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李少萍;张秀白;彭飞
目的:为临床应用尺侧腕屈肌转位重建屈肘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本文在50例固定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尺侧腕屈肌的位置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结果:肌平均长(25.04±20)cm;肌中部宽(2.60±0.1)cm;肌中间厚(0.65±0.3)cm.动脉在肌的近端,肱骨内、外上髁平面以下(3.60±0.7)cm处进入该肌.神经在肱骨内、外上髁平面以下(3.59±0.8)cm处进入该肌.结论:尺侧腕屈肌有足够的长度供转位应用.尺侧腕屈肌血供丰富,足可满足该肌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的需要.根据血管神经蒂进入该肌的部位,手术时作肌的分离以及确立肌转位点,不应高于肱骨内、外上髁平面以下5 cm,否则易损伤该肌的血管和神经.
作者:曾凡表;龙大宏;洪乐鹏;李沃棠;罗秀梅;许孟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探讨痴呆模型鼠海马的突触素改变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切断成年SD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Fimbria-Fomix,FF),建立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害的痴呆模型.损伤4周后,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象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大鼠海马突触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损伤组学习记忆能力(3.82±0.64)明显低于正常组(8.81±0.32)(P<0.01);与正常组相比,损伤组损伤侧海马CA1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光密度明显降低,其光密度值分别是43.40±2.57;40.21±3.22;12.37±1.87;26.63±2.36(P<0.01),并与其学习记忆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痴呆模型鼠海马突触素与学习记忆的关系密切.
作者:洪乐鹏;龙大宏;冷小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测定大肠癌细胞的胸苷磷酸化酶(dThdPase)蛋白含量,探讨dThdPase与5′-脱氧氟尿苷(5′-DFUR)、5-氟尿嘧啶(5-FU)对大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6株大肠癌细胞系LS174T、CloneA、Colo320、CX-1、Lovo和MIP101进行dThdPase蛋白定量分析,然后进行5′-DFUR、5-FU对6株大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实验.把大肠癌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培养板的每孔中培养24 h,分别加入2倍梯度稀释的5′-DFUR和5-FU,继续培养96 h后应用MTT分析分别测定5′-DFUR和5-FU对6株大肠癌细胞的半数有效剂量(IC50).结果:除LS174T检出0.5 u/mg、Lovo检出8.9u/mg的dThdPase蛋白外,其它4株癌细胞未检出.6株大肠癌细胞均对5-FU高度敏感,其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1.52~13.68 μmol/L,而5′-DFUR对6株大肠癌细胞的IC50则分别为68.71~528.15 μmol/L,是5-FU的15倍~94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6株大肠癌细胞很少有dThdPase蛋白表达;每一株大肠癌细胞对5′-DFUR的敏感性均明显低于5-FU.
作者:张继民;洪楚原;邓一文;松野正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γ干扰素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影响及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Bel-7402细胞刺激其活化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加入γ干扰素同Bel-7402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肝癌细胞Bel-7402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抗肿瘤的细胞毒效应细胞,CD4+/CD8+细胞比例偏移,CD8+T淋巴细胞增加,比例可以占到90%以上.扩增的CD8+T淋巴细胞能够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P<0.01).γ干扰素(500 u/mL)的加入在效靶比20:1时,能够增强淋巴细胞对Bel-7402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低效靶比的情况下(5:1),淋巴细胞的数量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功能减弱(P<0.05).结论:γ干扰素能增强淋巴细胞的对Bel-740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且与效靶比显著相关.
作者:刘琦;马桂璋;马佩球;朱科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在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对癫痫发作间歇期痫样放电及α节律的影响.方法:92例病人分别在服拉莫三嗪前及服药后第3个月,第6个月检查脑电图,检测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定量采用Marciani定量标准,HPLC技术测定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浓度对比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脑电图有痫样放电者66例,服药后3个月痫样放电减少者52例(77.79%),拉莫三嗪血药浓度(3.9±2.9)μg/mL,α节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拉莫三嗪在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1~8μg/mL)之内时,拉莫三嗪可使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减少,不影响脑电的背景活动.
作者:宋志彬;廖卫平;易咏红;郑宣;扬春霞;赵绮华;蒲蜀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先从非洲恶性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的一种病毒,在分类学上将EBV归入疱疹病毒γ亚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DNA病毒.
作者:张雪雁;马桂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的存在常意味着心肌梗死、中风及外周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风险高于其他人群.目前关于T2DM患者As早发及加速的原因尚未明确.
作者:陈小燕;周智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60~78岁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30例.结果:30例中死亡7例,其他均治愈出院.结论:基层医院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应注意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重视血小板动态检查和重视内毒素血症的防治.
作者:崔艳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胎盘后血肿形成临床上极为罕见,往往易误诊为中央性前置胎盘并早产而延误诊断和治疗.1998年姚南曾报道部分性前置胎盘并胎盘后血肿形成1例.
作者:周莉;高眉扬;许梅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及预后.方法:对5年内收治50例(54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听阈曲线形态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结论:影响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发病年龄有下降的趋势.基本治疗原则是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和神经营养等.
