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2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临床分析

李青艳;黄紫红;冯阳宁;何逢爱

关键词:新生儿, 窒息, 脑损伤
摘要:目的:总结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经验.方法:根据窒息原因、临床表现及CT分度,对162例窒息后脑损伤患儿作临床分析.结果 :162例中治愈147例,好转12例,死亡3例;分度确诊后,及早治疗、干预可提高治愈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高危分娩应有儿科医师在场、产、儿科密切合作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窒息发生;及早治疗、干预可提高治愈率.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9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孕栓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抽取足月妊娠自然临产者158例(除外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随机分为研究组(n=9 8)和对照组(n=60).胎儿娩出后研究组即肛门置入卡孕栓1 mg,对照组则静脉注射催产素.结果: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 ),且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提示卡孕栓比催产素肯有更强的缩宫作用,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安全.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性糖尿病性癫痫1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性2型糖尿病癫痫样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方法: 对以癫痫样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结果:本组老年性2型糖尿病癫痫样发作的发作类型以单纯局限性为主有6例(占5 0%),发作期脑电图(EEG)异常率100%,空腹血糖(17.05±1.32) mmol/L,脑脊液糖(11.55±0.77) mmol/L和血浆渗透压 (300±2.5) mmol/L,与癫痫样发作控制3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性2型糖尿病癫痫样发作与血糖、脑脊液糖和血浆渗透压有关,对以癫痫样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患者,应及时检测血糖, 以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何家荣;沙翔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62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经验.方法:根据窒息原因、临床表现及CT分度,对162例窒息后脑损伤患儿作临床分析.结果 :162例中治愈147例,好转12例,死亡3例;分度确诊后,及早治疗、干预可提高治愈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高危分娩应有儿科医师在场、产、儿科密切合作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窒息发生;及早治疗、干预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青艳;黄紫红;冯阳宁;何逢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阴道超声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的效果

    目的:应用经阴道超声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的效果.方法:对290例早期妊娠需终止妊娠者,于用药前后以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及双侧附件进行观察,于药物流产后7~15 d再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252例完全流产(89.4%),30例流产效果欠佳(10.6%).结论:在进行药物流产前后,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及早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诊断,动态观察子宫腔内情况,对防治药流不全而引起的子宫出血等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作者:武艳琳;孙显斌;王祥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血管疾病中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为了解心血管疾病与白介素-8(IL-8)的关系,探讨IL-8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我们对6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进行了IL-8水平的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如飞;马泽麟;敖晓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测定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Gs )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胃溃疡、胃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Gs水平明显增高(P<0.05), 并与肿瘤发生的部位和疾病分期有关(P<0.05),病灶切除后血清Gs可明显降低(P<0 .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Gs水平增高,测定血清Gs有助于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谢维钊;麦茂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铃兰欣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铃兰欣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8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男21例,女17例)静滴铃兰欣4 g/d,分2次滴注,疗程4~7 d,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做痰培养并检查肝肾功能.结果:38例患者经过治疗,总有效率92.1%,痰清除率为89.2%,不良反应5.2%.结论:铃兰欣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可用于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作者:黄冠华;吴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温喷雾配合药物治疗面部皮炎109例疗效观察

    面部皮炎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各异,但采用低温喷雾配合药物治疗,文献报道极少.我科美容中心自1995年以来,采用该法治疗面部皮炎109例,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现报道

    作者:陈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脐带过度扭转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脐带过度扭转的临床特征,提高识别能力,减少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脐带过度扭转的发生与围产儿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过度扭转发生率为1.2%,手术产率为35.4%,新生儿窒息率为12.1%,围产儿死亡率为48.3%,均明显高于同期无脐带过度扭转者,结论:脐带过度扭转的围产儿死亡率高,提高对脐带扭转的认识,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桂香;王祥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复安加维生素B6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呕吐的疗效观察

