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的临床评价

张贺秋;王国华;李少波;刘劭钢;陈坤;宋晓国;冯晓燕;凌世淦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检测试剂, 临床评价
摘要:[目的]对研制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ELISA检测试剂进行临床特异性及敏感性评价.[方法]制备抗HCV-核心区(Core)抗原四株单克隆抗体,研制出双抗体夹心检测HCV-core抗原酶联免疫检测(ELISA)试剂.三家临床单位收集抗HCV阴性样品3040份,HBsAg阳性100份,抗HIV阳性40份,从10万份抗-HCV筛查出临界样品28人份.[结果]3040份阴性样品检测有3份HCV-cAg阳性,3份经HCV PCR检测有1份阳性,100份HBsAg阳性,40份抗HIV阳性样本检测均为阴性,在10万份抗HCV抗体筛查样品中,选择28份抗-HCV检测临界样品进行HCV-cAg检测,有4份阳性,4份HCV-cAg阳性样品中有3份HCV-RNA检测阳性.[结论]研制的双抗体夹心HCV-核心抗原ELISA试剂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福氏志贺菌Ⅰa型

    患儿,女,9岁,因外阴瘙痒、不适一年多就诊,曾用高锰酸钾洗液清洗外阴,未使用抗生素治疗.2次阴道拭子细菌培养均为福氏志贺菌Ⅰ a型,检出该菌后连续做粪便细菌培养2次,未检出志贺菌,排除粪便污染可能,确定福氏志贺菌Ⅰa型为该患者的致病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口服氟哌酸,外用圣宝洗液治疗,患者症状消失,阴道拭子细菌培养转为阴性.

    作者:王应芳;孟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的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于临床实验室开展的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的检测方法.[方法]遵循Schattsman技术路线,使用国内较成熟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吡啶体系(DAB)检测,探讨其佳实验条件,从而建立TAFI的检测方法;测定健康查体者的血浆中的TAFI的含量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45名健康查体者TAFI含量的检测:得出参考值为18.84±8.06μg/ml.该实验批内误差CV%为3.72%;批间误差CV%为4.76%;回收率为102%.[结论]新建立的这种检测TAFI的方法,方法简单、无污染,不需大型仪器,有很好的精密性和准确性,适于临床实验室开展.

    作者:司茂杰;顾春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检测胰岛素及脂质的价值

    胰岛素(insulin INS)主要由胰岛β细胞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它是由51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的激素.血清胰岛素的检测,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及胰岛素瘤的诊断,而对于冠心病诊断则不被重视.近的研究证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引起脂代谢异常的一个因素[1].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高胰岛素血症与血清脂质的关系,本文对78例冠心病患者血胰岛素和血脂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建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趋势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2257例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者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探讨支原体对常用药物的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W-138细菌生化分析系统和相关药敏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采集的标本做解脲支原体(U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genitalinis,Mh)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分别于24 h和48 h观察结果.[结果]人型支原体(Mh)感染时耐药性增高不明显,解脲支原体(Uu)感染时耐药性逐渐增高,而当两者混合感染时其耐药性呈明显增高趋势.[结论]根据本文统计结果和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建议临床医生在治疗支原体(Uu和Mh)感染患者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支原体耐药菌株的产生,并以阿奇霉素(AZI)和克拉霉素(CLA)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韩文涛;蔡桦;张德智;蔡永杰;和晓青;谢北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两种方法采血对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探讨

