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志;邓烈华;邵义明;彭雪
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项血小板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OULTER-JT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1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和96例正常对照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压积(PCT);肾功能损害不同阶段(即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比较.结果:CRF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PC、PCT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CRF各组间BPC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肾功能衰竭期组、尿毒症期组的MPV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MPV、PCT可作为判断CRF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出血倾向的参考指标.
作者:麦奇;袁汉尧;刘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全麻加颈丛阻滞用于复杂性甲状腺手术是否优于全麻.方法: 68例复杂性甲状腺手术分为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42例和全麻组(B组)2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毕的血压、心率、血糖变化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间术前血压、心率和血糖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开始和分离甲状腺时血压、心率及术中血糖变化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在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较术前、术中和术毕明显升高(P<0.01);而B组在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与术中比较无差异,但比术前和术毕明显升高(P<0.01).结论: 复杂性甲状腺手术选择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及缩短术毕清醒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作者:李立志;邓烈华;邵义明;彭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栓通是从三七中提取有效活性成份--三七总皂甙精制而成,临床已广泛用于血管性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少.但我科曾遇12例因静脉点滴血栓通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8~62岁.因脑动脉硬化或眼内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用血栓通(广东永康药业公司生产)10~1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其中9例在治疗的第3~5天、2例在治疗的第7天时,患者面部、颈部及躯干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状,伴瘙痒,四肢症状较轻微,经立即停药,酌情使用50%葡萄糖20 mL加入地塞米松10 mg静注,或50%葡萄糖40 mL加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缓慢推注或5%葡萄糖500 mL加氢化可的松20 mg静脉慢滴;使用抗组织胺药物非那根25 mg肌注,口服扑尔敏4 mg,3次/d,炉甘石洗剂涂擦患处等处理,皮疹消退.另1女性患者,52岁,曾有青霉素过敏史,当血栓通静滴约10 min时,突然出现全身搔痒,胸闷、气促、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由输液前的130/80[订日期]2001-04-20
作者:王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年来,某些医疗单位的检验人员为求方便,在作尿常规检验时,只行尿液仪器分析,而省却了尿沉渣镜检.故此,漏检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诊.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尿沉渣(例如很有诊断价值的管型等)都能通过尿液分析仪反映出来,即使是对反映泌尿系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的白细胞的检测,两种方法提供的结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150例泌尿系感染或疑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样,作两种方法所测白细胞结果的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艺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颈丛阻滞法与传统法治疗急性颈肩软组织损伤的效果 .方法:将62例急性颈肩软组织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法组和颈丛阻滞法(简称颈丛法) 组.传统法组(n=20)口服消炎止痛药,损伤部位按摩理疗;颈丛法组(n= 42)用镇痛复合液阻滞患侧颈浅丛.结果:颈丛法组痊愈29例,显效 11例,有效2例;传统法组痊愈4例,显效5例,有效11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c=18.84,P<0.001).传统法组有11例出现副作用,颈丛法组未见副作用.结论:颈丛阻滞法治疗颈肩软组织损伤奏效快,疗程短,痊愈率高,无副作用,颇值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仙;姚业兴;陈书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22岁,孕1产1,因足月妊娠于2001年2月2日6:10 PM在家顺产一活婴,由接生员接生,产后约0.5 h未娩出胎盘,经用力牵拉脐带及按压宫底后胎盘脱出阴道口,与子宫粘连,伴阴道大出血,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双肺呼吸音减弱.心率50次/min,律齐,心音减弱.下腹部未触及子宫底.阴道口外见红色球状物,部分组织坏死,有臭味,胎盘已剥离娩出.血常规:RBC 2.12×1012/L,HGB 76 g/L,WBC 34.4×109/L.入院诊断:(1) 急性子宫内翻脱垂;(2) 重度失血性休克;(3) 感染性休克.抢救经过: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输液(静脉切开见血管壁已塌陷)、输血、纠正酸中毒、使用升压药等抗休克治疗同时使用强心剂、呼吸兴奋剂治疗.经积极抢救2个多小时,呼吸恢复为18次/min,心率为80次/min,但血压一直测不到,子宫出血不止.于2月3日0时在抗休克同时行子宫全切除术.术中用心电监护仪测血压为5.5/2.5 kPa,术中、术后一直使用升压药,积极抗休克及抗感染治疗,但病情无好转,终因不可逆性休克,抢救无效于2月3日4:00 AM死亡.讨论:急性子宫内翻是第三产程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即出现出血及休克,未及时抢救者,往往在3~4 h内死亡(李大慈.现代产科治疗学.1997:183).其死因常是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故及时诊断,且在1 h内行紧急有效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性子宫内翻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有密切关系,此例是由于接生员用力牵拉脐带及按压宫底所致,且未能及时确诊与抢救,转入我院时已出现不可逆休克,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子宫内翻的预防关键在于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胎儿已娩出,但胎盘尚未剥离前,切勿过度牵拉脐带、按压宫底使胎盘尽早娩出,可先用手按摩宫底或使用宫缩剂,以促进子宫收缩,胎盘剥离后再按压宫底以协助娩出胎盘.此例是在家分娩,所以应加强孕产妇孕期管理,尽量做到住院分娩.
