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及脑卒中的关系分析

何嗣英;党静;洪佳伟;梁海荣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 脑卒中, 高血压, 胰岛素敏感指数
摘要:目的:了解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68例根据病变性质分为脑梗死组(A组)和脑出血组(B组),同期单纯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高血压组(C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D组).检测4组的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CH)和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A、B两组的FINS显著高于D组(P<0.01),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低于D组(P<0.01).C、D两组的FINS、I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高血压并急性脑卒中以及单纯高血压均存在IR,以前者尤为明显;IR为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41例体会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下肢股骨干、胫骨干开放性骨折,采用彻底清创,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合并腓骨骨折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结果:1例骨折延迟愈合, 术后4月复查X线显示骨折端骨痂少,骨折线仍明显;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坏死,经皮瓣转移修复愈合.其余患者骨折正常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谢章家;谢壮;王巧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氧液治疗COPD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氧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呼衰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COPD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吸氧、抗菌消炎、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观察组34例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高氧液1000 mL静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3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需用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 例vs 0例,P<0.01).观察组治愈出院的住院天数为(12.4±3.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7±3.6)d (P<0.01).两组患者的SaO2、PaO2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PaCO2则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P<0.05~0.01), 且以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结论:高氧液治疗COPD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患者效果明显,有迅速改善症状体征、改善血气、减少机械辅助通气或为机械辅助通气赢得时间、缩短住院天数等优点,为COPD慢性呼衰急性加重的氧疗开拓了新的途径.

    作者:李瑞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竭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rhodin perchlorate, Dp)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和细胞周期.结果:MTT法显示Dp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增高,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FCM检测增殖指数,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1).结论:Dp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肖佐环;梁杰;左强;李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急性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肺CT、MRI、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PE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以及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结果:PE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者为90.0%,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有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型、ST段压低或抬高、右胸导联T波倒置、顺钟向转位、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右束支传导阻滞,QRS电轴右偏等;治疗后以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改善明显(P<0.05或P<0.01).结论:心电图在PE诊断中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是许多特征如能结合临床发病的特点则对PE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董静;李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腰腿痛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腰腿痛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提出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82例腰腿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2例中,61例(74.4%)有自卑、挫折心理;54例(65.9%)有孤独感;49例(59.8%)存在焦虑反应;44例(53.7%)存在抑郁反应;45例(54.9%)敏感,猜疑心加重;39例(47.6%)依赖性增强.结论:腰腿痛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健康.

    作者:曾瑞萍;尹庆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PCOS诊断标准126例患者,共计303个治疗周期,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146个治疗周期,采用针刺治疗促排卵;对照组60例157个治疗周期,采用克罗米芬(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周期排卵率分别为83.2%、70.5% (P<0.05);妊娠率分别为60.6%、31.7% (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黄素化未破裂卵泡(LUF)周期发生率分别为22.9%、4.8% (P<0.01).两组均未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针刺促排卵治疗PCOS是一种自然疗法,经济、简便, LUF发生率低,有较高的妊娠率.

    作者:杨越红;洪建云;魏达友;陈雪梅;林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咽癌患者鼻咽和口咽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42例鼻咽癌首程放射治疗患者前、中、后鼻咽和口咽的细菌进行培养、分类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口咽粘膜损伤明显者用抗生素治疗.结果:42例中,样本送检标本共234份(鼻咽117份,口咽117份),91份(38.9%)样本细菌培养阳性,共培养出病原微生物13种.鼻咽部标本有57份阳性(48.7%,57/117),43份为表皮葡萄球菌(75.4%,43/57);口咽部标本有34份阳性(29.1%,34/117),多为肺炎克雷白氏菌、嗜麦芽假单孢菌和酵母样真菌.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对口咽粘膜的损伤明显,多合并细菌感染,药物敏感率以头孢拉定高,应用抗生素防治急性放射性口咽炎合并感染有效.

    作者:张宁;卫光宇;谭以昶;黄泽黎;李绍恩;吕志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糖增高患者餐后血脂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了解血糖增高患者餐后血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把血糖升高患者根据WTO标准分为3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组均予脂肪餐,检测其餐前(空腹)、餐后2h和4h的血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结果:糖耐量减低组空腹时各项血脂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空腹、餐后2h及餐后4h的TC、TG、LDL-C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各检测值餐后4 h与空腹、餐后2 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餐后4 h 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空腹时水平(P<0.05或0.01),但与餐后2 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增高患者存在餐后长时间高血脂,特别是TG、LDL-L,餐后长时间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余岸松;陈洁霞;赖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A组200例,B组100例,A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B组采用吲哚美辛口服治疗.结果:A组治愈150例(75%),好转38例(19%),未愈12例(6%),总有效率为94%,治愈率为75%;B组治愈49例(49%),好转37例(37%),未愈14例(14%),总有效率为86%,治愈率为49%.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Hc=20.141, P<0.01). 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经济、方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柯宏清;李春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丹参酮Ⅱ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通过对天然药物丹参酮Ⅱ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以期寻找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流式细胞术(FCM)和特异性荧光染色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特异性荧光染色法检测凋亡指数,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P<0.01).结论:丹参酮Ⅱ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诱导其发生凋亡.

    作者:肖小娜;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咽癌邻近结构受侵的CT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原发部位及其邻近结构受侵的CT表现特点及意义.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且有邻近结构受侵32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灶侵犯鼻咽的侧壁、顶壁和后壁,其中鼻咽侧壁占59.4%(19/32),顶壁占31.2%(10/32),后壁占9.4%(3/32).以咽旁间隙受侵率高为93.7%(30/32),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8.1%(25/32),颅底骨受累率为59.3%(19/32),且以斜坡骨受累发生率较高为56.3%(18/32).结论:CT能精确显示鼻咽癌邻近结构侵犯的部位、途经及范围,有助指导临床分期及制定放疗野.

