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训练配合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梁娇

关键词: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针灸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6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注射液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2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3组:阿奇霉素组、红霉素组和联合组(黄芪注射液联用红霉素),每组90例.比较3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联合组痊愈率(77.8%)、总有效率(95.6%)高于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的44.4%、82.2%和64.4%、92.2%(P<0.05);联合组症状体征缓解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低(3.3%),其次为阿奇霉素组(11.1%),红霉素组高(27.8%).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可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卢莉敏;林俊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误诊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误诊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施行的l 826例阑尾切除病例资料.结果:发现58例其他疾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误手术,总误诊率为3.18%.术中即刻明确为误诊的共51例,术后才明确为误诊的共7例.结论:误诊原因分三大类:(1)疾病本身的因素,如阑尾位置变异、异位;(2)医生的因素,多数是由于病史采集不全面、体格检查不全面、不细致、临床经验不足所致;(3)患者的因素;(4)过于依赖模棱两可的辅助检查结果如彩超.预防误诊的主要措施包括:(1)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细致的体检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同时尽可能让辅助检查与临床表现一致;(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临床诊疗水平;(3)对于孕妇、老年人、小儿临床不典型者,应注意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请专科医师会诊,以免漏诊或误诊;(4)抓好术前再诊断和手术适应证.

    作者:董天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加贝酯对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贝酯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ERCP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加贝酯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统计两组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结果:加贝酯组和对照组患者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93%(43/46)和85%(34/40)、7% (3/46)和12% (5/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贝酯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7%(8/46)和38%(1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前使用加贝酯不能提高胆总管结石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也不能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但可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作者:陆永高;王庆华;杨莉芳;沈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研究组行系统强化健康教育,每2周1次、持续6个月;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为(6.94±0.50) mmol/L,低于对照组的(7.10±0.66)mmol/L(P<0.05);研究组自我管理达标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86.4%(P<0.05).结论:血糖控制与自我管理强度呈正比.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童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42例群体性四季豆中毒基层医院组织急救护理

    目的:结突发群体四季豆中毒的组织急诊救护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群体性四季豆中毒患者迅速组织人力资源,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吸氧及使用维生素C、B6、山莨菪碱、西咪替丁等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结果:本组42例中毒患者,其中重度患者2例,轻中度40例,均全部治愈.结论:迅速有效的组织人力资源、及时正确诊断,清除毒物,综合进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卫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乳酸清除率与PSI评分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68例重症CAP患者,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6h乳酸清除率、PSI评分.以6h乳酸清除率10%为标准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PSI评分与血乳酸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r=-0.863,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联合PSI评分在评估重症CAP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邓斌;吴凯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Merkel细胞癌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例Merkel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史、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erkel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均缺乏特异性,免疫表型常表现为CgA、NSE 、EMA、NSE、Syn(+),CK、CgA、Vim、LCA (-),1例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足叶泊甙和顺铂化疗,现随访3个月,目前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另1例患者行局部切除+多次化疗和放疗后出现淋巴结和右肺转移,因不能耐受肺部根治性手术,改行EC方案化疗(依托泊甙+顺铂),后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Merkel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即使综合治疗后仍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倾向,预后差,彻底切除病灶结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是治疗Merkel细胞癌的主要手段.

    作者:雷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焦虑综合性干预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进行抗抑郁焦虑综合性干预的作用.方法:随机将 68例COP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帕罗西汀口服及综合性干预,并随访1年,收集两组患者1年前后抑郁焦虑评分;两组患者1年前后肺功能、ACT评分、6 min步行距离并得出各自差值;收集两组当年急性发作次数,进行各自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1年后抑郁焦虑评分明显减低(P<0.001),对照组无改善(P>0.05);治疗组肺功能、ACT评分、6 min步行距离1年前后差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当年急性发作次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合并抑郁焦虑进行综合性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率及医疗负担.

    作者:庄蝶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已婚妇女子宫肌瘤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掌握我地区已婚妇女子宫肌瘤患病情况,并探讨与子宫肌瘤患病有关的因素.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8261例妇女,均填写统一的妇女病普查体检表,均进行常规妇科检查以及阴道B超检查.结果:8261例调查对象中子宫肌瘤患病率为8.11%(670例),呈逐年增高趋势.不同年龄段子宫肌瘤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49岁年龄段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率高(13.50%).从事不同职业的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孕次组调查对象子宫肌瘤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孕次增加呈增高趋势.生殖道炎症、安置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均与子宫肌瘤患病率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肌瘤患病率与年龄、职业、孕次、生殖道炎症、口服避孕药及放置节育器均有关,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重点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孙嫦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损伤控制理论在严重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3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死亡4例,其中2例为严重颅脑外伤死亡;1例74岁患者因肝破裂、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在ICU治疗3 d后猝死.其余19例随访1年,3例出现跛行和行走痛,1例脊柱骨折患者出现截瘫,3例严重四肢骨折丧失劳动能力,其余患者生活可以自理,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可提高严重骨盆骨折的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铿;谢扬;罗漫君;袁嘉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对MO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设计方案,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48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 (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用药组常规治疗联合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每次10 mL,每日1次),疗程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淋巴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 κB的主要亚基P65蛋白的表达,血浆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结果:用药组患者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用药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P>0.05).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浓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但用药组细胞因子浓度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0.05).两组患者淋巴细胞的主要亚基P65蛋白表达均下降,第7天用药组NF-κB P65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回归分析提示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IL-1、IL-6、TNF-α浓度是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其中CD4+/CD8+对预后影响大.结论: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可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为调控淋巴细胞NF-κB的表达,阻断细胞因子瀑布.

