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梅
针对胃癌具较高的转移性和对传统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强的特点,现采用新铂类药物奥沙利铂(乐沙定)治疗晚期胃癌伴多发转移肠癌1例,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华萍;余忠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经验.方法:根据窒息原因、临床表现及CT分度,对162例窒息后脑损伤患儿作临床分析.结果 :162例中治愈147例,好转12例,死亡3例;分度确诊后,及早治疗、干预可提高治愈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高危分娩应有儿科医师在场、产、儿科密切合作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窒息发生;及早治疗、干预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青艳;黄紫红;冯阳宁;何逢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肺大疱破裂致难治性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在气管内插管加全麻下,取患侧第5或第6肋间入胸行肺大疱切除修补术.结果与结论:9例均痊愈出院,死亡1例,本术式简单,效果好,能迅速切除病灶,解除气胸的诱因及其临床症状等优点.
作者:温仕鑫;许锡荣;张伟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单剂量口服5-单硝基异山梨醇酯(5-ISMN)缓释小丸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40 mg 5-ISMN国产缓释小丸和进口缓释小丸,采用CGC-ECD测定体内5-ISMN的血药浓度.结果: 缓释小丸呈一级吸收的二房室开放模型,国产受试药品和进口参比药品的Cmax分别为(621.83±77.48)μg/L和(619.83±73.50)μg/L,tmax分别为(5.0±0.6)h和(5.2±0.9)h,MRT分别为(12.67±1.10)h和(12.88±1.26)h,t1/2分别为(7.83±1.21)h和(7.75±1.10)h,AUC0-36分别为(6824.4±618.9)μg*h/L和(6790.4±605.7)μg*h/L.结论: 以AUC0-36数值表征的国产缓释小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63±5.86)%;选择tmax、Cmax和AUC0-36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与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国产缓释小丸和进口缓释小丸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刘新宇;吴芳;陈连剑;许香广;陈小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IFN-γ是一种多效能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非病毒性病原体,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调节免疫反应等功能.IFN-γ可诱导细胞合成多种蛋白质和酶,其中某些产物被认为与其抗感染活性有关,如一氧化氮合酶(NOS)、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等.IDO是催化色氨酸降解的酶,而色氨酸是人体的一种必需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重要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前体物质.色氨酸缺乏,细胞生长会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IDO降解色氨酸与IFN-γ介导的限制细胞内外病原体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芦王英;朱家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产痛不仅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而且对母儿均有危害,从而导致宫缩不协调、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本文观察了鞘内(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吗啡与芬太尼进行无痛分娩的效果和并发症.
作者:杨伟才;何文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优点. 方法: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0例.结果:10例均获成功,术后1~2 d可进食流质、下床活动,术后6~8 d出院.除1例有轻度肛门狭窄需扩肛6个月外,其余病例无肛门失禁、狭窄或便秘,无切口感染、腹膜炎等, 术后无需扩肛.结论: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邓建中;梁伟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对72例老年SCI的临床及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2例中合并症多的为高血压(86.1%),其次是一过性脑缺血(TIA)(61.1%),再次为慢性房颤(47.2%).CT特点:梗死灶多在10 mm以内,占85.2%,大部分梗死灶为椭圆形、裂隙状,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结论:要阻止SCI进一步发展为症状性脑梗死,就必须积极控制高血压、慢性房颤、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脑部CT检查可早期发现SCI.
作者:肖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食品从业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收集1995年食品从业人员HB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资料作为本底对照;2000年对食品从业人员采血测定HBV感染标志,观察HBV血清流行率的变动趋势.结果与结论:在食品从业人员中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控制乙肝在人群中的水平传播.
作者:兰冰洁;彭德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婴幼儿头颈部皮肤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采用糖皮质激素内服,硬化剂注射,高频电凝固等综合法.[ HT6XBS〗结果:32例中治愈22例,显效8例,好转2例.结论:综合法治疗婴幼儿头颈部皮肤血管瘤疗效满意.
