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德奎
目的:探究不孕症妇女自身免疫与内分泌紊乱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孕症妇女32例及正常对照组42名体内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胰岛素(INS)、泌乳素(PRL)水平,用胶体金标记免疫斑点渗滤法来检验心磷脂抗体、卵巢抗体、子宫内膜抗体、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和精子抗体。结果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7例的E2水平明显比抗体阴性组低,但25例患者的LH、FSH、T、INS、PRL水平明显高出抗体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内分泌失调患者免疫抗体阳性出现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患者的内分泌及免疫紊乱是引起不孕的重要病因,免疫抗体可直接引起不孕症,还可通过引起女性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变而导致不孕。
作者:于秋梅;安成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围产期保健并分娩的54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期体重的增加程度分为体重增加较轻组、体重增加正常组和体重增加超重组,比较三组间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产后出血和剖宫产比例)和新生儿情况(包括低体重儿、巨大儿和胎儿窘迫)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产后出血和剖宫产比例均明显小于C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出现巨大儿和胎儿窘迫比例均明显小于C组产妇,而B组和C组出现低体重儿明显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加过少和过多均会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将孕期体重增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产妇和新生儿均有益处。
作者:张惠珍;高曼丽;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4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所手术方式均分至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A组与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B组。对比分析A、B两组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肌瘤平均直径、平均住院时间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B组患者的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经阴道剔除术的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阴道剔除术相比,二者各有优劣,应据患者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作者:张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患者进行急症子宫切除术后的疗效,对此类方法进行有效分析,探究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也对如何减少此类手术进行有效的总结。方法结合有关资料,对本科室收治的实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的手术效果与诱发因素。结果致使患者不得不进行子宫切除的原因大部分为患者本身的宫缩乏力和胎盘植入不同。患者进行手术后恢复效果较好,但术后存在并发症情况较多。结论产妇生产过程中因多种突发因素导致子宫被切除,此类解决方法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此类手术有很高的推广意义,应对此类方法进行有效地研究总结,对此种治疗手段进行改进。
作者:孙杰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子宫颈病变筛查方式与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8月在我院进行宫颈涂片检查的715例女性纳入本研究,118例涂片检查结果为阴性,但是存在接触性出血、白带增多或者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结果超过巴氏Ⅱ级的受检者采用阴道镜辅助检查法,评估结果。结果715例涂片中共计118例异常,巴氏Ⅱ级、巴氏Ⅲ级、巴氏Ⅳ级、巴氏Ⅴ级例数分别为72、29、6、3,其中巴氏Ⅱ级与巴氏Ⅲ级多见于25~35岁群体中,巴氏Ⅳ即与巴氏Ⅴ级多见于35~55岁妇女群体中,活检结果显示,7例为宫颈癌,CIN发生率较高,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结论对于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阳性或者可疑病变者,采用阴道镜辅助检查法可以有效提升诊断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莫琼梅;符怡;丁花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妊娠期子宫破裂患者临床诊断当中,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患者的常规超声检查,超声结果与病理、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经手术证实,在超声诊断下,准确诊断患者有15例,另外1例患者被误诊,该患者属于不完全子宫破裂患者,但被错误诊断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结论在妊娠子宫破裂患者临床诊断当中,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且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对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1月收治的输卵管不通性不孕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下输卵管疏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宫腔镜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以及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均能够明显的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对输卵管不通性不孕症患者通过使用宫腔镜实施治疗的疗效更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更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玲;王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精神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04例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精神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性激素序贯周期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逍遥解郁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内分泌激素(FSH、LH、E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精神抑郁症可促进临床症状的消失,改善内分泌状态,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并对比无痛人工流产和常规人工流产在终止早期妊娠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120例进行人工流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无痛人工流产组(观察组)和常规人工流产组(对照组),各60例,无痛人工流产组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常规人工流产组直接进行流产手术。结果观察组孕妇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孕妇术中疼痛程度和宫颈扩张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人工流术,易于得到终止早期妊娠孕妇的认可和接受,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初产妇分娩时的临床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对初产妇分娩时的临床干预价值较大,有利于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红;孙惠;艳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2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查指标水平。结果随着孕期进展,孕妇的发生贫血的几率增大;研究组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比对照组高,且血红蛋白(Hb)、RBC比对照组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性贫血Hb、MCV、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比对照组低,且红细胞分布宽(RDW)比对照组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孕妇开展血常规检验对尽早发现其贫血程度,及避免发生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然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巡回护士对剖宫产产妇整体护理效果的增效作用。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择期剖宫产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手术前、中、后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手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时间早、肛门排气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低、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巡回护士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整体护理,不仅可以提高剖宫产质量和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还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胡红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绝经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中运用B超检查的意义。方法统计我院门诊绝经后出血患者的检查资料,将47份资料的B超检查结果和后期病理检查诊断进行对比,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计算B超检查结果的一致度。结果病理检查16例患者患有子宫内膜增生,13例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相同,一致度为81.3%;病理检查15例患者患有子宫内膜息肉,12例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相同,一致度为80%;病理检查16例患者患有子宫黏膜下肌瘤,12例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相同,一致度为75%。所有患者的检查一致度为78.7%。结论绝经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中运用B超检查有意义,在未得到病理检查结果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关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诊断高龄孕妇新生儿染色体疾病的疗效。方法将孕妇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50例和对照组249例,治疗组采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检查,对照组采取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QF-PCR)检查。观察两组产妇的诊断准确率并统计两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治疗组诊断准确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高龄孕妇在行孕期筛查时发现胎儿在宫内发育异常,采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进一步检查,可对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病进行安全、可靠地检测,做出准确的产前诊断,给孕妇及家属提供有效的信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扬;晓燕;焦红燕;周翠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宫血宁治疗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后月经过多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进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治疗的患者42例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后不使用药物,实验组患者月经来潮后服用宫血宁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月经量,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使用宫血宁胶囊进行治疗后,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月经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部分实验组患者服药之后出现肠道不适,并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后患者月经过多,可以采用宫血宁胶囊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妊娠中晚期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胎盘蛋白13(PP13)、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以确诊的48例子痫前期为观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26例,以正常的妊娠孕妇48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PLGF、PP13、β-hCG和IL-18的含量,并评价组间差异及单样本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联合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曲线下面积均高于指标单独检测结果,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95.5%和88.5%,特异性分别为为97.9%和10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6和0.948。结论血清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曹士红;刘伟靓;秦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气滞血淤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痛经舒方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从2012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痛经患者中随机抽取符合气滞血淤型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的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口服当归片,观察组采用痛经舒方,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都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痛经舒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曹金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元宫铜300、TCu380A和MLCu375节育器在临床分组应用中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我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符合条件的2700名健康育龄女性,根据放置宫内节育器情况分为三组,A组(800名,MLCu375),B组(1000名,TCu380A),C组(900名,元宫铜300);比较其临床应用的综合效能。结果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B组与C组的续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Cu375与TCu380A、元宫铜300相比临床效能差,且续用率低,同时其引起不良反应率高,安全性低,故建议在临床中首先考虑TCu380A、元宫铜300的应用。
作者:周会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维爱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88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实施利维爱联合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血清E2水平、FSH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维爱联合甲硝唑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实施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清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价值显著,应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套扎法在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行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资料100份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按使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腹腔镜缝合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套扎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整个过程中需要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和住院的天数,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对照组患者1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6%;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扎法应用于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高清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