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意义

梁艳艳;陈伟军;梁启硕

关键词: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0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 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示盆腔肿块者102例,腹壁切口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的中低回声肿块4 例,会阴侧切口处探及类似肿块1例,位于膀胱内不均质肿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4 %(89/108),误诊19例,误诊率为17.6%.结论 彩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沐舒坦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沐舒坦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 12月间生后4h内在我科住院且未出现肺透明膜病的8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沐舒坦静脉组(31例) 、 沐舒坦气管组28例和地塞米松组(27例).3组均在基础治疗上预防给药.沐舒坦静脉组用恒速 泵静脉滴注沐舒坦(7.5mg/kg,每6h给药1次,用10%葡萄糖液15 mL稀释,1h内滴完,连用2 ~3d);沐舒坦气管组先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沐舒坦(5mg加生理盐水至2mL,分别从仰 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滴入1/3量,每次滴药后即予呼吸囊加压呼吸1~2min),然后 再按沐舒坦静脉组给药;地塞米松组予静滴地塞米松0.5mg/(kg·d),用10%葡萄糖稀释后恒速泵输液,连用2~3d.观察3组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结果 沐舒坦 静脉组、气管组和地塞米松组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为12.9%(4/31)、0(0/28)和37.0%(10/27).沐舒坦静脉 组与气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较地塞米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或0.01).发生肺透明膜病的14例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其他对症治疗, 除1例死亡,1例家人放弃治疗外均治愈出院.结论 应用沐舒坦能有效预防早 产儿肺透明膜病.

    作者:张汉辉;李赵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83例

    目的 观察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对83例肛周脓肿施行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结果 一次性治愈80例.住院时间为14~35d, 平均住院时间为23d .形成肛瘘1例,复发2例,均需再次手术者占3.6%.结论 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 治疗肛周脓肿治愈率高,疗程短,肛瘘的发生率和脓肿的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运添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裂症及抑郁症1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分裂症、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100例分裂症和50例抑郁症患者予MECT治疗,分裂症者治疗5次为一疗程,抑郁症者治疗3次 为一疗程,每次治疗间隔1d直至疗程结束,每疗程前后予相应量表(分裂症用阳性与阴性症 状量表即PANSS,抑郁症用汗密尔顿抑郁量表即HAMD)评定效果;并观察及记录术中、术后的相关副反应.结果 分裂症患者的显效率60%,有效率97%;抑郁症患 者的显效率为84%, 有效率为98%.一疗程结束后患者的PANSS或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所有 病例术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术后可见麻醉药及肌松药常见副反应,但程度轻,均为暂时性 ,且能耐受,无患者中断治疗.结论 MECT对分裂症、抑郁症均有较好 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礼博;谢育南;黎群;李彩平;罗焕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Heymann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本文对Heymann肾炎发病机制中的致病性抗原、补体活化及调节和足细胞特异蛋白的改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圳炜;唐德燊;刘华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86例脑梗死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彩色多普 勒超声检测186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与167例非脑卒中患者作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异常的检出率为88.7%明显高于对 照组的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软斑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硬斑所占比例低于对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斑所占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出现异常率达88.7%,且颈动脉 斑块中软斑、硬斑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谭诚;邓彦;汤庆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临界羊水过少与羊水正常孕妇行阴道试产对围产期结局的比较观察

    目的 观察足月妊娠妇女临界羊水过少时 ,阴道试产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B超羊水指数(AFI)法估 测羊水量,并测定脐动脉S/D值、生物物理评分、胎监及24 h尿雌三醇与肌酐的比值,比较 观察250例B超诊断临界羊水过少者(观察组)和250例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 )阴道试产后的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时催产素激惹试验或宫缩应 激试验变异减速者54例,晚期减速者2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例(P<0.01),观察组羊水轻度粪染的发生率及急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2% vs 12.8%、34.0% v s 18.8,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诊断临界羊水过少的足月妊娠妇女,若无胎儿窘迫,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

    作者:黄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的影响.方法 取45袋混合血小板,随机分为低速、中速、 高速组各15袋,分别以10~20、60~70和150~160 mL/min的流速进行连续性 过滤,并用常规方法检测混合血小板过滤前后的白细胞数(WBC)和血小板数(PLT),比较 3组WBC去除率和PLT回收率.结果 中速组和高速组的PLT回收率均高 于低速组(P<0.01),低速组和中速组的WBC去除率均高于高速组(P<0.05).结论 不同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不同,60~70 mL/min是混合血小板较为理想的滤过速度.

    作者:陈龙菊;梁其隆;甘芳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对冲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对冲性颅脑损伤行开颅减压手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对冲性颅脑损伤行开颅减压手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4例中,预后良好7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2例,死 亡9例,预后优良率(良好+中残)为47.1%(16/34).结论 在对冲性颅脑损伤开颅减压手术时,术中发生急性脑膨 出或术后病情恶化,应考虑有迟发性血肿形成的可能,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维;游恒星;邱建东;陈氡;练晓文;方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小檗碱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小檗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与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调节心血管 系统、治疗精神疾患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就小檗碱在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作了综述.

