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李鸿敏;刘云华;朱翠凤;周立晓;熊桂荣;伍彩文;刘小英;邹超英
目的:总结乳腔镜辅助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在乳腔镜下对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术前做好护理及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手术,术后认真回访.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和护理及术后回访是乳腔镜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
作者:陈春燕;黄頔;毛丽娜;韦金翠;黄冬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将96例初诊T2DM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实证(36例)、虚证(30例)与虚实夹杂证(30例)三组.所有患者均测定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let)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虚证患者的FCP、HOMA-islet、HOMA-IR均明显低于实证患者(均P<0.05).虚实夹杂证患者亦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虚证的初诊T2DM患者,其B细胞分泌功能障碍比较明显,而实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更为突出,虚实夹杂证患者介于两者之间.
作者:陆小强;周夫;梁敏青;吴日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外的部位,简称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引起不孕、慢性盆腔炎、痛经、甚至急腹症等症状,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生育年龄及生活质量,由于其在生物学上的行为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特点,因此被称为“有恶性行为的良性疾病”.近年发现细胞凋亡的异常在EMT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由多个细胞因子及一些基因产物参与的一种自主的、有序的细胞凋亡形式.通过细胞凋亡,机体可以去除损伤、衰老和突变的细胞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作者:闫清波;金延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挖掘就医环节时间等数据信息,合理应用于门诊管理工作中.方法:以患者就医流程为依据,向计算机管理中心、软件公司提出挖掘数据的需求,并积极沟通落实,挖掘出HIS系统中患者就医环节时间等数据信息.结果:加强门诊就医环节的时间点管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妥善处理纠纷,减少不规范的诊疗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强对工作人员劳动纪律的监控管理,合理调配门诊医疗资源起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优化门诊就诊流程.结论:合理利用HIS系统就诊环节时间等数据信息,有利于门诊进行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作者:曾红燕;黄金姣;黄伟贞;庞秋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脑外科病人病情较重,多数均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呼吸道受刺激,出现充血、水肿,导致分泌物增多;另由于病人昏迷时间较长,不易清醒,易发生呼吸道阻塞.故需行气管切开,保特有效通气.若护理不当易引起肺部感染和痰痂形成,严重危机病人生命.因此,需要我们对气管切开患者高度重视和认真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本文则是作者就脑外科术后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经验体会.
作者:四朗巴姆;刘启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一般资料患儿,女,4岁,于17月大时曾因突然不能站立行走就诊,当时查头部MRI示颅脑无明显改变.查体时发现左锁骨上有一软组织样肿物,疑似来源于胸腔,查胸部CT(组图1)见左上纵膈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左肺下叶结节影,考虑转移瘤.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转移性小圆细胞肿瘤,倾向神经外胚层肿瘤.当时临床评估患儿继续生存时间为2-3个月,干预治疗风险极大且预后差,遂家长未接受任何干预治疗措施.于2个月后患儿逐渐运动恢复自行站立行走,且左锁骨上肿物自行逐渐减小消退,2岁时该患儿运动语言等发育同正常同龄儿,无症状继续生存.
作者:袁迅玲;徐洁;陈海军;赵雪妮;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途径、护理的合理性.方法:总结我院ICU2008年度收治的87例机械通气患者案例,研究、汇总、回顾性分析营养支持的途径、种类、方法.结果:通过总结87例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过程,寻找相关护理对策,提高护理干预可行性.结论:早期PN+EN应用,以及护理手法的干预、重视不良反应,能够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冯丽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液结束时分别采用夹住头皮软管拔针法和捏住针柄拔针法来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反应轻重、皮下出血、血管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患者疼痛反应轻重、皮下出血、血管损伤方面,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患者对疼痛反应、皮下出血及血管受损情况有显著差异,夹住头皮软管拔针优于捏住针柄拔针,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静脉输液从而引起皮下出血及血管受损起到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本文探讨了医院药学八个方面中的合理用药,包括药物评价、药物利用研究、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药学信息咨询服务、药学服务、循征医学、药事管理中的合理用药,并展望了合理用药的发展趋势.
作者:钱震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反复哮喘发作可以引起患者严重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能增加哮喘病人的气道阻力,增加已经存在的过度通气和导致呼吸肌疲劳,从而加剧哮喘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通过酸枣仁汤治疗哮喘引起的焦虑,以期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韩志强;李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全面质量管理是检验科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各质量控制中非常必要且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沟通和联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规范化采集和处理标本,尽可能减少各种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的实验依据.
