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坎地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李自成;王巍嵩;巫少荣;叶刚;胡文洁;张爱东;黄开廉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高血压, 坎地沙坦酯片, 伊贝沙坦片
摘要:目的:评价国产坎地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对41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给予坎地沙坦酯片(4~8 mg/次,1次/d,)或伊贝沙坦片(150~300 mg/次,1次/d);单药治疗4周后未使血压正常(<140/90mmHg)(1 mmHg=0.133 kPa)者加用氢氯噻嗪片(12.5 mg/次,1次/d),疗程8周.结果:坎地沙坦酯片试验组和伊贝沙坦片对照组的单药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8%和72.7%,加用氢氯噻嗪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0.9%.平均坐位血压试验组153.2/96.3 mmHg降至126.8/79.4mmHg,对照组由151.0/96.0 mmHg降至127.9/81.2 mmHg.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轻微,依从性近似分别为94.7%和95.5%.结论:国产坎地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并有显著的量效关系,与氢氯噻嗪合用可进一步提高降压疗效,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与伊贝沙坦片相似.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肺癌侵犯纵隔的CT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CT征象评价支气管肺癌侵犯纵隔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97例,对14种(共750个)纵隔结构的CT表现与手术、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记录原发肿瘤与纵隔结构的接触程度,判断该纵隔结构是否扭曲及是否有气管、支气管腔内肿瘤等.结果:以肿瘤与纵隔接触角大于0°(CT分级3~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敏感度为72.5%,阳性预测值为80.6%;以肿瘤与纵隔结构接触角大于90°(CT分级4~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的敏感性为47.5%,阳性预测值为82.6%;以纵隔结构与肿瘤接触角大于180°(CT分级5~6级)为阳性CT征象,病理结果为全部受累,其中结构扭曲占7/40,管腔内肿瘤侵犯占2/40.结论:CT检查对于发现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有重要价值,改进CT扫描技术并制定特定判断标准有助于提高CT对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的阳性预测值.

    作者:金志发;罗良平;陈金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α-三噻吩对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幼虫的毒杀作用

    目的:研究α-三噻吩(α-T)对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幼虫的毒杀效果,与溴氰菊酯类药物是否存在交互抗性及对抗性品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WHO推荐的方法(幼虫浸渍法)测定α-T对白纹伊蚊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幼虫的LC50、LC95,α-T作用后抗性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平均化蛹时间及平均羽化时间.结果:α-T对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幼虫的LC50为9.09μg/L,敏感品系幼虫LC50为5.34μg/L;α-T与溴氰菊酯的交互抗性倍数为1.70,α-T与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溴氰菊酯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α-T能够显著抑制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幼虫的发育和羽化:实验组的累计化蛹率(73.41%),累计羽化率(55.17%)明显低于对照组(83.44%、85.48%),平均化蛹时间(5.52 d)、平均羽化时间(5.91 d)均较对照组(3.87 d、3.16 d)明显延长.结论:α-T对常规农药产生抗性的蚊幼虫,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杀虫剂.

    作者:张玲敏;张倩;吕慧芳;朱佩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11例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例ATL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尿酸血症、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和肾功能损害,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3例自动出院,3例用别嘌呤醇及碱化尿液、利尿后,短期内血液生化指标恢复正常;2例死亡患者中1例死于高血钾所致的心脏骤停,1例死于肾衰好转后的脑出血.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别嘌呤醇及静脉碱化利尿是治疗ATLS的关键.

    作者:钟隽;张学利;朱康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国产坎地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目的:评价国产坎地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对41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给予坎地沙坦酯片(4~8 mg/次,1次/d,)或伊贝沙坦片(150~300 mg/次,1次/d);单药治疗4周后未使血压正常(<140/90mmHg)(1 mmHg=0.133 kPa)者加用氢氯噻嗪片(12.5 mg/次,1次/d),疗程8周.结果:坎地沙坦酯片试验组和伊贝沙坦片对照组的单药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8%和72.7%,加用氢氯噻嗪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0.9%.平均坐位血压试验组153.2/96.3 mmHg降至126.8/79.4mmHg,对照组由151.0/96.0 mmHg降至127.9/81.2 mmHg.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轻微,依从性近似分别为94.7%和95.5%.结论:国产坎地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并有显著的量效关系,与氢氯噻嗪合用可进一步提高降压疗效,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与伊贝沙坦片相似.

