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光束均匀化后Nd:YAG激光对离体人前列腺组织的生物效应

庞建;吴建军;虎华静;刘霖

关键词:激光, 光束均匀化, 前列腺
摘要:目的 探讨光束均匀化后Nd:YAG激光对离体人前列腺实质的生物学效应及其降低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复发率的可行性.方法 离体BPH标本30例,随机分为均匀化组和非均匀化组,各15例.均匀化组,Nd:YAG激光(波长0.53 μm,功率20 W,光斑直径3 mm)经过反射镜后照射BHP标本;非均匀化组Nd:YAG激光(功率15 W)直径照射BPH标本.照射后第20、40、60、80、100和120秒,测量照射点及相距1、2 mm处BPH标本表面温度.结果 激光光束进行均匀化处理之后,辐照区域内光子能量密度趋于均匀,从而使辐照区域的前列腺组织温度变化更加均匀.结论 光束均匀化后Nd:YAG激光对离体人前列腺的处理更彻底,有可能降低现有激光治疗BPH后的复发率.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年~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共11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手术复位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联合倍频Nd:YAG激光(532 nm)治疗黄斑白孔的解剖复位和功能恢复.方法 高度近视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7例17只眼,行单纯玻璃体腔注气4例,玻璃体手术联合长效气体填充3例,联合硅油填充10例,硅油取出时间平均4.9个月;黄斑孔缘视网膜光凝法7例,黄斑孔底部色素光凝法10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结果 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4例(82.4%),2-3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3例(17.7%),随诊期间所有病例视网膜均复位,总复位率100%.术后视力提高者9例(9/17),占52.9%;不变者6例(6/17),占35.3%;下降者2例(2/17),占11.8%.黄斑孔缘视网膜光凝法治疗的患者中,视力提高者2例(2/7),占28.6%;视力不变者4例(4/7),占57.1%;视力下降者1例(1/7),占14.3%.黄斑孔底部色素光凝法治疗的患者中,视力提高者7例(7/10),占70.0%;视力不变者2例(2/10),占20.0%;视力下降者1例(1/10),占10.0%.结论 高度近视黄斑白孔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联合Nd:YAG激光(532 nm)封闭黄斑白孔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维持或恢复视力.两种黄斑孔光凝法分别用于不同状态下的黄斑白孔均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红;孙京华;陈建斌;孙旭芳;刘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光束均匀化后Nd:YAG激光对离体人前列腺组织的生物效应

    目的 探讨光束均匀化后Nd:YAG激光对离体人前列腺实质的生物学效应及其降低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复发率的可行性.方法 离体BPH标本30例,随机分为均匀化组和非均匀化组,各15例.均匀化组,Nd:YAG激光(波长0.53 μm,功率20 W,光斑直径3 mm)经过反射镜后照射BHP标本;非均匀化组Nd:YAG激光(功率15 W)直径照射BPH标本.照射后第20、40、60、80、100和120秒,测量照射点及相距1、2 mm处BPH标本表面温度.结果 激光光束进行均匀化处理之后,辐照区域内光子能量密度趋于均匀,从而使辐照区域的前列腺组织温度变化更加均匀.结论 光束均匀化后Nd:YAG激光对离体人前列腺的处理更彻底,有可能降低现有激光治疗BPH后的复发率.

    作者:庞建;吴建军;虎华静;刘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残存屈光不正的效果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病情稳定时间超过2年的屈光不正患者58例(66只眼)行LASIK,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观察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情况.结果 56只眼(84.8%)LASIK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的佳矫正视力,10只眼(15.2%)LASIK术后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结论 LASIK是矫治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卢国华;张露薇;王小吟;佟荣;王文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O2激光治疗甲下血管球瘤25例

