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伤寒杆菌Fe-SOD血清对鼠伤寒杆菌攻击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徐军发;唐湘涓;陈小芳;吕世静

关键词:伤寒杆菌, 鼠伤寒杆菌, Fe-SOD, 免疫血清, 免疫保护
摘要:目的:制备兔抗伤寒杆菌Fe-SOD血清,并研究其对鼠伤寒杆菌攻击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探讨SOD与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关系.方法:用纯化的伤寒杆菌Fe-SOD免疫家兔,制备兔抗SOD血清,并用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免疫电泳、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抗血清对酶活性抑制试验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将所制备的抗血清与鼠伤寒杆菌混合,放37℃30 min,经腹腔注入小鼠体内,并观察3 d和7 d小鼠的存活情况,以确定抗血清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抗血清的ELISA效价为1:10240,免疫电泳结果显示抗血清与纯化的伤寒杆菌Fe-SOD及无细胞溶解物在相同位置各只形成一条沉淀线;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抗血清不与牛红细胞SOD形成沉淀线,但抗血清对酶活性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抗血清可抑制24.92%的红细胞SOD活性,说明伤寒杆菌Fe-SOD与牛红细胞SOD有低度交叉反应.抗血清可抑制42.58%~73.38%的沙门氏菌无细胞溶解物中SOD活性.经抗血清处理过的5LD50鼠伤寒杆菌攻击的小鼠3 d和7 d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抗伤寒杆菌Fe-SOD血清对受鼠伤寒杆菌攻击的小鼠具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SOD可能是沙门氏菌共同的保护性抗原.提示SOD与沙门氏菌的致病性有关.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ELISA 法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临床意义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作为前列腺肿瘤标志物已普遍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本文采用ELISA法测定PSA,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宇芳;关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表现为下腹痛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腰臀部疼痛多见,但表现为下腹痛者很少,笔者遇5例,特作一报道.

    作者:刘景辉;张盘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用静脉套管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传统用的小儿硬膜外穿刺针留置导管法(均以腋路为主),由于针粗,损伤血管和神经的机会大,且常置管困难或易误入血管.本文采用静脉套管针(22 G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法并对效果作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邱玉琼;林环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162例羊水过少与胎儿电子监护波形分析

    羊水过少为产科并发症之一,足月妊娠时羊水量少于300 mL即为羊水过少,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高达 50%,围生儿死亡率极高.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用胎儿电子监护通过对其波形分析,发现胎儿缺氧的程度,及时进行处理,对降低围生儿死亡,对提高围生期质量有重大意义.

    作者:曹茵;朱晓燕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1272例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于其他科[1].为了解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病情况,作者对近2a来1272例住院患者作一回顾性调查.

    作者:吴敏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活化造血-免疫细胞回输对高剂量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活化的造血-免疫细胞回输对高剂量化疗患者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经过3~6个疗程的常规化疗或常规放疗未完全缓解或缓解后复发的恶性肿瘤26例,随机分为造血-免疫细胞活化组(简称活化组)16例和未活化组10例.活化组患者化疗前用GM-CSF动员5 d后,从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GM-CSF、抗肿瘤-抗T细胞双功能抗体、IL-2在体外活化和扩增粒系祖细胞和免疫细胞,在亚去髓性化疗后回输给患者.结果:(1)与未活化组相比,活化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从<0.1×109/L升至>0.5×109/L的时间缩短6.1 d;(2)体外培养CFU-GM增加9.8倍,有核细胞数增加3.4倍;(3)T淋巴细胞对抵抗NK活性的肺癌细胞株PC 84045的杀伤率从10%提高至55%,对K 562细胞杀伤率从28%提高至46%.结论:用活化的造血-免疫细胞回输能加快高剂量化疗后造血和免疫功能的重建.

    作者:刘绍基;杜剑锋;钟雪云;陈运贤;郭坤元;陈国强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锌和钙浓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 为儿科常见病,为了解 RRI 患儿体内的锌和钙状态及其与 RRI 的关系,作者对86例 RRI 患儿进行发锌、钙浓度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玉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浅析医学院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跨进21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高等教育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成为焦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同的切入点,本文拟结合省属医学院校的特点,提出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设想与同道商榷.