    [目的]比较塑料子弹头内EDTA-K2干粉抗凝血与真空抗凝管内静脉咖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差异.[方法]采集门诊健康人静脉血分别注入含EDTA-K2的真空采血器和干粉子弹头中,均迅速混匀.使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分5个时段测定静脉血,并做对比实验.[结果]真空采血器中的抗凝血,2 h内测定结果均无显著性的差异;干粉子弹头中的抗凝血,即刻测定时白细胞总数与前者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假性升高,直方图的小细胞群会出现一个很高的截距,MID的百分率也会不同程度的增高;PLT则不同程度的假性降低,直方图会出现锯齿波或尾部抬高.但将其抗凝血静置30 min后直至2 h内再测定,其结果趋于稳定且与前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塑料子弹头内干粉抗凝的全血,尤其是手指血,要求放置30 min再进行测定,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志萍;万江涛;向湘媛;贺红;韩春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周血CD4+ CD8+双阳性T细胞计数增加在肝脏疾病中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CD4+CD8+(DP)T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病因构成比,探讨DP T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意义.[方法]CD4+CD8+T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使用BD公司Multiset软件测定,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DP T细胞异常在肝脏疾病中的病因构成.[结果]在71例DPT细胞计数增加的肝脏疾病患者中,前4位的疾病分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移植术后和肝炎后肝硬化,分别占26.8%、12.7%、11.3%和9.9%.在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中分别占70.4%和29.6%.[结论]DP T细胞计数增加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中的比例较高,进一步研究DP T细胞计数增加的机制对于揭示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彦宁;张宏伟;任翌;计云霞;刘妍;段红岩;郭彩萍;梁连春;张彤;吴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超敏C反应蛋白预测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随着高敏感检测技术的使用,对C反应蛋白(CRP)的使用赋予了新的用途和意义.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已普遍认识到,CRP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低浓度的CRP的检测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本文就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CRP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其在预测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的局限性做了简要的综述.从中可见,CRP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湖北地区2374例孕中期母血清标志物产前筛查的结果分析

    [目的]对湖北地区近3年来孕妇孕中期血清标记物产前筛查数据分析,评价三联筛查实验(AFP+uE3+β-hCG)应用于湖北地区人群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孕中期血清标记物AFP、β-hCG、UE3值,应用Risk产前筛查风险分析软件计算风险率,根据随访的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应用原筛查软件中的各孕周中位值(为白种人群的中位值)作为参考值,唐氏综合征(DS)阳性率为2.72%,高危假阳性率为95.3%;神经管畸形(NTD)阳性率为1.1%,高危假阳性率为26.9%.应用我室回归后的中位值作为参考值重新计算上述孕妇的风险率,DS筛查的高危假阳性率降低,而NTD筛查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各实验室应建立适用于当地人群分析的孕妇血清标志物浓度中位数数据,减少三联试验筛查DS筛查的假阳性率.

    作者:刘艳玲;殷波涛;熊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γ型重链病一例报告

    重链病(HCD)是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异常.它不同于多发性骨髓瘤,也有异于淋巴细胞瘤[1].世界上发现已超过百例,我国于1981年开始有病例报道.目前仅发现α、γ、δ、μ4种重链病,ε尚未见报道[2].γ重链病(γ-HCD)只产生IgG重链而无轻链的合成.其特征是在患者血清或尿液中存在异常的γ重链.新近,我们发现了一例γ重链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敏;许新华;文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与检验合作的几点建议

    1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开展DRTG研究检验医学的终目的是为临床医学提供用于诊断、鉴别诊断、病程判断、疗效观察和予后的实验室信息,特别是实现自动分析后,可在短时间内,用微量样品同时测出多项目大批量的数据.

    作者:赵炜;郑继平;郑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28例前列腺液常规镜检与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直接镜检和前列腺液培养的相关性.[方法]分别计算两种方法阳性例数,并且计算出镜检异常与对应分离出的菌属的百分比,经过统计学r检验,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经比较,两种方法没有相关性.[结论]做前列腺检查时,两种方法的检查应该同时做,以确定是哪一类型的前列腺炎.

    作者:李韶深;步怀恩;李学斌;李维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症肝炎并发DIC早期诊断中D-二聚体乳胶试验的应用

    D-二聚体乳(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利用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包被乳胶颗粒进行凝集试验,是对血中D-二聚体定性检测,定性阳性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有助于重症肝炎并发DIC早期诊断.

