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免疫抑制剂酶酚酸酯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张丽君;叶志中

关键词:酶酚酸/治疗应用, 风湿性疾病, 综述文献
摘要:酶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骁悉,是一种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生的新型免疫抑制剂.MMF为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被迅速水解成酶酚酸,后者可逆性、非竞争地抑制次黄嘌呤核苷一磷酸脱氢酶,抑制了鸟嘌呤核苷的从头合成途径(经典途径)[1],而此嘌呤合成途径对T、B淋巴细胞的增殖是关键的.其他血细胞具有嘌呤合成的补救途径,因此,MMF的这种抗细胞增殖作用对其他细胞影响不大,而对淋巴细胞而言具有相对选择性.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的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进行留置胃管、胃管给药、静滴止血药、制酸等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原发伤及并发症.结果:60例中治愈37例,治愈率61.7%;死亡21例,病死率35.0%.结论: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作者:钟景灿;李成林;张乃崇;杨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硬膜外腔镇痛在急腹症术后的应用体会

    目的:提高急腹症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留置管连续注药镇痛的临床使用水平.方法:对近4年来急腹症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留置管连续注药镇痛患者180例的术后疼痛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作了分析.结果:本组镇痛效果优良者158例(占87.8%),满意者12例占6.7%,不满意者10例(5.5%).出现的副作用为:尿潴留19例,腹胀8例,单侧下肢麻木6例,头晕、嗜睡7例,恶心呕吐4例,呼吸抑制1例.结论:经硬膜外留置管连续注药用于术后镇痛具有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操作简单,管理容易,易于在中小医院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甘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紫杉醇加5-氟尿嘧啶持续滴注并联合力尔凡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紫杉醇、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5-FU)持续滴注联合力尔凡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晚期鼻咽癌41例,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取以下方案:紫杉醇150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醛氢叶酸200 mg/m2,静脉滴注2h,随后5-FU 375 mg/m2静脉推注10 min,再接5-FU 3.0 g/m2用输液泵连续滴注48 h.治疗组的治疗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力尔凡20 mg/d,静脉滴注.以上治疗每3周重复,至少完成2个疗程治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52.3%、45.0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10.8个月,1a生存率分别为33.3%(7/21)、30.0%(6/20),3 a生存率分别为9.5%(2/21)、10.0%(2/20),上述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0.9%、4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消化道反应、肌肉和关节疼痛、脱发等.治疗组发热多见(P<0.05).结论:紫杉醇、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持续滴注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为患者所耐受,加用力尔凡可提高临床受益反应水平,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杰荣;张英;蔡良真;梁启廉;陈梓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液流变学变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并发症53例,无微血管并发症53例,以及5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两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SI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ISI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呈显著正相关(r=0.624,0.428,0.346,0.382,P值分别<0.001,0.01,0.05,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r=-0.352, P<0.05).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液粘度,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郭行端;张燕;叶志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检出胃底疾病159例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胃底疾病的发病情况,以此引起人们对胃底疾病的重视.方法:对我院1980~1999年20年间有上消化道症状人群19274例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胃底疾病159例,检出率为0.82%,其中慢性胃底炎77例,胃底癌3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14例,胃底溃疡16例,胃底息肉1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5例,平滑肌瘤1例.结论:胃底癌占胃底疾病发病率的第2位,发现病变应进行活检送病理检查,以便提高胃底疾病的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陈平湖;李剑;黄元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听力教学中的间接言语行为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主旨大意、重点的事实细节、理解隐含的意义、言语的交际功能、理解说话人的观点态度等[1].这种能力的获得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掌握基本的听力技能,即善于捕捉重要信息,进行正确推理,通过综合归纳抓住中心思想.

    作者:宁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对小型猪皮肤长程涂布的毒性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对小型猪皮肤长程涂布的毒性.方法:32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4组,每组8只.每日涂药1次,封包6 h,连续8周,比较给药前后的动物外观体征、活动状态、体重增加、脏器系数、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学、清晨血清皮质醇浓度,以及皮肤和内脏的病理改变.结果:低、中、高三种剂量对实验动物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学、外观体征、活动状态、体重增加、脏器系数均无不良影响,涂药部位皮肤和心、肝、肾、肺、胃未见异常.但涂药部位肾上腺皮肤萎缩,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其程度随剂量和疗程增加而加强,停药2周后上述改变均可自行恢复.结论:丙酸氯倍他索引起毒性的靶器官是肾上腺皮质和涂药部位皮肤,剂量增加、时间延长其不良反应也增强,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作者:王振超;黄壮雄;许建鹏;陈英;郑丽燕;王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与心肌损伤及腺苷对损伤的保护作用

    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目前细胞因子在心肌损伤中的介质作用已经被深入研究,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心肌损伤关系的研究更是当今心血管学的一大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证明抗炎措施是某些心血管疾病较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之一.腺苷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腺苷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心肌保护的作用渐受关注.许多学者在腺苷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方面做了许多研究.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宇戈;谭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湛江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抗体的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湛江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抗体的检测情况.方法:使用国家批批检定的国产与进口抗-HIV1/2 ELISA 试剂对湛江市1999~2003年的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标本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送湛江市防疫站及广东省防疫站分别以PA法及WB法确认.结果:80362名无偿献血者中初筛阳性212人,确认为抗-HIV阳性2人.结论:湛江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HIV感染者,应加强宣传教育和提高检测质量,对初筛阳性结果报告要作好解释工作.

