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李小群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 酚妥拉明, 应用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胃粘膜糜烂, 止血作用, 止血效果, 疗效满意, 溃疡出血, 护理体会
摘要:垂体后叶素不仅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止血效果,且对胃粘膜糜烂、溃疡出血有止血作用.我院于1995~1997年收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51例,应用垂体后叶素和酚妥拉明联合应用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5-单硝基异山梨醇酯血浆浓度的CGC-ECD检测及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单剂量口服5-单硝基异山梨醇酯(5-ISMN)缓释小丸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40 mg 5-ISMN国产缓释小丸和进口缓释小丸,采用CGC-ECD测定体内5-ISMN的血药浓度.结果: 缓释小丸呈一级吸收的二房室开放模型,国产受试药品和进口参比药品的Cmax分别为(621.83±77.48)μg/L和(619.83±73.50)μg/L,tmax分别为(5.0±0.6)h和(5.2±0.9)h,MRT分别为(12.67±1.10)h和(12.88±1.26)h,t1/2分别为(7.83±1.21)h和(7.75±1.10)h,AUC0-36分别为(6824.4±618.9)μg*h/L和(6790.4±605.7)μg*h/L.结论: 以AUC0-36数值表征的国产缓释小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63±5.86)%;选择tmax、Cmax和AUC0-36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与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国产缓释小丸和进口缓释小丸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刘新宇;吴芳;陈连剑;许香广;陈小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子宫内翻脱垂死亡1例

    患者22岁,孕1产1,因足月妊娠于2001年2月2日6:10 PM在家顺产一活婴,由接生员接生,产后约0.5 h未娩出胎盘,经用力牵拉脐带及按压宫底后胎盘脱出阴道口,与子宫粘连,伴阴道大出血,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双肺呼吸音减弱.心率50次/min,律齐,心音减弱.下腹部未触及子宫底.阴道口外见红色球状物,部分组织坏死,有臭味,胎盘已剥离娩出.血常规:RBC 2.12×1012/L,HGB 76 g/L,WBC 34.4×109/L.入院诊断:(1) 急性子宫内翻脱垂;(2) 重度失血性休克;(3) 感染性休克.抢救经过: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输液(静脉切开见血管壁已塌陷)、输血、纠正酸中毒、使用升压药等抗休克治疗同时使用强心剂、呼吸兴奋剂治疗.经积极抢救2个多小时,呼吸恢复为18次/min,心率为80次/min,但血压一直测不到,子宫出血不止.于2月3日0时在抗休克同时行子宫全切除术.术中用心电监护仪测血压为5.5/2.5 kPa,术中、术后一直使用升压药,积极抗休克及抗感染治疗,但病情无好转,终因不可逆性休克,抢救无效于2月3日4:00 AM死亡.讨论:急性子宫内翻是第三产程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即出现出血及休克,未及时抢救者,往往在3~4 h内死亡(李大慈.现代产科治疗学.1997:183).其死因常是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故及时诊断,且在1 h内行紧急有效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性子宫内翻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有密切关系,此例是由于接生员用力牵拉脐带及按压宫底所致,且未能及时确诊与抢救,转入我院时已出现不可逆休克,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子宫内翻的预防关键在于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胎儿已娩出,但胎盘尚未剥离前,切勿过度牵拉脐带、按压宫底使胎盘尽早娩出,可先用手按摩宫底或使用宫缩剂,以促进子宫收缩,胎盘剥离后再按压宫底以协助娩出胎盘.此例是在家分娩,所以应加强孕产妇孕期管理,尽量做到住院分娩.

    作者:骆东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抗-HCV两种酶法国产试剂检测结果的比较

    目的:了解抗-HCV两种酶法国产试剂的检测效能.方法:按 <血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和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抗-H CV的酶分析试剂进行配对检测分析.结果:对18 782份血样标本 ,新创试剂(初检)抗-HCV的阳性率为0.72%;华美试剂(复检)为0.57%. 对202份阳性结果进行χ2检验,两试剂的检测有高度的显著性(P<0.01) .结论:两种国产抗-HCV酶检测试剂,其厂间差异明显,值得注意 .无偿献血血液作两次检验,可提高抗-HCV阳性标本的检出,更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周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术后脑移位再次手术27例分析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脑受压、缓解脑移位,然而尚有部分患者首次手术后再出现脑移位,被迫再次手术.1994年1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27例此类患者,现对其作回顾性分析,并对首次术后出现脑移位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张奇东;江泉;方陆雄;漆松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39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方法:用加压螺钉治疗39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结果:随诊0.5~3 a(平均1 5个月), 结果髋关节优良率为89.3%.结论: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 ,具有可靠与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应注意病例的选择及注意处理合并小粗隆骨折.