    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用CO2激光治疗甲下血管球瘤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有书;李云鹏;周少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53和Fas蛋白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PDT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53和Fas蛋白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光动力学疗法(PDT)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PDT治疗前后的早期食管癌及51例癌前病变P53和Fas蛋白的表达,分析基因蛋白表达与PDT疗效的关系.结果 P53蛋白表达与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PDT疗效关系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53蛋白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比较无差异,Fas蛋白表达阳性者PDT早期食管癌疗效(CR)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Fas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PDT早期食管癌疗效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禹丽娜;汲振余;赵立群;张聚真;裘一兵;张亚冰;杨观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附11例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结石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2005年8月至2006年3月136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11例并发症中输尿管黏膜撕脱2例,输尿管穿孔4例,输尿管下隧道1例,发热4例;发生率8.1%.并发症的发生与输尿管狭窄,激光击穿输尿管管壁、导管刺穿输尿管黏膜等有关.均经相应治疗获愈.结论 输尿管镜下的钬激光治疗输尿道结石、安全、有效、微创.但如果操作不当则会引起严重后果.提高操作技能及掌握相应的处理措施是降低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田小园;张新明;何思挺;吴怡兴;李龙江;李玉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O2激光加5-氟尿嘧啶联合中药坐浴治疗肛周尖锐湿疣

    我们采用CO2激光切除加基底部点状注射5-氟尿嘧啶注射液,术后联合中药坐浴治疗肛周、会阴等部位尖锐湿疣4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宗铢;孙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四种光疗疗法治疗浅表性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的光疗疗法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可变脉宽532 nm激光,脉冲染料585 nm激光,IPL强光治疗系统和铜蒸气激光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葡型性血管瘤、血管角皮瘤、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痣、充血性增生性瘢痕的疗效.结果 可变脉宽532 nm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治愈及基本治愈率为21.7%,草莓状血管瘤为68.5%;脉冲染料585 nm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治愈及基本治愈率为19.4%,葡型性血管瘤为77.8%,血管角皮瘤100.0%,充血性增生性瘢痕100.0%;IPL强光系统治疗3型以下鲜红斑痣治愈及基本治愈率为0%;PDT治疗各型鲜红斑痣治愈及基本治愈率为45.6%.结论 对于浅表性皮肤血管性疾病各种光疗疗法各有其特点,对于鲜红斑痣的治疗,激光光动力学疗法(PDT)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疗程短的佳疗法.

    作者:苑凯华;张超;廖元兴;李勤;余文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Nd:YAG激光手术治疗前鼻孔狭窄及闭锁10例

    1997年1月至2004年4月,我科应用Nd:YAG激光手术治疗前鼻孔狭窄及闭锁10例(15侧),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鄢斌成;徐晓鸿;蒋宗玲;刘炳松;杨羿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频电离子结合降血脂药治疗睑黄瘤的临床研究

    睑黄瘤是一种脂质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由于好发于眼睑处,不能自行消退影响美观而就诊.我科门诊于2003年3月~2004年12月应用高频电离子技术结合降血脂药治疗睑黄瘤患者58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玉;赵凤梅;扬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光动力处理的角质形成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旁分泌诱导成纤维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

    研究背景和目的新近的研究发现,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能够直接影响成纤维细胞所生成具有胶原降解作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和MMP-3的水平,并认为这与ALA-PDT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抗硬化效应有关.

    作者:Karrer S;Bosserhoff AK;Weiderer P;邱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健康人和癌症患者血清中分子传能机制初探

    目的 证明正常人与癌症患者血清拉曼光谱中频移为1 006、1 168和1 523 cm-1处的拉曼峰是由人体血清中β-胡萝卜素分子产生的;从能量角度,分子水平探讨细胞癌变的原因.方法 应用拉曼光谱技术检测β-胡萝卜素溶液样品.将β-胡萝卜素样品溶解在浓度为95%的CCl4分析纯溶剂中,配制成浓度为0.01 mg/ml(浓度大于人体血清中β-胡萝卜素的正常浓度值)的溶液,选择氩离子激光器输出波长为488.0 nm谱线作为激发光源,照射β-胡萝卜素溶液样品,经弱信号检测系统处理后,记录输出信号.结果 β-胡萝卜素溶液样品的3个拉曼频移值分别为1 003、1 164和1 524 cm-1;并发现β-胡萝卜素样品的拉曼峰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其强度下降很快,发生了明显的光分解现象,而人体血清中β-胡萝卜素的拉曼峰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其强度不下降,没有观察到光分解现象.结论 正常人与癌症患者血清拉曼光谱是由人体血清中β-胡萝卜素分子产生的;血清中可能存在着一种传能机制,且正常人和癌症患者血清中这种传能机制是不同的.