    作者:吴建玲;聂思槐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18例

    我科从1996年5月始对1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行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并随访0.5a 以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恒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加强产褥早期生理心理指导促使母乳喂养

    母乳被全球公认是婴儿适宜的食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是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促进母乳的分泌,增强树立纯母乳喂养的信心,做好产褥早期母乳喂养宣教的指导工作是产科医护人员的重任.我院自1995年9月创建爱婴医院以来,为使母乳喂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重点在于进行产褥早期的心理生理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张小红;黄亦武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先天性心脏病CAI课件的开发应用与效果评价

    在儿科先天性心脏病教学中,心脏异常血流动力学及各种病理生理改变是教与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较清晰的心脏立体印象,对上述问题觉得抽象;其次是各项辅助检查仅有结果而无实图,难以理解和记忆.针对上述难点,我们制作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简称CAI课件),用于1994级本科大课授课,课后作问卷调查,并同时对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1993级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建新;黄宇戈;彭涛;陈铭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四种槲皮素水溶性衍生物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化学名为3,5,7,3',4'-五羟基黄酮.已报导槲皮素具有多方面的心血管药理作用,但是槲皮素的水溶性差,生物可利用度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因此,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槲皮素,人工半合成四种槲皮素水溶性衍生物:乙氧基槲皮素、槲皮素磷酸酯(B)、槲皮素单硫酸酯和槲皮素二硫酸酯,并用比浊法研究这四种槲皮素衍生物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发现,乙氧基槲皮素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槲皮素磷酸酯(B)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槲皮素磷酸酯(B)低浓度时,对血小板的作用不明显,当浓度为80μ mol/L和160μ 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53%和99%;槲皮素单硫酸酯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130μ mol/L;槲皮素二硫酸酯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也有影响,当槲皮素二硫酸酯为320μ mol/L时,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单硫酸酯对血小板作用的效果与槲皮素相近,槲皮素磷酸酯(B)比槲皮素强,槲皮素二硫酸酯则比槲皮素弱(据文献报道,槲皮素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IC50为146.2μ mol/L);槲皮素磷酸酯(B)、槲皮素单硫酸酯和槲皮素二硫酸酯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结果提示,槲皮素不同的羟基被不同的酸酯化,生物活性发生改变.槲皮素磷酸酯(B)、槲皮素单硫酸酯和槲皮素二硫酸酯既具有槲皮素的作用,又增加其水溶性,达到结构改造的目的.

    作者:刘文;梁念慈;覃燕梅;佘戟;莫丽儿;梁克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严重者,病死率与病残率均高,位居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冠,[1]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尚不十分满意,病死率仍较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217例就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罗洪海;赵革灵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内皮素水平的研究

    目的:观察内皮素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1例PNS患者和10例正常人24 h尿内皮素(UET)水平,并结合病理类型,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Q)、平均动脉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NS患者U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其水平与Scr、Ccr、尿RBP相关具显著性,但与病理类型、平均动脉压,24 h UPQ无相关性.结论:内皮素参与PNS的发病过程;UET可作为反映PNS患者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标.

    作者:唐德;刘华锋;黄萍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其随访观察

    消化性溃疡是内科临床常见病,过去认为与胃酸分泌异常有关,近年许多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起重要作用[1].根除HP较传统单纯制酸疗法能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及减少复发.我们通过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1周根除HP并与单用奥美拉唑及雷尼替丁维持1 a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志根;全华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EBV感染对人鼻咽癌细胞株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EBV体外感染对不同分化状态鼻咽癌细胞株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法检测EBV基因、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仪分别检测了EBV和EBV+TPA对CNE-1和CNE-2Z细胞Ckpan表达及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的影响.结果:(1)EBV在体外可感染CNE-1细胞;(2)EBV感染CNE-1细胞使其Ckpan表达降低,胞面积变小和核浆比升高及DNA含量明显减少(P<0.01or<0.05),DNA倍体分布集中左移至10C附近,但对核面积没有影响.(3)EBV和EBV+TPA则使CNE-2Z的Ckpan表达升高,细胞面积和DNA含量增加及核浆比降低(P<0.01or<0.05),且DNA倍体分布分散右移至9C处,但EBV对核面积影响不大.(4)TPA的作用较复杂.结论:EBV感染CNE-1细胞后,其形态趋向于向低分化的小细胞群体演变,而EBV则使CNE-2Z细胞形态趋向于高分化的大细胞群体演变.

    作者:李岩松;陈小毅;沈淑静;孙宁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70例先天性聋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先天性聋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听力障碍,对幼儿诊断的困难较大.我们对1993年8月至1998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70例先天性聋儿童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观察分析,为先天性聋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冠中;黄绍娴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肝豆状核变性的脑CT诊断(附6例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hepatulenicular degeneration,简称 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目前国内用CT 及MRI 诊断本病的脑部病变已有报道[1~3],为进一步积累经验,作者把所遇的6例报道如下.

    作者:池华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80例食管癌切除并经食管床行颈部食管胃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80例食管上中段癌经食管床颈部行食管胃吻合二切口术.结果:全组无吻合瘘和死亡病例.8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肺部感染8例,心律失常6例,心肌梗塞1例,吻合口狭窄8例,乳糜胸2例).术后3a生存率为75.4%,5a 34.5%.结论:本术式优于其它术式,且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时间短优点.

    作者:姜杰;章五一;胡荣敏;李太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子宫破裂27例临床分析

    子宫破裂是妊娠期和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儿生命及健康.为了提高子宫破裂的防治水平,现将我院1991年1月以来收治的子宫破裂27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汉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