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质控与标准化

李飞虹;高嵋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质量控制, 标准化, 组织固定
摘要: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目前是医学研究生科研课题中应用较广泛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技 术的很多细节和步骤均可能影响到结果,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就研究生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时的有关质控和标准化作了论述.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开颅手术后颅内化脓性感染12例临床分析

    颅内化脓性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少见但危害较大,应重点加以预防.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8%~8.9%,病死率为3.8%~30%[1-3].

    作者:易垒;张宗平;叶锋;黄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意义

    目的 分析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0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 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示盆腔肿块者102例,腹壁切口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的中低回声肿块4 例,会阴侧切口处探及类似肿块1例,位于膀胱内不均质肿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4 %(89/108),误诊19例,误诊率为17.6%.结论 彩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艳艳;陈伟军;梁启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仙鱼汤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选仙鱼汤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总多糖的提取总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以水为溶媒的提取条件.结果 溶媒用量、提取次数对各指标都有影响,优选出佳的提取工艺即溶媒用量为15倍,每次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3次,浸泡10mi n.结论 该方法能提出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稳定可行,为仙鱼汤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彭新生;周艳芳;王孔治;陈锐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129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方法对我院2000-2007年门 诊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9例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占首位,为10 9例(占84.5%).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9例(7.0%),心房纤颤5例(3.9%), 房室传导阻滞6例(4.7%),束支传导阻滞7例(5.4%),房性早搏3例(2.3%),窦性心动过缓12 例(9.3%).死亡病例13例(10.1%),其中死于室速、室颤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10例,死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均可发生,但是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也是心肌梗死主要的卒死原因.

    作者:钟文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Turner综合征合并右位心和肌性斜颈1例

    1 病例患者女性,9岁,广东廉江人.因发现颈部短宽畸形影响外观9a入院.体查:生命征正常,好动,智力稍差,身高123cm,臂长118.5cm,体重29kg,短颈,右侧斜颈畸形,双侧乳突至肩峰有明显蹼状皮肤隆起,后发际低、较宽,头顶部有一黑皮痣(图1),颜面部不对称,左眼裂较小,下颌角右偏,右胸锁乳突肌挛缩变硬、显条索样,双肘关节提携角30,双第四趾短,外阴为未发育型,术前留置尿管时发现尿道口与阴道口仅有一膜样黏膜间隔.

    作者:吴少科;钟环;刘双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 方法 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 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c=0.8938,P>0.05) ;但观察组住院天数为(15±7)d,对照组为(2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能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梁桂霞;李丹艳;王春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65例代谢综合征动脉弹性检测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代谢综合征动脉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检测及结果分析.方法 采用 CVProfilor DO2020动脉脉搏分析仪测量代谢综合征组(65例)及对照组(54例)大动脉弹性指数( 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比较.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C1、C2 分别为(13.66±3.42)、(4.61±1.23),低于对照组的(15.32±3.44)、(5.55±1.76 ),(均P<0.01);代谢综合征组C1和C2与ISI呈正相关(r=0.38、0.47,P <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C1、C2与ISI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潘小进;崔爱红;丁国华;林钢;周玉桂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野生型PTEN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的改进及其鉴定

    目的 为改进构建野生型抑癌基因PTEN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方法.方法 用抑癌基因PTEN与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穿梭载体pAdTrack-CMV重组后转化含腺病毒骨架载体pAd Easy1的E.coli BJ5183(Ad-1 cells),以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经限制酶PacⅠ线性化后 ,转染293细胞, 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并以Ad-PTEN感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后, 测其感染率.结果 获得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PTEN),受Ad-P TEN转染的293细胞发生肿胀或圆缩的形态改变,经PCR对传代的Ad-PTEN分析证实得到目的基因PTEN,荧光显微镜下能观察到293细胞内有绿色荧光.通过Western blot可检测到293细 胞中PTEN蛋白高效表达.Ad-PTEN感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 感染率达80%~90%.结论 PTEN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可在细菌体内进行同源重组而构建,方法较简便、快速,且生成的病毒滴度高、感染率高.

    作者:林观平;李树梅;熊亮;周克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局部狭窄动脉内非牛顿血液脉动流的一个数学模型

    目的 探讨生理脉动状态下,存在非轴对称性局部狭窄段的动脉内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 以动物实验 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原理及方法进行研究;血液被看成是不可压非牛顿Bingham流体,在心动周期里以脉动的形式在动脉内运动,血液运动的控制方 程是Navier-Stokes方程,控制方程的求解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结果 得到了心动周期内动态分布的血液流场、速度场、壁面切应力(WSS)分布等重要血流动力学量.结论 几何因素是影响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的重要因素;血流的脉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心动周期的舒张期初期到中期阶段,动脉内血流量较快地下 降,血液流场、WSS分布等血流动力学量分布复杂.

