脑损伤患者为正常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术前血清NSE含量.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异氟醚组(B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2 h、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清NSE含量.对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记录.结果脑外伤病人手术前NSE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1),哥拉斯哥评分越低的病人术前NSE越高(r=-0.494,P<.01);手术结束时异丙酚组NSE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5);开颅手术2 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NSE均较术前升高.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时患者血清NSE浓度是升高的,颅脑损伤越重,血清NSE浓度越高.开颅手术期间持续静脉泵注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可减轻继发性脑损害,降低血清NSE浓度的升高,具有脑保护作用,是颅脑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

    作者:甘国胜;王焱林;陈利民;沈七襄;余剑波;丘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运动诱发无狭窄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运动是否会引起冠脉无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心肌缺血表现.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间41例(男36例,女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脉无明显狭窄但有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1例按性别、年龄等配对的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作为对照组,冠脉造影前进行临床调查及活动平板检查.结果研究组18例(43.9%)病人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而对照组仅2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X2=10.498,P=0.001);研究组32例(78%)活动平板阳性,与对照组5例(12.2%)阳性比差异有显著性(X2=35.903,P<0001).结论冠状动脉扩张症病人,虽然冠脉无明显狭窄,但可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运动可以诱发心肌缺血表现,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黄文晖;罗建方;周颖玲;赵洪磊;陈纪言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鼻内镜手术结合鼻腔多部位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结合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对63例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采用鼻内镜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射频点射两侧蝶腭孔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结果术后1个月:显效92.1%(58/63),有效7.9%(5/63),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显效88.9%(56/63),有效7.9%(5/63),无效3.2%(2/63),总有效率96.8%(61/63);术后2年:显效82.6%(52/63),有效12.7%(8/63),无效4.8%(3/63),总有效率95.2%(60/63).与单纯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对照组比较,术后1年、2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P<01)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结合加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术区定位准确,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

    作者:方朝新;甄少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活血开窍方-脑醒喷鼻剂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开窍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原则,纳入9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患者,治疗组65例、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活血开窍方和尼莫通治疗3周,观察疗效并检测血栓素/前列环素、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显效率为7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显效率为57.6%,两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活血开窍方能可能通过纠正血栓素/前列环素、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的失衡,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缓解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对缺血性脑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丽;杨开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常规放疗剂量计算软件的实现与应用

    目的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具有非均匀组织校正功能的常规放射治疗的处方剂量计算.方法直接读取三维水箱软件里的PDD和OCR数据并将PDD转换为TMR表;采用面积-周长比法计算不规则野的剂量贡献;采用等效深度法完成非均匀组织校正功能.结果通过设计实验将本软件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比较,整体误差小于2%.结论本软件计算精度较高,实用简单,可以完成日常放疗的处方剂量的计算.

    作者:洪文松;王顺官;蔡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CT诊断单侧双裂脑裂畸形1例

    脑裂畸形是一种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颅脑先天发育畸形.临床症状缺少特异性,不易诊断.随着CT及MR的广泛使用,文献上报告的病例逐渐增多.但大多数为单侧或双侧一侧一裂,如本例单侧双裂,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政良;褚素霞;韩峰;王兆琪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临床和影像特点,及其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区别.方法对54例VP及53例PD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上VP患者以偏瘫、强直、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锥体束损害表现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PD患者则以震颤-齿轮样强直为主;影像学上VP患者可见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主要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部位可位于单侧、双侧基底节或额叶白质,此外部分病例在大脑脚、侧脑室旁可见缺血性改变.而PD组则未见可见的缺血性改变;抗PD药物治疗的疗效方面,PD组明显优于VP.结论VP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与PD有所不同,其影像学改变也不同于PD;用左旋多巴替代疗法,效果欠佳.

    作者:赵德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适合膜片钳试验的一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离法

    目的建立一种从人群外周血中分离出适合膜片钳试验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分离方法,并在分离的细胞上观察其K+-ca2-通道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EOS,用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法记录K+-ca2-通道电流.结果外周血EOS的回收率为(48.2±6.9)%、存活率>99%、纯度为(90.5±1.6)%.EOS形态完整,可检测到其膜上的K+-ca2-通道.结论该法能短时间内从外周血中分离出高存活率、无细胞损伤的EOS,是一种适于膜片钳试验中分离外周血EOS的方法.

    作者:周斌;蔡绍曦;赵海金;胡国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免缝拉链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无创性关闭甲状腺手术切口的方法.方法采用ATRAX公司生产12 cm长的MEDISIP皮肤免缝拉链关闭甲状腺手术切口,观察其效果.结果15例患者接受此法关闭手术切口,全部无感染,切口愈合美观,疤痕小,效果理想.结论免缝拉链方法值得在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中推广应用.

