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鹤蟾片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朱华宇;周岱翰;戴馨仪

关键词:鹤蟾片/治疗应用, 肿瘤/中药疗法, 细胞凋亡, 细胞培养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鹤蟾片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细胞株(LA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复方鹤蟾片含药血清,按常规进行人肺腺癌LAC细胞培养.加入体积分数为30%浓度的含药血清培养液5mL(含药血清组),另设相同浓度的无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组)和RPMI-1640培养液组(空白对照组).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并分别采用DNA含量分析法和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LAC细胞经鹤蟾片含药血清处理后发生了凋亡特征改变;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法分析含药血清组凋亡率为5.6%,空白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9%和0.1%;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经体积分数为30%含药血清作用72 h后,LAC细胞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低于空白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指数低于其他2组;进一步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发现含药血清作用72 h后,细胞凋亡发生率为12.3%,空白血清组为5.7%,空白对照组为1.2%.[结论]鹤蟾片含药血清对LAC肿瘤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LAC细胞DNA的合成和分裂,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促进LAC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化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痰功效的中药汤剂对痰瘀内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痰瘀内阻型COPD且病情分级为Ⅰ~Ⅱ级的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长效茶碱(舒氟美)口服,0.2g/次,每12h服1次;治疗组在口服舒氟美的基础上加服具有活血化痰功效的中药汤剂(陈皮、法半夏、莱菔子、紫苏子、浙贝母、北杏、桃仁、茯苓、毛冬青、白芥子、甘草),每日1剂,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1s用力呼气量(VEEV1)及其相对值(PEEV1)等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和因子1(F1)、因子2(F2)、因子3(F3)及因子4(F4)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对照组除F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也能稳定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的继续恶化;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痰中药配合长效茶碱能稳定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痰瘀内阻型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的改善.

    作者:刘小虹;单丽囡;宋阳;钟亮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健脾饮对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健脾饮(由白术、黄芪、鸡内金、黄精、橘红组成)对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治疗作用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00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感染间歇期治疗组50例用健脾饮治疗,对照组50例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总疗效,统计两组患儿年平均发病次数和每次患病天数,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并与5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近期控制23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近期控制22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疗效相仿(P>0.05);但治疗组在减少年平均发病次数和每次患病天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临床观察发现,RRTI患儿血清CD3、CD4水平及CD4与CD8比值低于正常儿,CD8水平高于正常儿(P<0.05或P<0.01).治疗组经健脾饮治疗后血清CD4水平提高,CD8水平下降,CD4与CD8比值增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基本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健脾饮能有效减少RRTI患儿年平均发病次数和每次发病天数,这可能与其改善RRTI患儿的T细胞亚群指标,提高RRTI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张泽玫;陈镇奇;眭道顺;许业辉;陈瑞烈;骆郁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鹤蟾片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鹤蟾片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细胞株(LA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复方鹤蟾片含药血清,按常规进行人肺腺癌LAC细胞培养.加入体积分数为30%浓度的含药血清培养液5mL(含药血清组),另设相同浓度的无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组)和RPMI-1640培养液组(空白对照组).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并分别采用DNA含量分析法和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LAC细胞经鹤蟾片含药血清处理后发生了凋亡特征改变;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法分析含药血清组凋亡率为5.6%,空白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9%和0.1%;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经体积分数为30%含药血清作用72 h后,LAC细胞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低于空白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指数低于其他2组;进一步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发现含药血清作用72 h后,细胞凋亡发生率为12.3%,空白血清组为5.7%,空白对照组为1.2%.[结论]鹤蟾片含药血清对LAC肿瘤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LAC细胞DNA的合成和分裂,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促进LAC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作者:朱华宇;周岱翰;戴馨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在针对风、热、湿邪基础上着重从血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从血论治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内服开瑞坦、维生素C、雷公藤多甙片、罗红霉素,外用质量分数为5%硫磺软膏或恩肤霜治疗;治疗组136例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从血论治理论给予内服中药治疗(基本方:土茯苓、板蓝根、大青叶、生地、丹皮、白花蛇舌草、半边莲、蜂房、川芎、泽泻、车前草、地肤子、白鲜皮、甘草,并分血热、血瘀、血燥3型辨证加减);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并观察两组的副作用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71例,显效22例,有效2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痊愈23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4.28%,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随访6个月内和12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3.68%、6.62%,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8.57%、15.7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采用清热凉血、养阴润燥、活血化瘀中药能提高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表明从血论治能切中病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查旭山;李东海;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在中医文献的英译中重视汉英民族思维模式和语言结构的差异

    比较了汉语和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语言结构的特点.认为汉语民族偏重形象思维,偏重本体,注重曲线思维;英语民族偏重抽象思维,偏重客体,注重直线思维.民族的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语言结构的差异.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进行中医文献英译的基础.

    作者:梁俊雄;王冠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前景

    对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检测、遗传图谱构建、地道基因发掘及控制有效成分合成的关键基因的发掘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用AFLP标记技术可以建立药用植物的遗传图谱,可以克隆控制中药材有效成分合成酶的关键未知基因;AFLP标记技术用于育种中,可早期对药材进行选择,大大缩短育种进程等.AFLP标记技术有望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中成为具潜力的分子标记技术.