    作者:曾凡军;董长垣;龚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改善阿尔茨海默小鼠认知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方法:取昆明小鼠8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rPAF-AH用药组和金纳多治疗组(每组20只),通过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制备出AD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rPAF-AH 7 d后观测AD小鼠水迷宫神经行为学的改变,采用 Western blotting研究小鼠大脑海马Aβ的表达及活性,同时与金纳多注射液及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结果:水迷宫试验显示,rPAF-AH处理组小鼠60s内跨越平台的次数和在目标象限的探索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PAF-AH处理可降低小鼠大脑海马Aβ的表达及活性水平(P<0.05).结论:重组人PAF-AH处理对AD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得益于其抑制了Aβ蛋白的高表达.

    作者:吴宜娟;吴卓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的护理要点和效果.方法:将在NICU住院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患儿出生24 h后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出生后24 h内给予间歇持续微量喂养,采用微量输液泵通过胃管持续间断泵入每天奶量,时间2 h喂1次,滴入2 h后暂停2 h,当VLBWI每次奶量增加至15~20 mL/kg体重时将2 h喂养1次改为3 h喂1次.停止鼻饲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率分别为6.6%、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真细致地执行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方案,有利于VLBWI的生长发育,可大大提高极VLBWI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曾玉友;韩芳;黄荣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性及用药情况.方法:对2011 年1 月至 2012 年10 月收治的126例新生儿CAP患儿行痰标本病原菌检测和药敏分析.结果:126例痰培养中,共检出92株(73.0%)致病菌.革兰阳性菌41株(44.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70 7%)多见;革兰阴性菌51株(55.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6株(51%)多见.不同性别和白细胞水平患儿感染的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单一用药、联合用药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有效率分别为56.5%、74.1%和45.0%、55.0%,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新生儿CAP患儿,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羊玲;钟丽花;林秋玉;张娅琴;黄育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丙酮酸乙酯对急性胰腺炎组织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对急性胰腺炎(AP)组织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3组:A组(AP模型+REPS复苏组,20只)、B组(AP模型+RLS复苏组,20只)和C组(假手术组,20只).采用向胆胰管内加压注入4%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制作AP模型,术后24 h获取胰腺线粒体标本.检测Na+K+-ATP酶、Ca2+Mg2+-ATP酶、总ATP酶活性、线粒体微黏度、线粒体膜脂质堆积密度.结果:3组大鼠胰腺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及总ATP酶活性、线粒体微黏度、线粒体膜脂质堆积密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可以有效改善AP模型胰腺线粒体功能、缓解线粒体损伤、保护线粒体膜正常结构.

    作者:陈雷;王丽纯;张晓菲;胡文利;欧海燕;寇秋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离体电转染pCAGGS-EGFP对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标记

    目的:通过离体电转染将GFP对胚胎期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进行标记来观察其形态.方法:剥离胚胎小鼠E14的视网膜连同晶状体,放入定制的电转杯中进行电转染,以8~16 V电压将pCAGGS-EGFP质粒导入RGC,体外培养视网膜1~5 d,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情况.结果:以12 V,50 ms,950 ms的间隔,5个脉冲转染效率高,为81.25%;20~144 h期间GFP依次由胞体向轴突、树突扩散分布.结论:在体外培养基中培养1~5 d,pCAGGS-EGFP经过适电压转染后能够在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持续扩散表达.

    作者:施圆圆;何士刚;李书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组),并与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42例未进行优质护理的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患者分别为30例(71.43%)、8例(19.05%)、4例(9.52%)和17例(40.48%)、15例(35.71%)、10例(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操作、并发症认知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放疗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秀玲;段磊;王学涛;陈浪;欧阳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恩替卡韦优化治疗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疗效欠佳患者继续采取ADV治疗与换用恩替卡韦(ETV)优化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52例服用AD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将ADV治疗48周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继续ADV治疗)和优化组(联合ETV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521例患者中ADV疗效欠佳者170例,其中34例继续ADV治疗(对照组)、43例联合ETV优化治疗(优化组).继续治疗48周时,两组患者生化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ALT复常率均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HBV DNA降幅、HBV DNA阴转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对照组3例、优化组4例)出现磷酸肌酸激酶升高.结论:对ADA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换用ETV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罗贤鑫;李向永;尤旭;叶志典;莫思柏;崇雨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血清腺苷酸脱氨酶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腺苷酸脱氨酶(ADA)、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IV)及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ADA活性,HA、LN、C-Ⅳ、PC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ADA活性、HA、LN、C-Ⅳ、PC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DA的活性与HA、LN、C-Ⅳ、PCⅢ水平的变化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和肝纤维化趋势,对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蔡坤;王福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戒烟门诊与普通门诊戒烟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戒烟门诊药物治疗+专业心理、行为干预的戒烟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到2010年6月收治的戒烟患者109例分为普通门诊组58例、戒烟门诊组51例,均给予伐尼克兰治疗期3个月,普通门诊组只在首次就诊时进行3 min的烟草危害知识宣教,戒烟门诊组每次随访时进行20~30 min面对面的心理及行为的干预.结果:戒烟门诊组受试者9~12周、9~18周及9~24周持续戒断率明显高于普通门诊组(P<0.05).戒烟门诊组受试者9、12、18、24周时点戒断率明显高于普通门诊组(P<0 05).戒烟门诊组受试者在12、18、24周复吸率明显低于普通门诊组(P<0.05).戒烟门诊组受试者出现焦虑、烦躁、易激惹和体质量增加的人数明显少于普通门诊组(P<0.05).结论:戒烟药物伐尼克兰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药物治疗+专业心理、行为干预是一种行之有效、可行性强的戒烟模式.

    作者:何桦;赵祝香;赵子文;李书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