作者:李莲娜;梁健新;张学辉;黄健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方法:4只参加实验的裸鼠分成2组,每组2只,分别用注射人子宫内膜碎屑液入裸鼠腹腔和手术将人子宫内膜组织块贴于裸鼠卵巢的方法建立模型,观察移植内膜的组织学、超微结构情况.结果:手术组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成功建立,光镜下见内膜细胞及间质生长,电镜下见丰富粗面内质网,线粒体丰富,纤维增生,提示内膜细胞生长活跃;注射组未能成功建立模型.结论:外科手术移植法是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沛明;戴丽军;黄月玲;彭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慢性低氧对肺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置SD大鼠于含10%O2低氧箱内1周、2周或3周,用RT-PCR法测定不同低氧时间大鼠肺动脉和肺组织bFGF mRNA,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bF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氧1周时,肺动脉、肺组织内bFGF表达水平(分别为5303±756;4876±674),较对照组(分别为2578±384;1462±231)明显升高(P<0.05),持续至低氧第2周,低氧3周时,bFGF回复到低氧前水平.低氧1周、2周大鼠肺组织内bFGF受体表达增加,3周时与正常对照无差异.结论:慢性低氧能刺激大鼠肺内bFGF的表达,bFGF可能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学过程.
作者:聂胜利;冉丕鑫;欧阳能太;陈顺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999~2002年严重软组织损伤加用高压氧(HBO)治疗35例,随机选择单纯常规外科治疗3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HBO组伤口愈合时间缩短(P<0.05).结论:HBO综合治疗可提高严重软组织损伤疗效.
作者:冯骏;黄振新;刘坚义;方丹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纳络酮(naloxone)对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3 min后复苏,18只犬随机分为3组,CPR组,NLX组,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后6 h的CO和PAWP.6 h后取心肌组织,匀浆测SOD和MDA的活性.结果:CPR组的平均动脉压在复苏后4、6 h低于正常对照组,而NLX组在复苏后2、4、6 h高于CPR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CO、CI、SV和LVSWI在心跳骤停前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复苏成功后0~6 h NLX组和CPR组的各指标均低于正常组,而NLX组的CO、CI、SV和LVSWI在复苏后1~6 h高于CPR组.复苏后6 h CPR组和NLX组心肌组织SOD活性则低于正常对照组,而MDA高于正常对照组,NLX组心肌组织MDA含量较CPR组降低,而SOD活力较CPR组升高.结论: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心功能不全、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内源性抗氧化机制的削弱、NLX能予以改善.
作者:江慧琳;孙明;胡成平;周宏研;陈晓辉;许松青;张弋;李燕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优选三七的佳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以三七总皂苷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对三七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选用热浸法对三七进行提取,实验设计四个因素均对提取效率有显著性影响;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量12倍,乙醇浓度80%,浸出时间160 min,温度65℃.结论:试验结果可为三七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该优化工艺可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刘旭;杨雪梅;徐江平;李琳;朱柏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在成熟期正常SD大鼠肺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8只成熟期SD大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改良的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肺内VEGFmRNA、vEGF蛋白及其受体2(KDR,激酶插入区包含受体)表达水平.结果:12周龄大鼠肺内有一定量VEGFmRNA(vEGF189 2.13±0.81;vEGF165 0.69±0.22;VEGF121 0.60±0.30)和KDR表达;16周大鼠肺部vEGF mRNA表达较12周龄鼠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20周龄大鼠肺部VEGF165与VEGF120 mRNA与16周龄对比均明显减少(P<0.05;P<0.01),肺泡上皮及支气管上皮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亦较16周龄大鼠显著降低(P<0.01;P<0.01).结论:VEGF对大鼠肺的生长发育和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劲龙;冉丕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血CD5+B淋巴细胞水平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活动因素.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高度活动组28例,低活动组10例)和健康对照组35例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5+B淋巴细胞水平(4.68%±2.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D5+B淋巴细胞水平(1.47%±0.6%)(P<0.01).高度活动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5+B淋巴细胞水平(5.9%±1.8%)显著高于低度活动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5+B淋巴细胞水平(2.7%±1.1%)(P<0.01).高度活动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经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5+B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增高,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相关.
作者:陶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结合我们的病例,分析艾滋病合并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特征,探讨早期初步诊断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方法.方法:取血涂片、骨髓涂片用瑞氏染色,镜检分析所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并用电脑图像放大辨认;抽血做血培养确诊;用血清学进一步鉴定.结果:电脑图像放大可清楚看到血涂片、骨髓涂片中有圆形、卵圆形的病原体,病原体有夹膜,无动基体,可见芽生现象,考虑是荚膜组织胞浆菌;血培养可见典型的齿轮状的厚壁分生孢子,证实涂片所见的病原体是荚膜组织胞浆菌;血清学显示AIDS抗体阳性.结论:电脑图像放大仔细鉴别血涂片、骨髓涂片所见病原体形态特征,可早于血培养15~20 d得出荚膜组织胞浆菌的初步诊断,这对临床及早制定治疗方案很有帮助.
作者:黎庆恩;谭惠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适应证的变化.方法:对18年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的适应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生儿窒息率有明显下降,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改变.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但围产儿死亡率的下降依赖于孕期完善的保健制度及分娩期严密监护,剖宫产率的增高并不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傅静;邹文霞;潘继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bFGF对离体肺血管环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探讨其在HPH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贴块法培养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以3H-TdR和3H-Luicine掺入法检测bFGF对平滑肌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影响;观察不同浓度bFGF对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56×10-12~2.78 × 10-9m0l/L)bFGF能呈剂量依赖方式刺激PAMC的DNA(r=0.87,P<0.01)和蛋白质(r=0.92,P<0.01)的合成;bFGF能收缩大鼠肺动脉环,在5.56×10-10~2.78×10-7mol/L浓度范围内,其收缩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r=0.695,P<0.05).其EC50为2.62 ×10-7mol/L.结论:bFGF具有较强的肺血管活性,它在HPH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聂胜利;冉丕鑫;陈颜芳;陈顺存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