作者:高建萍;张淑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双上肢无力萎缩3年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无力,主要表现为双臂抬举力弱,伴双肩部肌肉萎缩,偶有肉跳,无麻木及疼痛,近一年出现左手无力伴肌肉萎缩.查体: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萎缩,左手手内肌萎缩.四肢肌张力可,双上肢近端肌力3级,左上肢远端肌力4级,右上肢远端及双下肢肌力5级.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左肱三头肌反射(+),右侧肱三头肌反射(++),双下肢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感觉及共济检查正常.1年前患者就诊时曾行颈椎CT检查示颈椎退行性变;肌电图检查显示双上肢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连枷臂综合征,建议随访观察.本次就诊后复查肌电图示:双上肢神经传导示右正中神经运动波幅降低,传导速度正常;右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明显降低;余所检神经传导未见异常.四段针极肌电图示双上肢神经源性损害伴进行性失神经.
作者:张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癌旁组织中stathmin及β-微管蛋白Ⅲ(βⅢ-tubulin)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多药耐药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与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关系及患者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livision TM plus法),检测NSCLC组织中stathmin及βⅢ-tubulin的表达情况,并对应用紫杉醇类药物进行化疗的63例NSCL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tathmin蛋白在低分化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βⅢ-tubulin在低分化、肿瘤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63例应用含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的患者中,stathmin和βⅢ-tubulin单一蛋白表达阳性者的多药耐药(MDR)较全阴性表达者高,化疗疗效差,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全阳性者的有效率较全阴性者低,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stathmin与βⅢ-tubulin蛋白可能对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鑫焱;李志民;霍伟;高羽;赵俊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我院根据卫生部规定的6项行业标准对供应室进行了近一年的质量持续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使我院的医院感染率与2012年同期相比降低了80%.因此供应室质量持续改进势在必行.
作者:张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认真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预防、治疗肺栓塞.结果: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护理可以起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作者:潘川川;于先会;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癌的12%,在大肠癌中直肠癌的发病率在50%-70%.且青壮年发病率高,对人的生命威胁较大.近十年来,我院收治直肠癌的患者中有110例均为再诊后确诊,其中男性91例,女性19例.年龄小29岁,大73岁.本组以50岁至68岁为多.其中A期:11例;B期:19例;C期:54例;D期:29例.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及脓血便症状均在两月以上,长者达一年以上.首诊多误诊为痔疮、肛裂、痢疾、肛乳头炎等.误诊原因多为责任性的.即不做专科检查,问问病史即草草下结论,敷衍了事.因技术原因不认识直肠癌的常见症状亦占一定的比例.本组患者首诊于乡镇及厂矿医院是延误诊断的重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要提高直肠癌的手术切除率与术后五年生存率,就必须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据110例临床表现特征与目前对直肠癌诊断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早期诊断步骤.
作者:白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脑瘫患儿的逐年增多,综合康复治疗项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康复,营养脑细胞药物静脉点滴,肌内注射,穴位皮下封闭注射,针灸治疗等己成为必不可少的康复项目.然而,在这大量的针刺操作过程中,由锐器损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有些疾病一次锐器损伤就可以传播,锐器损伤后血源性感染传染病的危险远大于其他途径,而目前对于锐器损伤引起的这些疾病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一旦感染上疾病就意味着家庭、工作、生活的改变.因此,康复治疗人员应对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高度重视.
作者:禹德辉;韦东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手术室是医院十分重要的治疗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安全护理水平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手术室安全护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作者:赵向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病例:患者,女性,66岁,主因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7天于2013年11月12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精神疾病史及脑血管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7.8℃,P78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神情,精神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存在,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血常规示: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88.5%.考虑为尿路感染,入院后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Q12h静点,症状明显好转,于2013年11月14日夜间患者出现精神亢进、胡言乱语,并出现幻视、幻觉,行头颅CT提示未见异常.
作者:赵淑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在可行走无痛分娩中PCEA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观察组采用0 2%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药液PCEA,与正常平产对照组比较.观察产程(T1、T2)、Apgar评分、产妇转剖宫产、满意人数、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能明显缩短产程(T1、T2),满意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pgar评分、产妇转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一芬太尼合用在可行走分娩镇痛中,效果确切,无运动阻滞,母体和新生儿影响小.
作者:李瑞娥;喻新;胡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