    作者:侯贻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脑钠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脑钠肽(BNP)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93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水平,并与52例正常人对照.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这93例透析患者透析前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透析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其心脏功能的关系.结果(1)5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BNP中位数为3.35 pg/ml(1.00~9.73pg/ml),93例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中位数分别为146.5 pg/ml(56.2~546.9 pg/ml)和90.0 pg/ml(18.3~310.5pg/ml),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透析前合并心衰(LVEF<%)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分别为686.0pg/ml(334.5~1319.3 pg/ml)和248.0pg/ml(80.3~814.5 pg/ml),均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LVEF≥50%)患者的62.8 pg/ml(22.0~321.6 pg/ml)和20.7 pg/ml(1.0~200.9 pg/ml)(P=0.002).(3)透析前左室增大(LVDd男性≥55 mm,女性≥50mm)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分别为609.0 pg/ml(254.1~1152.0 pg/ml)和310.0pg/ml(28.3~839.6pg/ml),显著大于左室正常组患者的62.8pg/ml(23.2~192.5pg/ml)和22.4pg/ml(1.0~80.7pg/ml)(P<001).(4)对LVDd及LVEF与透析前血浆BNP水平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NP升高与左心室增大、左心功能减低有显著相关性(P<01).结论(1)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液透析可使血浆BNP显著减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左心室增大或左心功能不全者,其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左室或左心功能正常者,血浆BNP升高与左心室增大、左心功能减低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邵咏红;赖玉琼;林爱珍;孔耀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小儿常见阴囊睾丸疾病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和鉴别小儿常见阴囊睾丸部肿块,探讨其声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对46例小儿常见阴囊睾丸部肿块和异常体征处进行多切面、双侧对比扫查.注意观察阴囊、睾丸、附睾、精索结构,其所在部位、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必要时改变体位及充盈膀胱,扫查腹股沟和膀胱两侧.结果超声诊断小儿阴囊睾丸疾病45例,与临床表现及手术结果均相符合.1例单侧隐睾未能显示.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小儿常见阴囊睾丸疾病快捷、准确,为采取及时必要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唐莉;朱艺玲;杨小花;林颖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患者、肺癌为主(70/12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占78.89%,其次是口腔粘膜、胃肠道、皮肤及腹腔等.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敏感.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作好基础护理,肠道消毒及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杰;栾萍;李湛全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小鼠中性粒细胞表达IL-1β和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le.p)感染对小鼠中性粒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热灭活的Kle.p感染小鼠肺部建立急性肺炎模型,分离并纯化中性粒细胞(PMN),用RT-PCR、Western blotting、ELISA等方法检测PMN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改变.结果Kle.p感染促进了早期小鼠中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及分泌,TNF-αmRNA表达在感染6 h高,12 h后降低;IL-1β的mRNA表达在感染12 h强;24 h后两者表达均减弱,但仍显著强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感染6 h后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量高,24 h后表达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TNF-α分泌量在感染后6 h高,24h后明显降低,但仍较对照组高;IL-1β分泌量峰值在感染12 h后出现.结论TNF-α可能主要参与小鼠感染热灭活Kle.p早期的PMN免疫防御功能;而IL-1β则主要参与感染中后期的PMN免疫防御功能.

    作者:宋卉;钱元恕;董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分离纯化大鼠肺泡Ⅱ型细胞中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

    目的观察经分离纯化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方法对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进行分离、纯化,经过特殊染色及电镜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电镜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在该单细胞上的表达.结果大鼠肺泡Ⅱ型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水通道蛋白-4呈强阳性,免疫电镜结果细胞膜上可见高电子密度阳性反应.结论水通道蛋白-4存在于分离的大鼠肺泡Ⅱ型细胞膜上,对呼吸系统水转运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刘琳;李涛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支撑捆扎法低位吻合的价值

    目的评价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低位吻合的价值.方法从929例低位直肠癌中选择629例实施保肛手术.手术方法有双吻合器吻合法(n=101)和经肛门支撑捆扎结肠-直肠(肛管)(n=528)吻合.外科切除范围:除残留肛侧直肠(肛管),肛提肌、肛门内外括约肌、坐骨盲肠窝脂肪组织、肛周皮肤外,与Miles手术相同.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67.69%.根治术后584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吻合器组75%、支撑捆扎组76.59%.局部复发率:吻合器组5%、支撑捆扎组3.2%.手术合并症:吻合器组吻合口漏4%;支撑捆扎组吻合口漏2.5%.两种保肛方法5年生存、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中,在确保根治和术后排便功能,能完成口侧结肠-直肠(肛管)吻合者,可作为保肛适应症选择范围.保肛术式选择,吻合口在盆腔内者选择吻合器技术,在耻骨直肠肌上缘到肌间沟者选择支撑捆扎吻合术.经肛门支撑捆扎吻合可以取代吻合器完成超低位及结肠-直肠(肛管)吻合,两种吻合方法之间对病人的预后影响无差异.

    作者:董文广;詹文华;韩方海;张肇达;周总光;吴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