作者:刘咏;刘永义;汤少明;梁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中医证属气血两虚型) 的疗效.方法: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2例, 治疗组予口服益气维血颗粒,对照组予口服阿胶补血口服液,疗程均为30 d.结果:[ HT6F〗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9例,有效10 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12.271,P<0.0 01).未见副作用.结论:益气维血颗粒对缺铁性贫血中医证属气血两虚型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业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5年至1999年10月共收治人工晶体术后固定性瞳孔夹持并后发障12例12眼,经手术复位及后囊中央部分切除,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汤伟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解心血管疾病与白介素-8(IL-8)的关系,探讨IL-8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我们对6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进行了IL-8水平的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如飞;马泽麟;敖晓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应用植骨加内固定、肌皮瓣转移修复及骨外固定器固定、吻合血管骨瓣转移和髓内钉等方法治疗.结果:34例中,30例随访1 a以上,28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6个月.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以植骨加坚强内固定为主,骨外固定器及带锁髓内钉应用在局部感染或软组织条件差的骨不愈合病例中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者:李兰泉;谢造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B型超声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超声诊断仪,对12例肠梗阻的表现进行回顾性超声显像分析.结果:肠梗阻在B超声像图上可清晰显示肠管扩张伴积液积气及肠壁粘膜水肿征象,并可观察到肠蠕动情况.12 例中有11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B超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 B超对肠梗阻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崔小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急救中心处于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急救中心的护士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救治患者的基本保障.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是一种新技术,本科自1999年7月至2000年4月采用静脉留置针抢救211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才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回顾分析Peutz-Jegher综合征(PJS)的诊治经验,提高其手术治疗水平.方法: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10 a PJS的临床资料,分析诊疗情况.结果:10 a两院收治PJS 9例均有皮肤粘膜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其中保守治疗1例,纤维内镜电切2例,外科手术5例,改良式术中内镜(从胃肠壁切口进镜)配合手术治疗1例,疗效满意.结论:PJS息肉症状轻,小于2 cm可内科治疗;于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的可内镜电切;多段肠道(特别是空、回肠)的多发性息肉宜行改良式术中纤镜配合手术切除,应避免胃肠部分切除.
作者:刘付战;梁毅;隋杰;吴志平;谢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栓通是从三七中提取有效活性成份--三七总皂甙精制而成,临床已广泛用于血管性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少.但我科曾遇12例因静脉点滴血栓通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8~62岁.因脑动脉硬化或眼内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用血栓通(广东永康药业公司生产)10~1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其中9例在治疗的第3~5天、2例在治疗的第7天时,患者面部、颈部及躯干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状,伴瘙痒,四肢症状较轻微,经立即停药,酌情使用50%葡萄糖20 mL加入地塞米松10 mg静注,或50%葡萄糖40 mL加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缓慢推注或5%葡萄糖500 mL加氢化可的松20 mg静脉慢滴;使用抗组织胺药物非那根25 mg肌注,口服扑尔敏4 mg,3次/d,炉甘石洗剂涂擦患处等处理,皮疹消退.另1女性患者,52岁,曾有青霉素过敏史,当血栓通静滴约10 min时,突然出现全身搔痒,胸闷、气促、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由输液前的130/80[订日期]2001-04-20
作者:王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带骨瓣的自体髌韧带中1/ 3移植材料重建前叉韧带(ACL)手术效果.方法:用带骨瓣的自体髌韧带中1/3重建ACL 14例,其中膝关节切开手术6例(A组),膝关节镜下手术 8例(B组).结果:经随访, A组平均32个月,优3例,良1例,中2例;B组平均18个月,优3例,良3例,中2 例.两组病例在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上术后均有明显改善,无髌骨骨折、髌韧带断裂等并发症.B组尚有创伤小、保持关节囊完整、可同时进行滑膜及半月板部分切除等微创手术、术后能早期行肢关节功能活动锻炼仪操作及功能锻炼、康复快等优点.结论:带骨瓣的自体髌韧带中1/3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理想方法,尤其在关节镜下重建ACL更值得推荐.
作者:骆向华;郑秋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并后脱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21例髋臼骨折并后脱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髋臼骨折完全愈合且功能良好,占85.7%;骨折不愈合3例,其中克氏针游走1例,术后出现感染2例.结论:髋臼骨折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可避免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功能障碍、骨盆代偿性倾斜.牢固的内固定是髋臼骨折愈合的根本,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
作者:李海平;龙朝仪;陈友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