    化疗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化疗中止.为使化疗顺利进行,有效止吐对白血病化疗病人十分重要.胃复安与维生素B6均有止吐作用,其疗效比较明确,为临床所常用.为减少胃复安与维生素B6的用量及其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我们以胃复安加维生素B6行穴位注射,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崔梅清;杨小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瘤体内血流变化的彩色多普勒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HCC)介入治疗前,后瘤体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测量30例HCC病人行介人治疗(Transcatheter oily chemoembolization TOCE)前、后肿瘤血供及血流分级的变化.结果:TOCE后,肿瘤内部及周边动脉血流明显减少(P<0.01).结论:CDFI对于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判定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凌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30例给予消心痛(10 mg,每日3次).4周后进行心绞痛主要症状、心电图、疗效及毒副作用评估.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例数及心电图异常改善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术后脑移位再次手术27例分析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脑受压、缓解脑移位,然而尚有部分患者首次手术后再出现脑移位,被迫再次手术.1994年1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27例此类患者,现对其作回顾性分析,并对首次术后出现脑移位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张奇东;江泉;方陆雄;漆松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两疗程法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降低十二指肠溃疡远期复发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两疗程法清除幽门螺旋杆菌(HP)对十二指肠溃疡远期复发率的效果.方法:将HP感染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11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5例,用法莫替丁、阿莫西林、甲哨唑、维敏胶囊联合用药,疗程2周;B组56例,用药同前,半年后重复治疗2周.完成治疗后,分别在6、12、18和24月复查胃镜及HP PCR检测.结果: A组四个时间段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9%、9.4%、3.8%、3.8%,2 a总复发率18.9%;B组为0%、1.8%、1.8%、1.8%,2 a总复发率5.4%.两组比较,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两疗程法清除HP能明显降低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复发率.

    作者:刘奕可;刘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全麻加颈丛神经阻滞对复杂性甲状腺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全麻加颈丛阻滞用于复杂性甲状腺手术是否优于全麻.方法: 68例复杂性甲状腺手术分为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42例和全麻组(B组)2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毕的血压、心率、血糖变化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间术前血压、心率和血糖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开始和分离甲状腺时血压、心率及术中血糖变化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在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较术前、术中和术毕明显升高(P<0.01);而B组在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与术中比较无差异,但比术前和术毕明显升高(P<0.01).结论: 复杂性甲状腺手术选择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及缩短术毕清醒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作者:李立志;邓烈华;邵义明;彭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抗抑郁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心理治疗及加服抗抑郁药氟西汀(百忧解)20 mg/d,顿服,疗程为12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明显改善(P<0.01),心绞痛复发率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例低(P<0.05).结论: 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的近期预后.

    作者:吕世权;曾武涛;冯爱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非药物疗法在控制化疗恶心呕吐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非药物疗法在控制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中的作用.方法: 以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联合止吐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意识干扰、指导性意念、渐进性肌肉放松和针刺穴位等非药物疗法对96例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在控制恶心方面,治疗组35例无恶心,且无1例出现重度恶心,而对照组仅15例无恶心,且有2例出现重度恶心;在控制呕吐方面,治疗组有40例完全控制,12例部分控制,有效率达96.3%,而对照组仅15例完全控制, 18例部分控制,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P<0.01). 结论:非药物疗法对控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丰;鲁汉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06例大涎腺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大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与疗效的关系,以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106例患者中腮腺91例,颌下腺13例,舌下腺2例,分别采用单纯手术(31例)和术后放疗或(和)化疗辅助(73例),并对其5 a和10 a生存率进行统计.结果:106例得到3 a以上随访103例,总的5 a生存率70.8%,10 a生存率61.6%.结论:对涎腺癌的治疗关键是首次手术方法正确,范围足够,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

    作者:李文荟;潘国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栓通致不良反应12例

    栓通是从三七中提取有效活性成份--三七总皂甙精制而成,临床已广泛用于血管性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少.但我科曾遇12例因静脉点滴血栓通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8~62岁.因脑动脉硬化或眼内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用血栓通(广东永康药业公司生产)10~1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其中9例在治疗的第3~5天、2例在治疗的第7天时,患者面部、颈部及躯干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状,伴瘙痒,四肢症状较轻微,经立即停药,酌情使用50%葡萄糖20 mL加入地塞米松10 mg静注,或50%葡萄糖40 mL加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缓慢推注或5%葡萄糖500 mL加氢化可的松20 mg静脉慢滴;使用抗组织胺药物非那根25 mg肌注,口服扑尔敏4 mg,3次/d,炉甘石洗剂涂擦患处等处理,皮疹消退.另1女性患者,52岁,曾有青霉素过敏史,当血栓通静滴约10 min时,突然出现全身搔痒,胸闷、气促、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由输液前的130/80[订日期]2001-04-20

    作者:王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中医证属气血两虚型) 的疗效.方法: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2例, 治疗组予口服益气维血颗粒,对照组予口服阿胶补血口服液,疗程均为30 d.结果:[ HT6F〗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9例,有效10 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12.271,P<0.0 01).未见副作用.结论:益气维血颗粒对缺铁性贫血中医证属气血两虚型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业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