    作者:苏显球;严鉴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9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ACVA)心电图(EC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均已除外原有心脏病史的390例ACVA患者,对其病情、ECG及预后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结果:390例ACVA患者中,发现有ECG异常者106例(33.1%),ECG异常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62.5%)>急性脑出血(CH)组(50.8%)>脑梗死(CI)组(12.9%),SAH组及CH组ECG异常率与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VA伴ECG异常较不合并ECG异常的病死率明显增高(41.5% vs 5.6%,P<0.01);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ST-T改变.病情越重越易出现心电图异常(P<0.05~0.01).结论:临床应重视ACVA患者的ECG改变,加强心脏功能监测,加强治疗,这对防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法;李小珠;苏明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NO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干扰素-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和一氧化氮(NO)与肝硬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8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另设32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肝硬化各级患者的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肝功能越差其值升高越明显(P<0.01);有腹水组的TNF-α、IL-6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腹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硬化时TNF-α、IL-6过度分泌和NO合成增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有助于评估肝硬化病情.

    作者:曾宏;温帆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回肠末端良性溃疡肠镜检查21例分析

    目的:总结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肠镜检查的诊断经验.方法:用Olympus电子肠镜对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2月期间检验的4623例患者中发现并诊断为回肠末端良性溃疡的21例进行全大肠及回肠末端检查,并均行活检和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回肠末端溃疡肠镜下观察诊断沿用大肠溃疡的标准,但应排除结核等特异性肠道溃疡病的可能.结果与结论:在4623例常规行大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检出率为0.45%;溃疡均为多发,其中20例溃疡大小为0.3 cm×0.5 cm~0.8 cm×1.0 cm,1例溃疡大小为0.5 cm×0.6 cm~1.0 cm×2.0 cm.其检出主要取决于能否将肠镜进到回肠末端,且在检查时应尽可能将镜头反复来回推进仔细观察黏膜,以免遗漏.

    作者:陈立军;王菊岩;吴康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触诊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物诊断的比较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临床触诊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又出现可疑颈部包块者行临床触诊、CDFI和穿刺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触诊和CDFI对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105个颈部肿物中,64个为复发肿物,41个为纤维化改变;(2)临床触诊发现颈部肿物92个,诊断的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73.8%,符合率为66.7%;(3)CDFI检出颈部肿物105个,诊断的敏感性为92.2%,特异性为85.4%,符合率为89.5%;(4)复发组的纵、横径比值(L/T)明显小于纤维化组,但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CDFI对鉴别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的价值明显优于临床触诊.

    作者:徐晓红;廖思海;刘锋;温赐祥;廖桂英;杨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旨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细菌分析仪,对34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纤支镜取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2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08株,其中G-杆菌218株(占70.8%),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不动杆菌为主,其较敏感的药物分别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G+球菌70株(占22.7%),以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为主,其较敏感的药物均有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真菌20株占6.5%.肺炎克雷伯氏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是38.9%,G+球菌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是62.9%.结论:G-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细菌的耐药性是严重的,应加强下呼吸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宇锋;谭世繁;杨伟业;曾再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茂名市397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目的: 减少血液浪费,提高无偿献血的社会效益.方法: 对茂名市1999~2003年10286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检测.选择质控CV<18%和CV<10%的两组抗-HCV试剂分别对1999~2000年50719份和2001~2003年52145份无偿血液进行抗-HCV检测.对50位1种抗-HCV试剂阳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检测102864份无偿血液,不合格总数是3977份,总不合格率是3.87%,5项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1.24%,抗-HCV 0.94%,HBsAg 0.84%,梅毒0.56%,抗-HIV 0.35%.不同CV值的两组试剂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χ2=20.31,P<0.01).50位1种抗-HCV试剂阳性的献血者,有29位在献血后1 a内,另21位在献血1 a个月以后收集血样再次检测均正常.结论: 血检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选择试剂质控CV<10%的两种试剂进行初、复检,可明显降低因两种试剂不对应引起的假阳性,减少血液报废.

    作者:陈龙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种用药方法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法对磺脲类药物(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单一SUs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在原SUs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B组停用SUs,改二甲双胍加睡前用1次中效胰岛素(NPH);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拜唐苹.总疗程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2hBG)、血浆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的FBG和2h BG均较改变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B、C的FBG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3组间的2hBG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3组患者的HbA1c、空腹及餐后2h C肽水平、BMI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 3 组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联合用药可改善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郝春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方案中应用力素对化疗药物急性心脏毒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力素(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化疗药物急性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58例分成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30)两组,治疗组在普通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力素治疗,对照组仅用普通化疗方案治疗,观察两组第二疗程化疗后心肌酶的变化、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平均心率及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平均心率、心电图ST段的下移的程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但两组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力素能够减轻化疗药物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急性心脏毒性.

    作者:蔡玉桂;观美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硝唑、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用于伤口换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甲硝唑、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外用对感染性伤口的疗效.方法:将170例感染性伤口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99例,采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及湿敷,每日1次,连续2~3 d,脓液几乎干净后再与维生素C注射液交替冲洗湿敷,直至痊愈;对照组71例,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后,以0.03%雷佛奴尔或5%的碘伏湿敷,直至痊愈.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19±7)d,对照组治愈时间(23±7)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30.9516,P<0.01).结论:应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交替冲洗湿敷感染性伤口痊愈时间快、疗效显著.

    作者:林关聪;龙炳新;陈华;李宇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