    作者:韩建萍;王永炎;张文生;孟繁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条件培养基在其培养扩增中的作用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的方法.[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rMSCs),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培养时观察条件培养基对rMSCs生长的影响.[结果]贴壁法能有效地分离rMSCs,采用条件培养液培养,细胞活力好,增殖能力强,对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有着重要作用.[结论]贴壁分离法能成功地进行rMSCs的体外分离,采用条件培养液建立的rMSCs培养方法有效可行.

    作者:郑杰;王培训;周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液相蛋白芯片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以荧光微球为载体基质且有别于固相蛋白芯片的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Luminex于本世纪初研制出的后基因组时代的技术平台,通常用于免疫分析、核酸研究、酶学分析、受体和配体识别分析及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研究,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包括中医药研究的各个领域.液相蛋白芯片具有灵活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通量大等特点,可进行细胞因子、激酶、肽类等的检测,并可用于中药复方和单体的药理学研究及有效方药和成分的筛选.

    作者:陈云波;邓元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黄疸外治法的中医史研究

    通过收集整理黄疸病证中医外治的相关文献史料,指出黄疸中医外治法可分为中药外治法和物理疗法两大类:中药外治法包括吹鼻法、扑粉法、熏洗法、擦药法、脐疗法、敷药法和膏药法等;物理疗法有洗浴法、烙法、放血法、取黄法、按摩法.并对黄疸中医外治的局限性和启发性做了初步分析.

    作者:李董男;方晓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1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1例).治疗组采用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腰部斜板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做评分,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和随访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为优、良、差的病例分别为77例(占85.6%)、10例(占11.1%)、3例(占3.3%)和45例(占45.4%)、32例(占35.2%)、14例(占1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分别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治疗组疗效也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症状平均总计分在各时点均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肌电图检测的各项指标均未见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传统按摩手法.

    作者:吴山;马友盟;林应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逍遥散和丹栀逍遥散抗焦虑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逍遥散、丹栀逍遥散的抗焦虑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丹栀逍遥散高剂量组(剂量为14.4g/kg)、丹栀逍遥散低剂量组(剂量为7.2g/kg)、逍遥散高剂量组(剂量为21.06g/kg)、逍遥散低剂量组(剂量为10.53g/kg),采用群居接触模型及旷场实验模型观察逍遥散和丹栀逍遥散对模型大鼠的抗焦虑作用.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其他组灌服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14d后,由2名观察者观察大鼠在5 min内的活动情况并记录结果,取其平均值.[结果]丹栀逍遥散高、低剂量组均能增加群居接触时间,增加大鼠竖起或修饰次数,逍遥散低剂量组可增加大鼠竖起或修饰次数(P<0.05或P<0.01).[结论]逍遥散和丹栀逍遥散均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以丹栀逍遥散作用更佳.

    作者:徐志伟;王文竹;苏俊芳;严灿;吴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益气养阴、祛瘀生新疗法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祛瘀生新中药治疗气阴两虚、瘀阻肾络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气阴两虚、瘀阻肾络型DN患者按3:1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西医治疗措施相同(包括控制血糖、降血压、降血脂、优质低蛋白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调节酸碱平衡、防治并发感染等),治疗组加服益气养阴、祛瘀生新中药(基本方:黄芪、桑椹子、玄参、当归、丹参、大黄、玉米须、川芎等),系统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空腹血糖、肾功能、24h尿蛋白量、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血纤维蛋白原、血浆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的变化.[结果]益气养阴、祛瘀生新中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效降低24h尿蛋白量,改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肾功能指标,使肾功能不全衰竭期与尿毒症期的肾功能指标趋于稳定;降低患者血脂、空腹血糖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降低血IL-1、ET-1水平(P<0.05或P<0.01);其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祛瘀生新中药治疗气阴两虚、瘀阻肾络型临床期DN具有较好疗效,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血IL-1、ET-1等肾小球硬化相关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谢桂权;王倩;冯天保;陈刚毅;李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及病证结合方法造模,根据症状、体征和指标变化,及祛瘀化痰中药反证以判断模型成功与否.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低、高剂量组(中药低、高剂量组);正常组基础饲料喂养,每日予以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其他组均饲以高脂饲料和脂肪乳液(10mL·kg-1·d-1),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以12、24g·kg-1·d-1剂量灌服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悬液,模型组灌服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7周,并于第35天施冠状动脉结扎术.观察各组造模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检测血脂、心肌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处死动物后取心脏,称质量计算心脏指数.[结果]模型组心电图显示心肌严重缺血,而中药可改善心肌缺血;模型组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酸激酶、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心脏指数均比正常组升高(P<0.001),而中药低、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比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01).[结论]采用高脂饮食加冠状动脉结扎术方法复制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痰瘀互结证的冠心病特征相似,并以祛瘀化痰药物治疗有效,说明模型复制成功;该造模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研究.

