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微生物光动力灭活抑制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并降低其在体致病性

Kato IT;Prates RA;Sabino CP;周少娜

关键词:
摘要:背景与目的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定植于人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黏膜和皮肤的浅表感染.感染与否取决于增强的白色念珠菌毒力和受损的宿主防御系统之间的失衡.近来研究发现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可用于抗微生物感染.本研究评价了亚甲蓝(0.05 mM)介导的亚致死量的PDT改变白念珠菌的致病性的能力,并观察了子代细胞是否维持这种特征的改变.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脉冲Er∶YAG激光在不同参数下对生物软组织消融作用的观察试验

    目的 观察脉冲Er∶YAG激光相同能量密度,不同单次脉冲能量、脉冲频率和脉宽对生物软组织的消融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鲜猪里脊肉为生物组织模型,采用脉冲Er∶YAG激光对组织进行消融.实验分为A、B两大组,每组的能量密度相同.A组按不同的单次脉冲能量和频率照射又分为A1组、A2组、A3组和A4组4个小组;B组按不同的脉宽又分为B1组、B2组、B3组和B4组4个小组.口腔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在能量密度相同的条件下,A组单次脉冲能量越高,频率越低,组织气化深度、炭化区域及周围凝固区域越大;B组脉宽越长,组织炭化区域及周围凝固区域越大,但气化深度越小.结论 在能量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脉冲Er∶YAG激光的单次脉冲能量、脉冲频率和脉宽,可引起不同的生物软组织反应.

    作者:孔亚群;赵继志;李倩;刘耀然;穆月;任志明;龚卓;蔡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激光和LED光源对原卟啉Ⅸ光动力效应的基础研究

    目的 观察激光光源和LED光源激发原卟啉Ⅸ(Protoporphyrin Ⅸ,PpⅨ)产生的单线态氧产量,在溶液体系评价两种光源的对PpⅨ介导的光动力效应.方法 利用单线态氧特异的商业化荧光探针定量检测激光和LED辐照PpⅨ产生的单线态氧产量,比较两种光源激发产生的单线态氧产量比值.结果 在17.68 mW/cm2、35.37 mW/cm2、70.74 mW/cm2三档不同的功率密度下,激光与LED辐照PpⅨ产生的单线态氧比值均约等于1,两种光源相同功率密度条件下的单线态氧比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相同的功率密度下,635 nm激光和633 nm LED激光在溶液体系中经PpⅨ-PDT单线态氧产量比值是相等的,而细胞和生物组织中的PDT效应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作者:陈晓婕;蒋剑平;陈文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眼底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眼底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单眼DR患者10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单眼DR患者53例,采用眼底激光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激光手术治疗前1周给予曲安奈德注射;对照组,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单眼DR患者49例,单纯应用眼底激光治疗,光斑直径200~300μm,曝光时间0.1~0.2s,初始治疗功率为100 mW.术后1周,1、3和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眼底改善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53例,视力提高率为67.9%,视力下降率为13.2%,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底出血、渗出、视网膜水肿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底激光联合曲安奈德联合治疗DR,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网膜相关症状,对其视力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蒋艳华;谢怀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功率CO2激光小肠焊接辅以吸收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传统缝合、单纯激光焊接、激光辅以聚乳酸可降解支架三种方法肠管吻合的效果.方法 将60只SD大鼠分为三组,缝合组、激光组、激光支架(可降解)组,每组各20只.(1)缝合组:常规丝线缝合9-10针.(2)激光组:焊接面3针等距缝线以牵引固定肠管,激光输出功率为0.15W,脉冲时间0.2s,间隔0.8s,激光到吻合口的垂直距离0.8~1.0cm.(3)激光支架组:焊接面3针等距缝线以牵引固定肠管后,肠管内放入聚乳酸可降解支架,其余同激光组.测定各组手术时间、术后7d吻合口粘连、狭窄程度及破裂压.同时观察吻合口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1)吻合时间:缝合组(26.2±7.3) min,激光组(19.5±6.3) min,激光支架组(22.3±6.8)min.吻合时间三组间有差异(P<0.05).(2)各组粘连程度根据Sertz's评分标准分级:缝合组、激光组和激光支架组的粘连均值分别为1.4、0.9和0.8,差异有显著意义.(3)狭窄指数:缝合组的狭窄指数为(8.6±1.5),而激光组的狭窄指数为(7.8±1.6),激光支架组的狭窄指数为(7.6±1.8),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破裂压测定:术后7d破裂压缝合组为(185.4±20.3)mmHg,激光组为(160.6 ±24.5)mmHg,激光支架组为(217.5 ±25.4)mmHg,激光支架组的破裂压明显优于缝合组和激光组(P<0.05,P<0.001).激光组术后破裂压低于缝合组(P<0.05).(5)病理学改变:激光焊接组和激光组吻合口周围异物反应轻,管壁光滑;缝合组可见明显的异物反应,管壁不光滑.结论 CO2激光焊接辅以可降解支架进行肠管吻合是安全、可行的,其效果优于单纯缝合及CO2激光焊接.