    作者:李自成;王巍嵩;巫少荣;叶刚;胡文洁;张爱东;黄开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 804例咽异感症电子喉镜观察

    咽异感症是咽科常见症状,患者自觉咽部有异物、毛刺、堵塞、粘贴、瘙痒、干燥、蚁行及灼热等异常感觉,常因此而用力咳或频繁吞咽以期清除.在空咽涎液时异物感明显,吞咽食物时反而不明显,不少患者为此频繁到医院就诊,以期解决咽部不适,而临床医生多通过咽部视诊、间接喉镜等方法检查患者,而不少患者因焦虑或咽反射敏感导致不配合检查,由此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盲目性.我科自2000年应用电子喉镜能够对咽喉食管等部位进行充分的局部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龙;王继群;山艳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清创Ⅰ期缝合治疗创伤后慢性骨髓炎12例

    创伤后闭合性骨折感染发生率为0.5%~7%,开放性骨折感染率约2.7%~4.3%[1],骨折术后发生慢性骨髓炎也较常见.到目前为止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有病灶清除后周围软组织转移填塞或用抗生素珠链填塞,亦有用植骨后Ⅱ期或延期缝合等处理,但这些疗法总疗程长且需要多次手术.从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我科经治12例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病人通过清创、植骨、内固定Ⅰ期缝合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永洪;姚平;林宏生;谭文成;黄春华;吴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63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317例直肠癌患者中分别采用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手术、Park's手术、Bacon手术,对163例实施保肛手术,分析术式选择与手术合并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51.42%o 5年生存率和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低位吻合为83.3%和100%;超低位吻合为79.2%和4.17%;Park's手术为64.0%和12.0%;Bacon手术为66.67%和13.3%.结论: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5年生存率、排便功能在低位吻合、超低位吻合、Park's手术无差异,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明显优于Miles和Bacon手术.

    作者:董高宏;张肇达;胡伟明;田伯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12例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多发伤(multipletrauma)是很常见的一种创伤,其发生部位和组合情况各不相同,伤情大都很严重,休克发生率高,低血氧严重,易发生感染和脏器功能紊乱,治疗难度大,死亡率也较高[1].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我院急诊科于2002年3月~2004年12月抢救此类患者1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红;张宁;陈晓玲;郭秀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口腔扁平苔藓中Caspase-3和PTEN 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目的:探讨Caspase-3和PTEN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28例口腔扁平苔藓及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Caspase-3和PTEN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中Caspase-3的阳性率上皮层和固有层均为100%,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表达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100%,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腔扁平苔藓中C.aspase-3与PTE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aspase-3和PTEN蛋白均参与口腔扁平苔藓病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且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

    作者:姚希;沈丽佳;吴颜晖;殷操;谢思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二维超声和CT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CT扫描对膀胱癌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的膀胱癌患者45例,将患者分为2组,即T1-T3a期组和T3b-T4期组,比较超声及CT与各组临床分期的符合率,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其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中,T1-T3a期31例,T3b-T4期14例;超声对T1-T3a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77.4%)较CT(66.7%)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05),CT对T3a-T4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92.9%)较超声(50.0%)高,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3<0.05).结论:二维超声和CT检查对膀胱癌的检出及分期是互补的方法,超声对浸润较浅的病变分期较敏感,而CT检查对T3b期及其以上膀胱癌分期较敏感.综合利用二者对膀胱癌分期可以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作者:高伟;黄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派瑞松霜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30例观察

    目的:观察外用派瑞松霜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派瑞松霜与克霉唑软膏分别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患者60例,均每日涂息部2次.疗程为14 d,分别于治疗初、第7 d、第14 d复诊记录临床表现,并行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60例患者在疗程14 d结束后,派瑞松霜组的总有效率90.00%,真菌清除率93.33%;克霉唑组的总有效率63.33%,真菌清除率73.33%.结论:派瑞松霜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疗效满意、使用安全、病人耐受性良好.

    作者:计雄飞;邓列华;李克俭;林幼娜;徐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症8例分析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病人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间室测压确诊为足部骨筋膜室综合症,均通过内侧+背侧切口对足部的所有9个骨筋膜室进行减压,延期闭合切口,2周后接受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人的减压切口均愈合,无感染,随访中1例病人出现爪状趾,其他病人没有永久性的功能丧失、挛缩、肌力减弱和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早期足部所有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治疗跟骨骨折后的足部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关键.