    作者:邓海棠;陈友明;龙朝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阴道超声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的效果

    目的:应用经阴道超声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的效果.方法:对290例早期妊娠需终止妊娠者,于用药前后以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及双侧附件进行观察,于药物流产后7~15 d再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252例完全流产(89.4%),30例流产效果欠佳(10.6%).结论:在进行药物流产前后,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及早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诊断,动态观察子宫腔内情况,对防治药流不全而引起的子宫出血等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作者:武艳琳;孙显斌;王祥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7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对72例老年SCI的临床及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2例中合并症多的为高血压(86.1%),其次是一过性脑缺血(TIA)(61.1%),再次为慢性房颤(47.2%).CT特点:梗死灶多在10 mm以内,占85.2%,大部分梗死灶为椭圆形、裂隙状,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结论:要阻止SCI进一步发展为症状性脑梗死,就必须积极控制高血压、慢性房颤、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脑部CT检查可早期发现SCI.

    作者:肖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阻塞性黄疸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的机制及丹参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阻塞性黄疸(阻黄)时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与中性粒细胞(PMN)的关系及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8只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SO+NS)、阻黄组(BDL+NS)、治疗对照组(SO+SM)及丹参治疗组(BDL+SM),于胆管结扎第7、14天两个时相点分别检测门静脉内毒素、小肠髓过氧化酶(MPO)和小肠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观察肠粘膜结构变化.结果: BDL+NS组第7、14天两时相点,内毒素逐渐增高[(1.077±0.336)Eu/mL→(2.185±0.566)Eu/mL,P<0.01],小肠MPO活性升高[(2.850±1.220)U/mg→(4.929±1.371)U/mg,P<0.01],小肠DAO活性逐渐下降[(1.703±0.355)U/mg→(1.218±0.407)U/mg,P<0.05],肠粘膜损伤评分升高.BDL+SM组第7天时与BDL+NS组比较内毒素降低和DAO活性升高均很显著,基本接近SO+SM组水平,第14天时与BDL+NS组比较内毒素显著降低和DAO活性显著升高,但与SO+SM组差异仍有显著性,而BDL+SM组的MPO活性却逐日增高,第7、14天时与BDL+NS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MN聚集并活化是阻黄时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的重要机制;丹参能早期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但不是通过阻止PMN聚集来实现的.

    作者:缪辉来;林木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27例老年人急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对327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人急性腹膜炎绝大多数是继发性(97.2%)(急性感染占46.5%,急性穿孔占48.6%),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漏诊.本组患者手术治疗274例,治愈253例(92.3%),死亡21例(7.7%);保守治疗53例,治愈43例(81.1%),死亡10例(18.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急性腹膜炎有就诊延迟,临床表现不典型,漏诊、误诊率高的特点.术前并存疾病及手术延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正确诊断,早期手术,积极处理并存疾病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唐冰;陈正煊;祁少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带骨瓣的髌韧带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分析

    目的:评价带骨瓣的自体髌韧带中1/ 3移植材料重建前叉韧带(ACL)手术效果.方法:用带骨瓣的自体髌韧带中1/3重建ACL 14例,其中膝关节切开手术6例(A组),膝关节镜下手术 8例(B组).结果:经随访, A组平均32个月,优3例,良1例,中2例;B组平均18个月,优3例,良3例,中2 例.两组病例在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上术后均有明显改善,无髌骨骨折、髌韧带断裂等并发症.B组尚有创伤小、保持关节囊完整、可同时进行滑膜及半月板部分切除等微创手术、术后能早期行肢关节功能活动锻炼仪操作及功能锻炼、康复快等优点.结论:带骨瓣的自体髌韧带中1/3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理想方法,尤其在关节镜下重建ACL更值得推荐.

