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外伤后脑干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及血浆蛋白分布改变的免疫组化研究

邓平;宋一璇;祝家镇

关键词:脑外伤, 脑干, 血脑屏障, 血浆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脑干组织中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人体脑干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CD31)和某些血浆蛋白(白蛋白及 IgM).结果:1.在正常脑干组织中, CD31阳性物呈连续的线条状,围成规则的血管腔,其周围无明显间隙;血浆蛋白位于血管内,未见到血浆/蛋白阳性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2.脑外伤后,脑干中的 CD31阳性物呈不规则弯曲的小片段状,围成不规则的血管腔,其周围间隙明显增宽;同时可见到白蛋白及IgM阳性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脑外伤后,脑干组织中的血脑屏障受到了破坏,而且神经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

    目的:应用血管桥移植手段改善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的心肌缺血.方法:对10例病人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及内乳动脉作移植血管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大隐静脉桥28根,内乳动脉桥5根;术中注意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治疗.结果:8例病人手术成功,术后病人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完全缓解,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2例死亡,与心肌未完全血管化有关.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成功的关键是心肌完全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的监护.

    作者:彭品贤;张本固;梁建辉;林清文;蔡平;张鑫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疾病诊疗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的生存率;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却时有发生,并且越来越引起重视.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6年7月共收治女性乳腺癌病人554例,其中BPBC病人21例,占总例数的3.8%.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按Leis[1]报道的标准20例为异时性BPBC,1例为同时性BPBC.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才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输尿管癌较少见,约占全部泌尿系肿瘤的4.4%[1],其中大多为移行细胞癌.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89年至1997年收治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唐文艳;田野;王颖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中一氧化氮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中一氧化氮(NO)浓度在肝硬化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了肝硬化患者血清(n=40)和腹水(n=15)、急性肝炎患者血清(n=50)、正常对照组(n=50)血清中NO浓度,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清NO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及急性肝炎组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患者中有腹水者血清中NO浓度较无腹水者升高更为显著(P<0.01),血清中NO的浓度随Child-Pugh分级增高而升高(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NO浓度与其腹水中NO浓度呈正相关(r=0.647,P<0.05),而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NO浓度虽有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时,NO合成增加,肝功能的损害和腹水的产生与NO的浓度密切相关,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及腹水中NO浓度,对临床判断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和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邓家德;李扬;余伟雄;冯泰保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广州白云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寄生虫病已较过去显著减少,但作为易感人群的小学生感染人数不少.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而寄生虫感染可致患者营养不良、贫血、过敏反应、发育障碍,甚至肠梗阻或休克,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所以以小学生为对象的普查普治,宣传卫生常识是很必要的.1998年4月~5月,我院对广州市白云区55所小学6~13岁共18751名小学生进行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宏华;高月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肾移植病人配组淋巴细胞毒抗体的检测

    目的:通过对肾移植病人的配组淋巴细胞毒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 PRA)的检测,了解与分析肾移植病人配组淋巴细胞毒抗体的差异.方法:以36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群体淋巴细胞来源.采用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方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的配组淋巴细胞毒抗体.结果:55例病人进行血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实验检测,只有1例阳性1.82%.而PRA检测8例病人血清为阳性(6女2男)占14.5%.同时此群体中35例病人曾经输血,其中PRA阳性有6例(17.1%),而未经输血病人20例,其中有2例PRA阳性(10%).结论:男女病人的PRA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输血与未输血病人FR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实验对比较,PRA的检测能更准确预测病人体内致敏状况和抗体水平.

    作者:陈盛强;邓维意;欧阳峰;李留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应用精纯抗栓酶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

    当前,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有溶栓治疗:利用r-TPA,尿激酶或链激酶作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目前仍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另一种为降纤治疗:常用降纤酶、克栓酶、抗栓酶等药物.

    作者:梁睿;曾国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改造IFNα-2b基因3′端提高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水平

    目的:对人IFNα-2b基因的5′端进行改造,从翻译水平上调控IFNα-2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引物,对人IFNα-2b基因进行了改造:去除3′端非编码区,并增加原核系统强终止密码子.将改造后的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BV321,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活性效价测定.结果:3′端删除非编码区,表达水平比删除前提高4倍.结论:IFNα-2b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对其在原核系统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删除该区可提高表达水平.