    作者:王志杰;钟世镇;郭国庆;丁自海;邹云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幼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b-FGF的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幼年Wistar大鼠牙周组织内的表达与分布及其在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幼年Wistar大鼠正畸牙移动的模型,在不同牵引时间段用4%中性甲醛行升主动脉灌注固定、取材、脱钙、制作石蜡标本.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象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牙周组织中b-FGF表达较低.实验组在1d组张力侧的成牙骨质细胞b-FGF表达高于对照组,10、14 d组张力侧的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b-FGF阳性着色较正常对照组及压力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玻璃样变区无b-FGF表达.结论:b-FGF参与了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

    作者:唐新宝;刘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重度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重度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8例重度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开颅组死亡率低于微创组,但重残率高于微创组.结论:对于重度高血压脑出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术式,开颅血肿清除术较为适宜.

    作者:许典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无血清培养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用于无血清培养扩增软骨细胞的可行性及适质量浓度.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at costochondral growth plate chondrocyte,RGC).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第1代RGC中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观察0.1、1.0、10.0和100.0μg/L bFGF对无血清培养RGC形态的影响,并分别用3H-TdR和3H-Proline掺入法检测上述质量浓度bFGF对无血清培养RG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第1代RGC表达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保持了软骨细胞的分化表型.随着bFGF质量浓度的增加RGC的形态由多角形变为梭形和圆形.与无血清对照组相比,上述4个质量浓度的bFGF均显著促进RGC的增殖和胶原合成(P<0.05),其中1.0和10.0μg/L bFGF促RGC增殖的作用与10%胎牛血清(FBS)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促胶原合成作用较弱,相当于10%FBS对照组的60%左右(P<0.05).结论:bFGF可用于无血清扩增软骨细胞,1.0~10.0 μg/L是适宜的质量浓度范围,但其促胶原合成作用较弱,还需添加其他因子以弥补促胶原合成作用的不足.

    作者:季煜华;曾耀英;俞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实验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对门静脉压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实验性大鼠肝硬化时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了解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80只健康Wistar大鼠(注射前为对照组)及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后(实验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过程中其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实验性肝硬化过程中肝细胞经历了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在注射四氯化碳(CCl4)2周后明显升高(P<0.05或P<0.01);15周时由于形成了侧枝循环,上述测值又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门脉压力与充血分数除在10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2、5、15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门静脉压力与内径、充血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36(P>0.05).结论:大鼠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随着病理变化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均发生动态变化.

    作者:刘长珠;康举龄;傅小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电子胃镜在咽喉、食道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电子胃镜作为一种新型的诊疗工具,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拓宽其应用范围,我科从2000年1月起用电子胃镜对咽喉及食道疾患的病人进行诊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思瑾;黄筱芳;冯玉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患者抑癌基因的甲基化检测

    目的:评价特异性甲基化PCR(MSP)分析法检测抑癌基因高甲基化对结、直肠癌的诊疗价值.方法:应用MSP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术中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抑癌基因hMLH1、p15、p16甲基化的发生率.另选择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品作正常对照.结果:3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及术中癌组织的hMLH1、p15、p16甲基化发生率为59%~97%,癌旁组织略低;术后1周血清中hMLH1、p15、p16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而正常对照组抑癌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均为0.结论:MSP法的建立,直接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有助于临床判断和动态观察治疗的效果.

    作者:席亚鸣;王华曦;李进义;吴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NB4和HL - 60细胞诱导的脐血T细胞TCR Vβ基因谱系分析

    目的:了解经NB4细胞和HL-60细胞体外诱导后脐血T细胞的TCRVβ亚家族限制性利用和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方法,用经丝裂霉素灭活的NB4细胞和HL-60细胞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增殖,利用RT-PCR分析经MLTC前后T细胞的24个TCR 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并用基因扫描分析其克隆性特点.结果:诱导前脐血T细胞表达20个TCR Vβ亚家族,诱导后的T细胞所表达的TCR Vβ亚家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且诱导组呈现出克隆趋势或寡克隆增殖特点.两种细胞诱导后10 d均可见Vβ1的克隆增殖出现变化,此外,NB4诱导的T细胞出现Vβ15,而HL-60诱导的T细胞则出现Vβ23的克隆增殖情况.结论:NB4细胞和HL-60细胞可诱导脐血TCR VβT细胞克隆性增殖,此优势表达的克隆性T细胞可能与特异性抗原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汤冀;李扬秋;杨力建;陈少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23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在辅助治疗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IVIG治疗23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同时选择常规治疗2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球蛋白水平,比较两组间病死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血清球蛋白随病情发展显著下降(t=9.153 P<0.01),治疗组血清球蛋白在治疗后略有上升,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t=1.611 P>0.05);两组间病死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结论:IVIG不能降低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病死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因而不建议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应用.

    作者:吴礼襄;萧正伦;黎毅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杂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暨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