    作者:崔国辉;黄秀兰;周克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感染情况与AFP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及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140例PHC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 )及AFP水平. 结果 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 BV感染124例(88.6 %),其中感染模式HBsAg、抗-HBe、抗-HBc 3项阳性(小三阳)为69例(49.3%),H BsAg、 HBeAg、抗-HBc 3项阳性(大三阳)32例(22.9%),单纯HBsAg阳性10例(7.1%).140例P HC患者中,HBV-M阳性者AF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P<0.01). 结论 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作者:梁淑连;李燕;曾钦凤;黄金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26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目的 了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 etachment, RD)的特点.方法 对126例孔源性RD患者的年龄、性别、眼 别、就诊时间、职业、教育程度、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及孔源性RD发生的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孔源性RD患者占同时期眼科住院人数的5.63%,男 女比例为2.5:1.平均患病年龄为50.7岁,其中16%在20~29岁发病,50~69岁发病者达到7 7%.有22例在发病1周以内就诊, 10例在发病6个月以上就诊.简单型视网膜脱离有32例, 其中31行巩膜外加压治疗;比较复杂型78例(占59.1%),其中有71例行巩膜环扎等 治疗;复杂型为21例(占17.4%),其中只有1例行巩膜环扎术.术前视力有88只小于等于0. 05,占67.2%,手术后行视力检查的102只眼中,22只眼视力小于等于0.05,占21.5%.结论 本组RD患者占同期眼科患者的5.63%,男性多于女性,有20~29岁和50 ~70岁两个高峰,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视力.

    作者:赵桂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129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方法对我院2000-2007年门 诊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9例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占首位,为10 9例(占84.5%).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9例(7.0%),心房纤颤5例(3.9%), 房室传导阻滞6例(4.7%),束支传导阻滞7例(5.4%),房性早搏3例(2.3%),窦性心动过缓12 例(9.3%).死亡病例13例(10.1%),其中死于室速、室颤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10例,死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均可发生,但是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也是心肌梗死主要的卒死原因.

    作者:钟文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 合患者17例,Ⅰ期治疗采用Twin-block矫治器,Ⅱ期治疗采用MBT固定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硬组织分析,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 t检验.结果 矫治前后下颌骨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在SNB角的增大和ANB角、OJ的减小,提示下颌骨的生长、面角增加和颌突角减小,上前牙轻 度内收和下前牙少量前倾.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对于生长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产生显著的生长改良作用.

    作者:詹春华;刘冰;赖晓宇;林重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研究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质控与标准化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目前是医学研究生科研课题中应用较广泛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技 术的很多细节和步骤均可能影响到结果,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就研究生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时的有关质控和标准化作了论述.

    作者:李飞虹;高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食管吻合器门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出血32例分析

    目的 总结食管吻合器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经验,并观察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大出血患者行食管吻合器门奇断 流术.结果 全组均痊愈出院.无腹腔内继发性出血,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无脾静脉血栓,无食管吻合口瘘和吻 合口狭窄,无肝性脑病及再出血的发生.手术3个月后,22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B级者 ,有16例转为A级;3例肝功能C级者,有2例转为B级.16例手术后半年行胃镜检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者11例,显著改善者5例.结论 应用食管吻合器门奇断 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出血疗效好,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贵俦;谢伟;陈剑雄;冯疆勉;林宇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损伤在神经电生理检查中的改变.方法 对39例臂丛神经损伤患 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NCV)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相对比.结果 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电生理改变结果与手术发现完全及基本 符合率为92.3% .结论 电生理检查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与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戚怡;黄绍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中医辨证符合心血瘀阻型的不 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两组除应用常规的心绞痛治疗以外 ,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组合用辛伐他汀和注射用灯盏花素,均连续使用10 d. 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6.1%;治疗组显 效21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1%,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两组 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时持续时间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但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比对照组减少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哲林;游卫华;李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护理

    目的 通过对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患者实行专科护理,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 根据医疗过程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53例均获临床康复.结论 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做好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配合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不可忽视的环节.

    作者:邹丽菊;涂秀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上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株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临床上用API20E自动细菌分析仪分离出2 32株大肠埃希菌, 经过鉴定确认ESBLs菌株,并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产 ESBLs108株.产ESB Ls菌呈多重耐药,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对产ESBLs菌具较高抗菌活性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结论 临床上出现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谢裕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4例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误诊误治分析

    目的 进一步提高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我科收治的16例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14例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16中14例转入我科前误诊误治,其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7例 ,小儿肺炎3例,先天性膈膨出、先天性肺囊肿、急性脓气胸和气胸各1例,误诊率高达87.5 %.14例经X线检查、 钡剂或碘油造影、CT、超声检查确诊;15例治愈,1例死亡(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迟发 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由于症状迟发且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提高对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认识,对疑似病例进行特殊性检查且追踪观察是可望确诊的.

    作者:何湛;程可洛;陈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