    作者:高泽红;于晶;丁建华;林钧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钬激光治疗多发性表浅膀胱肿瘤

    目的 探讨钬激光治疗多发性表浅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3例多发性表浅膀胱肿瘤进行钬激光治疗,激光能量1.0~1.4 J,功率10~14 W,频率10 Hz.术后配合化疗药物或卡介苗灌注,观察其疗效.结果 41例应用钬激光将肿瘤顺利切除,2例改行开放手术.操作时间20~160 min,平均55 min.术后对38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3例复发.结论 钬激光治疗多发性表浅膀胱肿瘤操作较简单、对病人损伤小、疗效可靠.

    作者:边炜;徐祗顺;史本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光动力学疗法的免疫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光动力学疗法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许多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疾病.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光动力效应与炎症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它在疾病的长期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效应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非常复杂,它既能促进又能抑制免疫反应,其优势效应的产生与许多因素有关.本文阐述了光动力学疗法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它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蔡宏;顾瑛;刘凡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激光免疫疗法——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

    激光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激光、光敏剂(光吸收剂)和免疫佐剂.该疗法可通过光化学作用在一定范围内破坏肿瘤组织;免疫佐剂还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杀灭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并产生肿瘤特异性免疫力,表现出很好的远期疗效.目前应用于激光免疫治疗的有630、652、671、690和810 nm波长激光,光敏剂(光吸收剂)有吲哚菁绿、血卟啉衍生物及酞氰类化合物等,免疫佐剂有糖基化聚氨基葡糖、OK-432、MCWE、福氏佐剂及细胞因子等.

    作者:罗芳洪;曾超英;黄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应用自制一次性龟头卡板行激光包皮环切术

    从1998年开始我们采用CO,激光加自行研制的一次性龟头卡板做包皮环切术.此法操作简单,术中不出血,术后无感染和系带水肿,并且疼痛很轻,且取得良好的整形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池守海;陈莹;邹本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 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2例13只限,采用532 nm倍频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以光斑直径400μm,脉冲时间3ns,能量0.6~1.8mJ行半周小梁成形术.观察治疗后眼压,视力,前房反应等. 结果 10例11只眼3个月眼压平均下降(10.2±4.1)mm Hg,术后第1天和2个月时下降幅度大.2例2只眼术后第1天眼压仍超过30 mm Hg而加用降眼压药物.术后视力视野均无变化.结论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马盈;富名水;王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疗效.方法 使用美国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Moria公司的微型板层角膜切割系统(LSK),对8例9~14岁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LASIK手术,术后进行双眼视训练和系统的弱视治疗.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0.23,术后6个月平均佳矫正视力0.65;屈光度明显降低,但平均仍残留+2.81D;8例患者全部建立同时视和融合功能,6例有立体视功能.结论 LASIK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视力,恢复和建立双眼视功能.

    作者:江萍;王静;莫纯坚;胡学斌;甘绪芹;王红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88只眼)CNV患者行PDT治疗.以治疗前、后第1周,1、3、6和12个月的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的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评价PDT治疗CNV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1个月复诊,78只眼视力提高,占88.6%;8只眼视力稳定,占9.1%;2只眼视力下降,占2.3%.治疗后第3个月,73只眼视力提高,占83.0%;12只眼视力稳定,占13.6%;3只眼视力下降,占3.4%.治疗后第6个月,73只眼视力提高,占83.0%;10只眼视力稳定,占11.4%;5只眼视力下降,占5.7%.治疗后第12个月,72只眼视力提高,占81.8%;10只眼视力稳定,占11.4%;6只眼视力下降,占6.8%.结论 PDT可单次或重复治疗黄斑部CNV,封闭新生血管后可使渗漏消退或减轻,是改善或稳定患者视功能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宋艳萍;黄震唏;丁琴;徐东强;赵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光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