    作者:杜健航;林玉瑜;戴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沐舒坦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沐舒坦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 12月间生后4h内在我科住院且未出现肺透明膜病的8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沐舒坦静脉组(31例) 、 沐舒坦气管组28例和地塞米松组(27例).3组均在基础治疗上预防给药.沐舒坦静脉组用恒速 泵静脉滴注沐舒坦(7.5mg/kg,每6h给药1次,用10%葡萄糖液15 mL稀释,1h内滴完,连用2 ~3d);沐舒坦气管组先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沐舒坦(5mg加生理盐水至2mL,分别从仰 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滴入1/3量,每次滴药后即予呼吸囊加压呼吸1~2min),然后 再按沐舒坦静脉组给药;地塞米松组予静滴地塞米松0.5mg/(kg·d),用10%葡萄糖稀释后恒速泵输液,连用2~3d.观察3组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结果 沐舒坦 静脉组、气管组和地塞米松组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为12.9%(4/31)、0(0/28)和37.0%(10/27).沐舒坦静脉 组与气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较地塞米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或0.01).发生肺透明膜病的14例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其他对症治疗, 除1例死亡,1例家人放弃治疗外均治愈出院.结论 应用沐舒坦能有效预防早 产儿肺透明膜病.

    作者:张汉辉;李赵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83例

    目的 观察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对83例肛周脓肿施行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结果 一次性治愈80例.住院时间为14~35d, 平均住院时间为23d .形成肛瘘1例,复发2例,均需再次手术者占3.6%.结论 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 治疗肛周脓肿治愈率高,疗程短,肛瘘的发生率和脓肿的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运添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75例恶性血液病行中心静脉置管施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施护的效果.方法 对175例初诊为恶 性血液病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置管前后给予患者和置管后给予留置的导管精心细致施护,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结果 175例患者均能顺利接受至少 一个化疗疗程,短10d,长13个月.结论 精心细致地护理能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顺利完成化疗.

    作者:吕瑜莲;陈少兰;江丽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与核素治疗的护理

    目的 提高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全身检查和核素治疗的护理水平.方法 对11 410 例进行SPECT全身检查和核素治疗 的护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410例患者均配合良好,均顺利完成检查和治疗,采集图像清晰,对比度好,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 在SPECT检查和核素治疗的患者中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向导.

    作者:龙贵珍;裴红;姚琼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小檗碱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小檗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与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调节心血管 系统、治疗精神疾患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就小檗碱在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作了综述.

    作者:崔国辉;黄秀兰;周克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临界羊水过少与羊水正常孕妇行阴道试产对围产期结局的比较观察

    目的 观察足月妊娠妇女临界羊水过少时 ,阴道试产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B超羊水指数(AFI)法估 测羊水量,并测定脐动脉S/D值、生物物理评分、胎监及24 h尿雌三醇与肌酐的比值,比较 观察250例B超诊断临界羊水过少者(观察组)和250例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 )阴道试产后的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时催产素激惹试验或宫缩应 激试验变异减速者54例,晚期减速者2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例(P<0.01),观察组羊水轻度粪染的发生率及急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2% vs 12.8%、34.0% v s 18.8,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诊断临界羊水过少的足月妊娠妇女,若无胎儿窘迫,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

    作者:黄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缓解产妇产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29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3 例和对照组141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产妇的认知、行为、心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干预,3d后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0级疼痛76例, 1级疼痛32例,2级疼痛31例,3级疼痛14例,对照组则分别为40、23、48、30例,观察组的 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Hc=20.67,P<0.01).结论 对产妇认知、行为 、心理、环境等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产后疼痛,增加产妇舒适感,促进其康复.

    作者:陈俊霞;黄五星;洪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86例脑梗死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彩色多普 勒超声检测186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与167例非脑卒中患者作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异常的检出率为88.7%明显高于对 照组的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软斑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硬斑所占比例低于对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斑所占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出现异常率达88.7%,且颈动脉 斑块中软斑、硬斑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谭诚;邓彦;汤庆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4例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误诊误治分析

    目的 进一步提高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我科收治的16例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14例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16中14例转入我科前误诊误治,其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7例 ,小儿肺炎3例,先天性膈膨出、先天性肺囊肿、急性脓气胸和气胸各1例,误诊率高达87.5 %.14例经X线检查、 钡剂或碘油造影、CT、超声检查确诊;15例治愈,1例死亡(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迟发 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由于症状迟发且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提高对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认识,对疑似病例进行特殊性检查且追踪观察是可望确诊的.

    作者:何湛;程可洛;陈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损伤在神经电生理检查中的改变.方法 对39例臂丛神经损伤患 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NCV)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相对比.结果 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电生理改变结果与手术发现完全及基本 符合率为92.3% .结论 电生理检查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与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戚怡;黄绍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中医辨证符合心血瘀阻型的不 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两组除应用常规的心绞痛治疗以外 ,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组合用辛伐他汀和注射用灯盏花素,均连续使用10 d. 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6.1%;治疗组显 效21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1%,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两组 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时持续时间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但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比对照组减少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哲林;游卫华;李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