    作者:沈涤华;吴晔明;金惠明;蔡威;施诚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激光微创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下肢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激光微创治疗方法,总结激光微创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激光微创联合硬化剂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功率10~13 W,曝光时间1s,间隔时间1s,工作时光纤行走速度3 mm/s.对细小静脉网或细小静脉团块以及溃疡周围细小交通支,在网状结构中心和细小血管外注射1~2ml消痔灵.结果 32例均获得临床治愈,所有病例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其中18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均无复发现象.结论 激光光凝联合硬化剂局部注射,是一种较好的处理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陈婧如;曾晶;王春喜;韩丽娜;顾瑛;孙长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LDD联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微创技术,随着对PLDD的不断研究,发现PLDD术后配合脊柱调衡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增加.笔者通过对PLDD联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这两种治疗手段联合能够达到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恢复腰椎应力平衡,从根本上解除引起各种临床症状的原因,本文对PLDD联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赵继荣;王兴盛;赵宁;陈文;朱换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支撑喉显微镜下CO2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杓状软骨肉芽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支撑喉显微镜下CO2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杓状软骨肉芽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2014年,行支撑喉显微镜下CO2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的杓状软骨肉芽肿患者20例,随访6个月后评估效果.结果 20例患者中17例创面愈合良好,声带表面光滑,未见复发,一次手术治愈率85%(17/20);3例患者肉芽肿明显减小,继续予以抗酸雾化等保守治疗,肿块消失.结论 支撑喉显微镜下CO2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杓状软骨肉芽肿,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康竞;全华涛;刘超;吴平;刘勇;唐瑶云;张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光动力疗法联合局部化疗对小鼠肝癌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局部化疗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昆明小鼠40只,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小鼠.分别为对照组(C组)、氟尿嘧啶植入剂组(SF组)、光动力治疗组(PDT组)和联合治疗组(PDT+ SF组).治疗后定期测量各组小鼠种植瘤体积;处理后第14天,每组处死5只荷瘤小鼠,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观察HE染色的瘤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剩余5只荷瘤小鼠观察生存期,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 (1)处理14d后,各处理组的肿瘤体积平均值小于空白对照组,以PDT+ SF组肿瘤体积平均值小(P<0.05);(2)SF、PDT、PDT+ SF组抑瘤率分别为:50.37%、43.73%、68.27%;(3)治疗后各处理组均出现肿瘤细胞数量减少、病理性核分裂象减少,可见片状坏死及空泡样变性,上述病理改变以PDT+ SF组更为显著.(4)处理后14 d,各处理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以PDT+ SF组凋亡率高;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均升高,S期细胞所占比例均下降,以PDT+ SF组变化为显著.(5)各处理组均能延长小鼠生存时间,其中PDT+ SF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长、生命延长率高(P<0.05).结论 光动力治疗与氟尿嘧啶植入剂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

    作者:李珊;刘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抗微生物光动力灭活抑制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并降低其在体致病性

    背景与目的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定植于人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黏膜和皮肤的浅表感染.感染与否取决于增强的白色念珠菌毒力和受损的宿主防御系统之间的失衡.近来研究发现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可用于抗微生物感染.本研究评价了亚甲蓝(0.05 mM)介导的亚致死量的PDT改变白念珠菌的致病性的能力,并观察了子代细胞是否维持这种特征的改变.

    作者:Kato IT;Prates RA;Sabino CP;周少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模态光学内窥镜对小鼠结肠癌发展过程的成像研究

    背景与目的本文采用一个结合了基于荧光的表面放大色素内镜(Surface magnifying chromoendoscopy,SMC)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两种技术的微型双模态光学内窥镜,观察小鼠结肠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解剖学变化.

    作者:Keenan MR;Leung SJ;Rice PS;陈德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侧颜面部太田痣合并鲜红斑痣1例治疗观察

    胎记中太田痣在日本国的患病率为0.3% ~1.0%,我国武汉地区患病率为0.16%,女性多见,1岁以内发病占61.35%,5%~10%病例为双侧性,少数伴发鲜红斑痣[1].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3%~0.5%[2],是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双侧太田痣合并双侧鲜红斑痣发病率极少.

    作者:耿广丽;赵雪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6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62例,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VbeamⅡ治疗,治疗光斑大小7或10mm,脉宽10 ms,能量密度为9~10.5 J/cm2,3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4周.结果 62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经过3次治疗后,痊愈27例(占43.6%),显效32例(占51.6%),有效3例(占4.8%).总有效率为100.0%.1例(占1.6%)留下局部轻微紫癜.其余患者无色素沉着,水疱及瘢痕.结论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以大光斑、亚紫癜能量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怡帆;何梅;谢洪霞;陆洁;彭威;张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准分子激光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剥脱性唇炎疗效观察

    剥脱性唇炎(exfoliative cheilitis,EC)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1],原因不清,常常累及唇红区域,症状常常包括轻微疼痛和唇红的烧灼感、紧绷感、肿胀感,常由于影响容貌使患者避免人际交往[2].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佳的治疗方案,笔者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功诊治的20例剥脱性唇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媛;李文政;康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咖啡斑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Q开关1 064 nm激光治疗咖啡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Q开关Nd∶YAG激光仪治疗咖啡斑患者88例,波长1064m,脉宽为5~20ns,光斑直径6mm,频率10 Hz,能量密度为2.4 ~3.3 J/cm2,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参数,光斑照射到皮损表面后皮肤呈红色为适度.7~10d治疗1次,治疗6 ~ 15次.结果 88例患者经过6~15次,痊愈30例,显效22例,好转1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达76.1%.结论 Q开关1 064 nm激光治疗咖啡斑有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田蕾;杨淑兰;娄书艳;张秀丽;张卓奇;杨祎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短波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且易反复发作,治疗比较困难.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笔者采用超短波、红外偏振光联合中频电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宗敏茹;于惠秋;王月英;庞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光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