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标
目的 分析女性内分泌失调的原因和症状,探究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6月~9月在我院就诊的内分泌失调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采取药物疗法,综合治疗组采取综合疗法.以6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统计两组患者的促卵泡性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综合治疗组患者的FSH、E2水平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综合疗法相对于单纯的药物疗法,能有效提高妇科内分泌失调的疗效,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落实与推广.
作者:冯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金凤;刘文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平均止血时间、贫血发生率、反复出血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止血(5.5±1.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5±2.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贫血发生率、反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降低贫血发生率和反复出血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成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剔除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术,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在手术用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剔除术,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的时间,而且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内分泌失调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案.方法 对本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内分泌失调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药物、饮食、运动、情绪、生活调节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00例内分泌失调患者临床表现为妇科疾病,体质量上升、体毛加重,情绪烦躁,皮肤无光泽、老化;经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痊愈94例,好转4例,较差2例.结论 内分泌失调的临床表现多样,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应给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以提高疗效.
作者:李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和安氟醚复合麻醉)和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各32例.将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插管、充气和手术完成等5个时间点的血压变化和麻醉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5个时间点的血压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插管中的应激反应,有助于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临床推广.
作者:孙业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行子宫肌瘤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护能力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ESEA评分、术后康复指标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自护能力,提高术后康复水平.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预防复发性粘连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给予常规松解液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松解液内加入透明酸质钠预防输卵管复发性粘连.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输卵管粘连发生率和1年内的妊娠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输卵管粘连的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术后随访的1年内,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率为58.33%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患者透明质酸钠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复发性粘连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归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新辅助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再考虑其他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以及血清SC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病灶大小以及血清SCC水平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病灶大小及血清SCC水平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缩小患者的病灶大小,使得血清SCC水平明显降低,对于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云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将护理干预运用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中,不仅可以控制患者病情,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杨小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保守治疗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筛选符合开腹手术治疗相对指征子宫肌瘤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将患者分为保守组和开腹组,各66例,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组痊愈率46.97%、痊愈率+显效率(80.30%)均高于保守组16.67%、54.55%,手术组无效率0%低于保守组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整体疗效上看,对于符合开腹手术治疗相对指征子宫肌瘤患者,开腹手术疗效较好,但并不排除保守治疗仍可获得理想疗效者,应科学选择手术适应证.
作者: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平均疼痛VAS评分为(2.23±0.36)分;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1±0.4)天;术后3天母乳喂养率为91.03%(14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例).结论 在剖宫产术后给予产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产妇身体康复.
作者:吴新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体中的血浆D-D与FDP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妊娠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66例,正常妊娠62例,同时选取健康人66名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在入院以及体检时采取静脉血,检测其血浆D-D与FDP.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血浆D-D与FDP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正常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浆D-D与FD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D与FDP水平的高低和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存在一定的关系,对血浆D-D与FDP进行严密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对早期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朱希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讨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护理,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满意46例(57.5%),一般30例(37.5%),不满意4例(5.0%),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满意31例(38.75%),一般22例(27.5%),不满意27例(33.75%),满意度为66.2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指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其术中出血量(96.1±4.2)mL,住院(5.9±1.5)天,手术时间(99.1±11.2)min;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其术中出血量(116.9±23.2)mL,住院(10.1±2.6)天,手术时间(128.2±14.5)min,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是临床上的常见手术,该项手术对身体的伤害较大.为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坚持应用优质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身体康复情况、个人的情绪变化等,给予多方面的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同时,积极的对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各种情况予以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概率,降低患者的痛苦.
作者:徐士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恶性肿瘤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均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同时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5例(8.47%),经对症处理后均逐渐好转,未再复发.结论 对于妇产科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如果进行早期及时的诊断及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做好科学的护理工作,多数患者均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茂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照顾者参与护理干预模式于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组采用顾者参与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自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照顾者参与护理干预模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结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异位妊娠的病因有很多种,主要原因是炎症引起的.其是一种多发于输卵管的妊娠,在适龄生育女性中十分常见.近年来,随着医疗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反而越来越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目前大多数的异位妊娠患者都能得到良好治疗,为了更好的关注和探讨异位妊娠的临床情况,现将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作者:樊秋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妇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与解决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妇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比解决前后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在未实施安全隐患解决对策前,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2.18%,解决对策推广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5.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解决析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促进临床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林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发生羊水过少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羊水过少分娩孕妇1489例,对其相关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羊水过少的出现率为7.59%(113/1489),显著高于国内报道的0.14% ~4.10%和国外报道的0.15% ~5.15%;孕周在40周以上的孕妇出现羊水过少几率与孕周在42周以上的孕妇出现羊水过少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周在40周以下的孕妇出现羊水过少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以上孕妇的羊水过少几率显著增高,同36岁以下的各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以下各组间的羊水过少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力劳动组同体力劳动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力劳动组同待业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力劳动组同待业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女的适龄生育、劳逸结合、情绪调节、压力缓冲、身心放松,注意饮水,定期产检、妊娠的适时终止可能可以降低羊水过少发生率.
作者:陈厚霖;田柳;孙庆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药物流产和无痛流产在终止早期妊娠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1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采用静脉麻醉下无痛流产术,对照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行药物流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流产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7.84%(91),对照组完全流产率为88.1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持续时间、出血量及出血时间等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在终止早期妊娠中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樊瑞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