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咏红;黄英伟;孔耀中;周立新;林敏娃;肖观清
目的观察在严重烧伤早期应用亚胺培南对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的影响.方法将16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即烧伤后亚胺培南治疗组和烧伤后生理盐水对照组.2组分别于伤后20 min内静滴100 mg泰能和等量生理盐水,8h/次,共3 d,并补液抗休克.采用ELASA法检测2组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的含量.结果家兔烧伤后血浆中TNFα含量较伤前明显增高,伤后16 h达到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至伤后72 h.在各相同时点,痂下组织液中TNFα分别较血浆中TNFα含量有显著增高.在烧伤早期应用亚胺培南治疗组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严重烧伤早期使用亚胺培南,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水平较对照明显降低,提示亚胺培南对TNFα、内毒素释放呈低诱导状态,有利于防止和减轻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作者:谭新东;戴飞;王甲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在氯胺酮或氯胺酮-咪唑安定麻醉下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4 h行神经病学评分、24 h测量梗塞体积、72 h进行TUNEL染色检测半暗带内的细胞凋亡.结果术后4 h神经病学评分在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和氯胺酮组间无显著性差异(1.74±0.52vs 1.57±0.65,P>0.05),但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大鼠的脑梗塞体积和半暗带内凋亡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大鼠的相应参数(梗塞体积:24.1%±4.63%vs 38.48%±4.18%;凋亡细胞密度:178±23个/mm2vs 258±15个/mm2, P>0.05).结论氯胺酮麻醉中联合应用咪唑安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蓬勃;刘勇;李捷;陈新林;田英芳;孙建军;刘建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湿热环境下运动前后人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90名南沙巡防区战士,分成老兵组、新兵组、新兵服药组(口服乌拉地尔片剂)3组,在湿热环境下20min内跑步3 000m,抽血测定跑步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跑步前后3组之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差别,但跑步后3组之间改变的幅度不一样,其中新兵组幅度大,老兵组其次,新兵服药组幅度小,而3组之间的血浆指标无显著差别.结论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大,新、老兵在此环境下出现的耐受和适应情况不同,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可以降低和减少运动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幅度.
作者:周青;徐如祥;张世忠;彭萍;余俐;陈镇洲;樊龙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4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隐痛,不向他处放射.在当地医院给予消炎及止痛药治疗后疼痛缓解,随后出现气泡尿、尿液混浊,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低钾、低蛋白血症,给予支持疗法并考虑膀胱结肠瘘,行逆行膀胱造影,但未发现有造影剂外溢.1周前每日下午畏寒发热,高体温38℃,逐转入我院治疗.
作者:周华;张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在断肢(指)再植术中,静脉推注尿激酶防治血管危象的效果.方法1999年9月~2003年10月,对158例断肢(指)再植术中血管缝接后,静推尿激酶60万U;术后小剂量维持用药,每12 h用20万U;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时,用大剂量100万~150万U尿激酶治疗.用药前后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血小板.结果158例再植术后未出现血管危象117例,有效率74.1%.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术后41例血管危象获得解除者37例,仅4例(1例断腕,3例断指)需再次探查,有效率达90.2%.以上结果均高于相关报道.结论在再植术中用中剂量尿激酶溶栓,术后小剂量间隔用药是可行的,可防止血栓形成;一次性大剂量用药能解救术后出现的血管危象,避免再次手术探查,既安全又有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潮桐;李敬矿;朱家恺;陆晓强;李庆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某部队肠道传染病发病规律,探讨肠道传染病发病因素.方法对上报军区疾控中心的肠道传染病疫情报卡、肠道传染病住院病人的病案首页、肠道传染病疫情处理的调查报告等资料整理统计后作分析.结果1992~2001年共报告了3 612例肠道传染病,主要是以细菌性痢疾(32.40%)、甲肝(26.80%)、伤寒(14.34%)、感染性腹泻(7.34%)为主,肠道传染病占传染病总数的40.13%.在1988~2002.4期间处理肠道传染病疫情15起,其中水型暴发9起,食物型暴发6起.结论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发生变化,提示新发肠道传染病的出现应引起重视;防治措施是供水系统要科学改造,饮食、饮水制度要落实,加强卫生指导和监测.