    作者:周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和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是农业上应用广泛、有效的杀虫剂,对人体有剧毒,它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是基层医院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肺水肿、气管痉挛而死亡.近年来,我科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12例,现将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青梅;孙一娜;骆梅;庞美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盐酸纳络酮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20例

    既往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一般采用常规脱水加亚冬眠疗法,重型患者在极期出现呼吸困难时,一般加用呼吸兴奋剂治疗;但持续使用呼吸兴奋剂,患者有时会出现呼吸抑制或出现强直性惊厥等不良现象,加重病情,使患者难以渡过极期而死亡.为改善这种状况,我科尝试应用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伍思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8例DAI患者按纳入时间顺序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予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于治疗前后行GCS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除治疗后10 d外)GCS评分在治疗后不同时期均明显增加(P<0.01),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治疗组的病死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7%(P<0.01),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改善DAI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其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钟晖东;陈伟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02例打鼾患者多导睡眠图分析

    目的:观察多导睡眠图(PSG)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打鼾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记录患者的颈围、体重指数(BMI)、有效睡眠占记录时间百分比(睡眠效率)、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呼吸紊乱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及血氧饱和度≤90%的累积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 90%).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对比,102例打鼾患者中,SAS 88例(占86.3%),非SAS 14例(占13.7%).其中颈围、BMI、AHI、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MinSaO2和SI 90%,在SAS及非SAS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 PSG是诊断SAS、判定病情程度、指导治疗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马永忠;黄桂球;张楠;谭慧仪;傅敏仪;陈嵘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变探讨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陈旧管理模式的现状,对更新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重组管理模式、实行特色服务和个性服务、建立馆员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转变进行了探讨.

    作者:杨兴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4例子宫腺肌症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声像图分析

    目的:通过对24例子宫腺肌症误诊声像图的分析,对子宫腺肌症声像图及诊断作初步的分析.方法:对346例B超及临床均诊断为子宫肌瘤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6例病例中,有24例子宫腺肌症B超及临床均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率为6.9%.结论:对于生育期妇女,如果有痛经史,发现子宫增大,质地变硬,宫内光点增粗,应警惕子宫腺肌症的存在.

    作者:刘国江;苏建平;林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实习医生医德教育实践体会

    医德是医务人员必备的品德.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人,众所周知,医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同样,医德的好坏,也会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医德不过硬,业务能力也难以精深.

    作者:谢礼位;苏汝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碘酊联合达克宁霜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10例

    外耳道真菌病又称真菌性外耳道炎,是指真菌进入外耳道引起的皮肤感染.本病好发于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及季节,长期滥用抗生素及激素者易患本病.患者主要以外耳道奇痒难忍为主诉,比较痛苦.我科用碘酊联合达克宁霜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10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翁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与病理性瘢痕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HS)和瘢痕疙瘩(keloid, K),是皮肤对创伤、炎症、烧伤、外科或自发的一种过度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患者不仅有瘙痒、刺痛等症状,并常常影响美观和患者的肢体功能.目前有关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形成机制尚未明了[1].近年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因子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余建军;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型免疫抑制剂酶酚酸酯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酶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骁悉,是一种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生的新型免疫抑制剂.MMF为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被迅速水解成酶酚酸,后者可逆性、非竞争地抑制次黄嘌呤核苷一磷酸脱氢酶,抑制了鸟嘌呤核苷的从头合成途径(经典途径)[1],而此嘌呤合成途径对T、B淋巴细胞的增殖是关键的.其他血细胞具有嘌呤合成的补救途径,因此,MMF的这种抗细胞增殖作用对其他细胞影响不大,而对淋巴细胞而言具有相对选择性.

    作者:张丽君;叶志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湛江市3~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3~7岁儿童的调查,了解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为指导本地区儿童喂养和健康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市区和郊区116间幼儿园抽查11764名3~7岁儿童,检测其身长、体重并排除相关疾病.结果: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7.99%,其中以轻度肥胖为主占77.87%,女童高于男童(P<0.001),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随着年龄有增加趋势(χ2=20.923,P<0.001).结论:加强家庭、社会特别是幼儿园、学校的儿童保健宣传已刻不容缓,应大力提倡科学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幼儿园、学校应组织开展各种适宜不同儿童年龄的体育运动.

    作者:王兰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