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章五一;胡荣敏;李太东
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于其他科[1].为了解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病情况,作者对近2a来1272例住院患者作一回顾性调查.
作者:吴敏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儿童智力的发展受环境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早年所处的环境、家庭经济、及文化教育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目前还存在着文化、经济的差异,故可能导致城乡儿童智力的发展有差别,且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性别儿童之间的智力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1],而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报道不多,为积累这方面资料,我们于1995年对广州市区和郊区学龄儿童进行了智力测试,结果如下.
作者:李沛;董胜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莫雷西嗪为酚噻嗪类衍生物,近期有个别报道[1]因给药的时间不同而疗效不一,为此我们观察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每8h给药1次和每三餐后给药1次,两种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振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腰臀部疼痛多见,但表现为下腹痛者很少,笔者遇5例,特作一报道.
作者:刘景辉;张盘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80例食管上中段癌经食管床颈部行食管胃吻合二切口术.结果:全组无吻合瘘和死亡病例.8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肺部感染8例,心律失常6例,心肌梗塞1例,吻合口狭窄8例,乳糜胸2例).术后3a生存率为75.4%,5a 34.5%.结论:本术式优于其它术式,且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时间短优点.
作者:姜杰;章五一;胡荣敏;李太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防治早产儿感染的价值.方法:对43例感染的早产儿随机分组,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同时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剂量为500~1 000 mg/(kg.d),隔天1次,共2次.余2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IgG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体温缓解快,交叉感染率低,平均住院日短,疗效高.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防治早产儿感染有较好疗效.
作者:龙凤雅;陈铭珍;彭涛;王优;袁锦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羊水过少为产科并发症之一,足月妊娠时羊水量少于300 mL即为羊水过少,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高达 50%,围生儿死亡率极高.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用胎儿电子监护通过对其波形分析,发现胎儿缺氧的程度,及时进行处理,对降低围生儿死亡,对提高围生期质量有重大意义.
作者:曹茵;朱晓燕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已被广泛使用.本科1992年1月至1998年5月经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25例,均复苏成功.本文是对其急救护理的体会.
作者:陈才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皂甙(saponin)是中草药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份.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萜皂甙和甾体皂甙.三萜皂甙(triterpenoid saponins)是由三萜皂甙元和糖、糖醛酸,还有其他有机酸组成[1].近年来研究多的是达玛烷型三萜皂甙,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茎叶均含有多种人参皂甙(ginsenoside,Gs)和葫芦科绞股蓝皂甙(gypenosides,Gp).齐墩果烷型三萜皂甙主要有伞形科柴胡皂甙、商陆科商陆皂甙、豆科甘草皂甙或称甘草酸,甘草甜素是甘草酸的钾、钙盐,犀科女贞子齐墩果酸、豆科合欢皮皂甙.羊毛甾型三萜皂甙主要是豆科黄芪皂甙甲(Asl).
作者:何德;吕世静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97年11月以来,作者应用纤支镜经胸腔活检胸膜诊断不明原因的胸积液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陀子能;郑碧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穿刺有气栓、气胸或血胸等危险[1~4].腹部闭合伤并下腔静脉系统损伤时,大隐静脉输液有加重出血的可能[5].亦有由下肢所输的血液经下腔静脉破裂口流至腹腔的报道[6].为避免上述并发症,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途径,1990~1998年我院对44例腹部闭合伤出血休克患者施行高位头静脉切开锁骨下静脉置管抗休克,置管全部成功,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锦昌;王汉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EBV体外感染对不同分化状态鼻咽癌细胞株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法检测EBV基因、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仪分别检测了EBV和EBV+TPA对CNE-1和CNE-2Z细胞Ckpan表达及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的影响.结果:(1)EBV在体外可感染CNE-1细胞;(2)EBV感染CNE-1细胞使其Ckpan表达降低,胞面积变小和核浆比升高及DNA含量明显减少(P<0.01or<0.05),DNA倍体分布集中左移至10C附近,但对核面积没有影响.(3)EBV和EBV+TPA则使CNE-2Z的Ckpan表达升高,细胞面积和DNA含量增加及核浆比降低(P<0.01or<0.05),且DNA倍体分布分散右移至9C处,但EBV对核面积影响不大.(4)TPA的作用较复杂.结论:EBV感染CNE-1细胞后,其形态趋向于向低分化的小细胞群体演变,而EBV则使CNE-2Z细胞形态趋向于高分化的大细胞群体演变.
作者:李岩松;陈小毅;沈淑静;孙宁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患者,男,65岁,因上腹胀痛、腹泻入院.入院前2个月因结肠曲肿块行右半结肠切除,病理结果示: 低分化腺癌.体查:发育正常,神清,胸骨体下端近剑突偏右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胸透: 心影稍增大.
作者:章剑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作为机体细胞间的信息分子和血管舒张因子,在维持血管张力的恒定、神经传导和免疫调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机体内NO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其半衰期合成后3~5 s即被氧化成NO2,以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形式存在细胞内外液中[1].目前,一般常用Griess法检测亚硝酸根[2],但方法灵敏度低.为此,作者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NO含量,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慧明;丁航;凌光鑫;祝其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植入性胎盘是产科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由于大量产后出血,可威胁产妇的生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0例植入性胎盘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讨论其处理方法.
作者:叶蔚;孙显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在跨进21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高等教育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成为焦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同的切入点,本文拟结合省属医学院校的特点,提出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设想与同道商榷.
作者:吴建玲;聂思槐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化学名为3,5,7,3',4'-五羟基黄酮.已报导槲皮素具有多方面的心血管药理作用,但是槲皮素的水溶性差,生物可利用度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因此,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槲皮素,人工半合成四种槲皮素水溶性衍生物:乙氧基槲皮素、槲皮素磷酸酯(B)、槲皮素单硫酸酯和槲皮素二硫酸酯,并用比浊法研究这四种槲皮素衍生物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发现,乙氧基槲皮素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槲皮素磷酸酯(B)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槲皮素磷酸酯(B)低浓度时,对血小板的作用不明显,当浓度为80μ mol/L和160μ 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53%和99%;槲皮素单硫酸酯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130μ mol/L;槲皮素二硫酸酯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也有影响,当槲皮素二硫酸酯为320μ mol/L时,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单硫酸酯对血小板作用的效果与槲皮素相近,槲皮素磷酸酯(B)比槲皮素强,槲皮素二硫酸酯则比槲皮素弱(据文献报道,槲皮素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IC50为146.2μ mol/L);槲皮素磷酸酯(B)、槲皮素单硫酸酯和槲皮素二硫酸酯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结果提示,槲皮素不同的羟基被不同的酸酯化,生物活性发生改变.槲皮素磷酸酯(B)、槲皮素单硫酸酯和槲皮素二硫酸酯既具有槲皮素的作用,又增加其水溶性,达到结构改造的目的.
作者:刘文;梁念慈;覃燕梅;佘戟;莫丽儿;梁克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中期妊娠引产致子宫穿孔临床上少见,文献报道极少,笔者收治2例均为院外使用钳刮术所致,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红雁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自发性气胸起病突然,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则表现更凶险,若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直接危及生命.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 COPD 并发自发性气胸48 例,现就诊治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蓝应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常规的阑尾切除术是阑尾残端结扎后荷包缝合包埋,由于污染的阑尾根部隐藏在盲肠壁形成的死腔内,有可能发生感染并形成脓肿;为此,近年来我院采用间断内翻缝合包埋阑尾残端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怀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