    作者:朱丽红;汪克明;王宗殿;毕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医药配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弱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弱视治疗仪治疗弱视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94眼),对照组50例(95眼).对照组给予配戴合适的眼镜,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者加遮盖优势眼,相差2行以下的斜视患者交替遮盖左右眼,配镜后开始给予弱视治疗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健脾补肾、益精养血中药(党参、淮山、枸杞子、桑椹、菟丝子、决明子、黄精、熟地、白芍、陈皮、葛根)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d,连续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总疗效、不同年龄段疗效和不同弱视程度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9眼(占73.4%),有效21眼(22.3%),无效4眼(占4.3%),对照组痊愈58眼(占61.1%),有效25眼(占26.3%),无效12眼(占12.6%),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段弱视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4.5~6岁组与7~8岁组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两年龄段组的疗效均优于9岁以上组(P<0.01).两组的轻度、中度弱视患儿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重度弱视患儿,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益精养血中药能提高弱视治疗仪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重度弱视的患儿更有必要进行中药治疗;本研究还显示,在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及敏感期(4.5~8岁)的疗效优于年长组,即儿童年龄越小,弱视的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钟瑞英;杜红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电针治疗对睾丸功能损害雄性大鼠精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睾丸功能损害雄性大鼠精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34只,除正常组10只外,其他大鼠采用腺嘌呤灌胃复制睾丸功能损害模型,存活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N=8)和模型组(N=8);电针组针刺关元、肾俞及三阴交穴.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质量分析(CASA)系统对大鼠精液进行分析.精子质量测定指标包括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关元、肾俞及三阴交穴可以改善腺嘌呤所致睾丸功能损害大鼠的精液质量.

    作者:李静;赖新生;涂成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肾安康冲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肾安康冲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服用爱西特片及常规西药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肾安康冲剂(基本方:黄芪10g、制大黄6g、淫羊藿6g、三七6g、莪术6 g),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β2-微球蛋白(β2-M)、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血清纤维化标志蛋白[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黏蛋白(LN)]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为61.11%,经Ridit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BUN、SCr、Ccr及尿β2-M和NAG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而对照组仅血SCr、BUN含量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血清C-Ⅳ、PC-Ⅲ、LN含量均高于正常人(P<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血清纤维化标志蛋白均有改善(P<0.01),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肾安康冲剂治疗CRF,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其机理可能与其降低血清纤维化标志蛋白从而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有关.

    作者:向少伟;黄国东;赖申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动脉硬化斑块面积的影响及黄芩苷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感染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影响及黄芩苷的治疗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黄芩苷高剂量组(剂量为50mg·kg-1·d-1)、黄芩苷低剂量组(剂量为25mg·kg-1·d-1)、阿奇霉毒组(剂量为5 mg·kg-1·d-1)、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均在喂饲高胆固醇饲料1周后,经一侧鼻腔吸入含CPn的培养液,每周1次,共3次;后1次接种5 d后开始给药至实验结束,第1次接种后至第18周时处死全部动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及主动脉斑块面积指数(IPA).[结果]模型组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和IP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芩苷高剂量组和黄芩苷低剂量组的以上4个指标均比模型组低(均P<0.01),其中血清IL-10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而阿奇霉素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也比模型组低(均P<0.01),但血清IL-10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3个治疗组均可改善模型动物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黄芩苷2个治疗组的硬化斑块比阿奇霉素组小,黄芩苷低剂量组的IPA与阿奇霉素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高、低剂量黄芩苷或阿奇霉素治疗可不同程度降低高胆固醇合CPn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并有助于减轻CPn感染的高胆固醇饮食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损害程度;而黄芩苷的作用比阿奇霉素略优.

    作者:吴伟;刘煜德;李荣;吴辉;王嵩;黄衍寿;欧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温度及灌流液改性剂对青藤碱微透析探针体外物质转移系数的影响

    [目的]考察温度及灌流液改性剂对青藤碱微透析探针体外物质转移系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不同温度下灌流液中乙醇的不同浓度对探针体外相对回收率的影响,并计算物质转移系数(k).[结果]随着温度及乙醇比例的增加,相对回收率增加,物质转移系数亦随之增加.[结论]温度及乙醇比例可明显影响青藤碱微透析探针的相对回收率及物质转移系数.

    作者:张英丰;周莉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清热化湿消瘀法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干预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目的]探讨湿热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清热化湿消瘀法的干预作用.[方法]以高脂饮食联合内毒素静脉注射法复制出湿热证兔模型,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该模型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情况及清热化湿消瘀法的干预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湿热模型组兔呈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性改变,包括动脉内膜损伤、粥样斑块形成、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增生等,经清热化湿消瘀法干预后上述病变明显改善.[结论]湿热内蕴化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观有充分的形态学证据支持,清热化湿消瘀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干预效果.

    作者:杨开清;林培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酸含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与血脂、血糖、血尿酸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与5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血糖、血尿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血尿酸(UA)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说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血尿酸(UA)水平的升高与急性脑梗塞的发病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且血糖作为危险因素的优势比相对较高.[结论]血脂、血糖、血尿酸含量变化与急性脑梗塞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王颖捷;张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