    作者:邹单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半胱氨酸与老年期痴呆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索血浆总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老年期痴呆(Elderly Dementia,ED)的关系.[方法]选择ED患者129例和健康老人69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进行血浆总Hcy水平测定.[结果]患者组血浆总Hcy水平(27.65±11.74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39±2.37μmol/L),P值<0.001.[结论]血浆总Hcy水平升高可能是ED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作者:刘建农;周正祥;周渊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超敏-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RP(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ACS)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了97例ACS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急性心肌梗塞)及42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水平,并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ACS患者中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各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提示ACS患者可能存在炎症反应.检测hs-CRP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胆红素与冠心病

    游离或白蛋白结合胆红素有阻止脂类氧化和在生理条件下扫除自由基的能力,由于脂质的氧化和氧自由基的形成涉及到CAD的病理过程,循环中胆红素的强大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可信的.这里有确实的证据表明血清胆红素浓度向人类提供对CAD的保护作用,而它的低值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增加

    作者:范淑英;吕薇;马惠霞;宋克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手工、半自动和全自动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比较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别.[方法]采用手工法、半自动仪器法和全自动仪器法检测相同的血浆标本,以PTT、PTR、INR和PTA 4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TT值在手工法、半自动和全自动仪器法逐步缩短(P<0.01),PTR和INR值3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P>0.05),PTA值的变化虽然与PTF一致,但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不同方法检测的PTT有差别,PTR、INR和PTA无差别,应当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以校准PTT的差别.

    作者:肖敏;敬华;高娇;李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乙肝前S1、HBVDNA以及ALT,探讨LHBs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以及乙肝前S1,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1.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LHBs与HBV DNA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2.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与HB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显著(P<0.05);3.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乙肝前S1的检出低于HBV DNA的检出,两者差异显著(P<0.05);4.LHBs阳性患者的ALT明显高于LHBs阴性患者.[结论]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可以弥补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乙肝患者肝功能状况.

    作者:杨延敏;王桂利;王钢;王洪笑;梁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ACE基因多态性及线粒体5178A/C基因型与心肌梗死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及线粒体(mt)5178A/C基因型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检测心肌梗死患者84例及正常对照80例的ACE I/D多态性.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心肌梗死患者84例及正常对照者80例的mt5178A/C基因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心肌梗死患者中,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DD与非DD及D与I的比数比(OR)分别为2.443(1.265-4.716)及1.703(1.098-2.638).mt5178C等位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1),mt5178C与mt5178A的比数比为2.254(1.114-4.563).[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及mt5178C与心肌梗死有关,可能是发生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立艳;魏殿军;刘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浆u-PA、u-PAR与血清IL-6、TNF-α在慢性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浆u-PA、u-PAR、血清IL-6、TNF-α的改变,探讨慢性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的发病机理,并为其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确诊的125例慢性燃煤型砷中毒患者按地方病皮肤病分类标准分为轻、中、重3组,36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u-PA、u-PAR及血清IL-6、TNF-α测定.[结果]中度中毒组血清IL-6、TNF-α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重度中毒组的血浆u-PA、u-PAR、血清IL-6、TNF-α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中毒组中,随中毒的加重,血浆u-PA、u-PAR、血清IL-6、TNF-α明显比轻度中毒组增高,有显著差异性(P<0.05,P<0.01).[结论]血浆u-PA、u-PAR、血清IL-6、TNF-α可作为慢性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之一,对慢性燃煤型砷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彤;张碧霞;胡昭宇;叶萍;鲁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YMDD变异研究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情况,及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是否存在天然变异的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Taqman荧光技术对海南地区11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 YMDD检测,一组8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及保肝治疗,另一组30例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治疗1年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定性检测,观察是否有突变.[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在用药1年后有3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15例,YVDD变异有7例,YIDD+YVDD变异有9例,变异株中有19例伴HBV DNA、ALT水平高于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有1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2例,YVDD变异有1例,YIDD+YVDD变异有8例.[结论]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存在YMDD变异株,临床上在应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对患者是否存在YMDD变异加以重视.

    作者:覃西;李志霞;钱士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主管:

主办:中国医学检验杂志编辑出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