作者:王亚东;张泓;陈世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nm23-H1基因在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青年女性、30例绝经后乳腺癌组织及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VEGF及nm23-H1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他们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随访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青年组较绝经组患者淋巴转移率高(P<0.01);青年组与绝经组患者组织中,VEGF及nm23-H1的表达差异皆有显著性意义(P<0.01);青年组、绝经组以及乳腺纤维腺瘤组,两者表达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各组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和未转移者VEGF及nm23-H1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中VEGF及nm23-H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青年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nm23-H1基因表达成负相关(P<0.01),随访发现:青年乳腺癌患者nm23-H1阳性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p53阳性者生存率(P<0.05).结论VEGF及nm23-H1基因的表达状况标志着青年乳腺癌恶性侵袭程度,因而二者可作为青年乳腺癌患者极有价值的生物学预后指标.
作者:黄宗海;苏国强;毛乾国;王庆志;厉周;俞金龙;范应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分化、钙摄取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从成人髂骨松质骨,分离人成骨细胞,以细胞形态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和体外成骨能力的检测鉴定成骨细胞.在成骨细胞培养液内分别加入含有高、中、低不同浓度的补肾中药鼠血清,以正常鼠血清作为对照.培养30 min后,进行成骨细胞胞内钙离子变化的检测;培养3 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培养28 d后,进行Von-Kossa染色,观察成骨细胞钙化结节的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培养30min后,高、中、低3种浓度的补肾中药血清均能提高成骨细胞钙离子摄取能力;培养3 d后,中药组处于增殖期的成骨细胞明显升高,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培养28 d后,中药组成骨细胞钙化结节形成的数量也相对增多,其中,高浓度补肾中药血清处理组的钙化结节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补肾中药血清能提高成骨细胞钙离子摄取能力,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增加成骨细胞钙化结节的形成.
作者:李娟;吴伟康;孙炜;余克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对改善视力及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按病程分成两组:增殖前期;增殖期.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视网膜血管渗漏点(区).对局部渗漏点氩激光点状光凝,弥漫性渗漏区采用格栅样光凝.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光凝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渗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86例136眼,87.50%的眼别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其中对增殖前期的疗效为优;87.95%的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增殖前期的黄斑水肿消退尤为明显.两组的视力改善和黄斑水肿消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氩绿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疗效与病变程度有关,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唐柳苹;冯海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在子宫内膜表达规律、围着床期变化及其与不孕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21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不同原因不孕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以及7例早孕蜕膜和绒毛UCP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组织内存在UCP2蛋白的表达,分泌期子宫内膜UCP2的表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蜕膜组织UCP2的表达增加明显.在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层也存在UCP2的表达.与其他不孕妇女相比,输卵管积水者分泌期子宫内膜UCP2表达明显增加.结论UCP2可能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并可能参与胚胎着床调节,UCP2表达显著增加可能是子宫内膜拮抗活性氧族水平过度增高的代偿反应,反映了子宫内膜可能的氧化应激,后者可能是输卵管积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付志红;陈士岭;孔令红;李红;陈思梅;邢福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Fas/FasL、颗粒酶B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中的细胞凋亡及与OLP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20例糜烂萎缩型,30例非糜烂型)OLP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Fas、FasL及颗粒酶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OLP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95.32±28.99)比正常对照组(42.52±0.05)高(P<0.05),且OLP中凋亡上皮细胞多位于基底层或基底上层,而正常对照组的凋亡上皮细胞多位于表层及棘层.OLP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35.12±9.89)则低于正常组(61.58±0.10)(P<0.05).OLP固有层FasL及颗粒酶B的阳性率分别为68%、6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糜烂萎缩型OLP固有层中淋巴细胞FasL及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中同时存在角质细胞的凋亡增加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减少,Fas/FasL及颗粒酶B可能与这种凋亡的异常相关,且FasL及颗粒酶B的高表达与OLP病情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沈丽佳;阮萍;谢方方;赵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2001年8月~2003年12月共有92例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新辅助化疗者59例作为化疗组,未行新辅助化疗者3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活检标本和术后大体标本瘤组织中ER、PR和HER-2表达和表达状态变化的差别.结果化疗组术后有37.29%(22/59)患者的ER表达出现量变,对照组为15.15%(5/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ER状态改变无显著差异.化疗组术后有23.73%(14/59)患者的PR表达出现量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化疗组术后有13.56%(8/59)患者HER-2表达出现变化,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发生量变,但很少影响ER状态,而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PR和HER-2表达无影响.