作者:骆东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化疗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化疗中止.为使化疗顺利进行,有效止吐对白血病化疗病人十分重要.胃复安与维生素B6均有止吐作用,其疗效比较明确,为临床所常用.为减少胃复安与维生素B6的用量及其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我们以胃复安加维生素B6行穴位注射,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崔梅清;杨小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卡孕栓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抽取足月妊娠自然临产者158例(除外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随机分为研究组(n=9 8)和对照组(n=60).胎儿娩出后研究组即肛门置入卡孕栓1 mg,对照组则静脉注射催产素.结果: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 ),且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提示卡孕栓比催产素肯有更强的缩宫作用,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安全.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老年性2型糖尿病癫痫样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方法: 对以癫痫样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结果:本组老年性2型糖尿病癫痫样发作的发作类型以单纯局限性为主有6例(占5 0%),发作期脑电图(EEG)异常率100%,空腹血糖(17.05±1.32) mmol/L,脑脊液糖(11.55±0.77) mmol/L和血浆渗透压 (300±2.5) mmol/L,与癫痫样发作控制3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性2型糖尿病癫痫样发作与血糖、脑脊液糖和血浆渗透压有关,对以癫痫样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患者,应及时检测血糖, 以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何家荣;沙翔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针对胃癌具较高的转移性和对传统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强的特点,现采用新铂类药物奥沙利铂(乐沙定)治疗晚期胃癌伴多发转移肠癌1例,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华萍;余忠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脑受压、缓解脑移位,然而尚有部分患者首次手术后再出现脑移位,被迫再次手术.1994年1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27例此类患者,现对其作回顾性分析,并对首次术后出现脑移位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张奇东;江泉;方陆雄;漆松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药物疗法在控制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中的作用.方法: 以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联合止吐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意识干扰、指导性意念、渐进性肌肉放松和针刺穴位等非药物疗法对96例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在控制恶心方面,治疗组35例无恶心,且无1例出现重度恶心,而对照组仅15例无恶心,且有2例出现重度恶心;在控制呕吐方面,治疗组有40例完全控制,12例部分控制,有效率达96.3%,而对照组仅15例完全控制, 18例部分控制,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P<0.01). 结论:非药物疗法对控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丰;鲁汉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经阴道超声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的效果.方法:对290例早期妊娠需终止妊娠者,于用药前后以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及双侧附件进行观察,于药物流产后7~15 d再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252例完全流产(89.4%),30例流产效果欠佳(10.6%).结论:在进行药物流产前后,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及早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诊断,动态观察子宫腔内情况,对防治药流不全而引起的子宫出血等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作者:武艳琳;孙显斌;王祥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面部皮炎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各异,但采用低温喷雾配合药物治疗,文献报道极少.我科美容中心自1995年以来,采用该法治疗面部皮炎109例,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现报道
作者:陈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急救中心处于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急救中心的护士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救治患者的基本保障.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是一种新技术,本科自1999年7月至2000年4月采用静脉留置针抢救211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才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对327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人急性腹膜炎绝大多数是继发性(97.2%)(急性感染占46.5%,急性穿孔占48.6%),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漏诊.本组患者手术治疗274例,治愈253例(92.3%),死亡21例(7.7%);保守治疗53例,治愈43例(81.1%),死亡10例(18.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急性腹膜炎有就诊延迟,临床表现不典型,漏诊、误诊率高的特点.术前并存疾病及手术延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正确诊断,早期手术,积极处理并存疾病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唐冰;陈正煊;祁少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 SVT)患者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及其对三磷酸腺苷(ATP)复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 ATP复律的 30例男性PSVT患者动态心电图记录的24 h心电信息及其心率变异性(HRV). 结果:24例PSVT患者(A组)发作前5 min的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高频成分(HF)均较复律后明显降低(P<0.01),低频成分 (LF)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明显升高(P<0.01);6例患者 (B组)PSVT发作前SDNN、HF、LF及LF/HF则无明显改变.B组复律所需ATP的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1).PSVT发作前5 mi n的LF/HF比值与ATP复律所需的量呈现显著负相关(r=-0.47, P<0.05).结论:80%PSVT患者发作前存在交感神经张力升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是导致ATP复律时剂量差异的原因之一.
作者:凌文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并后脱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21例髋臼骨折并后脱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髋臼骨折完全愈合且功能良好,占85.7%;骨折不愈合3例,其中克氏针游走1例,术后出现感染2例.结论:髋臼骨折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可避免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功能障碍、骨盆代偿性倾斜.牢固的内固定是髋臼骨折愈合的根本,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
作者:李海平;龙朝仪;陈友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带骨瓣的自体髌韧带中1/ 3移植材料重建前叉韧带(ACL)手术效果.方法:用带骨瓣的自体髌韧带中1/3重建ACL 14例,其中膝关节切开手术6例(A组),膝关节镜下手术 8例(B组).结果:经随访, A组平均32个月,优3例,良1例,中2例;B组平均18个月,优3例,良3例,中2 例.两组病例在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上术后均有明显改善,无髌骨骨折、髌韧带断裂等并发症.B组尚有创伤小、保持关节囊完整、可同时进行滑膜及半月板部分切除等微创手术、术后能早期行肢关节功能活动锻炼仪操作及功能锻炼、康复快等优点.结论:带骨瓣的自体髌韧带中1/3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理想方法,尤其在关节镜下重建ACL更值得推荐.
作者:骆向华;郑秋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垂体后叶素不仅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止血效果,且对胃粘膜糜烂、溃疡出血有止血作用.我院于1995~1997年收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51例,应用垂体后叶素和酚妥拉明联合应用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