    作者:胡守旺;梁希若;吴淑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Losartan对其影响

    高血压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健康者相比,不仅是有高的血压,而且通常更多具有肥胖、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心肌肥厚、高血脂、高尿酸、高胰岛素和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PAI-1)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尤其是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对其治疗被认为是防治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之一.而IR与以上疾病有共同联系,高血压本身也被认为有IR.因此,原发性高血压应看成是一个疾病综合症,治疗上要兼顾多方面,有时针对一个方面的治疗,即使成功了,也不能改善甚至恶化高血压的预后.既往的事实也表明,尽管降压药物能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但并不能完全阻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针对高血压患者存在IR,在用药物治疗高血压时,应考虑其对IR的影响,尽量改善IR.

    作者:江中喜;李昭骥;陆东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断腕再植一例

    1 病例患者,男性,18岁,住院号:164038,因刀砍致左腕离断伤,颅脑损伤于受伤后12h入院.既往有吸毒史.检查:神志清醒,BP:14/7Kpa,P:120次/分.左腕自腕上约2cm处砍断,断端整齐,伤手直接放于冰块中,皮肤及断面软组织被冰成硬块,再植条件较差.CT片示额骨骨折,颅内血肿.

    作者:史群伟;刘兴漠;曹燕民;黄文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溶栓与直接PTCA对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以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AMT)的疗效.方法:40岁以下AMT病人50例分为溶栓治疗组(30例)和直接PTCA组(20例),比较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和出院时左心室功能.结果:尿激酶溶栓治疗组血流达TIMI 3级者46.2%(14/30),且存在80~95%的残余狭窄,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5%;直接PTCA治疗组术后血流全部达TIMI 3级(100%),LVEF 60%,明显高于溶栓治疗组.结论:年轻人AMI,直接PTCA疗效明显高于溶栓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熊龙根;陆东风;陈敏生;李昭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胃癌高、低发区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抗CagA抗体的比较

    目的:明确我国胃癌高、低发区普通人群中Hp感染儿童抗Cag A抗体的差异.方法:采用Helico blot 2.0系统检测胃癌高发区(陕两省安塞县)和低发区(广东省从化县)年龄、性别匹配的Hp阳性无症状儿童血清标本各30例,并对两地儿童的胃窦、胃体粘膜组织学进行比较.结果:(1)安塞县Hp感染儿童血清抗Cag A(116kDa)、VacA(89kDa)、35kDa、30kDa、26.5kDa和19.5kD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30%、90%、100%、100%和56.67%,从化县分别为96.67%、30%、83.33%、86.67%、86.67%和43.33%,两者比较无显者性差异(P>0.05).(2)两地儿童胃粘膜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萎缩及淋巴滤泡形成在胃癌高发区有增多的趋势.结论:我国胃癌高、低发区普通人群从儿童期开始感染的Hp绝人多数为cagApH阳性Hp,CagA基因不能作为我国胃癌危险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陈为;曾志荣;彭仲生;胡品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87例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的诊治体会

    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是颈部常见的先天性疾病.该病常规采用手术切除,手术方法简单,但常因手术操作不当,易于复发.有文献报道[3],术后复发率4%~6%,甚至高达50%.本文就我院1988年1月至1999年5月收治的87例患者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曾山崎;谭卫民;刘宏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PRK和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2年后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2年以上随访600度以下的68例(116眼)PRK患者和53例(83眼)LASIK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度的变化,以及对其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PRK组术后1周视力明显提高,6个月趋于稳定;LASIK组第2天视力明显提高,1个月稳定;2年时PRK组有95.2%的患者达到术前矫正视力,LASIK组为89.7%(P>0.05),术后屈光度在±1.00D以内的患者,PRK组有90.1%;LASIK组有81.3%(P>0.05).结论:PRK和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临床疗效均良好.PRK相对简单,风险较小;而LASIK设计合理,术后无痛苦,恢复较快,然而潜在一定的风险性,对于PRK治疗效果理想的中低度近视,尤其是低度近视的术式选择时,应全面考虑这些风险因素.