作者:赵健;吴一龙;王远东;赵光日;王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肠道粘膜炎症与转录因子核因子-κappaB(NF-κB)密切相关.该研究探索NF-κB抑制剂姜黄素IBD动物模型大鼠大肠粘膜炎症因子调控的机制.筛选IBD的靶向治疗药物.方法建立以5%三硝基苯磺酸(5%TNBS)诱导的肠炎大鼠模型,肠炎的大鼠给予含2 0%的姜黄素饲料,药物阳性对照组给予含0.5%柳氮磺胺吡啶(SASP)的饲料,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评价病理组织学评分的变化.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改善肠炎模型大鼠病理组织学症象.姜黄素可显著抑制肠炎模型大鼠肠粘膜致炎因子IL-1β mRNA的高表达,同时可显著提高抗炎因子IL 10 mRNA的低表达,抗炎因子IL-4 mRNA在各组均未见表达.结论研究显示,NF-κB抑制剂姜黄素可调控IBD鼠科模型中的炎症因子IL-1β mRNA和IL-10mRNA表达.姜黄素有可能是一种有潜能的IBD的靶向药物.
作者:简燕婷;王继德;麦国丰;张亚历;赖卓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总结和分析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探查取活检术21例(20.6%),平均生存72 d;外引流术18例(17.6%),平均生存8.3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术63例(61.8%),平均生存25.7个月.手术方式包括肝外胆管癌切除、肝方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肝内胆管一空肠Roux-Y吻合术等.结论术中胆道切断端应行冰冻病理检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性切除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效果比单纯外引流好,对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作者:刘宇斌;简志祥;刘子贤;区金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加骨栓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加骨栓治疗股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42例,AO分型均为Cl-2型.术中先将髁间骨块复位拉力钉固定,再将髁上复位逆行穿入髁上交锁髓内钉,髓内钉远端的一枚锁钉用骨栓取代,如数穿入其他锁钉.结果4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7.0个月,平均4.6月.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3°~115°.根据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6分,良≥72分,可≥56分,差<56分.优31例,良10例,优良率91.67%;接受1例(8.3%),差0例.结论采用股骨远端逆行交锁髓内钉加骨栓是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理想方法.骨栓可有效控制股骨髁间分离,多数患者可通过早期膝关节功能训练达到理想的功能效果.
作者:李保良;魏思奇;王建民;谭建文;孙永建;方达刚;孙景福;裴国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survivin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26例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survivin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和分级结果,所有病例被分为survivin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其中高表达组有26例(26/126,20.6%),低表达组有100例(100/126,79.4%).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然而,高表达的survivin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P<0.05).Survivin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生存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并用log-ranktest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潜在的预后因素中(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survivin表达),survivin表达和Dukes分期被认为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urviv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术后复发相关: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率在survivin高表达组明显高于survivin低表达组,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子.应用组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
作者:姚红兵;吴爱国;黄宗海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酶(CAT)对SW480细胞线粒体形态、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变化.方法用脂多糖(LPS)刺激SW-480细胞,再用过氧化氢酶预孵育和治疗;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和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过过氧化氢酶预孵后,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线粒体损伤减轻,同时NF-κB的表达较LPS组和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明显增加.结论CAT对SW480细胞的致炎因子刺激后的应激反应有保护作用,能减少细胞的凋亡和线粒体的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NF-κB的激活有关.
作者:王群英;王继德;钟世顺;王亚东;孙勇;李良仁;张亚历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三七药材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方法(HPLC):C18(250.0mm×4.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结果建立了三七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具可操作性,能用于三七药材的鉴别与评价.
作者:杨雪梅;刘旭;严轶琛;徐江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常规来我院检查.即往有轻度脂肪肝、胆囊结石病史,但无临床症状.近来右上腹有轻微隐隐不适,但进油腻饮食无影响.B超检查:肝大小正常,被膜光滑,实质回声密集、增强,远区有轻度衰减,肝内管道结构走行清晰,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胰、双肾未见异常.胆囊长径5.6 cm,前后径2.1 cm,壁厚0.55 cm,毛糙略呈双线样回声,于颈部见强回声0.4 cm×0.4 cm、0.3 cm×0.3 cm,其后方伴声影,可随体位而移动;胆囊体部腔内见点絮状稍强回声,可移动,声影不明显.
作者:周华;杨燕;苏安利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对癫痫大鼠脑电的影响,探讨柴胡皂甙抗癫痫作用.方法用8周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癫痫模型组(B)、拉莫三嗪组(C)、柴胡皂甙小剂量组(D)、柴胡皂甙中剂量组(E)和柴胡皂甙大剂量组(F),每组10只.后5组动物用青霉素致痫,在成功造模及用药物治疗后,分别检测脑电图和观察痫性发作行为.结果A组脑电图正常,B组脑电图显示明显癫痫放电,C组和F组癫痫大鼠脑电图恢复正常,D组大鼠脑电图有少量癫痫放电,E组大鼠脑电图基本恢复正常.C、D、E、F组与B组脑电图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柴胡皂甙对癫痫大鼠脑电图及痫性发作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黄运生;谢炜;陈宝田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