    作者:骆向华;郑秋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中医证属气血两虚型) 的疗效.方法: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2例, 治疗组予口服益气维血颗粒,对照组予口服阿胶补血口服液,疗程均为30 d.结果:[ HT6F〗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9例,有效10 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12.271,P<0.0 01).未见副作用.结论:益气维血颗粒对缺铁性贫血中医证属气血两虚型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业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对三磷酸腺苷复律的影响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 SVT)患者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及其对三磷酸腺苷(ATP)复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 ATP复律的 30例男性PSVT患者动态心电图记录的24 h心电信息及其心率变异性(HRV). 结果:24例PSVT患者(A组)发作前5 min的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高频成分(HF)均较复律后明显降低(P<0.01),低频成分 (LF)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明显升高(P<0.01);6例患者 (B组)PSVT发作前SDNN、HF、LF及LF/HF则无明显改变.B组复律所需ATP的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1).PSVT发作前5 mi n的LF/HF比值与ATP复律所需的量呈现显著负相关(r=-0.47, P<0.05).结论:80%PSVT患者发作前存在交感神经张力升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是导致ATP复律时剂量差异的原因之一.

    作者:凌文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30例给予消心痛(10 mg,每日3次).4周后进行心绞痛主要症状、心电图、疗效及毒副作用评估.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例数及心电图异常改善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颈丛神经阻滞法与传统法治疗急性颈肩软组织损伤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颈丛阻滞法与传统法治疗急性颈肩软组织损伤的效果 .方法:将62例急性颈肩软组织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法组和颈丛阻滞法(简称颈丛法) 组.传统法组(n=20)口服消炎止痛药,损伤部位按摩理疗;颈丛法组(n= 42)用镇痛复合液阻滞患侧颈浅丛.结果:颈丛法组痊愈29例,显效 11例,有效2例;传统法组痊愈4例,显效5例,有效11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c=18.84,P<0.001).传统法组有11例出现副作用,颈丛法组未见副作用.结论:颈丛阻滞法治疗颈肩软组织损伤奏效快,疗程短,痊愈率高,无副作用,颇值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仙;姚业兴;陈书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藤黄微球菌致败血症7例及脓肿1 例

    目的:报道藤黄微球菌致败血症7 例及脓肿1例.方法:从患者血液及脓液中分离出菌株并作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7例败血症患者中分离菌株7株,脓液中分离出1株,均鉴定为藤黄微珠菌.7例败血症治愈6例,死亡1例. 结论:藤黄微球菌可致人体败血症和严重感染.

    作者:柯水源;林湛;戴湘春;何玉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复安加维生素B6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呕吐的疗效观察

    化疗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化疗中止.为使化疗顺利进行,有效止吐对白血病化疗病人十分重要.胃复安与维生素B6均有止吐作用,其疗效比较明确,为临床所常用.为减少胃复安与维生素B6的用量及其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我们以胃复安加维生素B6行穴位注射,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崔梅清;杨小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针在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急救中心处于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急救中心的护士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救治患者的基本保障.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是一种新技术,本科自1999年7月至2000年4月采用静脉留置针抢救211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才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温喷雾配合药物治疗面部皮炎109例疗效观察

    面部皮炎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各异,但采用低温喷雾配合药物治疗,文献报道极少.我科美容中心自1995年以来,采用该法治疗面部皮炎109例,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现报道

    作者:陈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与病理.方法:对42例iNS并发ARF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iNS并发ARF的发生率为5.87%,临床上以少尿型为主(78.6%),起病均在iNS的急性期.4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少尿,尿素氮与血清肌酐增高.肾脏病理检查肾小球以轻微改变为主,其中微小病变型16例,轻度系膜增生型肾炎21例;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却表现为广泛肾间质水肿及小管上皮细胞灶性坏死.经利尿、强的松等治疗后,36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iINS并发ARF多发生于肾小球轻微改变者;尽早明确iNS并发ARF,并给予适当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肾功能可以恢复.

    作者:许勇芝;刘华锋;唐德;黄萍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不同损害期患者血清脂蛋白(α)水平的检测及血液透析对其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CRI)不同损害期患者血清脂蛋白(α) [Lp(α)]水平和临床意义以及血液透析(HD)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浊度法测定了229例CRI患者和96例健康人的血清(Lp(α)水平;对肾功能损害不同期的Lp(α)水平作比较,并与血肌酐(Scr)水平做相关分析;比较非HD组及维持HD组的Lp(α)水平.结果: CRI患者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Lp(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01),血清Lp(α)水平与Scr呈中度正相关(r=0.54,P<0.01),HD组较非HD组Lp(α)水平增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RF患者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血清Lp(α)水平增高,HD可使其进一步增高.

    作者:刘海燕;唐德;麦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