    作者:姚达强;郭海科;李林;郭露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联合应用反义核酸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及外周血的净化作用

    目的:比较单独及联合应用BCR-ABL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 AS ODN)及C-MYB AS ODN 对慢性粒细胞性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细胞及正常造血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BCR-ABL AS ODN、C-MYB AS ODN 及错配ODN,分别对10例CML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 MNC)及8例正常骨髓MNC单独及联合进行处理,用半固体培养检测细胞集落形成率,并用RT-PCR法检测CML细胞BCR-ABL基因表达.结果:3种ODN均对CML细胞集落形成及BCR-ABL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BCR-ABL AS ODN+C-MYB AS ODN组,二者单独应用组及错配组(P<0.05),三者对于正常造血细胞的集落形成也有一定抑制作用(P<0.01),其中联合组作用弱于C-MYB AS ODN组.结论:BCR-ABL AS ODN及C-MYB AS ODN联合应用可增强它们对CML细胞生长及BCR-ABL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造血细胞的抑制作用则有所减弱.

    作者:李澄宇;刘陕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脑外伤后脑干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及血浆蛋白分布改变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脑干组织中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人体脑干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CD31)和某些血浆蛋白(白蛋白及 IgM).结果:1.在正常脑干组织中, CD31阳性物呈连续的线条状,围成规则的血管腔,其周围无明显间隙;血浆蛋白位于血管内,未见到血浆/蛋白阳性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2.脑外伤后,脑干中的 CD31阳性物呈不规则弯曲的小片段状,围成不规则的血管腔,其周围间隙明显增宽;同时可见到白蛋白及IgM阳性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脑外伤后,脑干组织中的血脑屏障受到了破坏,而且神经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作者:邓平;宋一璇;祝家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P53、c-erb-B2、Bcl-2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目的:检测P53、c-erb-B2、Bcl-2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法检测99例原发性肺癌中三种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肺癌的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99例原发性肺癌中有54例P53蛋白呈细胞核阳性表达(54.5%);非小细胞肺癌中P53的表达在≥50岁组明显高于<50岁组(P<0.01),且与Be1-2的表达相关(P<0.05);c-erb-B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癌(P<0.005)和小细胞癌(P<0.005);肺小细胞肺癌中Bcl-2的表达高于肺鳞癌(P<0.05)和肺腺癌(P<0.01).结论:c-erb-B2、Bcl-2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P53的表达与年龄有关,而与性别、淋巴结的转移无关.

    作者:刘启才;韦拔雄;彭杰;李烈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猪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研究

    糖尿病是某种原因引起的胰岛功能减退或衰竭,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乏,引起机体糖代谢紊乱及其后期全身血管病变,产生多器官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终生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实验研究已证明,猪胰岛不仅能逆转糖尿病动物的高血糖状态,而且能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1].目前猪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已成为移植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现就这方面研究作简单综述.

    作者:姚燕丹;章乐虹;胡以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抗白血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组分C对白血病细胞的直接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DNA电泳、流式细胞仪、RT-PCR等方法,观察眼镜蛇毒组分C对HL60等9株白血病细胞系的毒性作用、量效关系及白血病细胞经过眼镜蛇毒组分C处理后的生物化学、Bcl-2/Bax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眼镜蛇毒组分对9株人白血病细胞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0.0046~4.40μg/ml,且呈较好的量效关系(r为0.66~0.99).眼镜蛇毒组分C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生物化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眼镜蛇毒组分C能使一定比例的J6-1、562、HL60细胞发生凋亡,而且凋亡率随蛇毒浓度的增高而增加;RT-PCR方法检测发现眼镜蛇毒组分C能使HL60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下调,而Bax变化不明显.结论:眼镜蛇毒组分C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种抑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眼镜蛇毒组分C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此作用与Bcl-2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谭获;冯莹;叶絮;庞缨;赖毅妍;余清声;管锦霞;林振桃;应红光;郝玉书;张广森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8的研究

    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血浆中IgE水平异常增高.而细胞因子对B细胞合成IgE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4(IL-4)对IgE合成的调节尤为重要.白细胞介素-8(IL-8)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1].为进一步观察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笔者从1997年8月到1998年4月对32名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和IL-8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肖琪;赖乃揆;周立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